pptv手机真的那么差吗:骨质疏松治疗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健康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42:11

京港深三地科学家合作 开辟促进骨形成新途径

骨质疏松治疗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健康关注)

沈基飞 喻京英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老年人口数量居于全球首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50岁以上人口将会高达4.69亿。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患病人数越多。庞大的患者队伍和风险人群,不仅给个人、家庭、政府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也由此产生了相应的社会问题。

  日前,经我国科研团队通力合作,研制成功一种能够特异性携带任何具有成骨潜能的小核酸到达骨形成部位的靶向递送系统。经过动物实验证实,这种递送系统能够高效而安全地促进携带的成骨小核酸逆转骨质疏松,为骨质疏松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核酸药物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京港深联手攻关

  2008年,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骨形成负调控基因——CKIP-1,在小鼠体内去除该基因可有效地促进骨形成。此后,由香港中文大学张戈团队、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令强团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转化医学中心秦岭团队和香港浸会大学杨智钧团队,历时3年共同合作完成此项成果。

  期间,京、港、深三地科学家发挥各自优势,组成转化医学团队。军事医学科学院首先提供了分子技术支持;香港中文大学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提供了递送系统设计理念以及靶向递送在细胞-组织-器官-整体水平验证的支持;香港浸会大学则提供了递送系统组件的化学合成与连接装配的支持。三地研究团队利用该系统携带能抑制CKIP-1基因的小核酸,并将其输送到骨质疏松大鼠体内,结果表明,大鼠骨量明显上升、骨形成速度加快、骨微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据张令强介绍,成年人在骨发育成熟以后,通过骨吸收与骨形成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来维持骨的新陈代谢。随着人体衰老,骨形成能力下降,不能够弥补被吸收的骨,造成骨丢失,出现骨质疏松以及骨折并发症。现有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吸收来延缓骨丢失,但已经流失的骨量却无法补回。目前唯一公认的通过促进新骨生成来恢复骨量的治疗药物,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导致骨吸收增加的风险。因而,科学家们近年来致力于开发能够刺激新骨生成而又不刺激骨吸收的新药,以达到治疗甚至逆转骨质疏松症进程。

  跨世纪难题有望破解

  2012年1月30日,最新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骨质疏松症预防治疗研究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这标志着困扰世界发达国家50多年的跨世纪难题有望破解。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表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促进骨形成的全新的骨质疏松症治疗途径,向解决骨质疏松治疗中已流失的骨量无法补回这一医学难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研究建立的世界首个特异性靶向成骨细胞的核酸递送系统,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国际已有经验表明,航天员在外太空的长期驻留会引起骨丢失,但其防治仍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对开展航天员骨丢失的医学防护及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