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文学部汉化:当代中医药发展的思路与趋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8:30:27

当代中医药发展的思路与趋向

广西中医学院教授  黄荣活 南宁市政工程管理处主治医师 陈一列

本文发表于《广西中医学院学报》4(4):2001,26。

 

在人类联合建造宇航站、人造卫星在火星登陆、人类基因密码破译、克隆生命诞生、纳米技术进入生活、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技术能把地球各个角落的人瞬间联络在一起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医药研究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应该怎样确定自己的目标?在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发展的思路与方向是什么呢?

1、中医药研究要向现代医学汇合

首先从医学的目的来看,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保护生命、延长寿命。那么只要能治好病的方法,只要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方法,都应为医学所取。我们今天对中医西医的划分,有历史的原因,有理论体系不可通约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造成。这些都是学科发展不成熟的表现。为什么比较成熟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不分中国、外国?东方西方?因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反映的是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科学是以真理为标榜的。放远眼光来看,“中西医结合”也好、“中医现代化也好”、“中医规范化”也好……这些都是不同的过渡形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医学终将走向整合创新!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学科。

2、中西医结合仍是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发展的主流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新中国政府支持,现有各地中西医结合医院、学校,以多种形式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中西医结合研究从临床经验互补到试图理论上相互诠释兼容,都有较丰富的积累,取得明显的成绩。如在诊断上,中医的望、闻、问、切与西医的望、触、叩、听、理化检查相结合,使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水平大大提高,对中医治疗用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治疗上,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癌症放射性治疗的辅助治疗、外科急腹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等等,均有优于单一治疗的疗效;在药物制剂上,麻黄素、黄连素、青蒿素……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复方桔梗片、复方甘草片……从中药提取西药到中西药复方剂型,临床应用确有疗效;在给药途径上,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由常规口服给药到肌肉注射、静脉点滴……大大提高了中药疗效和应用范围;在理论方法上,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辨病论治相结合,苦参用于抗早期心律失常,茵陈、五味子用于降转氨酶,板兰根、柴胡用于抗病毒,半枝莲、山慈菇用于抗肿瘤等等,使中西医治病方法大为拓广。大面积烧伤的湿润疗法、实验研究的脑垂体——肾上腺轴生理模型……让我们看到中西医结合理论有所创新。

3、中医药研究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

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研究从重点保护、挖掘宝库,到中西医各取所长、共存并蓄,进而开放引进,提出中医现代化、中医辩证规范化、中医系统论等与西医竞争,更有放眼未来,提出重构新医学体系、医学整合的。

  几乎每一次出现现代科学技术的热点,都有人与中医观念结合起来。如“人类基因组图测序”成功后,有人认为中药西药完全可以在基因水平上统一认识,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建立方剂的基因表达谱,阐明方剂治疗疾病的机理;美国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又提出“纳米技术计划”以后,有人认为 “纳米生物导弹”能将抗肿瘤药物连接在磁性超微粒子上,定向爆炸消灭癌细胞。“纳米机器人”能进入人的血管和心脏,进行心血管内部修补手术或起活血化瘀通络作用。纳米技术能够对中药进行超细开发,极大地提高中药疗效;有专家提出要使中药能够融入21世纪的主流药物之中,必须用现代的科学语言对中医的理论和表述进行重新认识和阐述;还有专家提出中医药理化的现代语言转型——中医学术语言的规范化问题,认为中医药学的现代诠释和现代语言的转型研究工作尤为紧迫,需要医学、药学、语言、哲学等多学科配合,先从有代表意义的几个理论概念、名词术语入手,从某个侧面或某个角度切入,然后逐步深入与扩展。

   这些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活跃了中医药研究的气氛,给古老的中医注入了活力。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我们就欢迎。如果我们一边赞成中医现代化,一边又划定地域,非中莫取;或死守老祖宗那一亩三分地,不敢越雷池一步;或要求十全十美,圆滑中正,这些都是不对的。中医药研究的观念发展过程,说明了在观念思维的方法上,中正只是一种理想,绝对的中正是没有的。在任何具体问题切入的地方,总是有所侧重,受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各种条件限制的。

总之中医药研究正走在多元化这一历史阶段上,经过百家争鸣,取得共识,再与现代医学整合,最终走向一元,完成医学走向成熟科学这一伟大的进程。伟人毛泽东说过,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愿和同道共同努力!

2001年11月

附笔者专题系列化研究简介:

陈一列自1984年发表的《阴阳协调非平衡论》(广西中医药,1994,7,(1):1—3。)、1990年全国会议交流的《精确性和对应选择——从“阴阳平衡论”的困惑谈中医观念更新》(1990年全国第二届青年医学科学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1993年发表的《走出思维的怪圈——医学观念的层次发展关系》(医学与哲学,1993,(2):17—19。)就是以中医阴阳概念为切入点,对阴阳平衡概念与理化概念、生命耗散结构的自动稳定性概念、自然辩证法的动态平衡概念以及健康概念作了初步探讨,尝试将中医“阴平阳秘观”作现代化的诠释,提出了“阴阳协调非平衡”的观点和“观念发展非平衡”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