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下场:永远的丰碑纪念10万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5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4:23:58

 

   稻浪滚滚、浓绿遍野的盛夏时节,我又回到了北大荒。

  -->

  寻访故地,拜访老同志,看大型机械化耕作的商品粮基地,看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环境幽美的居民住宅小区、场县共建示范区等等。那些日子,一直沉浸在极度欢乐、兴奋之中,深受教育,深受感动,深受震撼。那是一种寻访圣地、行施朝拜的感觉。

  从1958年随部队进发北大荒算起,整整50年过去了。无论何时何地,北大荒对我来说,总是魂牵梦绕,难以忘怀,以至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一)

  北大荒是个神奇的地方。

  那是一个永远诉说不完的刻骨铭心的故事,那是一幅永远描绘不完的长长的画卷,那是一首永远吟唱不完的动人魂魄的诗歌,那是我们这些“老北大荒”永远怀念的家乡。

  遥想当年的北大荒,是很艰苦的。

  那刺人心骨的漫长又漫长的寒冬,那铺天盖地、咆哮怒吼的暴风雪,那些穷凶极恶、疯狂地叮人肉、吸人血的蚊子、小咬儿、牛虻组成的无孔不入的罪恶群体,以及其它吃、住、行等恶劣的生活环境,都不是一般的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那种苦,是奇苦,是绝苦,苦到了极至。那样的苦,更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过去,而是几年、十几年,许多老铁兵、老军垦、老职工、老知青、老支边、老知识分子,在北大荒生活、劳动、工作了几十年、一辈子,甚至是几代人,叫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个中辛苦、艰难,可想而知。

  其实仔细想来,北大荒留给我们这些人的,主要不是苦境的回忆。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人们几十年来一直传颂、赞美着的那种北大荒精神。

  君不见,我们这些有着北大荒经历的战友们、荒友们相聚的时刻,不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不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大官大款,也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甚至不论你在北大荒的那段经历是愉快还是倒霉,只要说一声:“我也是北大荒人”,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感情,把我们这些人连接在一起,就会蓦然产生无比的亲切和自豪,就有滔滔不绝的欢声笑语,就有嬉笑打闹的童趣,就有诉说不完的往事、表述不尽的情怀。我们仿佛都在北大荒接受过圣洁的洗礼,任何时候讲述起北大荒那些故事,都是要动情的,都会为之神往,为之神采飞扬,为之心潮激荡。我觉得,连结这种感情的,赋予我们一种巨大力量的,总是有一种精神在起作用,那就是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之魂。在一定意义上说,那也是军魂,是国魂。

  (二)

  北大荒人创造了奇迹。

  我党我军,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创建共和国之后,办过几件震撼天地的大事,当年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其中的一件。

  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完达山麓的那块五万多平方公里的黑土地,是千百年来未曾开垦的、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史称北大荒。

  过去,人们总觉得北大荒那个地方很神秘。其实,北大荒是块宝地,北大荒的资源是富有的、是诱人的,那是我国最为肥沃的一块黑土地。

  可以上溯到秦汉王朝,直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东北解放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曾试图开拓北大荒,都想征服这块沃土。当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北大荒组建开拓团、拓殖公司,以武力驱使中国劳工修筑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甚至制定了20年内向我北大荒移民500万人的侵略计划,妄图实行移民垦殖。在中国共产党之前,历史上所有的开拓者,立足未稳就被北大荒的风雪和严寒吞没了!

  俱往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日本侵略者,都没有实现征服北大荒的梦想,都以失败告终了!

  人们断言:没有天神下界、巨星临凡,没有天精地力、鬼斧神工,孰能稍改北大荒的容颜!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天神终于下界,巨星居然临凡,鬼斧神工横空出世,天精地力大显神威,开拓北大荒真正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实际上,早在1945年东北解放后,我党就采取军垦的办法,揭开了开发北大荒的序幕。当时的中共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1947年开始组织转业复员军人,包括战争中因伤致残的军人,“试办公营农场”。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当时北大荒的松嫩平原就有了通北、赵光、宁安、兴凯、八一五、九三等一批机械化公营农场。这批农场以“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为目的,成为以后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最早的基础。

  1954年,中央军委决定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八千多官兵集体转业复员,在松花江两岸的绥滨县和集贤县境内新建二九农场、二九一农场,扩建了铁力农场。

  1954年至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王震将军率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近两万转业复员官兵挺进北大荒,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一带展开了初具规模的开垦,新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部队农场”等7个“八”字头的大型国营农场。

  北大荒大规模的、全面的开发建设,是从1958年展开的。

  1958年3月,党中央召开成都会议,为了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对于商品粮食的需要,通过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决定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按照党中央这一历史性的决议,从1958年3月至5月短短的3个月,就有成建制的7个预备师和4个部队医院,以及陆、海、空各军兵种、各军事院校的十万转业复员官兵,组成浩浩荡荡的开拓者大军、在王震将军的直接指挥下,开赴北大荒,披荆斩棘,挺进荒原,在前十年开垦的基础上,发起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伟大进军。

  60年代以后,又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了开发北大荒的队伍。

  整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人民解放军官兵、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大专学校毕业生、各类科学技术人员、众多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当地干部、群众,从全国各地汇集成百万之众、前所未有的、极为浩大的垦荒队伍,叫做“得南北东西之精华,聚四海五湖之灵气”,历经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人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艰难险阻,使亘古荒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大荒人,用自己的青春、血泪和生命,谱写了人类拓荒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为灿烂辉煌的史诗。

  如今的北大荒,已初步建成现代化、机械化的大型国营农场群,初步建成了国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最为可靠的商品粮战略储备基地,最有特色的大型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北大荒,曾经是恐怖、荒漠、饥饿、死亡的代名词;如今的北大荒,已成为生命、活力、阳光、绿色、蓬勃向上、希望所在的象征。

  北大荒,已经告别了荒芜,告别了贫穷,人们正在建设更富裕、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北大荒人创造的奇迹,感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