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老千详细剧情:人玉相和在于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50:05

 翠也多是看种、看色,并不觉得这“琢”有多么重要,直到现       古语早有言在先,说是“玉不琢,不成器。”原来也不是很能体会,看在才越来越体会到这“琢”,对于一件好翠可说是意义非凡的。

        中国五千年的玉史,也是玉器工艺的发展史,这期间玉器工艺随着人类生产力以及文明的发展,不断演变,愈加精深。去博物馆参观玉石,经常能见到一些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其造形简单至极,好像是小孩子的玩物。但是即便是将一个造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玉管琢磨成型,也要费上一个人一生的精力。说到这里,不禁有人要问:怎么会要这么长时间呢?这是因为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远古时期,人们只能将皮绳或是藤条打湿了,粘上石英砂来磨制玉器,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用尽一生来琢玉也就不足为奇了,有的玉器甚至是几代人的心血呢。古人之所以有这样执着的毅力,是因为古人把琢玉看作是对造物主的敬拜,当作了毕生的追求。由于琢玉艰难,到了唐代,人们几乎放弃了对玉器的热爱,转而亲睐于金银器,此时的玉器也常是金玉结合的。

        但是,产自天然的玉石,其清新脱俗的魅力是难以抵挡的,人们终究不能了却与玉的这段情缘。在清代,玉器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到了清末,人们琢玉的水准几乎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当在一种来自异域的玉料——翡翠,进入到中国,并受到王公贵族们的追捧之后,这几千年累积的琢玉工艺便在这色艳质美的翠料上更是得以发扬光大了。

        清代琢翠的手法细腻娴熟,题材多取于民间,形象逼真有趣。但即便是在这时,雕琢一件翡翠也不是很不容易的。那时的琢翠工具虽然是有了一点点的机械化的味道,但终归也只能靠手磨脚蹬,而且琢翠的工具都是固定的,人们只能通过不断地转动翠料来雕琢其形态,出一件好的翠件,仍是要花费一个匠人几年的心血。

 

                      

        现代的琢翠工艺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好工却不常见。这是由于年轻人觉得琢翠工作枯燥无趣,导致传统技艺无人传承。善识马者,人称之伯乐,好的琢玉工匠就是这翠的伯乐,他们能发现翠石之美,将其身心都溶入到作品中去,或是锦上添花,或是化腐朽为神奇,使得翠的价值成倍增加。说了这么久,究竟什么样的“琢”工才算是好呢,如何去品评一件翡翠的工艺价值呢?

 

 

                          

 

 



     

        首先,要看其形。好的翠件要形制饱满,让人感觉舒服。中国的审美文化历来就讲求个圆圆满满,人们通常认为圆润丰满的就是美的好的,圆圆鼓鼓才有好寓意,好兆头。因此要求各种翠件一定要满足这个条件,特别是圆珠、戒面和手镯更要给人以丰满之感,才显得富贵大方。现在有些佛公和福豆,其形都是前凸后凹,有人说这是为了使翠显得更加光亮,但在我看来,还是因为翠料“先天不足”,雕琢成这样多是为了避瑕,采取的推而求其次的方法。



        另外,就是要像。这像又分为形似和神似,小的挂件要求形似,大的摆件讲求神似。这很容易理解:小的翠件因为小,所以要突出其形状,特别是吊坠一类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个什么东西,或是福豆,或是如意,形状清晰,交代清楚,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大的摆件则要讲求神似的意境,让人从中能看出意思趣味来。曾经见过一件作品——《风雪夜归人》,其背景雕琢极为简素,只是一般的塑形和抛光,仅利用翠料中原有的点点石花来表现满天飞舞的雪花,很是经典。

        再有,就是要讲究题材。不但要像,还要有寓意。吉祥图案的搭配组合,很能显示出工匠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什么该和什么搭配是有一定之规的。而更高一级的要求是所雕的形象不能出错,花鸟鱼虫兽的形态都是极有讲究的。比如现在许多麒麟鳞片的雕法就是错的,传统的麒麟鳞片要好似棋盘格的纹路一样,而现在多被雕成鱼鳞形状。

        最后,刀法和抛光也不可忽视。刀法要讲求娴熟,雕出的线条要圆润光滑。下刀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犹豫,不可多一刀,也不可少一刀。如果仔细看,其实许多翠件上都有刀法上的败笔,这是不可取的。抛光是琢玉的最后一步,其好坏直接影响到翠的光洁程度,好的抛光方能章显翡翠的玉质之美。

 

      

       随着西方首饰工艺的引进,镶嵌这一西式的手法,也被运用到翡翠上,可谓是中西合璧。用贵金属镶嵌翡翠制成首饰,打破了翡翠原有传统的造型,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比如此款胸针,用翠色均匀,种水通透的 10粒白翠戒面设计成花朵的造型,黄金以镂空方法制成叶子和花茎,花瓣繁简有秩,叶片生动自然。像这样用群镶的方式巧妙的设计组合,不仅合理的利用了小巧剔透的白翠戒面,也增加了翡翠本身的美感和时尚性。

        无论哪个时代,琢玉都是对人类工艺发展、审美变化、文化演变的一种纪录,有着传承历史的价值。正是“琢”这道工序开启了玉石之美,使得人的思想与玉的质地完美的结合,使自然的石质中融入了人文的气息,可以说是人玉相和在于琢。西方早就以 4C 为标准评价钻石的价值,而切工就占据了其中 1/4的重要因素。相信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翡翠的工艺价值将会得到更高的认可,成为评价翡翠价值标准中除了种色之外不可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