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哪有蹦极的地方: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40:26
课堂教学有效性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好课堂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有效性

课标要求的好课:一是要贯彻四个理念(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倡导探究、联系实际);二是要达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后是要实现两个转变(教法与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叶澜教授对于一节好课评价的五个标准:一是有意义,二是有效率, 三是有生成性,四是呈常态性,五是有待完善。顾泠远教授对于一节好课评价的四个原理:一是情意原理,二是序进原理,即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三是活动原理,即让学生动起来,四是反馈原理,当堂训练,当堂反馈,洋思中学、后六中学都采用这一原理。

通俗地来说,课堂有效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愿不愿意学,二是有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根据我自己这几个学期来所听的课,发现几种情况,一是课堂无效,老师没有按课标上课,没有完成课堂的目标任务。比如初中、高中这块,花大力气去讲考纲里没有的知识点,导致课堂无效;二是学生不愿意学,课上得像白开水,不能吸引学生;三是学生不会学,即老师没有交给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总之,有效课堂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学生愿意学、会学。

二、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

第一,是要抓住核心。有效课堂的核心标志有两个:一是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简略点讲就是四个字“自主”和“自学”。

像多元智能理论所论述的那样,人的基本素质有上百种。为什么说这两个方面是有效课堂的核心呢?我们放大眼光从人的一生来看,这两方面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钱伟长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年轻时报考北京大学,历史和语文都是100分,而物理学科仅考了5分,学校也让在中文系和历史系中选择,但就在那一年发生了“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钱是一位极其爱国的热血青年,他想,学中文学历史不能救国,要救国就学物理造飞机、大炮。于是他以强烈的决心打动学校改上物理系,结果以5分的基础,经过刻苦自学,到两年后成为全班的第一名,到后来成为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所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

上次桐乡三中的一个老师过来作讲座,关于怎样当班主任,他的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初中老师既上数学、也上科学,而且当两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当得非常好,每年年级前十有七名在他带的两个班里。他把一定点精力花在学生德育上,即怎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我想这个经验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要立足实际。教师个人素质和特点的不同,所呈现的课堂也是不同的,我想根据教师个人特点大致可以给课堂分一分类。一是比较华丽的一类。这一类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教师才华横溢,以个人魅力引领学生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去,取得好的效果。另一类是比较朴实的一类。80年代,我正读大学,当时上海特级教师于漪上的课是华丽派的,她上的朱自清的《春》上得很好。另一类朴实的是钱梦龙老师上的《捕蛇者说》,他个人特点与于漪老师不同,朗读不是他的专长,但他从怎样多出问题让学生多参与出发,最后课堂效果还是一样很好。他们扬长避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看似平淡的课堂教学中,也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在华丽与朴实之间,我们常山选择哪一种?我觉得这不但要根据我们常山的实际,还要根据教师本人的实际。我们支持个人素质好、潜质也好的教师走华丽的路子,当然根据我县的师资、学生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实际,走洋思、杜朗口这一条路更对路。怎么说,一方面能够在课堂上以个人魅力完全吸引住学生的毕竟占少数,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水平更参差,你华丽的语言,你巧妙的方法或许适合中等以上的学生,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或许就是对牛弹琴。所以,只有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第三,把握细节。首先要把功夫放在课前,即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不容易,天天都上高质量的课更不容易。备课应围绕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包括如何设计板书,都要有周到的预设;其次要把力量花在课内,教学目标要相当明确,要让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惦记着你的课,课要轻负担、高质量;最后要把困补放在课后,课后要关注班内的后20%。这里我要讲一下,有些学校把好的老师全部配备在初三,这是不恰当的,抓质量要从初一抓起,从学生的基础抓起。还有些学校,从初一或高一开始就放弃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这也不恰当,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后20%的学生尤其需要我们关注,抓好20%的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校质量。正如衢州实验学校的校长一样,他的学校不跟华茂、菁才比,但是他坚持把每个学生较好的理念,这样学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好。今年,我看到一小也有后进生的辅导和计划,我也具体翻了一下,做得还不错。证明我们学校也在做这件事,这样很好。

三、教师如何适应高效课堂的要求

一是要有爱心。如作家、教育家夏丏尊在《爱的教育》中译本序言中写道:“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课堂教学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泛爱”的教育理论,教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我也读到过,美国有一所小学校的校长,在倡导孩子们自觉培养读书习惯的时候,脱口说出一句话是——如果截止到某月某日,大家的读书量都达到了15万字,那么我将会答应你们的任何要求。最后学生真的达到了他要求的阅读量,他也照做了学生让他剃光头在房顶呆上一夜的要求。这个校长有爱心,他的爱能使学生读更多的书籍。从大量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来看,他们的重要经验就是有一颗爱心,爱事业、爱学生。

二是要有渊博的知识。第一,教师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教学才有底气。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点是精指导多练习。要用最少的时间给予学生最有效的指导,教师就必须加强对任教学科知识体系的钻研和把握,做到胸有成竹。如果教师对自己本学科的知识不掌握,通过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习,最后结果还是不好。同时各学段的教师都要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小学的老师还需要了解初中的教材,初中的老师也需要了解小学的教材,初一的教师需通读初中三年的教材,高中教师也一样,这样教师自身的知识才具有体系,上课能循序渐进。第二,教师要做个杂家。刚刚提到说有些教师才华横溢,这其实也是学来的。比如说,上海的特级教师徐鹄,曾经学过相声,语言、肢体动作的吸引力自然不同凡响。老师说的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画的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会唱歌、会跳舞、会表演等都是吸引学生的资本。第三,是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掌握教育学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活动中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品德教育的一系列规律,促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揭示了人类在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特点、内在意识动机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把握,采取各种积极手段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两个建议:一是这样的研讨会效果非常好,要继续进行下去,但是形式上我们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校长、教导主任,让教研员也可以来上课;另外,副课比如美术、体育也要听,因为副课上不好也是种破坏。二是讨论的主题可以更加明确化。比如一次研讨会我们可以确定为一个主题,如课堂有效性、备课组建设、教研组建设等,有个明确的主题,大家发言会更具针对性。





高三学习中的常见障碍及对策

        从事每届高三历史教学,同学们都会反馈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是:随着高三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在历史学科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感觉起来也比过去熟悉了不少,试卷无论是单科还是综合也做许多,可是总觉得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甚至不不如以前,自己想分析原因却搞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导致历史学习产生不小的挫折感,提不起学历史的兴趣。这里作一分析,希望能够给高三的历史教与学有所帮助。

一、时间与效率:有的同学说已经投入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首先同学们应该认识到,高考与中考考查的方式与能力要求的不同,我们即将应对的不是中考了,而是高考。高考历史考什么?高考历史学科不仅明确要求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如何安排时间,历史学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识点,掌握它们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必须要有时间保证。如何有效果,我觉得应该坚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记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要点。具体地说,每天用于记忆历史知识要点的时间以当天学习到的那部分知识为基本标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提高。

二、记忆与遗忘:进入高三以后,同学们学习历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遗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丢掉课本后头脑中出现空白。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点生理学知识,一定的遗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其次明确的告诉学生,很多知识你并没有遗忘,而是储存在你记忆的仓库里,在你需要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很快调动这些知识。同时指出,在投入时间的时候,要避免一种想法,那就是别希望通过一次性投入后,把一个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高考。也许对于容量少、难度低的初中学习和高一、高二的阶段性学习还能勉强应付,对于高三历史学习来说,一定要避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坚持每天记忆的同时,每隔三天左右复习一遍,每隔一周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后面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投入的时间可以逐渐减少。

三、掌握与应用:有的同学课本知识很熟悉甚至整个章节的知识都能够背诵,课堂老师授课也能够接受,单元知识考查的时候也能够考出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一旦大考时却分数不理想。这种情况在高三学生尤其是平时很是用功的同学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记忆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缺陷,不少同学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去死记硬背知识点,没有去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新的整合。二是没有一定的习题量作保证,有的同学在平时也做习题,选择题做了,但非选择题答题时却不能够很规范完成,导致记忆中储存的知识没有能够得到应用。三是审题能力的欠缺,缺少做题的基本程序,而导致或是时间不够或是知识应用不够或是语言的不规范甚至是走题。这种情况随着训练的频率增加,训练的力度加大,方式方法的指导,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四、做题与能力:俗话说,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如何提升能力,有不少同学把数学学习的方法照搬到历史学习上来,认为不用去过多记忆,只要多做题目,就能把历史学好。固然,做题是必要的,是提升能力必要途径,但是全面、系统、牢固、准确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任何时候都是历史复习的第一要务,否则也只能是望题兴叹。提高历史成绩的能力要素主要有两条,一是对教材的阅读与把握能力,通俗地说,就是一篇课文你能不能判断它的主题,能不能分清楚全文的层次,能不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能不能理解关键概念的含义。其次才是在做题目的时候具体表现出来的运用能力,一是要培养学生反复阅读题目和材料的习惯,审清题意抓住题眼,掌握题干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搞清设问和材料意思再去答题;二是要促使学生整理答题思路,想清楚了,考虑全面了,再去回答,避免想半截丢半截;三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表达精练、准确、完整;四是要在做题过程中自觉地把教材中学过的结论或史实与题目提供的内容相结合,让自己的答案有理有据。

五、单科与综合:目前我省高考是“3+综合”形式,高考历史学科是融入文科综合形式体现的,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习、检测是单科进行,因此有的同学到高三后期综合考试中就不能够很快适应,以至于月考甚至是高考成绩不能如意。这就需要同学们要从内容到形式注意提高适应性。从内容上来讲,我们在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力求明确寻找到它们相互联系的内在线索并能够表达出来。如历史和政治学科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基本知识点上,而且体现在一些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上;历史与地理知识的联系,每一个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的。从形式上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综合考试题量的变化和学科试题交错排列的变化上的适应性过程,在整体时间的分配上应该注意提前预估各科的难度和容量,做到心中有数,以防止出现时间的不足。其次在具体答题时,既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点和概念表达的不同特点,防止出现学科间专业知识的混淆。

六、定势与创新:知识的占有与配置是在不断创新的,因此目前的教育体制、教材体例、高考制度都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感受最为鲜明的是考试的创新。在高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考查的前提下,日常学习中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以前的一些创新,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很快的适应,这是中学师生的本能的要求;但是每次面对新的创新,我们往往又表现的手足失措而无法应对,这也是中学师生的共识。如何克服与提升,就要求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挖掘创新的潜质,突破思维定势。首先在日常学习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思维,在联系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感受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允许争鸣;其次,在平常的练习和测试中,应该鼓励学生在遵循基本历史原理的基础上,对一些观点发表评论,充分表达对新材料和新情境的主观判断;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收集整理各地的信息,对于新材料、新情境、新设问、新角度的试题。介绍给学生,以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 



                                                    高效轻松地做教师的十招
  

 第一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巧练为上上策。

 教师的很多工作负担,都是因教师不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带来的。如课后作业多导致批改量大,学生听了课不会做作业需辅导,利用下堂课的时间讲作业问题等等,不如你重点讲解,用时间组织多种练习,让学生多展示和合作讨论,不仅达到了巩固新知识的目的,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学生欢迎,你也可以腾出许多时间干别的。

 

 第二招——充分利用记忆规律巩固知识,减少学生的复习用时,也就减轻了你自己的负担。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记忆规律直接相关,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按记忆规律安排教学,使学生所学在规律的作用下自然地达到熟练程度,你就不用担心你的学生应对考试的问题。即使学校非要用考试成绩给老师排队,只要你“功在平时”,你学生的成绩就差不到哪里去,你就不必担忧,无忧身自轻。

 第三招——备课重视“三个利用”,减少重复劳动,节省时间和精力。

 一是利用好自己的既有教案,不仅有自己对教材研究的所得,而且有教案实施的体会,只要把变化了的学生因素加以考虑,再加上日常有关该课的一些知识、方法的积累,就很容易在最短时间内形成高质量的新教案,不必次次另搞一套走形式;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网上关于所有中小学教材每章每节每课都有很多的教案、资料、体会可借鉴,使用网上搜索或者申请为网上学科的会员,很容易就获得这些东西,你要考虑的重点就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生成教案也就容易快捷得多了。三是搞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第四招——多浏览本专业新报刊,积累借鉴最新成果,缩短思考时间,寻求最佳方法。

 由于我国中小学的相似性极强,很多优秀教师在报刊上发表的教学方法、体会、心得拿来稍加改造即可运用,不必都要自己通过实践总结一套,费时费力,可能还远不及人家的东西用起来的效果好,我们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好拿别人的东西用起来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的问题。

 第五招――不要真生学生的气。

 学生的顽皮和捣蛋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确实让人哭笑不得,有时候也需要不得不拉下脸来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行为过分到了让老师生气的程度,需要收敛、反思、改正。但转过身来,我们就应让生气的心绪飞往九霄云外,该做啥做啥,不要去跟学生叫真,非要想方设法把学生收拾得服服帖帖方肯罢休,那样做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无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第六招――以平常心对待荣誉,工作问心无愧即可。

 教师的职业本不是轰轰烈烈的职业,是一项原本就很平凡的工作,但面对下一代,我们又必须做到无愧于学生。因此,不要被荣誉所累,能来的让其自然来,能丢的全都丢开,不要总想着自己比别人干得多,比别人干得好,领导看不见,同事不买账等等工作之外的东西,人无奢望心自静,平常心是身体健康的良药。

 第七招――花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

 中小学教师工作再忙,一些学校不够“以人为本”的规定再严,可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是不会限制教师参与锻炼身体的,早去几分钟,晚走几分钟,每天挤出一个小时用于锻炼身体是可行的。坚持锻炼身体,对于愉悦身心、缓释紧张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十分有利的,用的又是工作时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八招――积极参与正常的集体和社交活动,少交酒肉和牌场朋友。

 我们一些同事对学校和社会一些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常觉得是浪费时间,不大愿意参加,也正是这种心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社交活动和缓释疲劳的机会。集体活动,大多用的是工作时间,基本上都能得到学校的支持,只要积极参与,至少可以使我们从紧张的工作氛围中得以一段时间的解脱,使身心得以休息,我们不应放弃这种机会。另一方面,有些同事结交了一些酒肉朋友或牌友,常常喝得酩酊不醒,或打牌打得整夜不睡,不是愉悦身心,而是自我摧残身体,我们应当远离这类“朋友”。

 第九招――再忙也不在星期天工作。

与家人、朋友一起开开心心消费星期天,使身心从工作中彻底解脱出来,得到完整的休整,全面地恢复。要知道工作是永远干不完的,是没有最好的。即使你干工作累死了,明天的太阳还出来,但我们需要多看到一些明天的太阳,让照亮别人的蜡烛燃烧得时间更久更久……

 第十招――用心“经营”好家庭,建好自己的避风港。

 舒心温暖的家庭是每个人解除疲劳、休憩身心的最佳处所。中小学教师,劳动强度大,收入不丰厚,社会地位不高,当今社会中钱、权因素对家庭的稳固作用和离散作用都不具备,因此我们就必须用心、用爱来“经营”我们自己的家庭,爱和付出是家庭稳定的支柱,只要我们用心呵护,我们还是能够建立起一个温馨的避风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