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道来经典语录:"论文情结”谋杀学术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29:04
"论文情结”谋杀学术研究
作者:熊炳奇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527    更新时间:2009-6-4


  

  熊丙奇:上海交大教授,一个被套了“教育问题研究专家”之名的业余教育研究者,因所写文章,只谈教育,故而成为“专”家,因早前出版《大学有问题》,进而得名“问题”“专家”。文章不离“教育为本”,可所写内容,所谈之事,全是“不教育为本”,既折磨自己,也折磨读者。


  提要:不在乎学术价值,而在于论文发表的“学术评价”体系,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从一接触学术研究起,就走上了一条功利的“ 学术”之路,为达到功利的目标,甚至不择手段。论文正在集体与个体的功利的追求下走向死亡,只留下论文的躯壳,而已经没有论文的实质。

  继东北财经大学曝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后,上海一位博士研究生小唐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举报,他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在中国期刊网上发现一篇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事件,除了“致谢”不一样外,两篇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内容、注释、参考文献一字不差。

  网友们用“没有最牛,只有更牛”来调侃这一桩桩“离奇”的抄袭。而我相信,即便出现这么“牛”的论文抄袭事件,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大学,还是会一如继往地说,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绝大多”研究生培养机构,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度重视的,研究生所写论文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这就正如每年科技论文发表数量统计公布时,面对越多越多的论文发表数(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EI论文数已经在2007年高居世界第一),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大学、研究机构,都兴高采烈,认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完全不提我国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排在所统计的145个国家中的第117位的事实。而对于每年都有院士出来指责,90%以上的论文都是垃圾论文,毫无学术价值与学术贡献,众大学依旧以论文发表数,作为学校当年的重要办学业绩、将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

  这就是存在于大学和科研机构中的深厚“论文情结”。简单地说,就是“做研究=写论文”、“论文多=水平高”、“论文发表期刊档次高=水平更高”、“论文多、档次高=杰出学者、院士”、“论文多、档次高=办学业绩”。根据以上等式,几乎所有高校,都将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论文由此在承载学术贡献之外,附加了如下功能:职称论文(用于评职称)、工资论文(用于兑现薪资待遇)、报奖论文(用于申报奖项)、评比论文(用于各类评估、评价)、展示论文(用于大学排行)、答辩论文(用于取得答辩资格)、学位论文(用于取得毕业学位)。而且,在高校、科研机构之外,还有更多的机构、部门,加入用论文来评价“学术能力”、办学水平的行列,包括中小学,以至幼儿园——写高水平理论文章与当好幼儿教师,有何关系呢?

  本来只承载学术价值的论文,突然承担如此多功能,而且各种功能之间,相互牵连,不发生变异,几乎不可能:本来,学术不端应该是个体现象,但是鉴于每个个体的论文,除影响个体的职称、工资、饭碗外,还影响集体(小到每个个体所在的课题组、研究室,大到整个学校)的课题(论文是申报课题的“基础”)、经费(经费随课题而来)、荣誉(奖励和学术头衔以论文为主要依据),于是很难让人分清,学术不端究竟是个体行为,还是集体纵容——按照目前的利益结构,集体同样是学术不端的“获利者”——于是引来大家对学术不端制造者的普遍同情。

  这就是学术不端越来越“牛”的原因。不在乎学术价值,而在于论文发表的“学术评价”体系,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从一接触学术研究起,就走上了一条功利的“ 学术”之路,为达到功利的目标,甚至不择手段。教育部门、高校,无不表示要以“零容忍”对待每一起学术不端,但事实上,“零发现”更符合现实:努力争取不发现一起学术不端,这才有明明可以用肉眼就可以看出论文的抄袭,但有的高校却要引进测谎仪,用机器来判断——如果操作机器的人,把论文的相似度设定为 99%以下都正常,那么,这就接近“零发现”了,而且,学校还可以告诉大众:机器测定没有学术不端。

  论文正在集体与个体的功利的追求下走向死亡,只留下论文的躯壳,而已经没有论文的实质。而要把论文从死亡的悬崖边拯救出来,惟有以学术价值来评价研究者的贡献:这种评价不以数量、期刊档次为基础,而应针对论文本身的学术贡献,而实行这样的评价,必须把评价权交给学者,而不是由行政领导用行政指标评判,即真正实行学术自治、学术管理。

  回到研究生的论文上,不管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学科专业,一刀切地要求所有研究生都必须撰写毕业论文,也是上述论文情结所致。根据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硕士研究生只是一种过渡学位,学制一般在一年到两年间,根本没有毕业论文要求,更无在求学期间撰写论文的要求,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通过课程研究性教学、平时的课程论文、报告进行保障。我国要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重新定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真正建立研究生培养导师制。

 

来源: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