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楼上的邻居的内裤:郑板桥的“死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4:52:39

郑板桥的“死局”


http://www.hnby.com.cn 大河文摘报 06 书人茶话 2005年06月09日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谈的是郑板桥早年求官的经历。可以说,郑板桥求官的手段是很不光彩的。他40岁赴南京参加乡试,中得举人,4年后又考中进士。他生性耿直,然而,上流社会并未给他开绿灯,为了入仕,他在京城活动了整整一年,还是一无所获。此次求职的失败使郑板桥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
  后来他开始频频巴结达官权贵、巨富名流,他的奉迎方式是四处献诗,在他的诗集里,就有大批谄媚之作。1741年,已经49岁的郑板桥再度入京,候补官缺。几经周折,这次他终于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待。第二年,郑板桥即获得山东范县县令一职。后来又转任山东潍县令。
  郑板桥的官德无疑非常高尚,这有他一生的行事为证。他烧掉家中奴仆过去所签下的卖身契,认为,用人不必书券,合则来,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在外当官,他书信中常交代其弟:“无父无母孤儿,村中人最能欺侮,宜访求而慰问之……其余邻里乡党,相周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任中遇到灾荒,他总是如实禀报,极力争取上级救济,自己则捐出薪俸,还命令富人平价出售粮食。在山东潍县任上,郑板桥因为老百姓与富绅闹纠纷时,经常站在百姓一边,得罪富绅,被迫去职。全县百姓拦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为其建生祠。
  一个人的行为有其一贯性,封建官场是一个大染缸,郑板桥尚能如此宽厚仁爱、体恤民情、清正廉洁,未入仕之前,他那种高洁的品性应该同样有所表现,何况,进士的身份也使他有了入仕的门票,有关部门想提拔他,根本不是一件难事,为什么他的仕途那么坎坷?郑板桥最后还是入仕了,但他的入仕却来源于他人的恩赐,并且以人格的暂时扭曲为代价。假若郑板桥求官时坚守自己最初的个性,他的县令是不是做得成?
  如果郑板桥的时代有一个为官者升职的正常空间,一个人能否升官完全取决于个人所干的成绩,取决于他在百姓中获得的口碑,那么郑板桥还用得着从上级手里买官吗?
  坏的机制可以使好人不择手段,好的机制可以让坏人改恶从善,信然。
  【摘自《三湘都市报》游宇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