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别人关心的话语:石衡潭 透过电影看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43:15

                石衡潭  透过电影看人生

                              

湖南农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谭老师邀请我来这里做一个报告,让我有一个机会能和大家交流沟通。我也感到非常的荣幸。听老师介绍人文讲坛曾邀请过很多的名家、大家来这里开坛设讲。我能够站在这里,很荣幸也诚惶诚恐。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电影,我是要透过电影看人生。希望我今天的报告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迪。前面我也介绍了我写书和做报告的一个初衷。那么我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两句,我们现在的人交流沟通,或者说是讲话写文章。有三种层次,一种是口头的层次,比如说见面说“你好!”或者说“你吃了没?”这是一种打招呼的层次。问一些比较表面的的问题,问一些今天天气怎么样?这是一种比较粗浅的层次。还有一种进化到理智的层次。用英文来说就是mind就是用你的理智在跟人打交道。这种情况是很多的,比如给大家传授一些知识。这当然是很必要的,在学校里就是来学知识的。韩愈也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觉得还有一种层次,应该是一种heart的层次,一种心灵的层次。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这个层次做的不是很够。大多都停留在mind(理智)这个层次。他真正的言语,他的文章出自心灵的不是很多。也有一些人说的话和他的心灵没有太大关系。他说的话和他实际上的为人,不是完全一样的。我自己崇尚的是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句子都是从我心灵里流淌出来的。我希望用我的心灵来碰撞你的心灵。能够和你有一个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有益处的,所以我在写文章做报告时的宗旨是以生命传递生命,用心灵碰撞心灵。我今天在这里也是借着电影和大家的心灵做一个沟通。从心里说出来的话是真话,真话也可能会刺伤人。我觉得以其隐藏自己的内心,还不如对你有所触动,这样可能对你有一个真正的帮助。今天我想和大家先讲讲从电影中看到艺术和美,然后我会讲到一个孤独的主题。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从中挑选一些给大家讲。不知道大家看过《梅兰芳》没有?对他有没有兴趣?那我就从《梅兰芳》讲起。有不少同学看过《梅兰芳》,你们喜欢这部片子吗?喜欢是吧。你们觉得这部片子它最大的魅力在什么地方?有没有谁愿意说一两句?它从哪一点打动你?如果有愿意的同学可以过来分享一次啊。我觉得我们既然是一个心灵的沟通就可以随意一点。可能有,但是大家不好意思。我希望大家以后open一点。那我继续往下讲,我觉得梅兰芳这个人他为什么引起中国人对他的热爱,对他的着迷?有些人在几十年前看过他的演出至今记忆犹新。梅兰芳他体现了中国人的梦,或者说他是中国人的一个梦。如果说艺术是人生之梦,梅兰芳的京剧艺术就是中国人的梦。梅兰芳的男扮女装,亦真亦幻就是中国人的梦。梅兰芳的美丽端庄,刚柔相济就是中国人的梦。而以电影来展示梅兰芳波澜起伏的一生更是中国人的梦中之梦。那么没什么梅兰芳他会成为中国人的梦?我觉得这和他本身的素质,他所达到的艺术成就,以及梅兰芳他所处的时代是很有关系的。他是处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身上又是集中国艺术之大成。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巅峰。他的京剧艺术代表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含义?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来思考的,我觉得梅兰芳的京剧艺术集合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它是带有很多文化内涵的。我们中国文化它有一个特征,就是崇尚阴柔之美。我们想想我们文化的源头——老子。他是崇尚阴柔之美的。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上善如水。柔弱胜刚强。”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你看我们人身上,嘴里面,牙齿硬还是舌头硬呀?是牙齿硬吧。我们又看到掉牙齿的,人老了会掉牙齿对不对?可是我们有没有看到掉舌头的?舌头虽然软但是它比牙齿存在的时间长。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家都很熟悉的曹雪芹也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有男子接近他就觉得浊气逼人,而女子在身边就像馨香之气。所以说中国文化是崇尚阴柔之美的。而梅兰芳的京剧艺术则把这种阴柔之美推向了极致。他本身是一个男子身来扮演女人,却比女人还女人。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在他的艺术之间我觉得体现了一种情欲的释放与升华。邱如白,大家都知道是电影里的二号主人公,他的戏份也是非常的多的。他原来是反对京剧艺术的。他原来做司法局长的时候,别人请他来演讲,他说什么?他概括了三个字:不许动。他认为京剧是很束缚人的。脸上还要做脸谱,是没有感情的。邱如白第一次梅兰芳的京剧是哪一出呀?是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还记不记得他当时的样子,就像被电闪雷击一样,立马惊呆,不能动弹了,他随后给梅兰芳的信道出了个中原由:“我和所有的人一样,不知道该把您当作男人,还是当女人。仿佛一鼓掌,就泄露了心底的秘密。只有心里最干净的人才能把情欲表演得这么到家。”实际上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本身是带有很浓厚情欲的色彩。是不是这样?当然他是以很典雅的方式。贵妃为什么醉酒?因为皇帝不在身边。他有很多政事要处理,或者有别的妃子要去宠幸。所以把贵妃放在一边。所以这是女人,一种得不到满足内心苦闷的流露。“不知道该把您当作男人,还是当女人。仿佛一鼓掌,就泄露了心底的秘密。”邱如白确实是在代所有梅兰芳观众、梅兰芳迷立言:梅兰芳引爆了他们内心的情欲,释放了他们内心的情欲,最后又升华了他们的情欲。邱如白这样真正懂得梅兰芳、爱惜梅兰芳的人才知道梅兰芳是干净的,也要求自己认识梅兰芳的过程同样干净。为什么梅兰芳能把情欲表演的那么到家,而且又把人引向升华?我觉得纯粹的女人来演女人的话,下面的观众共容易向情欲发展,而男人扮做的女人则相对容易阻止这一自然趋向,把人的情感引向艺术,引向升华。第二点呢,中国文人自古就有以香草美人自喻的传统,从屈原就开始了,他在《九歌》、《离骚》里自比花呀草呀,或者比喻成美人。把君王比做夫君。到温庭筠、吴伟业无不如此,特别是怀才不遇的人喜欢把自己比喻成得不到君王宠幸的妃子。而梅兰芳则只用戏剧的形式将中国文人的身世和命运纤毫毕现地展示在无数人面前。观众既是在看戏,又是在叹己。所以梅兰芳很多的戏迷是文人,当然也不仅仅是文人。

                     

                  梅兰芳的身世际遇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命运。中国文化实际上也是在政治的漩涡中浮沉的。梅兰芳大伯父的“纸枷锁”是一个非常恰切的象征。这个枷锁虽然纸是做的,却挣不断,撕不开,一旦你挣断了,撕开了,就会唱不成戏,揭不开锅,甚至性命不保,人头落地。梅兰芳大伯父一辈子小心翼翼唱戏,稍不留神,还是险遭大祸。所以,他不想让梅兰芳提心吊胆做戏子,而愿他平平安安做凡人。京剧泰斗十三燕也深切地感受到戏子被人瞧不起,因此他一生所要维护的就是唱戏人的尊严。宁可倾家荡产,也不向马三鞠躬低头;宁可猝死在舞台之上,也不愿苟活于人世之中。面临失败,他凛然担当:“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最后遗言,语重心长:“别把戏里的人物弄脏了!”“大大方方地提拔咱伶人的地位!”但是,他一生还是看重政治的保护,统治者的恩典,他的护生符就是慈禧太后所赐的翡翠帽与黄马褂,在马三等强人面前,他也只有以口口声声“前朝皇太后”来作为自己生命的支撑。他最后的命运也正如梅兰芳《黛玉葬花》戏中所唱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以说,十三燕的品格与人生是以戏剧性的方式体现了儒家精神风骨及其现实命运。所以我觉得这个片子是很有文化内涵的。那么,梅兰芳身世际遇又如何呢?他虽然成功地在舞台上战胜了十三燕,开创了京剧艺术的新时代,大红大紫,名满天下,但他也要受政治、经济等诸多外在力量的控制与摆布。他的命运也不是很好。在赴不赴美演出的问题上,他一直举棋不定,到最后才孤注一掷。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他既要受传统婚姻观念的约束,更要受梨园行规的限制,连与心爱的人同看一场电影都不可能。在遭受异族入侵的年代,他不得不告别自己视为生命的京剧舞台,不得不以勇气与智慧同凶残且狡猾的日本侵略者周旋,他不得不以自残身体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名节。他最后重新焕发艺术青春,也是在寇仇驱除、普天同庆的时候。艺术不能不随时代沉浮,而艺术家则应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梅兰芳蓄须明志才能不让人看到“一个被弄脏的梅兰芳”,他敢于拒绝才能最终活得好,活得不害怕。

                     

                  其实,梦得最真、梦得最深的还不是梅兰芳。梅兰芳在台上是摇曳多姿、顾盼生辉女人,在台下则是仪表堂堂、不屈不挠的男人。对于艺术,他能够走进去,又可以走出来。邱如白则不同,艺术是他的梦,又是他的人生。他要让梅兰芳或者通过梅兰芳来实现自己艺术的梦、人生的梦。他走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以其博识与才华,他看到了传统京剧的弊端:不许动!不自由!他认为真正的好戏是要带着人,打破人生的规矩。在看了梅兰芳的《贵妃醉酒》之后,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对京剧创新的思想没有改,但他对自己的人生的设计却完全调了个头、变了个样。这个五世为官的阀阅子弟、留洋归来的司法局长居然不承祖训、不继祖业,抛却美好前程,甘心用一生时间去捧一个戏子。这种惊世骇俗之举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新做法,又可以说是旧人物的旧情怀。说新是说他顺应新时代给了京剧以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发展空间、新的社会地位,让京剧不仅为骚人墨客雅赏,达官贵人品味,贩夫走卒乐道,而且可以走出国门,风靡世界。说旧是说他仍然是在艺术中寻终极,在审美里求沉醉,而这恰恰是中国文人深入骨髓的旧习气。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想克己复礼归仁,且知其不可而为之,但他又常常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想法,并且他私心向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境界。孔子以后的历代大儒其实莫不如此,端肃诚敬的朱熹最欢喜的是此情此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更不用说旷达潇洒的苏东坡居士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禅宗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文人的这种心绪与印度佛教所开出的绚烂之花,而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则不过是此种倾向在新时代的理论总结,无怪乎鲁迅先生说:“中国思想的根底在于道家”。这真可以说是一语中的。邱如白可以说是把这种思想与行为发挥到了极致。艺术成为了他的终极目标,其他的社会动荡、战争风云、民族危亡都在其次了。所以,日本人逼近北平时,他既不随梅兰芳南下,也不到车站送行,却给梅兰芳撂下了这样一句话:“他日本人要是不走,难道京剧就该亡了?要是德国占了英国,那英国人就永远不演莎士比亚了?别把戏荒了!”所以,他后来还跟着日本人劝已到了上海租界的梅兰芳复出:“战争隔几年就一次,你牺牲了你的艺术,一切又重归于好,烟消云散。这就是寻常世界。可你呢,你注定不光为了一个寻常世界而生,你应该知道怎么去做才是对的,哪怕人家误解你。”这段话,与其说是概括梅兰芳的身世,不如说是邱如白的夫子自道,梅兰芳至少还知道自己是活在这个寻常世界,而邱如白则千方百计要忘了它,要一直沉醉在那个不寻常的世界里。邱如白并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有错,他也不屑于梅夫人福芝芳以及梅家保姆等对他的态度,但是,面对梅兰芳的那句提醒,他还是踟蹰了。“可您当年告诉我,人不光得活着,还得往好里活,活得好,好好活着,活得不害怕。”这是正宗儒家传统对道家倾向的反击,这实际上是邱如白或者说所有中国文人内心挣扎的显露。所以,最后,邱如白在他与梅兰芳结拜兄弟的伯夷、叔齐画像前泪流满面,不能自已。道家代表了中国人的艺术气质,儒家反映了中国人的道德操守。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则总是徘徊在这二者之间。中日战争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使得儒道之争得以凸显,而就是在平常生活之中,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也会对人有所损伤,这些在围绕“梅兰芳的孤单”所展开的一切中体现出来。邱如白劝告与梅兰芳情投意合的孟小冬离开,他说:“你知道什么是孤单吗?梅兰芳心里的孤单一直还在……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从这份孤单里出来的,谁要是毁了这份孤单,谁就是毁了梅兰芳。”他担心的恰恰是:孟小冬炽热的爱情会毁了梅兰芳的这份孤单,所以,言劝无果之后,他甚至花钱雇杀手来逼迫孟小冬远走。他的目的最后似乎是达到了,可孟小冬的离开出自甘心牺牲,而邱如白却留下了一条人命的心灵债务。梅兰芳在纽约首演之际,邱如白在剧场外面忐忑不安地等待结果时,脑际还不断闪现枪手李锡长被警察射杀的残酷画面,这说明了他心底的内疚。邱如白在梅兰芳因打伤寒针病重垂危的时候也吐露真言,表示忏悔:“连你心爱的女人,我也没让你得到;下辈子,我不再拦你了。”在这场儒道之争中,似乎是儒家占了上风,但对于如何才能“活得好,活得不害怕”这个问题,其实,梅兰芳也只有愿望,而没有切实的方案。而梅孟之恋倘若成功了,是否梅兰芳就从此不再孤单呢?当然不是。真实生活中,梅兰芳与孟小冬曾经结婚相处,但后来还是因种种原因而分手,天各一方,不能再见。孤单是人与生俱来的命运,不会因人际遭遇而彻底消除。儒道之争也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它们本身都不是最佳的答案。

                     

                  邱如白神化了梅兰芳,中国人神化了梅兰芳,梅兰芳是他们心中的美神,他们要借之抵挡这人世的苦难,让这无聊的时光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梅兰芳是人不是神,他的光彩照人只是在时空有限的舞台之上,而在现实中,他不得不在种种漩涡之中小心翼翼地躲闪挪移。也许可以说他大节无亏,可是小愧还是不能说没有的,比如对孟小冬。梦再好在美,可终究是要醒的。最后,邱如白的梦似乎也醒了,他也似乎明白了梅兰芳:“你想做个凡人,也许一直,其实都是个凡人。”不是也许,而是必然。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人,一个与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凡人。他也有忧伤痛苦,他也有无可奈何,他也在等待与渴望救赎。艺术不是万能的。梅兰芳下了戏台还是又回到人群中去。艺术不能擦干人的眼泪,不能填补理想与现实的鸿沟,艺术不能消除我们的烦恼,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所以艺术的作用是有限的。接下来我想讲另外一个主题。我要讲的片子可能是存在争议性的。我看电影主要是看电影表达了什么主题?或者说是导演在片子中提出了什么问题?有的提出了问题,有的没有提出问题。比如说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大家都看过吧。你觉得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问大家,你们觉得天下有没有贼?天下当然有贼。他通过男主人公傻根来说这个问题,他偏偏认为天下没有贼。这有点自欺欺人,所以他提的是一个假问题。我在这里无意来吹捧这部电影。《色,戒》这部电影的票房价值很高,已创下影评数量最高记录……真是盛况空前,空前盛况啊。我这里要说这部电影提出了什么问题?李安他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或者老师想来讲两句?这位同学说:“讲爱与背叛。”还有说:“特殊的时期,不同的心理。”还有说:“检验一下爱能有多伟大。”大家都讲的很好。我这里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一种就是说它渲染了情欲的力量。还有一种最典型的说法是“色易守,情难防”。它是说两个人之间不只有情欲的关系,还产生了爱情。还有一种观点是说因为爱情产生对民族的背叛。第一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是持批判态度。而第二种观点是比较同情这部电影的。我觉得这三种观点都不能完全解释人物的性格。我以为这部影片的核心主题还是孤独。我用一句话来表述:“爱情难寻终可觅,孤独能解卒难消。”什么意思?我问大家爱情容不容易得到?真正的爱情很难得到。我在中国传媒大学作报告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下课发邮件问我:怎么找一个女朋友?他说我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我的同学都不怎么正眼看我,特别是女生。他认为爱情很难找到。但是爱情再难找,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谈恋爱了,结婚了。孤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加以缓解,但是真正要消除孤独,非常难。你有没有感到孤独?我想很多人感到孤独。现在有耐心去听别人说话的人是很少的。结了婚就不孤独了吗?结了婚的人更孤独。就拿我来说,结婚之前可以找老师同学说一说,他们会安慰你。结了婚之后你找谁说去呀?我和妻子吵了架,跟谁说去?说出来会吓到他们,“看你在外面写书、作报告,人模人样的。怎么家里都搞不平。”也许女同志善解人意些,但是我能找女同志说吗?(笑)不能说,说了新的麻烦就出现了。孤独——是一个千古不变的情结,却在我们这个时代成为一种顽症。在这部《色,戒》中,李安则更突破敌我、忠奸、正反之大防,想看看孤独究竟要把人带到何种境地。王佳芝是孤独的。父亲远在英国,没有给她多少生活上的实际照顾,写信给她带来的最大消息则是他又结婚了。她参加学生剧社的演出,是由于邝裕民对她的吸引,这对于一个妙龄少女是十分自然的;一个人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活动,都有很多外表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实那些隐而未宣的动因可能才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暗杀汪伪政权特务头子的计划,出于一班完全没有相关经验与训练的大学生,本来就有些天真幼稚,而王佳芝所要承担的任务则更是特别特殊。开始,她并不十分情愿,可既然有了第一步,就只好继续朝前走了。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个电影片段的?好,我们来看一下在建立暗杀行动小组时,王佳芝是第几个表态的?(播放电影片段)我们看到她是最后一个表态的。你觉得她出自一个什么动机来加入这个暗杀行动小组?我觉得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很多外在的理由。可是往往内心真正的理由与外在理由是没有关系的。我觉得王佳芝参加暗杀行动是害怕孤独。因为大家都同意去,她不去就会落单。王佳芝参加暗杀行动之后,她孤独有没有得到缓解?为什么?她是因害怕孤独而参与进来的,没有想到她所扮演的角色是使她越来越孤独。因为她本来是一个清纯的少女,现在要扮演一个敌人的情妇。角色跨度太大了。在这样的孤独中,她的同志们越来越不能给她指引与帮助,而他们所要暗杀的目标却越来越与她接近了。我们来看看陈凯歌对孤单的分析:“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不能绝对地离开集体,文明的演进只是使个体在社会中的排列组合趋于理想;害怕被逐出人群是人类原始的恐惧。……‘文革’就是以恐惧为前提的群氓运动。不管口号多么动听,旗帜多么壮丽,热情多么感人,都和真的主义、理想无关。无限制的暴力愈演愈烈,同样出于害怕落于人后的心理……只有在群体中,我才存在。”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是很怕脱离群体的。有一个科学家说:“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淹没在众人中而是孤立于群体之外。”邝裕民与吴先生能不能解决王佳芝的孤独?她从哪里找出路?王佳芝本来已经脱离了政治的漩涡,回到了平静的读书生活,可是政治再一次无情地把她拉扯进来。这回,她受到的是更严格的训练,得到的是更苛刻的要求:“不要反问,也不要思考。”“一旦上路,决不能再回头了。”第一次见到来自重庆方面的吴先生,她得到了一个什么礼物呀?是一颗毒药。意思就是你不成功便成仁,你一旦暴露就要去死。这样一个人是不能解决她的孤独的。特工生涯是要把人深深地推入孤独的境地,却又要泯灭人的孤独感。这时候,那没有展开的爱情只能给她以软弱无力的安慰,邝裕民一再对她说:“我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可他并没有什么实际可行的方案,就连他自己也身不由己,她怎么能够相信他呢?至于老吴,那是一个仇敌杀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他还得与之坐在一张桌子上谈笑风生的人,她又怎么能够指望他呢?易先生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虽然身居高位,手下如云,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他虽然对老婆礼敬如宾、妥贴周到,却从来不向她打开自己的内心。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镇日整人与杀人的工作,其实是厌恶的。他也很了解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人的外强中干:“他们成天谈国家大事,但我从他们眼睛里看到同一件事情:恐惧。”他很渴望有安静的时刻,能与一个知心者说几句闲话,以求得精神的缓解与放松。这就是他与王佳芝的感情基础,他把她当作了一个对世事一无所知的女人。随着他的步步高升,他对时事的洞察更加清楚,对命运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在日本妓馆中,他情不自禁地对王佳芝说:“日本歌妓唱歌像,如丧家之犬,鬼子杀人如麻,心里比谁都怕。一些粉墨登场的人,跟着在荒腔走板地唱戏。”他还说:“我把你带到这个地方来,比你更懂得成为娼妓的滋味”。

                  易先生之所以对王佳芝情有独钟(不能否认他确实对王佳芝产生了感情与依赖),是因为王佳芝对于他具有双重吸引与功能。一是王佳芝的天生丽质满足了他的贪婪色欲,使他可以在歇斯底里的性爱疯狂中暂时忘却他噩梦般的生活;二是王佳芝的冷峻淡然可以抚慰他的孤独,成为他惟一可以倾诉的对象。许多话在他心里憋得太久,他需要把它吐露出来。这并非表明他真正有什么悔悟,而主要是他出于生存的考虑,他要给自己的孤独感找一条出路,他要通过一个有血有肉之人的回应来证明自己依然活着。这样,他对于王佳芝的依恋就越来越深。也许,在他头脑中也有过对王佳芝身份的怀疑,但生命的需要拒斥了这种怀疑,连他的手下也不敢向他汇报他们所掌握的王佳芝真实情况。是孤独感成就了这两个处于敌对阵营的男女之间的畸情别恋。他们虽然属于敌对的阵营,但他们都是各自阵营之中的孤独者,孤独是他们共同的命运,孤独把他们连接到了一起。这说明个体生命意识胜过身份意识和阵营意识。当然,他们之间的孤独又是有所不同的。王佳芝的孤独出自一种生命的需要,而易先生的孤独更多基于生存的本能。在王佳芝,一个孤独生命的完整生活是重要的,即使难以达到,也要奋力求之;而在易先生,生存是第一位的考虑。他要体验孤独,因要知道自己仍然活着,如果孤独妨碍生存,那就得断然舍弃了。王佳芝在最后关头心软了,她需要生命的完整,哪怕孤独到底;易先生在逃生出来之后,却并没有手软,而是迅速将她与同党一并处理掉了。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他只有亲手掐灭自己的孤独,熄灭自己的人性。关于孤独与爱情。史铁生认为:爱情无从证明。它是孤独的证明。孤独也不是孤单,而是充满在内心深处渴望诉说渴望袒露的愿望,只要有这种愿望就从反面证明了爱情的存在。人生在世,孤独无处不在,难以避免,但固守于沉醉于一己之孤独是可怜的,而断然掐灭孤独拒绝在孤独中与无限者绝对者相遇则是可悲的。政治行为往往抹杀了个人性,人的孤独感更是被忽略了。那么李安是怎么解决孤独的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大家注意人物的衣着,道具和背景音乐。(播放电影片段)好,看到这里。你们看这个片段是不是有很大的对比呀?前面是很紧张,很惊心动魄的,接下来是一个比较柔情的画面。特别是里面出现了一个什么新的人物呀?一个三轮车夫。你们在别的文学作品里有没有看到过三轮车夫的形象?有,最有名的是哪个?老舍的《骆驼祥子》。那么你们看《骆驼祥子》的人物和这里面的人物是否一样?我觉得从整个人物给人的感觉来说是很不一样的。骆驼祥子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吧?这里的三轮车夫是一个很明朗的形象。你看他穿衣和打扮,他戴个礼帽而且还系一条白色的小围巾,他的车上还有一个彩色的小风车。你看这个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样的?很阳光很灿烂的。你发现这里面出现了几种乐器?有钢琴、小提琴。刚开始王佳芝从楼上走下来时,是缓缓的音乐。接下来她在街上走时是很纤细的小提琴声。这代表着一种回忆,她回忆自从参加暗杀行动小组以来的的生活。她似乎在思考她这么做是不是正确的?值不值得?当三轮车夫出现的时候,是钢琴。而且是非常柔和,非常浪漫的一段钢琴乐。我觉得这个小伙子就相当一个天使的形象。你看王佳芝坐上车时非常轻松。小伙子在大街上踩着三轮车飞奔,就好像大街是一个舞台,而他在表演一样。我觉得小伙子像是要将王佳芝带离这个乱糟糟、凶狠狠的人世,要带她“回家”,这实际上代表李安对孤独问题的解答。我们要远离政治上的争斗,又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来。所以我们看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有的是情侣在徜徉,有的是在谈生意。这是李安的解决方案。但是他的方案成立不成立呀?他认为他没能成功——他不是真正的天使,尖利的哨声打断了他们的梦想,无情的绳索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是他和王佳芝的尴尬,是李安的尴尬,也是所有人的尴尬……下面看一个问题。孤独是什么呢?孤独感又是怎么回事呢?冯骥才认为:孤独往事总是被深夜的月光照亮。寂寞时还想到别人,孤独时便只剩下自己了。享受孤独,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孤独也是有益的。他还说过:“活着最深的痛苦是无人理解。到底是不被理解,还是怕被理解?”是不是这样?你们到底是不被理解,还是怕被理解?有没有人说一下。(同学回答)很好,你不怕别人理解你吗?一个不怕别人理解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这也是比较自信的。有没有怕被别人理解的?如果我收了100万贿赂。我希望别人理解吗?我不希望别人理解。我觉得我们人身上有个很矛盾的情感。我们既希望被理解,又不希望被理解。一个完全了解你的人,你是不是觉得也是一种威胁呀?一个不了解你的人你可以随便应付他。看看这句话,“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有没有这种情况?我觉得很多时候人害怕被了解就是这个原因。当你把自己最隐秘、最痛苦的事说出来的时候,你不一定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安慰,也许人家一笑置之,使你受到更深的伤害。所以我们都害怕被了解。“冷漠,有时候并不是无情,是一种避免被伤害的工具。”我经常在报纸新闻里看到,有歹徒在大庭广众之下行凶作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管。所以说现在人因为冷漠而越来越孤独。史铁生也说:“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是不是这样?我们既离不开他人,想要被别人完全理解,这是不可能的。孤独感是什么?孤独感就是每个人的生命意识,是尖锐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

                  就是说你就是你自己,你不能去代替别人。你们想想生活中最喜欢代替别人的人是谁呀?是父母。父母最喜欢代替儿女做事。但事实上很多事情是不能代替的。孩子还是要自己学会面对这个世界。孤独感还是有限者面对无限者时的疏离感、相对者面对绝对者的异己感。每个人都是有限的,你不能通过有限的来解决无限的孤独。究竟应该怎样面对孤独呢?应该怎样来解决孤独感呢?是否有真正的解决孤独之道呢?我觉得当有限者与无限者连接上了,相对者处于绝对者之中了,这样,孤独就自然消除了。我这里介绍圣经里的一段话,耶稣说得“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按照圣经的说法,耶稣是一个绝对者。孤独有益吗?其实孤独是有益的。当今世界最大的恐惧是害怕孤独,害怕默默无名。所以现在的人失去了保持宁静,享受闲暇的能力。我们经常要用各种各样的事把自己的时间填满。如果无聊是电视一代的主要情感,那么孤独就是网络一代的主要情感。你害怕感到无聊,所以你打开电视。如果一天坐在电视机前六个小时会让人感到无聊,无法安静地坐着;一天发送100条短信会让人感到孤独,让人没有办法独自面对自己。独处有时候对人是有益处的。爱默生说:“灵魂让朋友环绕其周围,它或许能更深刻地认识自我或者离群索居,因为短期的独处可能提升对话或者交往水平。”当人们喋喋不休地给你说话时,你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见解。有时候孤独能更加集中精神去探索一些重要的问题。爱默生说:“一个激励和带领同胞前进的人必须要避免随波逐流,避免在日常的、陈旧不堪的观点羁绊内生活、呼吸、阅读、写作。”因为时间的关系,电影我就不再讲了。现在我讲讲孤独与自杀的关系。大家知道910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公报曾经指出,自杀每年造成约100万人死亡,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北京患抑郁症的人数达60万。我这里有一个关于高校自杀的数据,也是非常触目惊心的。200312

                  6 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2004 624

                  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李迎杰割颈自杀未遂。2004 7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我发现越是著名的大学,自杀的人数越多。你看看,这是北大医学部的,这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按理说学心理的他应该能保护好自己,但是他没有。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自杀者79%居住在乡村,28%从未上过学;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2.51;在中国,诱发自杀的首要原因是家庭问题,占624%,其次是经济困难,约占40%;国外自杀的人群中90%是精神障碍,或者有精神疾病,但中国的数据是65%,中国自杀原因有政治、经济、纠纷、人际关系、心理问题。

                    

                  有些名人他们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2007515,于丹教授的研究生孙莹洁选择了跳楼自杀。在前一日即514的时候她跟于丹通了电话。不是说于丹和她有什么关系。于丹说:“《论语》就是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用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至少她没有让自己的学生达到这些。很多教授学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200312231020分许,家住陕西理工学院的该校文化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张兆文从学院一教学楼五楼坠下死亡。200543凌晨,年仅34岁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副教授刘小舟从劳动大厦跳楼身亡。2006628上午840分左右,北师大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文力从该校主楼西侧跳楼身亡。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过200多篇论文,曾获得国家论文奖3项,出版个人专著5部。被评为第四届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2007

                  “美女教授”欧阳洁跳楼自杀。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余虹大家知道吧?在“五十知天命”时从自己家所在的世纪城小区10层跳下。李志良教师去年自杀身亡,成为中国学术界十大重要新闻之一。他是重庆大学化工学院第一个博士生导师,获得了很多专利。太多了我就不说了。据研究数据表明:85%的有自杀倾向者如果得到别人的劝阻,不会继续选择自杀。而实际情形:他们常常在冷漠与孤独之中离开这个世界。我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非常冷漠的。韩国著名女演员李恩珠,在家上吊身亡,身边留下遗书三封。“虽然钱不是一切,但是因为钱这世界才变得这么累,我也不喜欢钱……除了我自己,不知道这一切的人怎么能知道我心中之苦。为了妈妈我应该继续活着,但是活着也没有意义……我讨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尊心,我再也不想这样……”我觉得她是非常孤独的。我这里介绍一首顾城的诗: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时很远。我们人际关系是不是这样?我们很多人跟物很近,跟人很远。有些人甚至跟宠物很近,跟人很远。你们记得葛优演的《卡拉是条狗》吗?他在里面说了一句话:“我在这个家里只有在狗面前,我才觉得自己像个人。”他在家里经常被忽视。他的老婆对他呼来唤去,儿子也对他不理不睬。这是谁写的诗?顾城。顾城是什么人?诗人。他是怎么死的?自杀死的。他和他的妻子还有一个情妇,住在新西兰。但是这种生活出现了危机,他的妻子不满意了。最后他是用斧头把他妻子砍死的。然后自己也自杀了。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但是他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式。我这里在介绍一首诗:里尔克《严重的时刻》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此刻有没有谁在哭你?也许没有,也许有。也许他在为你哭,你还不知道。也许是你伤了他的心,也许是他太在乎你。你有没有曾经为谁哭?有没有?没什么哭?是因为你爱他,还是因为他伤害了你?我觉得你为一个人哭的话,一定非常在乎他。是不是?如果你没有为谁哭过的话,说明你的情感还不是特别深。有时候哭也是我们深刻情感的一种表达。此刻有谁夜间在某处笑,无缘无故在夜间笑,在笑我。有没有人在笑你?有没有人在笑我?肯定有人在笑我。有些人是善意的微笑,有些人是嘲笑。这是外国诗人里尔克写的《严重的时刻》。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在世上走,走向我。或许曾经你所爱的人从岳阳,衡阳走向湖南农业大学,和你相遇了。然后成为了你的恋人。他在走向你。在两个小时之前,你们在走向我,我在走向你。其实人生有很多相聚、相识、相遇,我们要珍惜生活中每一个与你相遇的人。你是带着一颗冷漠的心和他在一起,还是带着一颗温暖充满爱的心和他在一起,这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人的一个眼神能够表达你内心是恶意还是善意。也许你遇到某个人的一句话能够给你带来很大影响。我希望我今天在这里的话能够对大家有所触动。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无缘无故在世上死,望着我。

                  有没有?其实世上每天都有很多人死。正常的不说,非正常的有车祸呀,前段时间的毒奶粉事件都死了很多人。这里面可能有你的亲友,也许你不知道,他正在走向死亡。他在望着你,希望你去救他。我说这个并不是轻飘飘地话。你看我不是太老,跟我一起上大学的同学已经有七个人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他们死去的时候也许望着我。我记得有一个同学得了癌症。我就千方百计的联系他,写封信给他,希望能给他一些帮助。后来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已经收到这封信了。他说他非常感动。后来听说他在广州的一所医院治疗,已经出院了。后来我曾给他写过几封信,但是他没有回。我以为他是太忙了,也没在意。有一次同学聚会,我才知道他已经去世了。我当时非常惊讶,问他不是好了吗?同学回答:他的病情后来又恶化了。那一次通话就是他最后一次对我说话。我想他死的时候是不是也望着我。他希望能对我说什么,但是我不知道。他就这样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我的母亲她是在071月份去世的。她有冠心病,还有糖尿病,当时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20天后就去世了。她做手术之前是征求过我的意见的,我当时因为要写书,没有太多考虑。因为根据我粗浅的了解,又听说很多人做完这个手术又好好的了。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当时母亲特别问了我,是不是缓一缓,或者说不做了。我以为她是怕花钱,就让她放心我会从北京寄钱回去的。后来母亲在上手术台之前又给我拨了一个电话。我当时还是没有警醒,让她放心去做。如果我当时对她说没有把握就不要做,也许结果就不一样。母亲从手术室里出来一直在重症室里。插着管子不能说话,我就一直没能和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后来我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糖尿病人和老年人是不能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我觉得特别难受。书里面说我们要爱人如己。孔子也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就觉得自己没有做到。我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我也没有尽到自己的爱去爱他。我朋友说如果我妈没有做手术的话,说不定现在还在人世。我妈一直很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我读大学,考博士都有我妈很大的心血。我觉得我妈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特别是世界上最在乎我,最以我为荣的人。我觉得有时候我妻子都没有这样。(掌声)谢谢,有的时候我的妻子会因为我的失败而埋怨我,但是我的母亲不会,他总是安慰我,对我说:你以后会成功。所以说我们的生活是由很多人来组成的。你的亲友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我的母亲去世了,我觉得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不在了。如果我现在获得再大的成功,再大的快乐。如果没有母亲和我一起分享的话,我觉得已经失去很多。我今天在这里做报告,如果我母亲知道的话,她一定会感到很欣慰和高兴。中国有句很有名的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是人生一个很大的孤独。所以我现在非常的孤独。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心上。我在这里要劝劝大家,也许我们的父母是那么的不起眼,那么的平凡。也许他对你管教的方式也不是那么得当。他们也许打过你,骂过你,唠唠叨叨。但是他们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你们要珍惜在父母身边的时光,如果不在父母身边也要常常的给他们写信,打电话。要是你的父母不在,你再想找个人打骂你、责备你都不可能了。所以我们要享受与你们亲友、同学相处的时光。要珍惜大学时光,因为四年过去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掌声)谢谢。最后我想用一首歌来结束今天的报告,这是一首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这首歌的作词者是一个旅法的华裔,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他的访谈。他说他小时候,有一次母亲因为他偷吃糖打了他,后来母亲非常难过,写信给他爸爸觉得这样打孩子不应该。就又买了一大包糖给他。他感到母亲非常心疼孩子。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注重感情,注重生活细节的人。所以他写出的歌曲才这样柔美,这样打动人。奥运会中出现了很多歌,只有这首歌我记住了,我也很喜欢它。我觉得它是表达了一种人类对爱的呼唤。我也把这首歌献给今天在座的所有老师同学。(播放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