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wp:“智者乐水”与“上善若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54:40

                                                    “智者乐水”与“上善若水”

内容摘要: 水,在天,气聚而生水,故而下雨是水,下雪其实还是水;在地,据说地球上百分之七十是水,而陆地只占三成;在人,人身体内据说也是七成是水。儒家学派思想的重点是道德,在儒家经典文献《孟子》中有两处皆以水比喻德之求之在我的主体精神。

      水,在天,气聚而生水,故而下雨是水,下雪其实还是水;在地,据说地球上百分之七十是水,而陆地只占三成;在人,人身体内据说也是七成是水。天地人三才均是以水为主要成分。

  水与人类的生命生活、文化文明有密切的联系。水对于天地万物的重要性早在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说卦》中就有指出:“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管子也曾说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中庸》也有言:“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水不仅是万物的本源,而且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引喻,如说到社会政治生活,就有“君舟民水”之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道统思想所说的舟水之喻旨在说明民贵君轻的思想,而在《韩非子》“外储说”中则另有一比喻:“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这恰恰是为了论证君贵民轻的思想。用之于军事则有《孙子》虚实篇中所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之于管理则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用之于交友则有《庄子》外篇“山木”中所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说到人生的感慨,则有孔子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匆匆,就如河中的流水,只往前,不倒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珍惜时光岁月,珍惜人生。在老子思想中则以水来说明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辩证法。20多年前,笔者第一次读老子时,其“滴水穿石”之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水之于人生与社会的意义是广泛的。对于主体的人来说,其象征喻义在我国传统儒道文化中主要代表着智慧与道德。在儒家文化中水虽然也有德喻之义,但主要是被看作智。而在道家文化中,由于其具有反智论特点,因此一般都把水当作他们所理解的不争之德的象征。

  儒家学派思想的重点是道德,在儒家经典文献《孟子》中有两处皆以水比喻德之求之在我的主体精神。“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儒家论水影响深巨者还不在于亚圣之论德之内在精神,而在于孔圣人之以水喻智之论。而儒家论德大多是以地为喻的,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卦》说:“坤,顺也。”“坤为地”,所以坤代表地,地具有柔顺承天,博厚载物的品性。大地的形势是宽厚博大和柔顺的,君子应当效法它,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同时,还应像大地一样,具有博厚的胸怀,承载万物,包容众有,此是君子待人接物之方。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有智慧的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为什么说智者乐水呢?《韩诗外传》卷三有如下解释:“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这段话是说水具有缘理而行的特性,似乎有礼、有勇、知命、有德,且水使天地得以成,万物得以生,使国家安宁,万事平顺,使人品德端正,因此,智者乐于水也。之所以以水喻智,就在于水是流动的,从而显出某种灵动的特性,人的智力也是以人脑力活动为基础的,水的灵动总给人以生命鲜活的体验,也能促使人的心智和性情的发展。因此,文人学者往往有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怀,也只有在这种寄情于山水的宁静中,心灵才能得到滋养,思维才更加活跃。

  在道家思想中,水被看作他们所理解的“贵柔不争”之德的象征。《老子》说:“天下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庄哲学是一种退隐的哲学,他们的思想以贵柔不争为人生的至理和为人的上德。

  庄子也继承了老子的这种思想。并把这种水的哲学发展为个人的一种修身养神之道。“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生命、智慧与道德,这可能就是中国文化中对水之解、水之悟的最主要的含义。水之于我们的人生修养,其主要的启示是什么呢?

  其一,冰清玉洁,一尘不染。“水之冰,生于寒,人之冰,生于正”,人要效法水之清、水之洁,从而心平身正。

  其二,水有容清纳浊之度量、海纳百川之气象,人应该像水那样有容乃大。地之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宽恕不仅是爱心的表现,而且还是一种博大的境界。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知下,以柔胜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现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保持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当代佛教高僧星云大师也有论水名句,“水的仁慈能沐浴众生可以泽及万物;水的义气能扬清激浊可以荡涤污垢;水的勇猛能柔而坚强可以弱而克刚;水的智慧能疏通江河可以自成盈满”,“人之美德应如水之流通,水之清澄,水之深邃,水之广阔”,“当我是气时,蒸发升华;当我是云时,浮游天际;当我是雨时,滋润大地;当我是泉时,喷洒自如;当我是水时,行走江河;当我是海时,安心自在”。读着这些充满人生智慧的睿语,人人自会有心地澄明,神清气爽之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