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七日情粤语:历经千年的汉王山清凉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2:59:36

汉王山,位于诸城市西北三十里,舜王街道老梧村村东里许。这是一座不大的小山,在群岭环抱中,峭然孤出,独具秀美。山西边有河叫飞得河,自西南方向的大凤凰庄前逶迤而下,绕汉王山半圈,从山后流向东北,投入母亲河潍河的怀抱。

  据潍坊史志办编的《潍坊山水志》载:“汉王山,位于诸城西北20公里,解留镇(今舜王街道)老梧村和曹村之间,据诸城县志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为进攻王莽驻在此山,起名汉王山,元朝至正元年又在山前建一座三层六棱塔(高30余米),塔下有庙宇和僧房,庙宇1947年被拆除,古塔1966年被毁,……”

  汉王山虽不高,然山势错落,别具风韵,四季碧水环山,山前数里平原,视界开阔,西南三里许是林木茂密的铫期岭、岑彭岭等丘岭,正西四里许是孙仓西岭的石佛寺,北面东面都有山岭,汉王山就处在这样一个群岭环抱的位置。

  汉王山原有古寺一座名“清凉寺”,是何年代所建已不可考。寺中原有古碑数通,其中有宋代宰相宋郊(宋庠)的题碑一通,寺毁后被砸碎了。现存功德碑5通,其中一通残碑为碑文撰写者是相州人,明万历年间工部员外郎王开基,寺中有古塔一座,据老梧村的老人回忆,山上被毁的石碑曾记载,汉王山的名字为东汉明帝永平年敕封。汉明帝刘庄是刘秀之子,为纪念先帝驻扎过的山而命名合乎情理,但碑已无存。

  古塔1966年被炸毁,据老梧村及周围各村当事的群众介绍,“文革”初期,离汉王山十里之遥的相州乡的一个民工头以“破除四旧”为名,煽劝群众先砸了古镇相州街的两座牌坊,然后又到汉王山把这座千年古塔炸毁,炸塔时间是1966年农历7月16日上午10点。此后,蜿蜒于山前山后的环山残存的千年土围墙也被本村毁掉。地貌特征也损毁。至此,这座历经千年的名胜古迹彻底毁于无知和野蛮。

  地名与传说

  汉王山及周围一些地方的名字至今仍沿袭旧称,而且一些地名都与刘秀相关。汉王山西南三里许的岭是铫期岭,据《潍坊山水志》载:“铫期岭,位于诸城解留镇(今舜王街道)老梧村南一公里处,据县志记载,铫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一员大将,叫他把守汉王山南边这座岭,后取名铫期岭。”

  在《后汉书》中,有关铫期的记载较多:“铫期,字次况,颖南人,刘秀拜期为虎牙大将军……”

  铫期岭至今最高处有一土台,传为当年竖旗杆的地方,岭上解放前曾有古松林,老百姓俗称“大树行子”,后被砍伐,现在的松林是解放后所栽,亦是青翠笼葱。

  在汉王山北面三里许有土岭名“马武寨”,传说是马武领兵驻扎的地方。“马武,东汉南阳人(今河南南阳市)。多次随刘秀征战,是刘秀的捕虏将军……”(见《古今名人大辞典》)在马武寨西侧的村庄名料疃,传为刘秀当年驻兵的草料军需库所在地而得名,沿袭至今。

  在汉王山周围的村庄里今还流传着一首古诗:

  欲向梧村纵目间,

  无端古迹甚悠闲,

  铫期岭上青松老,

  飞得河边翠柳环.

  西望云岭石佛寺,

  东邻宝塔汉王山,

  言传刘秀南阳去,

  留下古峰待往还。

  汉王山的历史除了志书里的记载外,传说很多,而且这些传说大都与地方史志一致。传说应该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的历史,沿袭下来的传说,特别是以人名命名的地方,不大容易更改。

  关于汉王山的传说还有一类是神话、传奇。如关于宝塔的来历,传说是仙女下凡建造,这种神话传说在四周的村中几乎人人皆知,这使宝塔更具有神秘色彩。

  中国的古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来的一种建筑类型,主要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等。同时,宝塔也以它挺秀优美的姿态点缀着河山,美化风景,成为一个地区的象征。

  汉王山宝塔的样式在山东境内未见相同类型。六面各层有砖砌的门窗,顶部及三层的门口有老鹰和猫头鹰的窝,在潍坊市林业局工作的孙明荣是老梧村人,年轻时爱玩枪,曾多次想打塔顶的一对老鹰,但鹰眼锐利、行动机敏,无机会开枪,后来,他上林业大学,从课程中才认识,那宝塔上的一对老鹰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是胶东地区罕见的濒于绝迹的珍禽。

  传说当年刘秀驻兵汉王山,天大旱,兵马饮水困难,陷入缺水绝境。刘秀即在山上设祭坛祭祀神灵祈雨,当夜大雨滂沱,至天明大水从西南而至冲成河床,绕山半圈后流向潍河,危机顿解,自此四季清流不断。刘秀感激上苍相助,即把这条突然得来的河命名为“飞得河”。

  清凉寺概况

  位于汉王山前坡的清凉寺原有庙宇及其它寺用房舍共45间。全部是瓦房,寺庙飞檐斗拱,重梁挂柱,建筑精美。山上有高约4米以上围墙,随山势起伏而建,环绕整个山顶,使山寺更显得高峻古老。历代都有专门负责围墙管理修缮的人称为围长。山门在寺院墙东南首,有对联:

  蒲团坐落三更月

  木鱼敲散一天星

  横匾:觉路宏开

  在佛经中有关建宝塔的制度有很多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寺庙都可以建塔的。汉王山清凉寺的宝塔坐落在庙前。据《中国古塔》一书的作者罗哲文认为:“中国以塔为主,……塔后建殿的寺塔布局形式,在现存实物中已很难找到。”汉王山清凉寺即是塔后建殿的布局关系,应是罕见的一个范例,因之,也就更为珍贵。

  在宝塔的后边,正中为“大乘宝殿”。清凉寺的大乘宝殿为独立院,分前后殿,前殿是“天王宝殿”,庙门有对联为:

  一炉香火延千祀

  四大威灵震八方

  殿内通道两侧为司风、雨、雷、电的四大天王塑像。四大天王面目狰狞可怖,造型奇伟,村中的少年们单人不敢进此殿,需随大人或结伴才敢进。

  经过天王宝殿,院内有焚香炉,有两株千年银杏树,正殿即是大乘宝殿,大殿有立柱前廊,门额高悬“大乘宝殿”四字金匾,门联为:

  唯愿众生皈正果

  不辞千手指迷津

  殿内正中为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整个大殿画栋雕梁气势雄伟,气象森严。释迦牟尼佛像前东侧有木架挂一排古代乐器编钟,西侧有木架挂一排编磬,清凉寺做法事时用钟磬演奏音乐,是时佛音缭绕,数里可闻。寺毁后这些宝贵的古代乐器已不知去向。释迦牟尼身后面北而坐的是观音像,两侧是地藏,普贤等菩萨像,两旁有对联:

  问观音缘何倒坐

  为众生不肯回头

  大乘宝殿是清凉寺的中心佛殿,是拜佛者和游人最集中的地方。殿院内有石碑数通。宋代宰相宋郊的题碑即在该院,因该碑被垫猪圈后又被砸碎,详细内容已不可考,但当地有文化的人都知道是宋朝宰相宋郊的亲笔题碑无疑。

  宋郊即宋庠,“北宋文学家,安陆人(今湖北安陆县),字公序,历任过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见《宋史》)。他的题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大乘宝殿西邻隔空地的独立院是关王殿,正门对联为:

  义存汉室三分鼎

  志在春秋一部书

  门匾是四个涂金大字“万古英灵”

  前殿是马夫殿,东西两间庙内各有马夫牵马的塑像,马姿雄健,栩栩如生。墙上有彩绘壁画。正殿三大间,门对为:

  匹马喷嘶千里月

  单刀笑指一江风

  正殿中间是关公和周仓的塑像,东边的一间供奉的是三官塑像。该殿内的壁画最为精彩,主要内容是记述关公的事迹,如“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三英战吕布”等。彩画精美,系工笔重彩画,是中国传统壁画的力作。

  大乘宝殿东邻隔夹道的一院是僧房,南屋八间,东头四间是主持僧(方丈)接待客人的惮堂和居住的寝堂,主持僧法号觉奎,老梧村人,该惮院北门的门对是:

  禅林日会儒林客

  僧院时来翰院人

  对联严谨工整,反映了僧门超凡脱俗的境界,堪称楹联佳作。

  僧院北屋共8间,东头6间是二和尚(觉尘)和其它僧人的住处,西头两间是伙房及仆役人员住的地方,有门对是:

  淘米去沙明祖义

  担水劈柴悟真空

  该院与大乘宝殿院之间的巷道南头有一高台阶门楼,当年寺内出殡及大型法事活动即走此门,门两旁的对联是:

  有福方登三宝地

  无缘难入大乘门

  僧人住的院东门顺一高台阶而下即是“圣母庙”院,俗称娘娘庙。该院的西门有对联是:

  日落宝刹三击鼓

  夜深古寺一敲钟

  圣母庙院地势低于西院约一米半,形成错落。圣母庙三间,圣母庙门对为:

  芙蓉面上春风暖

  杨柳枝头甘露滋

  该殿内有大小观音塑像30多尊,很多善男信女常来烧香上供,用红纲绳拴娃娃,相信拴住了就可以生子。当地流传有《拴娃娃》的民歌,全歌共14段歌词。

  此院后边另有一院,有七间北屋,这是一所学校,是晚清开始重视现代教育时设立,至民国初年,定名为“诸城育才学校”。有四个班,有的班在大殿上课,共有学生140余人,是诸城推行现代教育最早的几所学校之一。

  以上几个院内都是鹅卵石铺的甬路互通各屋,幽雅洁净,自是佛门圣地风范。

  清凉寺被毁的过程当时在现场的老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1947年,诸城相州区的指导员(当时的称谓)徐英组织人员到汉王山砸庙,徐英认为释迦牟尼佛像的心窝有金子,带头刨开佛像胸部,结果未发现金子,只掏出了一些红绸子包着一个不大的银元宝,从砸佛像开始,全部拆除了庙宇,寺中的珍贵的编钟编磬及铜佛等都不知去向,古树陆续伐光。

  神秘的古城堡

  在汉王山东北,离汉王山一里多路,沿飞得河东岸有一座古代城堡,圆形,直径约400米左右。1957年,我曾和同学们爬上过城堡的围墙,当时大部分城墙尚存,因城堡年代久远,已被雨水冲刷的矮了许多,但仍有八、九米高,估计当年城堡围墙的高度应在十米以上,墙基很厚,约七、八米。可见当年修筑这个城堡是一项规模很大的工程。城堡的围墙毁于60年代,今已无存。

  据老人们传说,这个古城堡(野围子)是刘秀驻汉王山时,组织部队修筑而成。刘秀的指挥中心在汉王山,他把将领们的家属及军中的贵重物资安排在离汉王山一里多的古城堡内,以防敌人偷袭时有一个易守难攻的安全去处,这些仅是传说。

  节日与习俗

  清凉寺念经都是农历初一、十五、十四日。初一是早晨,十五是晚上,十四是早晚都念。念经时有时参禅打坐,即所谓“薄团坐落三更月”,有时也站着念。念的经文有《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多种。

  寺中的节日很多,重要的节日有农历四月初八的香火会,六月初八祭雹神等。四月初八佛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如来佛)诞生的节日,佛诞节常常搞的很隆重,规模很大。除了僧人念经做法事外,方园上百里的群众争相到寺中烧香拜佛,妇女们拜佛时还要头戴鲜花或松柏枝,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盛事。

  节日期间,还有周围乡里共同筹款组织,请戏班来唱戏的的传统。戏台搭在山寺前边的空地上。官宦人家和乡绅们大都在戏场周围予先搭起看台,供乡绅官宦、太太小姐们坐在台上观看,形式类似包厢。一圈看台争奇斗艳显示着达官贵人的身份,成为山会的奇观。

  山会期间,人山人海,戏台坐北朝南,五道檐,即是用草席在台顶卷成城楼式的檐.与戏台相对的有神棚朝北,中间的戏场仅两边的看台就有一百多座,每次唱一个多月。山前的大集商贾云集,叫买叫卖,使之成为诸城北乡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山会上慕名而来的民间艺人争相献艺,有说鼓书的、说莲花落的、有演杂耍的、有拉洋片的……五花八门,热闹非常。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济南任教的中共山东创始人之一的王翔千和在北京的著名作家王统照返回故乡相州,在故乡组织反帝、反封建、反对卖国贼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王翔千和教师王子容、王深林、王子可曾多次带领学生到汉王山山会上、大集上作宣传,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严惩卖国贼”的口号,号召群众抵制日货。演出的节目有大鼓书、高丽段、表演唱和改编的五更调,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等。王翔千还自编小戏并亲自登台演出,他还用家乡的曲调编写了《救国五更》、《国耻记》,如《救国五更》中有这样的唱词:

  一更里月儿东升,日本鬼侵占我山东,

  来势汹汹,一心想要我中华的命……

  王子容在讲演中声泪俱下,使不少在场的听众被感动的失声痛哭。他们还在山会上、汉王山大集上散发小册子,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

  寺中其它的节俗如农历二月十五的涅??节(释迦牟尼逝世日),雹神节,根据当年的情况搞的规模或大或小。和尚受戒时也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按佛教规定的戒律,出家人要守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清凉寺的僧人戒律不严,也喝酒、也赌钱,寺中常有外地人来聚赌,还请戏班来唱堂会,僧人也凑热闹。

  清凉寺有百余老亩的土地庙产,山上每年上供的馒头吃不完就晒干用粮食囤装起来,或施舍贫民,或留作自用。自春耕至秋收结束,寺中常在宝塔前路旁的松树下设水桶向过往的客人和干活的村民免费供应开水。老梧村至今还流传着一首诗,但是何时,何人所写却不知道,诗是四句:

  锄禾晚归月轮高

  汉王塔下乐消遥,

  山僧常备甘泉水,

  连星带月饮一瓢。

  诗中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凉寺施舍开水的风俗。

  汉王山周围的村庄,每逢过年还有到寺中送饺子磕头的习俗,大年初一凌晨,下了饺子发完纸马,先供祖先,再到山上寺中的神像前供饺子,磕头,然后才回家拜大年。

  古树名木与传奇

  汉王山当年的古树很多,除大乘宝殿院内两棵几人合抱的千年古银杏(白果)树和殿后的一片竹园外,满山大都是古松、古柏、古槐。后山围墙内是一片松林,寺前围墙外的大路两旁是两排千年古柏。记得我在少年时代常听父亲说山前柏树的趣话:说当年我的曾祖父马洲到烟台做买卖,当地有人问起他是哪里人,他回答是诸城北乡老梧村人,那人见说是老梧村人即问:“你既是老梧村人,可知道汉王山山前的两排古柏树共有多少棵?”曾祖父一时竟张口结舌回答不出,烟台人告诉他是19棵。曾祖父回故乡后到山前认真数了数,果然是19棵,不禁对那位外乡人留心古迹的事暗暗称奇。

  著名作家王愿坚是诸城相州镇人,离汉王山只有十里之遥,十几岁的时候他曾到老梧村的亲戚家躲过战乱,他跟我谈起这段生活时说:“当时,因涉及到我的伯父王翔千参加革命的事,我父亲抓走,为了躲避敌人,母亲把我送到老梧村的一个亲戚家,记得我亲戚家有一个大胡子老人常领我到村旁汉王山清凉寺去玩,那里有座古老的宝塔,平时常听大人说话口头语‘塔(他)在老梧村’,这次才真的见到。在庙里我望着那各式各样的神像和墙上美丽的壁画直发呆,这也是一种故乡文化的陶冶啊!”

  当我对他讲宝塔和庙宇以及相州的牌坊已全部被毁时,他惋惜地直摇头:“这个损失是不可挽回的,说到底还是个文物意识和文化素质的问题。破坏名胜古迹是千古罪人,愧对子孙后代啊!”马新义

  汉王山宝塔照任日新摄于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