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骑车随地小便视频:兔传染病总结-传染病工作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0:14:03

兔传染病总结-传染病工作总结

时间:2010-11-11 01:10:38  来源:网友提供标签:本病,粘膜,水肿,发生,皮肤,口腔,传染病,症状,粘液,病毒,丘疹,病理,是由,防治措施,消化道,体温,特征,溃疡,淋巴结,炎症
简介:兔传染病总结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播快、发病串高、死亡窄高的疾病,对养兔业为害极大,要特别重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兔瘟(病毒性出血症)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原为兔出血症
正文:
兔传染病总结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播快、发病串高、死亡窄高的疾病,对养兔业为害极大,要特别重视。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  
A.兔瘟(病毒性出血症)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病原为兔出血症病毒,呈球形。
病兔体内以肝脏含毒量最高。
病毒经甲醛灭活后,可保留兔疫原性。
病兔不分季节,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尖叫,口鼻流血死亡。
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未经免疫的家兔可达100%死亡。
1.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兔,突然抽搐惨叫几声而死。
急性的,病兔体温升高到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数小时后体温急剧下降,呼吸急促,惊厥,蹦跳,倒地抽搐,尖叫死亡。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48~72小时.康复兔带毒。
2,病理变化:
死兔躯体呈角弓反张,鼻孔流出鲜红色分泌物。
鼻腔、气管粘膜有点状或弥漫性出血,气管内充满大量的泡沫状液体,肺脏出血,心包水肿,心脏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脏、脾脏淤血肿大,有点状出血或出血斑,质脆色深,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
胆囊增大,充满暗绿色浓稠胆汁,粘膜脱落,胃粘膜脱落,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有点状出血。
淋巴结肿大有针尖大出血点3.防治措施:
①治疗:
应用高免血清有一定效果。
每只兔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对症疗法进行治疗。
②预防:
兔舍定期消毒,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不从疫区购种兔,引进种兔要严格检疫,经在隔离舍饲养确实无病时,方可进场。
发生疫情时,要封锁隔高,禁止出售家兔及产品,病死兔一律深埋或焚烧。
兔笼、用具、污染的饲料、饮水及排泻物要彻底消毒。
改饮凉开水,青饲料用0.5%高锰酸钾水洗涤后晾干喂给。
受疫区威胁区,用兔瘟灭活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传染性口炎本病常在养兔场广泛流行,其特征为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性炎症,并伴有大量流涎,故又称流涎病。
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成员,主要存在于病免的水泡液、水泡皮及局部的淋巴结内。
病兔为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主要侵害1~3月龄的仔兔,成年兔发病较少。
发病率可达70%左右,死亡率达50%。  
B.饲养不当,喂食霉烂和带刺饲料,口腔损伤等可诱发本病。
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5~7天。
病初期口腔粘膜潮红,随后在唇、舌、硬腭和口腔粘膜等处出现充满含纤维素的清澈液体性水疱,不久破溃形成烂斑和溃疡,同时大量流涎。
如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则造成唇和舌坏死,而有恶臭味。
随着流涎,使下颚、髯、颈、胸部和前爪沾湿,该处的绒毛粘成一片。
局部的皮肤,由于经常浸湿和刺激,而发生炎症和脱毛。
由于口腔损害,食欲减退或拒食,随着损害严重,则发热,沉郁,腹泻,虚弱,日渐消瘦,病程5~10天因衰竭而死亡。
死亡率在50%左右。
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口腔粘膜、舌和唇粘膜有水疱、糜烂和溃疡。
咽、喉头部有多量泡沫样的唾液,唾液腺肿大发红。
胃扩张,充满粘稠的液体。
肠粘膜特别是小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
尸体十分消瘦。
3.防治措施:
治疗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治疗,每千克体重0.1克内服,每天1次,连服数天,井用苏打水作为饮水。
也可用抗生素治疗,控制继发感染。
口腔用2%硼酸液或明矾水冲洗,也可用碘王1%溶液冲洗,涂搽碘甘油。
同时对症疗法,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软嫩易消化饲料。
预防本病发生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不喂发霉变质和能刺伤口腔的饲料,春秋两季搞好卫生防疫措施,防止引进病兔。
健康兔群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预防,每千克精料拌入5克,连用3~5天。
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并加强护理,兔舍、兔笼及用具等用2%火碱液,或20%草木灰水,或2%碘王消毒。
  C.兔粘液瘤病本病是以眼睑和耳根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特征,由粘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
粘液瘤病毒属于痘病毒属第五亚群,主要存在于病兔体液,特别是病兔病变部位皮肤的渗出液中。
病兔为主要传染源。
除直接接触病兔或其污染物外,节肢动物特别是蚊子、跳蚤、蝇、虱、疥螨等吸血昆虫为主要传播者。
本病只兔发生,不感染人。
1。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2~8天。
急性病例呈现耳聋,体温升高42℃,眼睑水肿,2天内死亡。
大多数病例发病后5~7天眼睑水肿、下垂,肛门、生殖器及口、鼻周围发炎、水肿。
由于皮下组织的粘液性水肿,头部呈狮子头形状。
耳朵也剧烈肿胀而下垂。
后期出现皮肤出血,发生鼻炎和肺炎。
流行后期一般良性经过,只在体表发生分散孤立的粘液瘤结节,萎缩破溃,被痂皮覆盖.2.病理变化:
剖检最突出的变化是皮肤肿瘤和皮肤以及皮下显著水肿。
特别是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的水肿。
皮肤出血,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胃肠道粘膜下有淤血3.防治措施:
本病无特异治疗方法,可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对症治疗。
我国目前无本病发生的报道,从国外引兔时要严格检疫,防止本病的传入。
控制传染媒介,消灭各种吸血昆虫,坚持消毒制度,定期接种疫苗。
兔群一旦发生此病,应坚决采取扑杀、消毒、焚烧等措施。
对假定健康群,立即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D.兔痘本病以鼻腔、结膜渗出液增加和皮肤红疹为特征,由兔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致死性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兔的肺、肝、脾、血液之中,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6~8周。
多数常用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本病毒毒力强,经呼吸道感染后,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再经眼、鼻分泌物污染空气传播给易感兔。
传播快,仔兔死亡高于成年兔的2倍,可达70%左右。
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2~14天,新疫区短,老疫区长。
痘疱型,初期发热,体温升至41℃,厌食,流鼻液,呼吸困难。
腹股沟、胭淋巴结肿大而坚硬。
此时皮肤上出现红斑,后发展为丘疹,中央凹陷坏死,相邻组织水肿、出血,最后丘疹结节干燥、结痂。
病灶多见于耳、口、眼、腹部、背部和阴囊处。
因而引起眼羞明、流泪,继而发生眼睑炎,化脓性眼炎或溃疡性角膜炎,口腔、鼻腔水肿、坏死以及生殖器官周围水肿。
神经系统受损伤时,很快出现运动失调,痉挛,眼球震颤,肌肉麻痹。
有时腹泻和孕兔流产。
常在发病后5~l0天出现死亡。
非痘疱型,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烧,舌唇部粘膜有少量散在丘疹,有时发生结膜炎和腹泻,于感染后一周死亡。
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皮肤、颜面、口腔、上呼吸道及肝、脾、肺等器官出现丘疹结节,周围组织水肿或出血。
心脏有灶性损害。
肺脏布满灰白色小结节,呈弥漫性肺炎及灶性坏死。
肝脏肿大,呈黄色,有许多灰白色结节和小坏死灶。
脾脏肿大,有灶性结节和坏死区。
睾丸水肿和坏死。
子宫布满白色结节,有的发生灶性脓肿。
肾上腺、甲状腺、胸腺和唾液腺都有坏死灶。
3.防治措施:
主要是加强平时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引入传染源,加强消毒,发现病兔及时隔离处理。
兔群受到本病威胁时,可用牛痘疫苗作紧急预防接种。
 
E.仔兔轮状病毒病本病以仔兔腹泻为特征,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兔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的肠内容物及粪便中。
病兔及带毒兔是传染源。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发生于2~6周龄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成年兔隐性感染而带毒,不表现临床症状。
本病常呈突然爆发,迅速传播。
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根除而每年连续发生。
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8~96小时。
突然爆发,病兔昏睡,减食或绝食,排出稀薄或水样粪便。
病兔的会阴部或后肢的被毛都粘有粪便,体温不高,多数于下痢后3天左右,因脱水衰褐而死亡,死亡率可达40%。
青年兔、成年兔大多不表现症状,仅有少数表现短暂的食欲不振和排软便。
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空肠和回肠部的绒毛呈多灶性融合和中度缩短或变钝,肠细胞中度变扁平。
肠腺轻度到中度变深。
某些肠段的粘膜固有层和下层轻度水肿。
3.防治措施:
坚持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不从本病流行的兔场引进种兔。
发生本病时,及早发现立即隔离,全面消毒,死兔及排泻物、污染物一律深埋或烧毁。
有条件时,可自制灭活疫苗,给母兔免疫保护仔兔。  
F.密螺旋体病(兔梅毒)本病是家兔和野兔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外生殖器官、颜面部及肛门部的皮肤和粘膜发生炎症,出现水肿、结节相溃疡,患部淋巴结发炎为特征。
病原为密螺旋体,主要存在于病兔外生殖器的病灶内。
本病又称兔梅毒病。
只成兔经交配传染。
其他兔不受感染。
本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纤细螺旋状微生物。
菌体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5~30天,长的可达3个月。
病初可见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发红、水肿、形成粟粒大的小结节,随后流出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结成棕色的痂,剥去痂皮,可露出溃疡面,创面湿润,稍凹下,边缘不整,易出血,周围组织水肿。
腹股沟、胴淋巴结肿胀。
损伤部位呼吸困难。
腹股沟、胭淋巴结肿大而坚硬。
此时皮肤上出现红斑,后发展为丘疹,中央凹陷坏死,相邻组织水肿、出血,最后丘疹结节干燥、结痂。
病灶多见于耳、口、眼、腹部、背部和阴囊处。
因而引起眼羞明、流泪,继而发生眼睑炎,化脓性眼炎或溃疡性角膜炎,口腔、鼻腔水肿、坏死以及生殖器官周围水肿。
神经系统受损伤时,很快出现运动失调,痉挛,眼球震颤,肌肉麻痹。
有时腹泻和孕兔流产。
常在发病后5~l0天出现死亡。
非痘疱型,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烧,舌唇部粘膜有少量散在丘疹,有时发生结膜炎和腹泻,于感染后一周死亡。
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皮肤、颜面、口腔、上呼吸道及肝、脾、肺等器官出现丘疹结节,周围组织水肿或出血。
心脏有灶性损害。
肺脏布满灰白色小结节,呈弥漫性肺炎及灶性坏死。
肝脏肿大,呈黄色,有许多灰白色结节和小坏死灶。
脾脏肿大,有灶性结节和坏死区。
睾丸水肿和坏死。
子宫布满白色结节,有的发生灶性脓肿。
肾上腺、甲状腺、胸腺和唾液腺都有坏死灶。
3.防治措施:
主要是加强平时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引入传染源,加强消毒,发现病兔及时隔离处理。
兔群受到本病威胁时,可用牛痘疫苗作紧兔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爆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肠道疾病。
以水样或胶冻样粪便和严重脱水为特征,又称粘液性肠炎。  
G.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卵圆形杆菌,存在于兔的肠道内,正常情况不引起发病。
当饲养条件差,管理不当,气候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因素,或患某些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病。
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兔,特别是断奶前后易发生,成年兔很少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旦流行,死亡率很高。
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4~6天。
最急性病兔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
急性者1~2天内死亡,慢性者经7~8天,由于下痢消瘦衰竭而死亡。
病兔体温不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部由于充满气体和液体而膨胀,剧烈腹泻,肛门、后肢、腹部及足部的被毛被粘液及黄色水样稀便玷污,常带有大量胶冻状粘液和一些两头尖的粪便。
病兔四肢发冷,磨牙,流涎,眼眶下陷,迅速消瘦。
2.病理变化:
主要在消化道。
胃膨大,充满大量液体和气体,胃粘膜上有出血、十二指肠充满气体和染有胆汁的粘液。
回肠、空肠和结肠充满半透明胶冻样粘液,将细长、两头尖的粪便包埋其中,并伴有气泡。
肠道粘膜充血,出血,水肿。
胆囊扩张,粘膜水肿。
肝脏、心脏局部有点状坏死病灶。
3.防治措施:
本病有很多药物治疗有效,但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菌株,最好先从病死兔分离细菌做药敏试验,选出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可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
如:
链霉素,每千克体重0.5~1万单位,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
氯霉素,每只兔50~100毫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用粉剂口服每兔0.1克,每天2~3次,连用5天。
痢特灵粉,每千克体重15毫克口服,每天3次,连用3~5天。
磺胺脒,每千克体重0.1~0.2克口服,每天3次,连用3~5天。
还可用大蒜酊每兔每次口服2~3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
要实行对症疗法,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及收敛药物,防止脱水,保护肠粘膜,促进治愈。
预防要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舍卫生,定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特别在断奶前后饲料品种、品质要稳定。
可在断奶前后用药物预防本病发生,用万分之二氯霉素或痢特灵粉拌料,连用5天。
常发本病的兔场,可用本场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制成氢氧化铝或蜂胶灭活苗,20~30日龄仔兔,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l毫升,对控制本病发生有一定效果。
5z.M~0p)y;j)_#?急预防接兔沙门氏菌病本病是由鼠伤沙门氏杆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
  H.以败血症和急性死亡,并伴有下痢和流产为特征。
幼兔和怀孕母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1.临床症状:
除个别病例突然死亡外,一般呈腹泻,体温升高,不吃,精神沉郁。
母兔从子宫及阴道流出脓样的排泻物,阴道粘膜水肿、充血。
孕兔发生流产并引起死亡。
如流产后康复,不易受胎。
2.病理变化:
突然死亡病例可见胸、腹腔脏器有淤血点,出血斑块,腔内有多量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
流产兔子宫肿大,粘膜和浆膜充血,并有化脓性子宫炎。
肝表面声黄色针头大坏死灶,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
3.防治措施:
本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用药治疗。
常用氯霉素每千克体重60~100毫克,每天3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
内服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0.2~0.5克,每天2次,连用3~5天。
还可用大蒜汁内服,每次1汤匙,每天3次,连用7天。
防止易感兔与传染源的接触。
一旦发病,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兔舍、笼具彻底消毒,用凝集反应检出阳性兔治疗或淘汰。
可以在本场分离到沙门氏菌制成灭活苗,进行预防注射。
防止本病的发生。
  I.毛癣病本病是由真菌毛癣霉与小孢霉感染皮肤表面及毛囊和毛干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
以兔的皮肤呈不规则的块状或圆形脱毛、断毛及皮肤炎症为特征。
健康兔与病兔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
幼龄兔易感。
1.临床症状:
病兔开始多发生在头部、嘴周围及耳朵,继而出现在肢端和腹下。
患部以环形、突起、带灰色或黄色痢为特征,3周左右痂皮脱落,呈现小的溃疡,造成毛根和毛囊的破坏。
如并发细菌感染,引起毛囊脓肿。
有时皮肤出现环形秃毛斑,以及皮肤炎症等变化。
2.防治措施:
治疗可用局部处理及全身疗法。
患部剪毛,用软肥皂水洗拭软化除去痂皮,涂搽10%水杨酸软膏、制霉菌素软膏等,每天2次。
同时用灰黄霉素,每千克体重25毫克制成水悬剂内服,每天1次,连用2周,效果很好。
还可用克霉唑片剂,每兔内服0.3克,每天2次,连用7~10天。
消灭鼠类,保持兔舍、笼具清洁卫生,定期用2%碳酸钠或0.1%消毒净消毒。
经常枪查兔体被毛及皮肤状态,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
病兔污染物彻底消毒,防止本病发生。
兔结核病本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J.以肺、肾、肝、胸膜、心包、支气管和肠系膜淋巴结的结节性肉芽肿及消瘦为特征。
病原主要是牛型结核杆菌,禽型和人型结核杆菌也能引起兔发病。
本病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脐带、交配而传染。
结核杆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很强,但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1.临床症状:
病兔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日益衰弱,消瘦,咳嗽,呼吸困难。
粘膜苍白,眼睛虹膜变色,晶状体不透明,体温稍高。
患肠结核病兔呈腹泻。
有些病例四肢关节肿大或骨骼变形,脊椎炎和后躯麻痹。
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尸体消瘦并呈淡黄色至灰色。
肝、肺、肋膜、腹膜、肾、心包、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出现坚实的结节,肾结核较为少见。
结核结节大小不一,中心有坏死干酪样物,外面包有一层纤维组织性的包膜。
肺中的结核灶可发生融合,并可形成空洞。
肠道发生结核时,肠淋巴结肿大,有干酪样坏死灶,与之相对应的粘膜脱落而引起溃疡。
3.防治措施:
本病的治疗意义不大。
重点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卫生条件。
坚持经常消毒制度和防疫制度,防止其他动物进入兔舍。
患有结核的人员不能做饲养员。
过去养过畜、禽场特别是患过结核病的场,未经消毒不可饲养家兔,引进家兔要从无病场采购并隔离检疫,发现本病立即淘汰。
  K.兔坏死杆菌病本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
以皮肤、头面部及颈部皮下组织、口腔粘膜的坏死,溃疡和脓肿为特征。
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的多形态杆菌。
主要经损伤的皮口腔与消化道粘膜而传染。
多散发。
1.临床症状:
病兔停止采食,流涎,体重迅速减轻。
唇部、口腔粘膜和齿龈、脚底部、四肢关节及颌下、颈部以至胸前等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坏死性炎症,形成脓肿、溃疡。
病灶破溃后散发恶臭气味。
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口腔粘膜、齿龈、舌面、颈部和胸部皮下、肌肉坏死。
淋巴结肿大,并有干酪样坏死灶。
多数病例在肝、脾、肺等处有坏死灶和胸膜炎、心包炎。
坏死组织有特殊臭味。
3,防治措施:
首先将局部彻底除去坏死组织,口腔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涂搽碘甘油或10%氯霉素酒精溶液,每天2次,其他部位可用3%双氧水或1%速效碘冲洗,然后涂5%鱼石脂酒精或鱼石脂软膏。
当患部出现溃疡时,在清理创面后,涂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软膏。
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
如青霉索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也可用氯霉素、磺胺嘧啶等。
加强管理,保证兔舍干燥,通风和阳光充足,清洁卫生。
防止外伤,一旦发生外伤及时治疗,防止感染。
本病发生后及时隔离治疗,普遍检疫,清扫兔舍,进行彻认底消毒,防止扩大传染。

关键字:
传染病工作总结,传染病培训总结,学校传染病工作总结,学校传染病防治总结,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传染病总结,肠道传染病工作总结,传染病管理工作总结,传染病管理总结,传染病预防工作总结
相关资讯:
兔传染病总结
兔传染病总结 2007-12-29 畜牧兽医无忧网 兔的传染病 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播快、发病串高、死亡窄高的疾病,对养兔业为害极大,要特别重视。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