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理论片第1夜: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52:05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探讨

常玉全,刘 斌
内容提要: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农村出现了大量劳动力闲置现象,失地农民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障碍性因素。导致城市郊区农民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措施稍滞后;乡镇企业不发达,使劳动力转移受阻;外来人口涌入多,使郊区农民就业压力增大;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观念仍陈旧;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等。为此,应当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郊区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一是明确责任,搞好就业;二要发展经济,促进就业;三是开发岗位,扶持就业;四要畅通渠道,引导就业;五是;强化技能,培训就业;六是转变观念,鼓励就业。

关键词:城市化郊区农村劳动力就业

随着大项目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农民可耕种土地面积越来越少,相对无业人员不断增加,城郊农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带来许多具体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由于无地可种,务工又难,许多农民既无经济来源,还要花钱买粮买菜,依靠土地补偿费度日,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二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许多无业人员和季节性闲散人员由于思想观念、文化程度、个人技能和就业机会等因素影响,一时难以就业,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导致上访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影响。经济越是落后的地方,文化生活越是贫瘠。例如,有的郊区村镇政府为解决群众收看有线电视难问题,出资解决有线电视初装费,但有许多困难农户因缴不起每年144元的收视费用,而不装有线电视,使群众文化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在分析影响城市郊区农民就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对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郊区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导致城郊农村劳动力闲置的原因分析

从整体来看,造成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闲置和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措施滞后

随着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项目建设用地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一夜之间就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从农民变成了市民,同时也变成了无业人员。他们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文化技能上都还不适应,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生存空间。从就业措施角度来看:对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教育滞后,农民思想准备不足;对劳动力基本情况缺乏了解,信息网络建立滞后;影响了对劳动力的分类指导、分层培训、统筹规划;对劳动力培训滞后,致使劳动力不能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不够,远远满足不了就业需求。

(二)乡镇企业不够发达,使劳动力转移受阻

乡镇企业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出路,是大容量吸纳劳动密集型就业的重要载体。近几年,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由于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济效益不佳、发展空间不足,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减弱。经过多年改革,大多数乡镇企业已经完成改制,改制后的企业拥有用工自主权,而且注重用工成本,通过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核算,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降低成本和便于管理,在同等条件下,宁愿到外地招用农民工,这样既便于管理又降低了成本。从而影响了城市郊区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

(三)外来人口涌入多,使郊区农民就业压力增大

近几年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郊区和开发区,对本地农民就业造成很大压力。以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办事处为例,该区海南岛路居委会现有住户1500户,其中本居委会原住户500户、新落户300户、还有近700户口没落在本居委会,另外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800人,可见外来人口远远超过本地人口。大量外地人口落户开发区,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开发区的繁荣,但同时对本地农民就业造成很大压力。

(四)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观念仍陈旧

第一,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低。在我们的调研了解中发现,目前青岛郊区大多数农村闲置劳动力仅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且没有从事二、三产业技术特长和经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要求很不适应,再加上整体素质较差,年龄结构偏大(一般在35—50多岁),很难被用人企业所聘用,这给郊区农民充分就业带来一定难度。

第二,就业观念陈旧。一是市场意识不强。失去土地后还没有完全从小农意识窠臼中解放出来,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到位,缺少危机感;二是依赖思想严重。对政府依赖过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三是脏活、累活、伺候人的活不愿干,碍面子,“高不成,低不就”。

(五)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

获取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的渠道不畅,农民基本不了解城区劳动力市场的用工信息,大多是依靠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的帮助,这样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或根本就不了解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政府部门对本地城郊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状况及劳动力流动有关地区的具体问题缺少详细调查,对何地需要劳动力、需要多少、需要什么专业工种的劳动力等无法掌握,难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系统地规划,难以制定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措施和决定,因而农村劳动力流动只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外,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及中介组织建设也严重滞后,缺乏有关信息,有时甚至出现“黑色中介”,使他们蒙受损失,挫伤农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积极性。

二、促进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行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结合我国城市郊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促进城市郊区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责任,搞好就业

把城市郊区实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就业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就业工作责任制。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就业政策、改善就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人员就业的具体目标,分解落实,明确责任,务求实效。加强责任体系,把促进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就业,尤其是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引入城市街区的工作责任目标,完善考核制度。

(二)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优化发展环境是促进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解决城市郊区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的根本出路同样是发展地区经济,利用经济增量吸纳劳动力。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创造了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为城郊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要发挥“有形之手”的调控作用,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制订就业配套政策措施等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就业。随着城市各类工业园及周边道路的建设,大量土地被征用,同时产生大量闲置农民劳动力,但从正面来考虑,工业园的建成必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城市街办可以此为契机,成立农民就业服务中心,建立街办劳动力资源库,入库人员由街办出资免费进行上岗培训,并与园区等一些企业协商联系,建立劳务输出横向联合体系,尽快给失地农民谋取一份职业。

(三)开发岗位,扶持就业

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就业容量大,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可大力发展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多种就业形式,为就业困难人员安排诸如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维护交通、植树种草、接送儿童、报刊销售、电话传呼、社区服务等工作,满足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挖掘就业潜力,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社区服务特别是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就业潜力。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30%—40%。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刚刚起步,许多事情没人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要积极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以灵活的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广辟就业渠道,如保洁员、绿化工、包装工和售楼中心员工等。

(四)畅通渠道,引导就业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形成政府促进、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灵活用工的制度。街道办事处的社保部门与区政府就业部门应实行信息联网,培育正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收集用工信息,开发就业岗位,促成劳动力和用工单位的有效结合。

(五)强化技能,培训就业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等各类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健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为主,开展农民就业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根据市场需求和输入地企业地要求,定向举办各种类型地技术培训班,尽可能拓宽就业面,全方位、大幅度地提高农民地就业技能和从业素质。

(六)转变观念,鼓励就业

在就业方式上,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和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的各种就业形式。如季节工、小时工、劳务工、承包工等以及在微型企业和社区开办的家政服务等。目前城镇有些下岗失业人员长期没有再就业,往往与再就业观念有关,限制了再就业。为此,应当通过大众媒体,在全社会加强择业观念的教育,是人们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不能把工作分为高低贵贱,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另外,用人单位招工不能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搞歧视,盲目要求高学历,以减少城市郊区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人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