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原因写什么好:巨野探寻伏羲故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19:47

    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国上古时期的圣明帝王,长期以来,关于伏羲故里之所在,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伏羲故里到底会在哪里?请看------        

巨野探寻伏羲故里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我国上古时期的圣明帝王。长期以来,关于伏羲及其故里之所在,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9月22日至24日,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课题组一行14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易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涛的率领下,在巨野进行了为期3天的伏羲文化研讨活动。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长期研究和实地求证,认定伏羲故里在巨野。
   

    据文献记载,伏羲是中华民族和人文始祖,是我国上古时期的圣明帝王。自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于儒家经典和诸子之书之后,伏羲(或作宓羲、包牺、伏戏)不仅被纳入了我国的古史系统,而且占据了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优势地位,成为中国古史系统的人文始祖。《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先人有言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汉书•律历志》曰:“伏羲画八卦,从数起”。在《汉书•古今人表》中,伏羲列于“上上圣人”第一位。作为正史的《史记》、《汉书》将伏羲纳入记载范围,是伏羲进入中国古史体系并获得人文始祖至尊地位的标志。伏羲生于雷泽,而雷泽实际上就是巨野泽.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潜夫论.五德志》曰:“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帝王世纪》(辑本)记载:“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又说:“有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牺”。《路史.后纪》引《宝椟》记载:“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地之孕,十二年生疱牺。”从这些记载可知,伏羲的母亲为华胥,因在雷泽中履大人迹怀孕而生伏羲。伏羲既然生于雷泽,那么雷泽究竟在今天的何处呢?实际上,雷泽就是巨野泽。
      

    雷泽,又称雷夏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雷夏既泽,雍沮会同。”《史记.夏本纪》也引了这两句话。《汉书.地理志》曰:“济阴郡城阳,雷泽在西北。”《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雷泽县本汉城(成)泽西北平地也”。《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括地志》云:“雷泽县本汉城(成)阳县也”。集解又引郑玄曰:“雷夏,兖州泽,今属济阴”。《《史记.五帝本纪》有“舜耕历山,渔雷泽”的记载,而雷夏泽大概就是舜所渔之雷泽。引用上述文字,意在说明雷泽的真正所地在。雷泽属济阴,按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古雷泽当在山东省菏泽市境内,更具体地说,就是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也就是大体在巨野县境。《水经注.瓠子河》记载:“瓠海又左迳雷泽北,其泽薮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之处也”。大城阳县故城西北”,也就是今天的巨野县一带。由此课题组可以推知,古雷泽在今天的巨野县一带,与古书所记载的大野泽可能是同一地方,由于面积广大,分布区域不同而得到两个不同的名字。
     

    “巨”、“大”义同,大野泽也称巨野泽。古时,黄河中下游泽薮甚多。《尔卧雅•释地》把大野泽列为全国古代十大湖泊(“十薮”)之一,《尚书•禹贡》也有“大野既潴,东源底平”之语,而《周礼•夏官•职方氏》则说:兖州“其泽薮曰大野”。《水经注•济水》引南朝宋何承天曰:“巨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清、济”。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记郓州巨野县:“大野泽,一名巨野,在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根据这些记载,巨野泽的面积已经很大了,而古时的巨野泽可能更大,只是由于黄河的多次决口泛滥及南徙,面积不断缩小,今天的巨野泽已经涸为平陆不复存在了。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远古时期的巨野县一带,不可能存在雷泽和巨野泽两个面积如此大、距离如此近的湖泊。那么惟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巨野泽和雷泽同是一个地方,只不过被冠以两个不同的名字而已。巨野|帮扶|扶贫|电影|帮扶| 巨野泽之所以又被称为雷泽,当与如下记载有关。《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淮南子•地形》也说:“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五帝本纪》正义引《山海经》则说:雷神“鼓其腹则雷”。这应是古人看到巨野泽中经常出现雷电自然现象,而且把这种现象加以神化,当作他们信仰的大神,甚至作为他们的图腾祖先,所以就把巨野泽称为雷泽,这个图腾祖先就成了描述的雷神。既然雷泽就是巨野泽,华胥履大人迹怀孕而生伏羲于雷泽,也就是伏羲出生在巨野泽,即今天的巨野县一带。巨野县境及其周边地区有许多与伏羲有关的庙陵遗址和神话传说。
      

    巨野县境及其周边地区留存的许多伏羲陵庙和有关伏羲的丰富多彩的传说,也为伏羲出生在巨野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山阳有伏羲庙”。《帝王世纪》(辑本)载:伏羲“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东也”。     《路史•太昊纪》载伏羲“葬山阳”,罗泌注:“帝冢在今山阳高平之东北。”以上记载中,之所以不断地出现山阳、高平,是因为二者基本上是同一个地方,相当于今天的巨野县及其周边地区。巨野县在西汉时属于山阳郡,王莽时改为巨野郡,东汉时又改为山阳郡,西晋时又称高平国。不仅古时巨野有许多伏羲陵庙,今天巨野县仍有许多有关伏羲的陵庙。这其中较有名的是位于巨龙河附近(现巨野县董官屯镇)的人祖庙,至今香火仍旺。现在巨野当地仍盛行用先天八卦占卜的风气,也反映出伏羲创制八卦遗风的影响。自古以来,巨野及其附近地区有许多伏羲陵庙。比如唐宋时期,在鱼台东北有伏羲陵,陵上有庙。还有嘉祥长直集伏羲庙。位居大野泽畔,济水之岸,为商周文化遗址,至今明万历诗碑高耸其上。这些地区的伏羲陵庙,恰好反映了伏羲在巨野迁徙活动的遗迹。在民间传说中,也存在伏羲氏族部落的草创遗迹及其龙文化的意蕴。据旧时的《巨野县志》,在巨野县葫芦河周围流传着这样一则伏羲女娲的这里生活过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女子,在河边看到一个大脚印,她好奇地睡在里边,结果怀孕了,生下一子,取名伏羲。就在伏羲生下不久,又有一个下水游玩,结果变成蜗牛,后来从蜗牛中跳出一个女娃娃,取名女娲。伏羲和女娲成婚,捏土作人,再造人类。像这类有关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在巨野一带非常之多,至今仍口耳相传。
      

    民俗传说是没有文字时代的“文字记录”,它一直流传下来反映着没有文字时代的历史状况。马克思说过:神话是“用一生中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化并不是毫无积极意义的东西,它是人类表达认识的一种方式,是反映历史事实的一种记录。“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谓的想象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想的朴素的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它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掉了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绝不应该不加分析地一味否定和遗弃,特别是对于没有文字记录的史前社会,它们的价值更大。研究伏羲氏族时期,除了充分利用文化遗存和出土文物外,也应充分重视相关的神话传说。巨野县有关伏羲氏和女娲氏的大量传说,至少也反映了他们曾经在此生活或居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