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出品 英文:民营医院游走在市场与政策边缘 三瓶颈待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2:47:04

民营医院游走在市场与政策边缘 三瓶颈待解

2010年11月15日15:27第一财经网站赵奕我要评论(0) 字号:T|T

编者按:

“十二五”关于继续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规划,让正在遭遇成长阵痛的民营企业看到了希望。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民营经济如同一个襁褓中的婴孩,长大成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飞速发展后,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陷入垄断行业和自身健康发展的两难困境。

每一个创业初期的企业家都怀揣着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梦想,现实却是,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做不大、活不长。相关分析报告显示,“2010中国企业500强”民企销售收入总量不敌位列500强榜前三位的三家国企之和。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跟踪调查,中国企业500强前100位的名单中,民营企业数量在近几年持续下滑。

“力不从心”是大家一致的感受。

2005年,国务院出台“非公经济36条”,该政策问世5年来,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基本上是一纸空文。今年3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在实际落实中,很多政策因为缺乏细化可操作性的办法,让企业感觉始终隔着一层玻璃。

除了政策上感觉支持力度不够。很多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遭遇了“绊脚石”——没有适时调整组织制度,没有引进新的资本和创造新的治理方式,加上行业规模、市场体制的束缚,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此外,企业家的能力及价值观与企业发展也密不可分。现在的民营企业,大部分还是第一代创业者,企业家自身的能力以及如何进行好家庭治理和财富继承,都给企业不同程度地设置了“隐形”上限。

在经济数量持续下滑、上升动能不断减弱、局部地区甚至“国进民退”的现状下,民营企业天花板现象愈演愈烈。如何得到更多认同、如何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如何打破国企资源垄断的壁垒,如何在自身管理上更加规范、进一步提高参与市场博弈的能力都是民营企业现阶段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民营医院发展三大瓶颈

● 税负高:大多数民营医院未实质享受到三年营业税免税政策

● 难享医保惠及:住院不能进医保、医保报销比例比公立医院低、药品报销品种不如公立医院等

● 人才流动性大:在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科研课题取得等方面经常受到限制

去年9月,我国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爱尔眼科(300015.SZ)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第一家单纯以“医院”概念上市的企业,爱尔眼科上市成功具有标志性意义——国内的民营医疗机构成为我国医疗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

近年来,国家政策方面对民营医院一直采取逐步松绑的态度。2005年“非公经济36条”颁布后,2009年4月,针对民营医院发展特别制定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指出“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不过,多年来国内类似爱尔眼科这样成功发展的民营医院并不多见,相反,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民营医院都慢慢沉寂了下来。

80%处于亏损边缘

虽有政策保驾护航,但民营医院20年来并未遍地开花,在整个医疗服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很低。

截至2007年,有统计资料的全国民营医院已达1792所,固定资产投资408.3亿元,床位78051张。这一数字在我国全部医疗机构中的占比不到10%。在全部民营医院中,80%主业集中在眼科、妇科、男科、牙科、医学美容、特需服务等细分领域,而在大病种、大科室方面,还涉足不够,这和上述医疗服务的高毛利不无关系。

不过,即便针对利润较高的领域开展业务,民营医院仍旧面临盈利不足的情况。据统计,民营医院的床位、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只占到总量的1.4%、9.4%和0.8%,门诊量、入院人次只占总量的7.7%和2.9%,均未达到10%。整个民营医院的发展形势,呈现多而不强的状况。

同时,80%的民营医院处在亏损边缘,而“小、散、乱、差”的民营医院也给监管留下空白区域。

近年来夸大治疗效果,蒙骗患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民营医院之所以沦落为‘神仙医院’、‘广告医院’,”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分析说,“一是管理不规范,规范化经营意识不强;二是人才匮乏、技术队伍不稳定;三是税负过重。”

三大瓶颈制约发展

没有获得同等市场地位,整个医疗服务领域整体市场化程度偏低,各项政策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

其中,税负高是各大民营医院感觉最头疼的。按照国家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自取得卫生执业许可之日起,对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可享受三年营业税免税。但由于医疗机构的设立、筹建、运营有其独特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在领取卫生许可后,才能办理工商登记等一系列注册程序,流程走完一般需要3年,因此绝大多数民营医院未实质享受到三年营业税免税政策。

此外,民营医院在享受完3年免税期后,必须面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16个税种。按照业内测算,税收大约占到医院营业额的10.6%。

民营医院也一直难以享受到医保政策平等惠及。以上海爱尔眼科为例,2010年才获得了白内障手术的医保资格,在未获得医保资格之前,该医院半年内都未进行过白内障手术。这种收费合理,却无人问津的情况,在民营医院中屡见不鲜。

针对民营医院,还存在门诊进医保、住院不能进医保;医保报销比例比公立医院低;药品报销品种不如公立医院多等种种现象。它们复合起来形成了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不同的发展基础。

根据上海卫生协会统计,上海近两年全部或单科纳入医保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共43家,仅占上海医院总数的7.85%。而且,上海500多家民营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还在苦苦等待审批。

让民营医院发展举步维艰的第三重困难是人才流动性大,由于在户籍、劳保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科研课题取得等方面经常受到限制,造成了民营医院缺乏长期留住人才的吸引力。

解决方式正在推进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北京监测到违法医疗广告3000余条,其中民营医院占73.6%。更有数据显示,全国90%以上的民营医院存在广告违规行为。不能取得“同等待遇”的民营医院,正慢慢走向另一条道路。

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公开表态,对于民营医院,今后将支持医技好、口碑好的大医院,从严从紧抓小医院,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而针对民营医院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寻求解决方案。以北京市为例,从2010年5月起,北京市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二十余项配套措施陆续出台,明确表示将使民营医院与公益性医院享受同样待遇,税收方面也按照国家政策给予优惠。

“未来北京市对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这绝对是个对广大民营医院的利好消息。但怎么免,免多少,恐怕还得相关的配套措施出台。”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副主任周红表示。

而对于民营医院人才匮乏的情况,目前业界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即是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更多的医务人员到民营医疗机构服务。

在上海,民营医院的高端化已经成为应对上述局面的一个手段。今年,复星医药(600196.SH)参股美中互利,从而入主和睦家医院,成为又一家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目前,上海市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容量为100亿元以上,并且逐年放大。

作为扩大影响、吸引人才的另一种方式,集团化也是近年来民营医院选择的方式。中国医院集团到目前已有120家左右,这其中就有不少民营性质的医院集团,例如南京长江医院集团、上海同济医院集团、凤凰医院集团、沈阳东方医疗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