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夫妇虐狗常荷包网:不累于俗 不饰于物 段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5:50:34

天下》不累于俗不饰于物段解

 

原文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銒、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

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

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注释

忮(zhì至):违逆。

宋钘(jian兼):人名,有谓即宋荣子。

聏(ér而):柔和、亲昵。

聒(guo国):哇啦哇啦不停言说。

 

参考译文

不被世俗牵累,不以外物为追求,不依附他人而存活,随顺自然不违背众情。但愿天下宁静百姓性命长活,人人衣食俱足即可,别无奢求,以此寡淡清白其心,古来的道术就有属于这方面的,宋钘、尹文一言及此就喜不自禁。这些人戴上华山之冠以表白心志,与万物交往不带成见为起始,言语自中发,心迹自然流露。以柔和求欢悦,用以调合海内的情性愿望,并将此树为根本基础。见侮不以为辱,将百姓从争斗中解救出来。禁绝相互刀兵攻伐,停止暴力相战。让这一风气周游天下,在上者说服他,在下者教导他,虽然天下不肯接受,也坚持推行不止,所以说这是一种令上上下下都厌烦却偏要执拗地使人接受的主张。

虽是这样,他们还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他们说:“你们只要准备五升饭就足够了”。先生们恐怕都吃不饱,弟子们也经常处于饥饿中,然而仍然不忘天下,日夜勤劳不止。他们还说:“我必须得活着啊”,多么高大的救世英雄形象!他们又说:“君子不在琐事上苛求计较,不因物利而左右束缚其身”,认为于天下不利的事,费尽口舌阐明辩说不如干脆不去做。他们以罢兵息战为外事,以情欲寡浅为内事,他们的主张,或大或小,或精或粗,及至所有作为也只能达到如此程度而已。

 

要义浅解

宋钘尹文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此派“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在人身,即相当于心神之类后天道物,故曰“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心神道物是心的核心,心包容着它,它的举动代表心,是心的职能行使。

因为属于心神,为众道物总头领,所以不累于俗,不做其他道物所做的俗务事;所以不饰于物,不与形质物搅合一起;所以不苟于人,与其他道物没有任何所求;所以不忮于人,更不与众道物处处作对。

见侮不辱者,见为识神,有识神担当一切,而与心神无干故不辱。辱,指被其伤害;

救民之斗者,民即其他道物,当其他道物在交往争斗中伤亡耗损了,心神将会予以调节补充;

禁攻寝兵者,即是动静进退,心神对其他道物有自动调度行命之能;

救世之战者,指人身处于极端危险时,心神将立即作出相应紧急反应,将其危险消灭掉。

此四者为其独有功能作用,并应用于全身,故谓以此周行天下。上说,指发其令;下教,指亲临指导,言心神令行禁止,无不通畅。

天下不取,言心神的独立性与完整性,人身不能将其分割,也不能据为己有。

强聒而不舍,指人身虽不能独自占有,然却离不开它,时时刻刻都在听着、执行着那些命令。

见厌而强见,见不着,但又如同见,就在你前后左右。

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心神喜静,静则神气凝聚不失。然而,往往不能宁静,不宁静则心驰气散,故宁静民命则活,不宁静民命则死。愿,只是一种愿望,倾向,愿不是都可以达到的。

人我之养毕足而止,此指心神等后天必须养足才出,不足不出。

“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心神后天出,则只是为人,而不会自为,只有付出耗损而已。耗尽之后,再用“五升之饭足”之,五升即是五行,五行会合返还先天,由先天生化出后天心神来。

心神后天出,时时耗损,虽耗损后天暂时有尽,然接着又有先天继续其工作,所以曰“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日则后天,夜则先天,先天为先生,后天为弟子,先天接后天,后天接先天,日则夜,夜则日,故曰日夜不休。

“我必得活哉”者,此指心言,先天无明觉,后天有明觉,后天明觉之心虽死,而又接之以先天无明觉,不管觉之有无,其心总是活的,故曰我必得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