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要红包的机智回复:中华文化:世界华人的“心灵支撑”(人民观点·特别策划·“精神家园”大家谈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09:33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09日   14 版)

吴建民
□华人的成就,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支撑
□文化的东西急是急不出来的
□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从未中断,很了不起
对话嘉宾:吴建民
欧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欧亚科学院院士
本报评论部:很多人都注意到一种现象: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不论到世界上什么地方,都能落地生根,成为推动当地社会进步的活跃力量。他们的成功背后,有怎样的“文化支撑”?
吴建民:1994年到2003年,我先后在荷兰、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和法国担任大使。在与当地的政府高级官员接触时,他们都赞扬华人的表现。他们说,这些华人来了之后,不向政府伸手,凭自己的劳动,不断改善自己的处境,很快融入当地社会。去年初,我去加拿大,与加拿大外交部的高级官员交谈,他们对华人也是高度评价。
秘鲁前外交部长专门写了一本书,介绍华工到拉丁美洲的表现。第一代华工是卖苦力的,往往从事当地人不愿意做的艰苦劳动。但是,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往往都能上当地的好学校,毕业后都能找到好工作,有些人靠自己的奋斗,步入了当地的主流社会。华人在世界各地创造的成就,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
本报评论部: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
吴建民:日本一位著名企业家对我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都谴责金融界有些人士过于贪婪,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弄虚作假,欺名盗世,酿成大祸。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家举办了一场关于《论语》的讲座。举办讲座的那天,听讲座的人数大大超过会场容量,不得不临时改变地点,搬到一个更大的会场去进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今天人们还认为其中很多思想很有价值,可以从中汲取智慧。
随着亚洲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世界对亚洲文化、中华文化的兴趣在上升。全世界学习中文的人,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多。这是世界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表现。
本报评论部:以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文化有何独特之处?
吴建民: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我:“您搞了一辈子外交,最自豪的是什么?”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自豪的是中华文化。”这是我搞外交多年反复思考、反复观察、反复比较得出的结论。
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化,这很了不起。我在埃及的卢克索法老的坟墓中,看到大量象形文字,今天的埃及人却全然不解其中之义。中华文化为什么没中断?根本原因有两条:
第一,中华文化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我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从不排斥世界上其他文化,不仅不排斥,还能兼收并蓄、丰富和发展。
第二,中华文化是与时俱进的,不是停滞的。任何事物一旦停滞、僵化,就会走向灭亡,文化也是如此。中华文化不仅能适应变化,而且能够不断创新,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本报评论部:建设文化强国不能光吃“祖宗饭”,如何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主流文化?
吴建民: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要花大力气构建新的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是真善美的好东西;二是100多年来,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好东西;三是我们向国外学习、吸收的人类文明精华。
构建新的中华主流文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几代人乃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才能完成。这样,我们向世界介绍的中华文化,就会是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是完整的,而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文化的东西急是急不出来的。要让人家慢慢品味、慢慢吸收中华文化提供的营养。当世界认识到中华文化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能够帮助世界联合起来、走向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时候,中华文化也就真正走向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