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最美和声所有歌曲:《轻松学佛法》7 净空法师开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15:48

外 道

1 我们在印度历史上看到,世尊当年在世,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这些外道,如果用现代的名词来说,是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是了不起的顶尖人物。

2 所以“外道”,不是毁谤人,不是贬低人。“外道”这两个字的定义,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我们自己要细心去检点、去反省,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

3 这个外道,在佛门有个术语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虽然学佛、皈依受戒了,还是心外求法。换句话说,对于佛的经典没有深入,不了解经教的义理,念念还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都叫外道。

4 与“外道”相对的是“内学”,所以,佛法从哪里学起?从内,内是心性。换句话说,内是能现能变,外面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的,所现所变是假的,你在假的那一面去求,那你哪一年才能见道?

5 这个“见道”,就是你见到心性,宗门讲“明心见性”,见性这才入门,佛家通常讲“入大乘之门”,才入门,距离登堂入室,那还相当遥远。这个入门,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初住菩萨,《华严》是圆教,圆教初住菩萨才入门。

6 由此可知,佛法是从内求的,“内求诸己,不求诸人”这是佛法的殊胜。实在讲,内证的方法好,直接稳当,它不迂回,直接教我们从内证。

7 但是,我们往往不懂得佛的意思,不明了佛教导我们方法的所以然,于是有意无意当中,我们的思想言行跟佛所教的恰恰相反,这是我们不能证果,不能入门的真正原因。

8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有九十六种外道,佛以种种善巧方便摄受外道,降伏外道,帮助外道契入净土法门;如果我们懂得佛的意思,知道他的善巧方便,我们如理如法地修学,在一生当中契入境界,不是个难事情。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1 我们佛法讲修行,怎么修法?要修“不动心”。《金刚经》上讲得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

2 不取相就是不着相,“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把这个原则完全掌握到,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功夫没有不得力。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原则,“外着相,内动心”,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都不能成功。

3 我们平常一定要晓得用功,用功一定要晓得掌握原则,所以会修行的人,是在境界上修。《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样子给我们看,什么样子?历事练心。

4 修行无过于历事练心,在境界事相里面练清净心,就练这个。万事万相你要不经历,你怎么知道你能够不着相、不动心?你没有接触过,那个功夫靠不住。

5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面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认识一个老法师,这个老法师往年修行很不错,可是到晚年就不行了,堕落了。

6 什么原因?法师年轻的时候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可是在晚年的时候,信徒们在都市里面建了一个道场,礼请他去主持,于是他下山,一下山,就跟五欲六尘接触;一接触,他就退转了。

7 莲池大师就提醒他,他说:“有老修行住山,几十年不下山,他在山上养道,修得很不错;可是下山没多久,心就动摇了,贪嗔痴慢就起来了。”这法师听了之后,就向莲池大师请教:“这是谁呀?”莲池大师说:“就是你老兄!”

8 这说明什么?不接触大众,你的定是假的,没有经过考验,境界现前自己做不了主,烦恼习气统统现行了。所以,修行要在哪里修?在五欲六尘里头修。修什么?修“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唯有真正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修行,这才是真正得法。

贪心最毒

1 佛在经论里面,将凡夫的烦恼说之为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就太多太多了,说话就不方便了,所以佛把它归纳成八万四千。这个八万四千,确确实实是一条一条说得出来的,不是一个笼统的数字,是确确实实有八万四千条。

2 八万四千要在平常讲演的时候,那也太琐碎了,所以就再把它归纳,归纳成一百零八。这一百零八类,叫百八烦恼,我们这个念珠是一百零八颗,它的意义就是断百八烦恼,是这个意思,把烦恼念掉。

3 可是百八虽然是不多了,说起来还是很罗嗦,再归纳,像天亲菩萨在《百法》里面给我们归纳成二十六个,这个就比较简单了。通常讲经说法要说得详细一点,都讲二十六个烦恼。但是一般情形,还不说这么多,这么多太麻烦了,再把它归纳成六个,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个叫根本烦恼。

4 这六个还嫌多,再归纳成三个,这三个是贪嗔痴。“贪嗔痴”称作三毒烦恼,所有一切烦恼都从这三个根本烦恼生出来的,所以叫做根本。贪嗔痴如果再要归纳,就归纳成一个,那就是最毒最毒的“贪”,贪心最毒!

5 佛教给我们布施,就是度贪心的。所以菩萨修行的纲领有六个,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度悭贪,我们知道它真正的用意,我们才会认真地学习。古人常讲,“爱不重不生娑婆”,你为什么会生到娑婆世界?为什么会去搞六道轮回?说实在话,都是贪爱的心太重。

6 贪爱的对象非常广大,包括世间的五欲六尘、出世间的大小乘佛法。世间法不贪了,贪佛法行不行?还是不行,还是搞六道轮回。佛是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换贪的对象,这一点要搞清楚。所以世法不可以贪,佛法也不能贪。

7 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一个烦恼最难拔除,可是非拔除不可;你要不能拔除,就不能出三界,就不能够免轮回,这个事情麻烦!我们讲了生死、出轮回,有一个很简单的定律,那就是不管你修学哪个宗教、哪个法门,你那个贪的念头是不是真的断尽了?

8 贪嗔痴果然断尽了,那你就决定能够超越轮回;你修行得再好,这个贪嗔痴念头不断,换句话说,你决定还是在轮回之中,你出不去!由此可知,布施供养是佛门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修学的手段。

七宝池里的莲花

1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有个七宝池。七宝池与往生的人,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而莲花都生在七宝池当中。

2 经上讲,我们一发求生极乐世界之心,七宝池里面就长一朵莲花,就一个花苞。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决定错不了,将来你往生,阿弥陀佛手上拿的莲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莲花。

3 换句话说,莲花是自己修的,七宝池是阿弥陀佛提供的。阿弥陀佛提供我们七宝池,莲花要自己种;自己不种莲花,阿弥陀佛不能变个莲花来给你。莲花是自己种的,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你看有许多人念佛的时候能见到莲花,可见得这个事情决定不假。

4 我们这里一起心、一动念,发个真心,“我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有一朵莲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莲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

5 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这个花长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点。我跟诸位说明白,这个事情是真的,为什么?你真正能得的到,可以能得到。

6 这个莲花,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弥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变现出来的,它没有从小长到大,没有生灭法;莲花是我们自己种的,它会慢慢长大,到我们往生那一天,就长到那一天为止。

7 所以花在经上讲“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万由旬”,那个花就非常之大。

8 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个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这不是阿弥陀佛不公平,是我们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样,所以才有这样的差别。明白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这个头脑里,不能想别的,一定要想阿弥陀佛,一定要想极乐世界!

种善因一定得善果

1 世出世法总离不了因果的定律,学佛的同修,大概都能接受因果定律的说法。“种善因一定得善果”,这是事实,绝对不是假的!

2 凡事有因有果,我要善果,一定要种善因;不种善因,希求得善果,在佛法里讲“无有是处”!我们看到人家发财了,学佛的人绝不羡慕,为什么?晓得他过去世当中多行财布施,他种的这个因,现在他自然得到。

3 想发财的人很多,天天在那里想,他能发吗?发财毕竟还是少数人。纵然用非法手段得来的财富,还是他命里头有的。譬如抢劫银行,他抢了几千万,我们去抢,抢得到抢不到?抢不到!可见你命里没有,抢都抢不到。

4 命里面没有,一抢马上就被人抓去;能抢得到,还是他命里有的。他命里有,不抢,他还是会得到那么多,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所以古人说,真正懂得因果报应,“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所以一定要懂得因果报应。

5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过去世我造的是什么因,我这一生当中享受的就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来生果报怎么样,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就是。

6 “种善因一定得善果”,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一切众生真实的幸福去着想,你来生的业报一定非常殊胜。要知道,我们一生的受用是自作自受,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就各得其所。

7 你这一生如果生在富贵家庭,或者你从事的行业发财致富了,你会安于富贵;如果生活很贫困,你也会安于贫贱。为什么?晓得这是自己过去世修因的关系。对于富贵人不会羡慕,他种的这个因,应当受这个果报,我没种因,不会怨天尤人。

8 懂得因果报应,那就快乐,知足常乐;不懂得因果报应,生活就很苦!真正学佛的人,相信因果报应,懂得守本分,懂得去种好因。“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天天种好因的人,内心仁慈,一片祥和,他怎么不快乐?

我执不破,你不能入门

1 古大德教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要转贪嗔痴三毒为戒定慧,这是如来世尊教导我们的。三毒是烦恼的根,戒定慧是一切善法的根,这是善、恶两个根本。

2 修行要从根本修,我们要知道,根本说的是什么?根本从哪里下手?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说的,根本的根本就是“我执”,“我执”不能不破。

3 世间人我执相当重,起心动念决定不把我忘掉,凡是做一桩事情,与我有没有好处,这是第一个念头。破我执是真实智慧,只要有我执存在,在整个佛法里面,大家都晓得,我执不破,你不能入门,大小乘都不能入门。

4 我们学佛学了多少年,功夫不得力,天天还在生烦恼。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没有去真干;天天读诵、天天讲解、天天研究讨论,不管用,这是在信解里打转转,没有去行。要行才能证,你不行怎么能证?所以真正肯行,这就是真实智慧。

5 真实智慧给我们带来两种殊胜的利益。一个是开悟,智慧现前;第二个,你得“真实之利”。真实之利,我们讲,是物质上的享受不缺乏,圆满了。

6 你得两种利益,福慧二足尊,这才有一点像佛,距离究竟佛虽然很远,但是你已经有这个样子,你已经像了。如果见思烦恼断不掉,不像,你还是十足的凡夫!无论怎么样修行,你都出不了六道轮回,修得再好,也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

7 人天福报不算是果,在佛法里讲,超越六道轮回才算是真的有了结果,所以真正佛法是三乘:小乘是声闻(阿罗汉),中乘是缘觉(辟支佛),上乘是菩萨、是佛,这才是真正的果报。

8 真实的果报,都是由断见思烦恼开始,我们今天如果不把自私自利舍弃掉,怎么行?佛的教学,最重要的是破迷开悟。什么是迷?我执是迷,自私自利是迷。我们执着自己的根身以为是我、执着自私自利,这是迷,这不是悟!

真心就是阿弥陀佛

1 修行,佛门讲修行,跟世间人讲学习,是同一个意思。学习,学习圣人的教诲;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从迷归悟,从染归净,从乱归到一心,这就是修行。

2 任何一个人,生生世世都在学习,永远没有中断,但是学习的内容有善有恶。我们搞六道轮回,生生世世出不去,原因在哪里?我们学习,恶得多,善得少。那些菩萨他们觉悟了,他们的学习善多恶少,所以他不断向上提升。

3 提升的速度,有快、有慢,这是每个人不相等的,那是什么原因?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善根不相同,第二个原因是勤惰不相同,所以成就有早晚。如果善根深厚,又非常勤奋,勇猛精进,那很快!

4 我们在《华严》末后,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成就。像这些我们都要明了,要认真地去学习,希望我们也能在一生成就。但是,我们自己晓得,我们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恐怕很难;但是一心取“凡圣同居土”,那是决定有把握。

5 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取凡圣同居土,古大德常讲“万修万人去”。佛门讲修行,“行”就是趋向、就是造作。我们要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这个方向走去,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与这个目标相应。

6 经中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三句最重要,这三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

7 念佛人“执持名号”,名号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加上南无是六个字,六字洪名。我们念佛,“念念明了”,念不仅是口念,“念”这个字是会意字,“今心”,现前的心,现前的心“明了”,明了就不迷。

8 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觉而不迷,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明了,念念都不迷,就是皈依无量觉。所以念这句名号,要把你现前迷惑颠倒的心唤醒,要把你的真心念出来,真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无量觉”。

借假修真

1 我们这个身体是“有漏之身”,什么叫“漏”?这是佛学里面一个术语,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换句话说,你有身体就有烦恼,有身体就有痛苦。

2 中国古代道家老子,他能体会到这一层,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有身体,有身体就有忧患。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障碍,是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他误以为身体是自己,这是不了解事实的真相。

3 事实的真相是,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连这个身体都不是的。你仔细想,你睡着了,这身体还是你自己的吗?睡着做梦去了,早把这个身体忘掉了。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何况身外之物!

4 做梦的时候,身都带不走,你还能带什么?这个身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它造业,你就上当,就吃亏了!所以一个觉悟的人,他知道身体是成佛、了生死、断烦恼的一个工具,他不会把这个身体当作自己。

5 佛门常讲“借假修真”,“我要好好地保养这个假身体,拿这个来修真”,这又误会了!借假,假是什么?佛法。佛法是假的,借这个假佛法修真性,而不是借这个假身体。所以这个地方,真是一点都不能搞错,一错就差太远了!

6 为什么说佛法是假的?假就是假名、假相。譬如心佛众生,这三个名词都是假名,从这个假名里面悟入实相,这是佛法的目的。

7 诸佛菩萨很聪明、很高明,他建立很多的法相名词,但这些法相名词都不是真的,目的是让我们从这些假名词里头悟入事实的真相,这个就叫“借假修真”。

8 “借假修真”,是借假的佛法修我们的真性,而不是指这个身,这个一定要明白。所以我们学佛,不能够死记假名,要懂得在假名里面去开悟!

儒释道三家的本质

1 在古代,好的老师教学,学生不远千里而来,所以在教育上,绝对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种族的界限,也没有宗教信仰的界限,只要肯学,只要好学,老师没有不认真教诲的,这就是现代所说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2 我们看看《十善业道经》前面有一篇序文,雍正皇帝写的上谕,从雍正皇帝这一篇文章来看,我们就晓得儒释道这三家的教学,在清朝初年还是社会教育,教导社会大众“和睦相处、平等对待”。

3 和平,是中国古圣先贤教育的宗旨,它的内涵无不是孝亲尊师,所谓是“内圣外王之道”。“外王”就是和平,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内圣”就是内觉,圣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的意思。

4 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通达的人,就称为“圣人”,在印度称为“佛”、称为“菩萨”。孔老夫子通达明了,孟夫子通达明了,我们尊称他为圣人,印度人称佛,就是圣人的意思,他不是神仙。这些名词的含义,我们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于迷信。

5 佛教变成宗教,现在我们在香港看到,儒也变成宗教。香港有孔教,亦变成宗教,这种转变是好是不好,很难讲。如果是像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先生所说的,宗教是感情的,要有宗教的热情,宗教总不免迷信,那圣人的教诲变成宗教,这是贬低了,这是不应该的。

6 所以,欧阳大师讲,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他的结论是:“而为今世所必需”,换句话说,是世间人必须要学习的。它不是宗教,它也不是哲学,它是什么?生活的教育。

7 儒家讲的是生活教育,道家也是生活教育,佛家还是生活教育,这是儒释道三家的本质,我们要认识清楚。他们的教学虽然有同异,我们可以说大同小异,可以相通,可以互注,彼此互相作注解。

8 古德讲佛经,常常引用道家、儒家的来解释;儒家讲学,也常常引用佛经来解释。它是开放的,它不是保守的,它不是专利的,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

佛是世间的美男子

1 我们一般人讲庄严道场,道场要庄严。道场以什么为庄严?给诸位说,以清净为庄严。不是建筑金碧辉煌,不是法会兴隆、徒众甚多,不是以这个为庄严,而是以清净为庄严。

2 什么是庄严?我们通常人讲的美丽,就是佛法所讲的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七宝庄严,是自性清净心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那是真正的庄严。

3 其次讲正报,相好光明这是正报庄严。看相的也会说:“相随心转。”你常修慈悲心,人家一看见你,就晓得你很慈悲,你也不必告诉人“我很慈悲”,用不着,人家一看就晓得。

4 你心地很险恶,人家一看,“这个人不容易相处,很可怕”,一看就看出来。所以你要修正报庄严,修清净、修慈悲。你看,天人的相多好!他为什么好?他修慈悲喜舍,他修十善业道。

5 相好是修来的,佛要成佛了,在成佛之前,还要一百劫专门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世间人所讲德相,相书里面讲的贵相、好相,佛是统统具足,一条也不漏。难道佛还喜欢好相吗?不是的。佛成佛了,何必要修这个?是为众生修的。

6 大家晓得佛是世间的美男子,人家一见他的面,不要听他说法就舍不得离开他,他这个相好就能吸引众生。如果佛的相长得很难看,瘦巴巴的,脸黑黑的,他坐在那儿说法,人家不会相信,“这个人没有福报,他有什么了不起”,掉头就走了,所以佛一定要修相好。

7 相好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方便,你们一般所看的变相图,佛的相好,菩萨的相好,罗汉的相就希奇古怪不圆满,绝对比不上佛菩萨。所以,要发心弘法利生,正报庄严必定要修,那就是一定要修清净心,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8 我们的相貌,确实会随我们修行的功夫转变。相的确是随心转,心清净,身就清净,相就清净;心慈悲,相就慈悲,举止言语统统都慈悲。你真正有修行,修个三、五年之后,你拿没有修行之前照片对照一下,不一样!你功夫愈深,相貌也愈好,你这修行功夫骗不了人,一看就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