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好还是kathy好:西王母国没有被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0:29:44

         西王母国没有被灭

而西王母国没有被灭,是和古中国融合了。

相互融合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耕文化的交流
过去西王国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很少从事农耕。而古豳国在公刘时代,农业已十分发达进步。交往的结果,西王母国人民积极学习周人的农耕技术,广种百谷,很快开辟了陇山以东地区,将牧业区变成农业区,由游牧走向定居。西王母也在今泾川回山建立了“王母宫”。周人从西王母国也引进了许多优良树种、果类在豳地种植,引进了优良畜种在豳地饲养。传说,公刘和庆节骑的那两匹大白马,就是他们出访西王母国时,西王母送给他们的礼物,民间称其为“白龙马”。
二是互相通婚
这是民族融合最快的一种形式。中国上古史演义记载:古公父娶的就是戎人姜氏之女,所以古公不愿和戎人打仗,而极力主张南迁岐山。古公还把他的长女嫁给赤乌代季绰为妻,并把他封为赤乌氏国王。西周时,周穆王西征时,还在赤乌氏国停留,并将那里产的禾麦种子带回了中原。历史上许多有见解的史学家认为,民族相互通婚和融合,是一种进步,没有民族融合就没有今日的华夏之族,就没有大中华。在公刘至古公时代,大量的戎人融入周族,从而壮大了周族部落群体。
三是民俗的转化和相互影响
由于西王母国和古豳国都处于泾河上游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民情风俗本来就有许多相同之处,再加上相互学习的结果,很快就变成大同小异了。比如居住问题,据明《泾州志》记载:西王母国有“民朴半多穴处”之句。后来他们学习周人“陶复陶穴”之术,很快由地穴转化为窑洞。现在处在今泾川原畔上的古老窑洞保存完好的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据统计:泾川全县有1466个自然村,现已保存的窑洞至少在4万孔以上。还有礼义、节俗、婚丧嫁娶方面,戎人也向周人学习。周人也学习西王母国年年举行的蟠桃宴会,开始了为老人的祝寿活动。
四是文化源流的归并与渗透
以轩辕黄帝为首的华族部落,自称是龙的传人,他们的图腾为龙,即人头蛇身。而西王母国的图腾为虎。公元20世纪70年代于泾川出土的西周虎纹铜觚、铜爵和战国虎身铜壶为西王母发祥地提供了最早的考古数据,还有《王母消劫救世真经》《玉皇王母消劫保坐真经》的发现,成为泾川西王母发祥地提供的权威性宗教史料。还有出土的“龙提梁飞虎风钮铜壶”,集龙、虎、凤于一身,说明两族在图腾上的融合和发展。在这件国宝上,“东方苍龙,西方白虎”之天象融为一体,说明东部农耕先民祖先的图腾龙和西部游牧民族即西王母氏族祖先的图腾虎难舍难分,相依相存。这是二者传人融合的完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