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y翻译:西王母五论(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5:41:29
西王母五论(五) 来源:甘肃作家网 作者:张怀群 点击:

    五、文学(艺术)西王母论

    屈原的《离骚》、《九章》,取材于西王母和昆仑山阆风,其中“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镶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深深表达了他对中华万山之祖昆仑的神往。 
    从《诗经》、《庄子》、《荀子》、《孟子》、《尚书》、《左传》、《礼记》等先秦诸子到《全唐诗》、《全唐文》、《全宋词》、《全宋诗》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从屈原之《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到司马相如《大人赋》、杨雄《甘泉赋》,从班固、曹操、曹植、李白、李贺、杜甫、韩愈、李商隐、苏轼到谭嗣同、梁启超,从毛泽东、鲁迅、陈独秀、闻一多到郭沫若、吴晗、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凡古今所有大文豪,古今所有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都描写和引用了西王母、昆仑。
    鲁迅的小说《奔月》取材于嫦娥。鲁迅对《山海经》、《西南荒经》多有研究。鲁迅的《古小说钩沉》评析了《汉武故事》等有关西王母的文学题材。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早已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而我国也早已施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在30岁以下的人,只要已享受到了义务教育,从而也就都会知道《山海经》。
    在《毛泽东文集》中,毛泽东用矛盾论分析过古代的神话,他旁征博引了《山海经》等大量历史典籍。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以“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 等为例,来说明“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 ”。他还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最好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
    毛泽东的《赠杨开慧》词,取昆仑意象。《蝶恋花》词,借嫦娥之美抒儿女之情。毛泽东1935年10月写的《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 .昆仑》主题的丰富性使我们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作者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主题的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他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毛泽东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也就是“大同”理想,是今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本文仅列举了古代一部分文学家和毛泽东、鲁迅对西王母题材的文学兴趣和作品,事实是,古今中外以西王母为题材,引用西王母、借西王母开发人类的、中华民族的艺术想象力而至艺术巅峰的、成就了传世之作的,影响和改变了中华文艺、世界文艺发展品质的作家和作品,以文艺作品启迪、升华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创造力的著作和实例信息,是无限大的海洋般的规模,如果把它一一整理归纳出来,必是一座惊艳未来的西王母文艺宝库,但愿人们在不远的将来能完成这项基础工程。
    在艺术方面,最容易见到的有春秋战国以来的青铜器、石刻、画像砖、壁画、雕塑、碑刻、木刻、民间画、年画上表现的西王母题材以及因此产生的飞天、奔月、入海等造型艺术形象。在舞蹈分支中,戎族等古老民族的舞迹也隐约可见。其乐声之美,总有梦幻般的旋律在回荡。在现代,则影响了电影、电视、卡通、动画、现代数字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大量作品。戏曲一枝独秀,从古代到现代有许多不朽之作因西王母和西王母的影响而传世、问世,曲艺方面也有传世之作。
    在新千年里,以文学艺术形式再现西王母形象和西王母文化,将为文学、舞蹈、音乐、雕塑、绘画、戏曲、电影、电视剧、动漫提供广阔的表现对象和背景。西王母的艺术之美,在人类文学史上、艺术史上占有的地位和对未来文学艺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关于民族西王母(戎族)生活地域之界线,大体就在陕甘高原以及以西地域;关于神话中的昆仑和中国版图中的大山昆仑,就在新、藏、甘、青、宁、陕、川之间;关于“虎齿豹尾,蓬发戴胜”是西王母民族图腾再现和西王母首领章服之饰;关于周穆王西征的最远地点,就在六盘山以东的泾河上游;关于泾川王母宫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是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关于泾川有梁启超、闻一多、毛泽东、鲁迅、吴晗也未知未见的国内目前存在的最早的专门记载西王母的宋代碑刻;关于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的明代《平凉府志》、清乾隆《泾州志》、《泾州乡土志》、《泾州采访志》和《泾川县志》、《陇右金石录》中有对泾川西王母祖庙、西王母史迹、西王母信俗的记载、诗文数百篇,是国内地方志记载西王母最多的县域;关于泾川有宋代以来的最早最大的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关于台湾西王母信众从1990年寻根到泾川朝拜西王母形成时间地点俗制的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关于泾川回中山、回山、回中之称与历史上的“回”之遗存即西王母文化符号等诸多话题,近20年来,笔者已有专门文章公诸于世,许多已在互联网上未被署名或变成他人之名而广泛流传,故以上话题不在本文复述。
    西王母,和黄帝、伏羲一样,古今对她始终很友好,很亲妮。关于对她的论辨,其实己进行了几千年,是极其热烈的,又是漠然的;是科学的,又是粘糊的;是理性的,又是困惑的;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能自圆其说的。但愿西王母与今人能够共赢,无论是论辨,论争,交流,对话,其实共识的梗概已基本显现,无限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元素足以保证我们用科学的双眼,科学的笔触,科学的气力,把西王母诸学科的高峰搬离开来,并列于世,让人们明明白白的欣赏其本来形象,汲取、保护、应用其无尽的文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