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男演的电视剧:【新提醒】民国时期的老淮安中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0:24:17

[楚州文史] 民国时期的老淮安中医 [复制链接]

刁人不刁
分享视频:2 部

版主

菜籽
2132 粒
在线时间
70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2-8
注册时间
2010-10-15
主题
348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7:54: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

《温病条辨》

    从民国初年到抗战前夕,淮安城内,河下、河北约有五十多位有名医生悬壶应世,其余医术一般的尚未统计在内。其中河北的张治平先生被誉为“苏北三大名医”之一(其余两位,一为兴化赵海仙,一为阜宁余奉仙)。刘绍安“催生有术”的故事,已流传在全国民间。河下的汪筱川先生与淮阴的骆秀峰先生有“两淮名医”之誉。河下的高映清除医术相当高明外,还利用中药相反相成之理,创制了“鳖苋膏”,外贴治疗脾脏肿大,现已流传到印度等国。现按悬壶先后,将准安抗战前的中医大致排列如下:城内的如杨赤忱、何干臣、杨式如、应金台、龚镜清、杨幼坪、刘书农、陈序初、何樾岑、刘绍渠、喻秉恒、王景和、刘小南等;河下的赵小楼、蔡景扬、季凤书、张震东、汪绍儒、高幼攀(后迁往徐州行医,名震一时)、鞠开泰、耿绍南、章荫培、吕纯斋等,河北的如刘少方、张治平、张锡周、张可生、张贯仙、刘小泉、刘少金、李璜、陈养和、张绍臣、张伯元、许炳元、张小仙、张道周、钟采芝(后迁往蚌埠悬壶)等。另外还有下关的叶石仙、季桥的曹映台、博里的夏少襄(在曹甸行医)等。他们的医道均各有专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疾患,根据辩证施治,常有其清机妙悟,独到见解,皆能名闻数百里之外,常有扬州、高邮、海州(今连云港市)、盐城、阜宁、沭阳、徐州等地人前来就医,靠近的宝应、涟水、淮阴等地更不用说了,真可谓门庭若市。因为名医多、诊务忙,既看病便要吃药,中药店亦随之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城内外共有三十六家之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根据各店开业先后排列)城内的厚生堂(都土地祠市口南)、老仁寿堂(即今响铺街人民银行行址)、松寿堂(在老西门大街东头)、义生堂(在镇淮楼南即现鼓楼门市部)、同仁堂(在水巷口)等。河下的全生堂(在干鱼巷口,后改称为全生堂)、大德生(花巷大街北段)、仁德堂(二帝阁西)、孔三和(石工头)、李天寿(石工头)、刘仁和(花巷大街南首)等。河北有孔天福、刘天保、唐太生(俱在河北大街)等。下关的黄太和亦颇具规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河下湖嘴大街专卖膏药出名的高和丰中药店,他家的膏药,因配料合理,熬时火候掌握适当,分有数种,所治多效,内治癥瘕痰核、筋骨酸痛,外治阴阳痈疽、消肿提脓,其特点是贴之颇粘,揭之又易,诚属膏药中妙品。

. ^: v$ @7 x/ Y; G+ C4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