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帮子脖子长痘痘:叶广芩48岁开始正式写作 称文章像生活一样简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19:55
来源: 人民日报
叶广芩属鼠,网名“鼠老大”。
她很少上网,之所以欣然接受女儿取的这个“昵称”,是因为有一拨忠实的铁杆“粉丝”,自发成立“叶广芩《豆汁记》群”,她愿意加入其中和大家一起讨论作品、交流感受。“鼠老大”称王称霸没多久,就发现女儿网名叫“猫”。
叶广芩乐呵呵地说着,幸福的感觉从两颊深深的酒窝流淌出来,眼睛里满是温和的笑意。这一回参加《十月》文学奖的颁奖,没见她着富有标志性的旗袍,而是一件深黄色毛衣配黑色裙子,庄重大方。
“这是40块钱淘来的。”她说,人越活越简单。“我活到现在,就活成老大妈了,去早市买菜,去市场淘一件大线衣,挺满足。文章应该像生活一样简单。”
刚开始写作时,叶广芩看到别人的小说中用了大量虚幻的词汇,说半天都没进入主体,心里很羡慕,进而产生了自我怀疑。“我怎么就不会?我可能当不了小说家。”现在呢?“怎么想就怎么说吧!”叶广芩的语言变得越来越平实朴素,淡泊如水,比如这次获奖的《豆汁记》,没有那些让人摸不着边的生造的词汇,读来就像个老大妈跟你讲一件事情。她说,年轻的时候,把文学看得充满了象征和意义,其实文学就像按摩师,人们忙碌一天,晚上躺在被窝里,在昏黄的灯光下慢慢地读着,融入进去,放下焦躁的心,这是人生非常美好的事情,也是她写作的目的。
48岁才开始正式写作,叶广芩的起步算不得早。而且和很多作家比起来,她写作的目的似乎也不太“纯粹”。那一年,她还在医院当护士。有一个病号在病床上看杂志,看得涕泪交流。叶广芩拿来一看,说:我也能写!
就是想证明自己也能写。可是就凭这篇小说,她进了报社,此后又进了文联,写出了《梦里何曾到谢桥》、《全家福》。照此,叶广芩的家族题材能写得风生水起,可是她有些不甘心:这些等我成了走不动的老太太时还能写,趁还能跑得动,应该多去接触些不知道的东西。
给组织部和宣传部打了报告,叶广芩到了陕西周至,挂职县委副书记。有人问她,陕西不缺写农村题材的作家,贾平凹、陈忠实,你能写得过他们吗?叶广芩想:他们是农村这块土地浸泡出来的,是“背靠”,我是用城里人的眼光看,是“面对”,从语言到角度都不一样,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在周至待了9年,叶广芩成了老县城的一张名片,成了周至猕猴桃的形象代言人。《老县城》、《青木川》、《黑鱼千岁》、《老虎大福》……她也由此打开了写作的另一扇窗,使更多的读者了解了秦岭,走进了深山。
叶广芩和当地的百姓交上了朋友,和老乡们一起收麦子、一起巡山。当她的作品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村里的文化人召集起来,在村边屋后的竹林里给叶广芩开作品研讨会。这边开会,那边妇女们擀着扁扁面,在竹林里说着文学吃着面——拥有这种经历,叶广芩觉得是种福气,作品不作品在其次,难得的是这种理解。离开周至多年,只要知道叶广芩回老县城来,乡亲们就会做个条幅挂在老城门上:“广芩,回家咧!”她每次看到都是热泪盈眶。今年8月,新作《秦岭无闲草》的首发仪式,就在地处秦岭深山的周至三官庙举行,山高路远,没有请领导,没有叫媒体,只叫了几位朋友,但是当天仍有近百名来自深圳、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叶迷”自发赶来,跟随叶广芩徒步8公里,穿越从凉风垭到三官庙的原始森林。
叶广芩的写作似乎越来越信手拈来,似乎随便谈点儿什么,都能进入小说的创作。叶广芩把这解释为“人活熟了,大道理讲不出来了,便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 (舒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