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照片:于丹--《丹韵词音》·暮暖清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8:01:46
朋友们大家好,所谓“春华秋实”,秋天也是中国人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按照农耕文明的传统,到了秋天就该丰收了,所以婚嫁很多人选在秋天,而考生赶考也是在秋天十月左右到达京城。一个清秋节包含这么多事情,它难免让人在旅途之上有很多的感慨.来来往往,看见一个变化季节的时候,心灵跟着也会有所激荡。

  那么秋天在路上可以看见什么呢?所谓的秋色、秋光,是指一年的草木到了它颜色最为丰富、层次跌宕、五彩斑斓,但是马上就要进入寒冬的那个时刻。秋天可以说从早春鲜嫩的蓬勃经历了整个酷暑一直历练到了秋天,丰厚、鲜艳,这个时候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它把一树一树的叶子都招摇成为花朵,铺天盖地,这个季节当然让人心有所感。

  人生那种匆急之感容易在秋天被激发出来。屈原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的生命一直在路上,他在奔波动荡的路上,他在迁徙流浪的路上。他一直都看着春秋代序,时光在他的眼中跑得比谁都要匆急,其实他害怕的就是老之将至、修名不利。

  所以草木的摇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感受是不相同的,有人几乎没有所感生命就过去了,有人一片落叶都会怦然心惊。

  清代的诗人赵翼说得好,“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这一句诗说得多么鲜明,鲜明中又何等惊心。就是这点秋风,它染遍了人间的颜色,枫叶被它染红,落叶之后它就会坠地,而人间白头,也是被一度一度秋风染遍的。这个时节,人心情摇荡,看着转瞬即逝的年华在眼前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沉郁,但是走得越来越匆急。

  李清照有一年深秋重阳,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面做官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她说你看这个日子走到九九重阳,薄薄的秋雾已经起了,浓云再压下来,整个白天都不明朗。不明朗的是天气吗?其实是我那颗含愁绪的心。我每天干什么呢?百无聊赖在闺房中点着香,“瑞脑销金兽”,香袅袅而起,笼罩着兽形的香炉,她就在想,心中的忧愁走远了吗?“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到了重阳节的时候,北方就转凉了,无论是枕上还是去看纱窗,其实都透着一番寒意。人能够干什么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个秋菊盛开接着秋菊满地的季节,这样的一个时节,人销魂何在?你看看帘卷西风的时候,人简直比那些憔悴的秋菊还要形销骨立,还要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李清照当年的销魂。

  但是秋风再起的时候,我们还有那样的心事吗?我们能够体会吗?也许今天的很多人都会说,这样的诗词有点无病呻吟,其实如果心中真正有过这样的经历、有过这样的感受,再去读它,自然不同。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她写的那个情景惟妙惟肖,你曾经经历。我们走一些山水,仿佛来过,我们有时候走在路上,隐隐地听到邻人唱歌,正是你自己心里面哼的那个曲调,在这个时候都会蓦然心惊。在诗词歌赋中,往往都会又那样一瞬,让我们瞠目结舌——这写的,不就是我那一刻的心境吗?

  秋天我们都曾经走过,但是去看一看柳永走过的秋天,我们有同感吗?柳永从汴京南下的时候,跟他的一位恋人依依惜别,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短短的三句,你看他写的意象:第一,声音上有蝉鸣,而这个蝉鸣叫得很冷,是寒蝉交出了一份凄切,萦悬于心;第二句写眼前,“对长亭晚”,长亭走到了尽头,人要离别了,时间走到了尽头,一日将尽了;第三句写这一刻时分“骤雨初歇”,雨还可以留人一瞬,雨歇了真是不得不上路。

  空气中到处都是湿润的,人心也湿漉漉的,雨后的这一瞬间,大家说喝了这杯酒吧,但“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大家在对饮、在别宴之上,但是无情无绪、两心留恋,依依到最深的时候,船夫在催了,上船吧,再不走就赶不到下一个地方了。这一刻的催发,催得人断肠。所以这两个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刻手拉手,泪眼相对两心相对,还有什么话能说得出来?说眷恋吗?眷恋也要走;说保重吗?保重,你又不在身边;说珍惜吗?珍惜,为什么今天要远离;说重逢吗?重逢又不知归期。说什么样的话,其实都不如无语。什么都说不出来的这一刻,话、泪,一切凝噎二字,噎在了喉头,噎在了心头。

  凝噎这一刻之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其实我们从诗词的节律上来讲,“竟无语凝噎”,读到这里,人真的好像是跟着他们哽咽了。觉得词走到这里,走得很生涩,走得不流畅,跌宕到这里似乎就动不了了。但你再往下念,“念去去,千里烟波”突然之间就疏朗了,这时刻人离开了,因为前方“暮霭沉沉楚天阔”,水阔天高,谁知道未来怎样?

  接下来他说出了千古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的意义在这一笔中被点破。秋天,人心更多眷恋,落实累累,红叶沉沉,人心上都渴望温暖,在一个越来越寒冷的时刻,不去眠冬,不去守在家园,非要去哪里呢?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让多情的心如何担承?

  这一走,酒意终会醒,醒来已是夜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知道在何处酒醒的时候,看见依稀的杨柳岸边有晓风袭来、有残月当天。“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人心中还有情还有恋,但是人已远,与谁说?

  这首不朽的词,写尽了清秋况味,写尽了离别一瞬所有的无语,多少人在离别的时候会用这里的句子。

  还是这个柳永,另一首著名的词,《八声甘州》。还是写清秋,还是这等天气。刚才说《雨霖铃》“对长亭晚”,可这一刻他对的又是什么呢?“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独在楼头的这一个人,眼前天上是潇潇暮雨,整个铺天盖地洒下来,人间是一番洗清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紧,秋雨飞,人间一定红衰翠减,出现了一片寥落的景象。“渐霜风凄紧”,这个“渐”字用得好,越来越,渐渐地逼紧了。放眼关河一派冷落,眼前残照正自当楼。一句“残照当楼”,你觉得那些关河、长江,整个的秋风秋气,一切都凝聚于这一点上,一个人在楼头当此清秋。

  哪几个意象属于清秋呢?先来说荷叶。杜牧曾经说“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大家想一想,我们都见过这个画面:哗啦啦的一阵西风起,那么大片的圆润的荷叶哗地一下被翻转过来,会看见满池荷卷都一下子背过去了。但是,你觉得它们密密的依偎在一起的时候,心中都隐隐抱恨吗?你会觉得一阵风起,它们是“回首背西风”吗?写得多么活灵活现!

  来鹄写秋天中荷叶的残破,更是刻画入微——“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秋天,很多人很无奈,无奈到什么地步?你看看荷叶。原来在盛夏的时候,有很多人是折下了荷叶当伞的,因为它很大、它很圆。荷叶上还有大家特别喜欢的一景,就是露珠一掉在它的绒毛上,就变得圆圆的,一个一个小珍珠在跌宕。但是秋风真是萧瑟,秋风渐紧的时候,荷叶就变得枯萎了、残破了。就在最深最深的秋风里,一夜之间到早晨就发现秋叶已经被霜剪破了。这个时候再落下雨,它还托得住吗?原来周邦彦写的那种“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现在看不见了。“赚他秋雨不成珠”,纵使秋雨纷纷,那些个圆圆的小珍珠也已经看不见了,因为荷叶都残破了。这是新奇的意象。

  李商隐就在秋荷残破以后,他仍然深情不减。他还要去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样的荷叶显然已经托不住那些珍珠了,但是,就留下残荷,听着雨打荷叶也是好的。李商隐真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在“客散酒醒深夜后”,可以更“持红烛赏残花”,他在这样秋阴深深霜飞已晚的时节,仍然有心眷恋,留得残荷去听秋雨缤纷。

  看看荷叶,就是这一片荷叶,他前世今生的轮回,能够寄托多少秋意?要找到意象,你就会觉得千古的荷风一直在你的眼前。

  还有一种意象是秋声。

  我们说过,春声中有春鸟啼,那么秋声中呢?张炎说“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雨打梧桐点点愁,这是一种秋声。清人王士祯说“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黄叶雁声,这样一种悲鸿断雁之声也是秋声。还是清人宋宛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江流日夜,江水打出来的声音会变吗?如果你用心分辨,四季都有它的表情。四季的声音,表情达意各不相同。

温庭筠说得最好,“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就是你的眼前有炉香袅袅升起,有蜡泪滴滴垂下,这是一片秋思托付在近处的两个景物。“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这是写主人公自己眉妆已残、鬓云已乱,觉得自己衾枕单薄,怎么走过这个漫漫的寒夜?接着她听见了彻夜不眠的理由,“梧桐叶,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写得多细腻,一叶叶,一声声,这样的声音只有那种愁深似海的人才能够一点一点听见。所以元代小令里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人不寐总有他的理由,这一点梧桐打出来的是秋意多了一分,那一声芭蕉激荡的是心中愁思又多一点,三更不寐三更之后,是谁在守着这样的长夜?就是因为这样的秋声,催得人意乱心烦。

  还有什么意象呢?再去看一看,秋日里很少有人去咏朝霞,但是太多人在看斜照。杜甫写《秋野》,“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山山披晚照,这个时刻人心中会有多少激荡?钱起说“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千家万户都在秋风之中,不知秋思落谁家,总归家家的门里都有家家的故事,人人宁静的表情背后,都隐匿着不为人知的心情。但是秋风晚照会把它带出来的,“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秋山带出的仅是夕阳吗?夕阳带出的还有心事,心事无语托付给秋山夕阳。

  天妒英才,王勃这个诗人只活了二十七岁。但是在他那么年轻的时候,他就曾经远远地思归。他写过一首五绝,寥寥二十字,写尽山中他的心思远行。起笔极重,“长江悲已滞”,这五个字力道千钧。长江水那是万古东流的,他说,我眼前长江已经凝滞停歇了,为什么呢?只一个理由,一个字道出了全部,叫做悲,长江因为我的悲伤已经阻滞停留了,理由我可以告诉你。“万里念将归”,万里之外的思归,我的这种心情不足以凝滞长江水吗?这真是少年意气,无端之笔,起笔极重。一首五绝用去一半,后一半怎么样才压得住?一般的诗词起笔柔和,渐渐地一层一层晕染,到了结尾的时候,其实才见它的浓墨重彩,但起笔重,那么结尾又怎么样才能放得开呢?“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样的心情再放眼望出去,高山晚秋,扑扑簌簌遍山黄叶纷飞,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长江水本身是流动的,因为思情而阻滞,树木本身是静默的,因为思情而黄叶纷飞,只有秋深时节有这样奇特的情景。

  杜甫也在他暮年客居夔州的时候,九月九日登高时节写下这样的句子,“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那个时候,他已经快要到“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时候,为了消愁去喝这一杯酒,抱病强起去登台。但大家告诉他,你不能再喝了,你的酒必须得停下来。真哀伤,消愁之物都没了。“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这里的竹叶,指的就是川中的好酒竹叶青。他说,竹叶青既然与我的生命没了缘分,那么菊花也不须再开了。对得很巧,竹叶对上了对菊花,我的日子里不再有酒,我的风光中不再有菊花,那么,一切寥落了。“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玄猿是黑猿,白雁似雪,一黑一白鲜明的对比。“殊方”是他现在的这个地方,身在何方,听见了猿声哀哀啼鸣,而“旧国”是指的自己的故里,旧国深处又有白雁飞来。因为雁南行,到了如此冷落的深秋,北方的雁都飞到南边来了,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个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亲人本来在这个时候可以团聚的,现在都在何方呢?“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不知道亲情何在,战争催老了年华,而秋意又逼老了生命,这种两相催,这样的境地,让一个老病之躯何以担当?这样的时候,你想一想杜甫的心是何等的百转千回?

  清秋不光有悲伤,清秋也会有安顿,如果你真的可以把心安宁在这个季节。看看王维,这个历史上著名的诗佛,他曾经少年意气,那么早中了进士,接着就走过了他一生的起伏跌宕,他的心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不需要提起,只需要安顿。所以也在清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看看他写给朋友裴迪的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只这几句的情景,换了别人已经仓皇得不能把持了。山是寒山,青翠凋敝转向的是沉沉的苍翠;水是秋水,渐渐流不动了,一天比一天流得潺湲;人已老去,所以要倚杖,倚杖呆在自己的柴门之外,里面只是一间寒舍。而此刻风起,偏偏声音袭来又是声声暮蝉。天已暮,秋已晚,这一片山水暮景听寒蝉之中,王维的心是什么样的呢?“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他说,我不孤单,我还能看见渡口的落日,我还可以看见墟里有孤烟袅袅升起,我的心中有古人相伴。是谁呢?“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当年楚狂接舆曾经笑话过孔子,说你每天都这样在外面,你为什么不回去,你这样周游列国你真的能济世吗?王维觉得不如归来。他的心还喜欢一个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号五柳先生”,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他不标榜祖先给他留下来的盛名,不提大司马陶侃,他只说我宅边有五棵柳树,我这人随便叫我个五柳先生就行了。王维说,我真喜欢他呀,我此刻的心为什么能安定?纵使天色已晚,不妨我狂歌五柳之前。有它们与我相伴,我何以不安顿?

  为什么说安顿?人安顿的时候才会觉得生命是有趣的,人在仓皇中,什么样的趣味都和生命无缘。王维是一份安顿,他常在山中,山对他来讲不是空旷,不是寂寞,而是一种玩赏。这山也真够静的,看看他写《鸟鸣涧》,人心可以闲到什么份上?“人闲桂花落”,他闲到了枝头那一丁点扑簌桂花悄悄落地,他居然有察觉,这心还不闲吗?我们现在不要说花了,大朵的花掉在地下你听不见,大块的石头坠地,我们的心就真有感应吗?夜可以有多静?“夜静春山空”,安静得觉得这山都空了。真空了吗?明月出来的时候,这个鸟也很敏感,月亮居然把它惊醒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声、两声,泠泠的鸟鸣声起的时候,这一刻你才知道什么叫春山空,什么叫深夜静。没有那一声两声,你还真对比不出来什么叫空和静。现代做菜有个说法,“要想甜,加点盐”,其实这是一丁点反差。为了歌曲的流畅,加上半拍休止符,这就是空山中那一点两点的鸟鸣。

  为什么说安顿呢?人心如果不悠闲、不纤细,他不从容怎么可能看见这一切?都说王维在晚年写的诗含着深深禅意,其实这份禅意是他的随处可安。

  我们从小就熟悉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安顿的意义上读来又有不同。还是那座空山“空山新雨后”,还是那个秋天“天气晚来秋”,还有他的明月“明月松间照”,还有他的清泉“清泉石上流”。空山新雨、晚来秋色、明月松风、清泉白石,这一切千古不改,人在其中,人孤单吗?不孤单!他不光有画家的眼睛,他还有音乐家的耳朵,他总能听见别人听不着的东西。“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还没有看见人的时候,听见那个竹林里面,嘻嘻哈哈女孩子打闹的声音,知道那些浣纱的姑娘们肯定是回来了;远远地望去,莲花扑扑啦啦的为什么动起来了呢?知道渔舟已经回来了。你看这样的风情、这样的动静,在眼前、在身边。有如此的情形相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走远就走远吧,怎么那么多人伤春,人非得是念念不忘停留在春天里,才是此生的安顿吗?

  四季流光的涤荡,春天走远,我就可以留在了清秋还有内心的安宁。这是一种秋天真正的安顿。尽管再往前走,就是一个严冬了。严冬大地有如许萧瑟,生命如此凋敝,而且不可阻止地又跨过一年,但是能不能安心,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把持。人可以伤春,人可以悲秋,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过之后,我们的心被春花秋月涤荡成为一片宁静宽广,这才是诗词各种意象踏过的心灵,留下真正的意味。

  我们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光去成长的,我们再来跟着一个人走过秋天。这就是刘禹锡,多狂放的刘郎啊,你看看他写下的不同的秋天。《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一首五绝,但是写出了那个时候的悲秋。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不等秋风摇落,他自己敏感的心已自悲情,所以他说,这样的秋风秋叶进来,我比谁都先听见。

  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得何等的流利清浅、天真宁静。“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我一看到这种宁静的句子,就想起孟浩然说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他眼中那么浩荡的洞庭,为什么在不同人眼中,就如此风平浪静呢?心静了,才看得见“潭面无风镜未磨”,像一片明镜一样,如此宁静的地方。“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小小的青螺一样的山包,在这样的白银盘中。其实这就是黄庭坚写的“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远远地看去,湖中的小山丘简直就像一个小小的青螺一样。

  其实人心和世相永远是一个相对的关系:人心小了,就会觉得世界大,压在心上,不堪重负;人心大了,赏世上的风景,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景致而已。

  在秋风涤荡中,这颗心终于走到了它一个真正自我的境界,这其实也是刘禹锡最广为传颂的《秋词》。第一首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而今一提到秋天,大家都觉得寂寞萧瑟,可我就是要说秋天比春天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你没有看见眼前的仙鹤吗?他引着你的诗情一路排云直上,直指凌空云霄。我们形容秋天都会说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不觉得秋天特别高吗?这样的高空,如果没有诗情,不觉得人生遗憾吗?这样的心怎么能不爱秋天?第二首他还要说“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这夜来风霜对太多人来讲是不堪承受的呀,但他看来,山明水净秋霜何妨呢?远远去看那几棵不同的树上,深红浅黄夹杂在一起。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赏红叶?如果遍山都是一种红叶反而无趣,有趣就在颜色跌宕,从浅黄到深红,一层一层地跌落下来。而在此一刻,人上高楼,他从心里爱清秋,他说“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天多好,他甚至有点不喜欢春天,他说“春色嗾人狂”,春天有时候撩动得人春心意乱,人心中有多少感伤多少欲望都被春天招惹出来,这不是让人发狂吗?秋天多好,清风入骨。

  那么多人在清秋节不堪上楼,但是他真的走上去了,他在高楼上,诗情离碧霄更近,仙鹤更懂他的心情,他爱清秋入骨,他甚至觉得,春色不敌秋风。其实,这就是他心中真正喜欢的清秋。

  他的年华也会老去的,等到他抱病沉沉的时候,秋风又来了。人在老病之时,如果再听秋风,没有几个人心情能够舒朗开阔。但是刘禹锡真是了不起,他甚至和秋风成了相约的老朋友。尽管他病了、他老了,但是听见秋风来的时候,他会深情款款,他专门写了一首诗叫《始闻秋风》。“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他说去年当黄菊凋敝,初冬渐近的时候,我依依不舍地和你告别了,现在你听,深秋蝉鸣,我知道你又回来了。你要回来了,我的生命就跟你有约啊。说过了身边一切风景心情之后,在这首诗的最后,刘禹锡对秋风说“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你回来了真好,天地之间一片清澈,我愿意抱病为你而登上高台,不负金秋秋风之约。

  这就是一个人在秋风中,走过生命的成长。刘禹锡原来也有那样脆弱的心,也是易伤易感,但最后从秋风中一己之悲走到千古兴亡之叹,走到可以玩赏安顿清秋景致,走到盛赞清秋,最后自己年华老去,仍与秋风有约,扶病而上高台。

  看看秋风让一个人变得多么疏朗。所以人在秋风中,甚至还可以走到一种豁达、自我调侃的境界。

  黄庭坚曾经写过这样的词:“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喝酒吧,喝酒吧,喝酒可别迟疑啊!“酒味今秋似去秋”,酒是年年都有的,秋风是年年都来的,唯独人是要老去的,酒不变秋不变人已老去,老人还能簪花吗?“白发簪花不解愁”这里是用了苏轼的一个典故。苏轼说“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但黄庭坚用成了这样一句调侃,你就是白首簪花,对酒对秋,生命不还是要向前走吗?

  我们以秋风的名义,去走进这些人的身世,去触摸他们心灵上那些深深浅浅的纹路,纹路背后隐匿的欢喜忧伤。也许当我们自己再遇到相似情形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孤单。今天我们可能会找朋友,我们可能会写博客,我们希望更多人去明白自己。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它就蛰伏在诗词之中,你一旦翻开,那种懂得毫不含糊。

  人生几度春秋,又有多少关情事呢?我还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见到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我在很小的时候,眼泪就下来了。我一直记得我当时读这首小诗的那种感受。人能有多少愁多少恨,他的今生怎么担待得起呢?他说“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是爱荷叶的,他甚至爱残荷。当荷叶刚刚生长的时候,我的春恨已经跟着荷叶出发了;当荷叶枯萎凋敝的时候,我的秋恨已经在心中酝酿深沉了。我知道此身常在,深情常在,这样的苦恨我挣脱不去,我只有岁岁年年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过得很苦,但李商隐过得很值,我们今天想起来他那么多的《无题》,我们今天默默吟诵起来他的《锦瑟》,多少心事都在春秋涤荡中留给了千秋万代。

  人生苦短,穿越春秋,陆机说得好,“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些春花、这些秋叶难道都不关于我们的生命吗?人生怎么都是走过这一回,走过的时候,如果含情,我们也许会看见很多意象,如果我们愿意去懂得就可以把意象酝酿成诗篇。所以我们想一想清秋时节,我们认识一些诗人,了解一些意象,也许生命里就多了一些朋友。无论是春花满眼或者是秋叶遍地,其实我们都可以在某一个时分和它们相遇。

  千古之间,总会有一些错不过的相遇,比如相同的故事,比如相同的心情。我们总会觉得冥冥之中有一个人懂得自己,也许他不在身边而远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