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豪门剧情简介:不负玉出云南美誉,试看本地惊艳翡翠竞相争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1:42:08

石之美者为玉,玉之王者为翠。世界上最早发现翡翠的地方是勐拱,地处缅甸北部克钦邦,“所谓玉石以绿白分明,透水者为佳,翡翠色为上品,其名不一,均出勐拱”。既然翡翠产自缅甸,为何又有“玉出云南”之说呢。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翡翠的出产地历史上曾属中国的版图。缅甸,古中国称朱波,汉谓之掸,唐谓之骠,元谓之缅,肃封为藩属。掸国即现今的缅北勐拱、勐密一带。早在东汉永元九年,和帝“赐金印紫绶”。这说明了所产之玉,从汉代就作为贡品进入内地,也说明了二者的录属关系。《云南北界堪察记》中曾记述,在缅甸新店大盈江东岸瑞亨山顶发现明代一块“威远营碑”,中镌刻“威远营”三个大字,右镌刻“大明征西将军刘筑壇誓众于此”。誓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永远贡赋,洗甲金沙。藏刀鬼窑,不纵不擒,南人自服”。左镌刻“受誓勐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孟密安抚司,陇川宣抚司,万历十年二月十一日立石”。受誓四土司中,今仅有陇川尚存。这件文物证实了昔日翡翠产地一带的疆土归属确系中国版图。 

               《云南北界勘察记》有载:“勐拱位于大金江之西,为蛮邪瘴疠之乡。清乾隆三十四年,大学士傅恒以经略征缅甸,勐拱土司浑觉贡珍异,负弩矢前驱,傅公奏请颁给浑觉宣抚司印绶。野人山产宝玉,至珍异。勐拱为玉石厂总汇,采运玉石者,迨乾隆初元。故我腾越之人,采山而求瑰宝者,数百年来咸居于勐拱焉。”                                        

               《滇海虞衡志》载:“玉出南金沙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两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撤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获,大小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芸草合编》中也明白记录着:“当前清中叶,如金沙江(指伊瓦底江)外勐养、勐拱、勐密、蛮莫,怒江下游东西岸之木邦、孟良、八百媳妇、大小古喇等地,皆尽属滇省藩篱”。清乾隆《腾越州志》卷三载:“前明尽大金江内外,三宣、六慰皆受朝命。而腾越且兼戛鸠、蛮莫、勐拱、勐养而有之。”                                     
                据此史料可证明,玉石产地勐拱“在朱明之世已隶版籍,延至清乾隆百年后”,仍属“滇省藩篱”的土司辖地,由腾越州管辖。因而玉出云南之说,顺理成章且有理有据,并非空穴来风。
                清末,英国殖民者的入侵缅甸,特别是1885年发动战争,俘获缅王锡保,宣布将上缅甸并入英属印度,中英签订了《缅甸条款》,清政府被迫承认了英国占领缅甸的事实。孟拱、帕敢、密支那等地历史上从元、明直到清朝中期归属我国的翡翠玉石产地被英国恃强划归缅甸。                  

                翡翠的繁荣昌盛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国家昌盛,社会稳定,人民富裕,因为清宫对翡翠的喜爱,云南又一直是翡翠玉石的原料集散地和加工地,促进了云南玉雕业空前繁荣,玉雕成为云南的传统加工业。正是有了这些历史文化的依据,“玉出云南”的说法,才从古一直延续至今。                  
                进入新千年,珠宝玉石产业作为云南省重点扶持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得益于政府的有力扶持、行业协会的有效带动和企业商家的全力拓展,资源聚集能力不断加强,加工贸易渠道不断拓宽,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个产业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快速有序的发展,2011年云南翡翠交易额超过160亿元。以下即为云南本地翡翠商家推向市场的部分惊艳翡翠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