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身高女生标准体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的体制沿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37: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的体制沿革  

2009-04-26 11:03:00|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人民海军的正式诞生。同年11月,广东江防司令部在广州黄埔组建,1950年12月又以该部和陆军第58军第173师师直及湖南军区补训二师为基础组建了中南军区海军。1950年4月,以四野十二兵团为基础组建军委海军领导机关。1950年9月,以二野十一军机关和青岛基地筹委会为基础,正式组建青岛基地。1951年10月,中央军委确定华东军区海军,中南军区海军改归军委海军司令部建制领导。1952年9月,成立了海军航空兵部。
中央军委《关于海军领导关系的决定》中明确:"各大军区主要为作战指挥关系,军委海司主要为建制领导关系。"海军的建设方针,"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实际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着眼组织利用和发挥现有力量,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鱼雷艇,潜水艇和海空军等新的力量,以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建设一支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包括进行协同作战所必须的诸兵种,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岸防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各种专业勤务部队。这些兵种部队的建设,初期又以空、潜、快为主,其他兵种部队相应发展。"海军体制的纵向结构基本上是以四级为主,即军委海军司令部一华东、中南军区海军、青岛基地、海航一基地、水警区,航空师、陆战队一舰艇大队,巡防区、航空团。到1955年底,海军先后组建的各兵种部队已有23个舰艇独立大队,6个航空师和两个航空独立团,19个海岸炮兵团,8个防空兵团,以及各种专业勤务部队,总兵力已达到13万余人。

国防部1955年8月6日电令,华东军区、中南军区海军依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1960年5月又以青岛基地为基础组建了北海舰队。为了适应海军装备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海军的五大兵种和后勤、技术保障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从海军体制的总体结构来讲,纵向结构大体分为五大层次,即:军委海军一舰队、海航一基地、舰航一舰艇支队,水警区,航空师一舰艇大队、团。从系统结构来讲,基本划分七个职能系统,即:领导指挥系统、作战部队系统、作战保障系统、后勤保障系统、技术保障系统、教育训练系统、科研试验系统。

进入60年代以后,海军的组织体制建设也和全军一样,经历了曲折和困难。主要是片面强调上规模,上吨位,人员定额和各级各类机构增加很多,造成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重复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军按照"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的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原则,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于1980年至1985年进行了三次大的精简整编,共减少员额25万余人,撤销合并了1000余个单位,精简了机关,精干了部队,基本解决了机构臃肿,人员庞杂,部门重叠的现象,开始走上了质量建设的道路。对海军领导指挥、后勤保障和装备修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改革领导指挥体制,使海军师以上的单位原则上由四级改为三级为主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精干舰队机关,调整基地任务,撤并部队水警区。舰队机关只设司令部、政治部,撤销了舰队后勤部。在司令部设一个战勤处和科技监用处,将舰队具体负责的后勤、技术保障工作交由所在基地负责。舰队成为海军在某一战略海区方向的领导指挥机关,主要是抓好海上机动作战兵力建设,抓好合成训练、作战指挥、思想政治工作等。这有利于舰队平时加强海上作战兵力的协同训练,提高诸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使舰队真正成为一支近海机动作战兵力。其次是改革了后勤保障体制,使海军的后勤保障由四级改为海军一基地、舰航一部队三级,由基地对辖区范围内所有部队进行统一供应、综合保障。改革后减少了层次,加强了基地的综合保障能力,提高了快速补给特别是一线的保障能力,有效地保障了远航、演习等重大任务的完成,适应了海军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海上作战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第三是改革了装备修理体制,实行海军一基地一部队三级负责的综合修理体制。在海军、基地、水警区(含兼负水警区任务的舰艇支队)成立装备修理部、处,统一负责装备修理工作。对修理厂、所、仓库、人员按照"划片定点"的原则进行了调整。装备修理由一家统管,提高了技术保障能力,克服了由于多头领导,分散管理而造成的装备修理周期长、质量差、成本高等弊端,也有利于战时实施紧急抢修,保证了战备、训练、试验、出访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质量建军方针为指南,1992年以来,海军体制编制多次进行调整。以压缩规模。优化结构,理顺关系为原则,根据海军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调整精简与兵力部署相结合,通过调整精简,舰艇部队逐步向大、中型军港集中,飞行部队逐步向骨干机场收拢。二是调整精简与兵力驻屯条件相结合,根据军港、机场等自然条件的现有后勤、技术保障能力,区分情况,分别对待。对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的重点建设;现在需要,将来不需要的维持现状;现在不需要,将来需要的搞好规划;现在不需要,将来也不需要的下决心处理。三是精简调整与明确职能,理顺关系相结合,机关部队、院校的调整精简,根据职能和任务设置机构,编配人员,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减少职能交叉和机构重叠,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四是宏观调整与微观调整相结合。对涉及海军全局性的体制编制,由海军通盘研究,宏观控制,对涉及具体单位,具体部门性的编制,由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逐级报批。五是全军共性与海军个性相结合,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配等具体编制上,属于全军共性的,严格按军委、总部规定执行,属于海军个性的,根据海军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尽可能体现海军的特点。经过调整,海军进一步压缩规模,精干了机关,减编了装备,撤并了机构,调整了职能,收缩了点线,理顺了走向,使海军的体制编制向科学、合理迈进了一步,为实现"两上根本性转变"和建设一支精于、顶用的有现代作战能力的海军提供了组织体制保证。经过这次调整改革,海军各级机关更加精干,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重点建设部队更加充实;五大兵种根据装备的现状和发展合理配置,调整结构;后勤保障进一步完善了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机制,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总之,使海军成为一支与新时期担负的任务相适应,与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相适应,便于统一指挥,诸兵种协调行动,具有快速部署和应急机动作战能力的精干顶用的海上作战力量。
关于海军的现行部队体制和发展趋势,《2008年中国的国防》指出,海军平时实行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合一的领导体制,由海军机关、舰队、试验基地、院校、装备研究院等构成。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北海舰队机关位于山东青岛,东海舰队机关位于浙江宁波,南海舰队机关位于广东湛江。舰队下辖舰队航空兵、保障基地、舰艇支队、水警区、航空兵师和陆战旅等部队。通过近几年来的两次裁减调整,海军优化了军种内部编成,撤销了部分舰艇大队和航空兵师,组建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水面舰艇部队,撤销了航空兵部机关,基地改为保障基地。经过调整,海军作战部队直接由舰队领导,减少了指挥层次。下一步,海军将加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海上机动兵力建设,不断增强近海海域的整体作战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

1950年9月,以陆军第11军军部及其直属队为基础组建海军青岛基地.1955年5月,苏军撤离后,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为基础组建海军旅顺基地.1960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15次会议(5月11日)决定并报经中共中央批准,以青岛基地为基础组建海军北海舰队,8月1日,北海舰队在青岛成立。刘昌毅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下辖旅顺、威海基地和青岛、蓬莱水警区等单位。1969年10月,组建海军烟台基地(1985年12月,基地领导机关迁至青岛,改称海军青岛基地)。1975年2月,组建核潜艇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

前身是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今属姜堰)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简称华东海军)。又增调陆军第30军和第35军的军部及其直属队扩充华东海军领导机关和部队。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改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制;9月,组建舟山基地。1958年组建海军福建基地和潜艇部队。1969年10月组建上海基地。组建以来,共进行大小战斗近900次,击沉、击伤、俘获敌舰艇(船)266艘,击落、击伤敌飞机250架。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 

前身是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由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处、两广纵队第2师和粤赣湘边纵队的部分人员组成,1950年7月和9月,先后改称广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和华南军区海军司令部。12月3日,增调陆军第58军第173师和第四野战军补训第2师的部分人员,扩建成中南军区海军。1952年12月下旬,又增调陆军第44军部分人员充实机关和部队。根据国防部1955年8月6日命令,于10月24日改称海军南海舰队。至1992年10月,所属榆林基地、南海舰队航空兵、海军广州基地和湛江基地先后成立。至1988年3月,共进行战役战斗317次,击沉敌舰船15艘、击伤28艘、俘获93艘,击落飞机111架、击伤91架。

海军基地

2003年体制改革后,中国海军包括两种类型的海军基地,一类是作战基地,另一类是保障基地。作战基地是海军兵力赖以在海上活动、作战、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如核潜艇基地等,是隶属海军舰队的主要机动作战力量,可遂行战略海区的跨区作战和中远海区的前出作战任务。海军保障基地是为辖区内海军兵力的驻屯、补给、维修和日常训练、战斗活动提供全面保障的组织形式,也是濒海地域遂行辖区防御的主要枢纽。海军保障基地下辖水警区、支援舰支队、轻型水面舰艇大队、岸防兵部队及各种专业勤务部(分)队,同时建有港湾、码头以及物资供应、装备维修、卫生医疗、生活保障等设施和各种防御设施。

旅顺基地 

1955年5月以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为基础,组建海军旅顺基地,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制,1960年8月,改属北海舰队建制。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下辖舰艇部队、岸防兵和专业勤务部队。

青岛基地

1950年9月以陆军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为基础,成立海军青岛基地。1960年8月成立北海舰队后,撤销青岛基地建制。1985年12月,烟台基地领导机关移驻青岛,改称海军青岛基地。

烟台基地

1969年10月,组建海军烟台基地,11月正式成立,隶属北海舰队建制。1985年12月,烟台基地领导机关移驻青岛.改林海军青岛基地。

舟山基地

1950年9月,以华东军区海军第4舰队领导机关为基础,组建舟山基地。1951年3月,舟山基地与第7舰队领导机关合并,称华东军区海军舟山基地兼第7舰队。1952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舟山基地。1955年10月,改属东海舰队建制,下辖舰艇部队、岸防兵和专业勤务部队。

上海基地 

1969年10月,东海舰队领导机关由上海迁至宁波后,组建海军上海基地,隶属东海舰队建制。辖有舰艇部队、观通部队及保障海军兵力驻屯、补给、训练、修理等单位。

福建基地

1949年9月,成立华东军区海军驻福州办事处,负责接管原国民党海军机关、工厂和人员。1951年4月,驻福州办事处与陆军厦门要塞炮兵指挥所合并,组成华东军区海军厦门基地筹备处。1953年11月,改组为海军厦门水警区,归华东军区海军建制。1958年9月,以厦门水警区为基础组建海军福建基地,隶属东海舰队建制。

榆林基地

1955年2月,以海军榆林巡防区为基础,扩建为海军榆林基地,隶属中南军区海军建制。1955年10月,改属南海舰队建制。辖有舰艇部队、岸防兵、防空兵和专业勤务部队。

广州基地

1969年10月,组建海军广州基地,隶属南海舰队建制领导。下辖舰艇部队、岸防兵、高射炮兵和专业勤务部队。

湛江基地

1952年12月,海军海南岛基地与陆军第129师师部合并,组成海军西营基地.隶属中南军区海军建制。1957年3月,改称海军湛江基地。1964年5月,与海军川岛水警区合并,湛江基地被撤销:1985年9月,以南海舰队后勤部机关为基础,新组建海军湛江基地,归南海舰队建制,辖有舰艇部队和专业勤务部队。

海军潜艇基地(略)

海军试验基地

检验和鉴定海军各类新型武器装备的科研试验部队和试验场。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制。原称海军训练基地,成立于1958年10月。1965年5月,改属国防科委建制,番号为第23训练基地。1969年8月,重归海军建制。1976年11月,恢复海军训练基地。1980年12月,改称海军试验基地。下辖若干试验区和独立团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 下辖航空兵,高射炮兵及勤务保障部队

2003年10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8月4日命令,撤销海军航空兵部,其所属部队分别转隶相关舰队和海军司令部。并在海军司令部编设航空兵部,在海军装备部编设航空技术保障部。11月10日,海军航空兵部正式撤销。

北海舰队航空兵  进行空战2次,击落飞机2架

东海舰队航空兵 与国民党空军进行空战29次,击落飞机18架

南海舰队航空兵  8次空战中,击落美军飞机7架

水警区 80年代以后,海军对水警区的设置进行了一些调整,将撤消的水警区与快艇支队合并,由快艇支队履行水警区职责。此后,只保留在海军基地司令部的非所在地设置的水警区,以保障相毗邻的两个海军基地之间的海区防御,使沿海防御体系的布局更趋合理。截至2009年4月,人民海军现保留有6个水警区,分别是海军大连、威海、厦门、汕头、北海、西沙水警区。

一、北海:

 塘沽水警区——1950年12月28日,中央军委批复,为保卫京津地区安全,同意组建塘沽水上警备区,归华北军区建制。1952年3月29日,总参电令该水警区改编为巡防区。同年7月1日,改归海军青岛基地建制领导。

 长山列岛水警区——1951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长山列岛水警区,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山列岛水上警备区",归山东军区建制和指挥。1952年5月27日,总参批复同意,长山列岛水警区划归海军青岛基地建制,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山列岛水警区"。1954年10月,该水警区与步兵第78师合编组成海军长山要塞区,归海军建制领导,下辖第1至8团及1个独立营和巡逻艇大队。1960年1月11日,中央军委电令,海军长山要塞区调归济南军区建制领导。4月29日移交完毕,自5月1日起归济南军区建制领导。

 青岛水警区——1951年10月,海军青岛基地为加强对舰艇部队和海岸炮兵的统一领导,决定成立水警指挥部和海岸炮兵指挥部,水警指挥部以青岛基地水警处为基础组建。1952年5月,该水警指挥部改编为青岛水警区,归青岛基地建制领导。80年代,该水警区撤消。

 威海卫水警区——1952年5月,以威海卫巡防区为基础,组建海军威海卫水警区,归青岛基地建制领导。1954年11月,该水警区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威海基地"。1964年2月,海军发布命令,海军威海基地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威海水警区"。

 旅顺水警区——1955年5月19日,根据国防部5月6日电令,海军命令:旅顺基地所属新建的水警区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水警区"。80年代,该水警区撤消。

 大连水警区——1958年12月,海军发布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水警区",属海军旅顺基地建制领导。1964年2月,大连水警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洋岛水警区"。

 蓬莱水警区——1960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1月11日批示,海军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蓬莱水警区",归海军青岛基地建制领导。1961年,该水警区降级为蓬莱巡防区。

 威海水警区——1964年2月,海军发布命令,海军威海基地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威海水警区"。

 海洋岛水警区——1964年2月,海军命令,由已迁驻海洋岛的大连水警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洋岛水警区",同时撤消海洋岛巡防区。1985年精简整编时,又改为大连水警区。

 秦皇岛水警区——1969年10月,海军发布命令,以北海舰队第1工地指挥部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秦皇岛水警区",执行师级权限,归烟台基地建制领导。80年代,该水警区撤消。

 二、东海:

 吴淞独立水警区——1950年8月,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发出命令,将原属凇沪警备司令部的吴淞要塞划归华东军区海军建制。9月2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吴淞要塞改建为吴淞独立水警区。同年12月14日,又奉命改称为华东军区海军吴淞要塞区。1952年9月,该要塞区改为华东军区海军凇沪基地。1954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凇沪水警区"。

 厦门水警区(1)——1951年3月,根据华东军区海军命令,以接收的福建军区所属厦门要塞炮兵指挥所10000余人,与华东军区海军福州办事处合并组成厦门基地筹备处,归华东军区海军建制领导。1953年11月9日,海军命令该筹备处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厦门水警区。1958年10月,海军命令,以厦门水警区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基地",归东海舰队建制。该基地于12月18日成立。

 温州水警区——1953年6月,海军电令华东军区海军,温台巡防区扩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温州水警区",归华东军区海军建制领导,下辖温州、台州两个巡逻艇大队和4个观察站,机关驻浙江海门。同年7月20日,温州水警区调归舟山基地建制领导。1954年1月,温州水警区从海门移驻温州。1955年4月,归东海舰队建制。1969年1月重新归属舟山基地建制领导。1983年7月,该水警区撤消。

 凇沪水警区——1954年2月,由华东军区海军凇沪基地改编而成。80年代该水警区撤消。

 三都澳水警区——1958年11月,海军发布命令,将三都澳巡防区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都澳水警区",属海军福建基地建制,陈雪江为司令员,张尔庆为政治委员。1964年8月,海军福建基地进驻三都澳后,三都澳水警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厦门水警区"。

 长涂水警区——1964年2月,海军发布命令,海军长涂巡防区(1958年10月成立)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涂水警区",归海军舟山基地建制领导。1985年精简整编,该水警区撤销。

 海坛水警区——1964年8月,海军发布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坛水警区",归海军福建基地建制领导,驻海坛岛(即平潭岛)。司令员于树文,政治委员谷秀海。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下辖护卫艇31大队、高射炮独立3营、岸舰导弹34营、3个观察通信站和1个机动观察站,兵员2000多人。防区北至长乐梅花,南达晋江中屿、外屿。1985年9月,海坛水警区撤销。

 厦门水警区(2)——1964年8月,三都澳水警区移驻厦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厦门水警区",仍归海军福建基地建制领导。

 连云港水警区——1978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批复,海军命令,撤消连云港、陈家港两个巡防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连云港水警区",归海军上海基地建制领导。9月3日,该水警区正式成立。1985年精简整编,连云港水警区被撤消。

 三、南海:

 万山独立水警区——1951年1月7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广东军区珠江军分区抽调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万山独立水警区机关,归中南军区海军建制。1952年5月,与虎门要塞合并为中南军区海军万虎水警区。

 海南岛水警区——1951年2月,中南军区海军以从43军抽调的315人为基础,组成海南岛基地,先后组建北海(海口)、琼东、琼西、榆林巡防区归其建制。1952年12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海南岛基地与调归海军的129师师部合并组成西营基地和海南岛水警区,海南岛基地改称海南岛水警区并归西营基地建制领导。1955年5月,海南岛水警区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口水警区"。

 万虎水警区——1952年5月,由万山独立水警区与虎门要塞合并组成,归中南军区海军建制。9月7日改称海军万虎水警区。虎门要塞于1951年1月由44军抽调部分人员组成要塞司令部。1955年1月,万虎水警区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万虎要塞区",仍归中南军区海军建制。1960年1月11日,中央军委电令,海军万虎要塞区调归广州军区建制领导。1月24日移交完毕,自2月1日起归广州军区建制领导。6月18日,改称万山要塞区。1980年12月,改称广州军区守备第11师。

 汕头水警区——1954年11月,海军电令,由汕头巡防区扩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汕头水警区",仍归中南军区海军建制领导。

 海口水警区——1955年5月,由海军海南岛水警区改称。1960年3月,海军命令,直属海军南海舰队建制领导的海口水警区划归海军榆林基地建制领导。80年代该水警区撤消。

 川岛水警区——1960年4月,海军川岛巡防区扩建为水警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川岛水警区"。1964年4月,经中央军委1月6日批准,海军发布命令:海军湛江基地与川岛水警区合并。合并后,沿用川岛水警区的番号、代号,撤消湛江基地番号、代号。80年代该水警区撤消。

 龙门水警区——1969年1月,海军发布命令,海军龙门巡防区(1965年1月组建)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龙门水警区",执行师级权限,归南海舰队建制领导。1985年体制编制调整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水警区"。

 西沙水警区——1972年11月,海军组建西沙巡防区,归榆林基地建制领导。1976年7月,西沙巡防区扩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西沙水警区",执行师级权限,仍榆林基地建制领导。

 北海水警区——1985年体制编制调整时,由海军龙门水警区改称。原海口水警区的部队并入快艇11支队。海军航空兵发展综述

海军航空兵,是从组建海军航空兵院校开始的发展壮大起来地。1950年年初,中央军委就批准筹建海军航空学校,并购入31架苏制飞机,培训空地勤人员,11月1日,正式成立了海军第1航空学校。

1952年1月8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向中央军委上报了《一九五二年海军空军建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是海军首次正式报请组建航空兵部队。4月,海军航空部以10军司令部部分机构为基础在北京开始组建,周恩来总理于8月24日批示:"拟同意海军所提出的海军的空军建设方针。"毛泽东当天批示"同意,照周批办"。9月6日中央军委正式命令,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部"。首任司令员顿星云(陆军第5军政委,1955年授海军中将军衔),政委李呈瑞(陆军第68军政委,1955年授海军少将军衔),副司令员ion=edit&redlink=1" rel="nofollow">曾克林(陆军第44军副军长,1955年授海军少将军衔),参谋长赵汇川(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政治部主任李克如(后任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未授衔)。

 1955年10月24日,根据国防部8月6日命令,海军航空部改称海军航空兵部。

1958年3月8日,海军防空兵部与海军航空兵部合并,仍称海军航空兵部。

1969年-1978年曾被改为海军司令部的下属业务部门。

1978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海军航空兵部。

2003年10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8月4日命令,撤销海军航空兵部,其所属部队分别转隶相关舰队和海军司令部。并在海军司令部编设航空兵部,在海军装备部编设航空技术保障部。11月10日,海军航空兵部正式撤销。   

 一、1952-1955年初创时期:

 1952年6月27日,海军航空兵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第一师,在上海虹桥机场成立。该师由海军航空学校毕业的第一期空、地勤学员和陆军三十师师部及九○团团部全部人员,以及空军第九师二十五团团部及所属3个飞行大队组成。下属1团(水鱼雷轰炸机团)和4团(歼击机团),主要配备图-2轰炸机4架和拉-9驱逐机19架。它的建立标志人民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诞生。

 1952年10月25日,军委电令陆军步兵第138师师机关调归海军,1953年2月21日以该师师部为基础在浙江省宁波市组建海军航空第二师。下辖5,6团。第5团由空军第6航校调入的30名飞行学员组成。第6团由原空17师51团于1953年12月调归该师改编组建(两个团皆为米格-15比斯歼击机团)。

 1953年2月21日,以步兵第131师师部为基础组建了海军航空第三师。下辖第7、9团,第7团为水鱼雷轰炸机团,由海航1师抽调干部与海航学校2期毕业学员组成,装备图-2型水鱼雷轰炸机12架。第9团为歼击机团,由海航1师4团2大队及空军第5航校毕业学员组成,装备拉-11型歼击机,翌年改装米格-15比斯。

 1954年5月,以原空军17师为基础,组建华东军区海军航空第四师,隶属海军航空兵部建制。1955年10月24日,改称海军航空兵第四师,下辖第10、12团

 1955年2月,以公安11师部组成旅顺航空师师部,4月,改番号为"海军航空第五师"下辖第14、15团。

 1955年9月25日,空9师及所属26、27团和于洪屯场站一部分人员调归海军,11月16日改编为海军航空兵第六师。下辖第16、18团。

 当时海航的装备有三个来源:

一是向苏联购买,1953年购入32架图-2轰炸机、40架拉-11驱逐机、10架米格-15比斯喷气歼击机和13架伊尔-28喷气轰炸机,1955年10月又购入6架别-6水上飞机,装备了海航1师、3师、3团和独立1大队;

二是从空军调入,先后将空军9师2个团和空17师改编为海航2师6团、4师、6师和1师4团;

三是接收,1955年3月有偿地接受苏联海军驻旅顺机场的76架伊尔-28(包括12架教练型),2架里-2领航教练机(苏联仿制的美DC-3),装备海航5师。

 截止1955年年底,海航己有6个航空兵师,成为一支保卫祖国辽阔领海领空的重要突击力量, 成为守卫祖国万里海空的一柄锋利长剑。

 二、1956-1974年发展时期:

 1960年8月,开始组建海航第八师,至1963年8月30日该师正式成立。下辖第4、24团。

 1968年2月,以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为基础组建海航第十师,该师下辖第22团、28团。

 1968年8月,以流亭基地司令部、政治部为基础组建海航第十二师师部,该师下辖第34团、36团。

 三、1975-1985年精简整编及编制体制调整时期:

 这十年是海航发展过程中,编制调整最为复杂多变、让人最容易搞混乱的一个时期。

 1、1976年,海航部队进行了一次历史上最大力度的编制调整。将航空兵师的编制由两团制改为三团制,所有航空兵师都新组建1个航空兵团,随后部队的格局基本趋于稳定。

 海航第一师:组建第2团

 海航第二师:与海航第五师番号对调,同时组建第14团

 海航第三师:组建第8团

 海航第四师:组建第11团

 海航第五师:与海航第二师番号对调,同时组建第5团

 海航第六师:组建第17团

 海航第七师:以海航第十师为基础改编为海航第七师, 1977年组建第20团

 海航第八师:组建第23团。

 海航第九师:以海航第十二师为基础改编为海航第九师,同时组建第26团

 2、此后最大的调整就是1985年的大裁军了。在这次调整中,各师1976年组建的团变动最大。

其中撤消了1976年组建的海航第2、4、7、14、17、21、23、26团番号。

另外撤销了海航第三师的番号。

 1988年,海航第七师改编为海军航空兵训练师。

 至此海军航空兵部队师编制的基本格局已经明确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