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家和sma哪家质量好:陶氏化学的几次成功转型调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0:33:57

陶氏化学的几次成功转型调整

去年,陶氏营收达536.7亿美元,全球排名仅次于德国的BASF(巴斯夫),销售范围遍及160多国,是北美最大化工厂。2011上半年营收超过3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超过两成。尽管规模领先,但陶氏最受推崇之处,却是它的多次转型调整,使公司得以维持百年基业。

转型:从塑胶转向高新材料

如同一般化工厂,陶氏当初也是从民生塑胶起家,后来才转往高新材料的高值化路线。这样的转型轨迹,特别值得参考。

过去几十年来,陶氏一直是全球最大的PP(聚丙烯)、PE(聚乙烯)等大宗塑胶生产者。但眼见中国大陆、印度、中东等竞争者不断崛起,公司便打算转换路线,跳出红海。

2004年起,陶氏开始启动一系列变革。最关键的就是2009年砸下165亿美元,购并年营收达百亿美元,专精特用化学的“罗门哈斯”,强化公司在电子材料和特用化学品的布局。

来年,陶氏更将过去仰赖的塑胶部门Styron出售,进一步减少基础化学品业务比重。这些去芜存菁的策略,都是为了高值化,即便旧的业务仍然赚钱。

一方面,陶氏要减少传统石化原料的景气循环和价格波动冲击,另一方面,则是想进一步深入高获利的高新材料市场。

如今看来,陶氏的转型显然是成功的。摊开过去三年的财报,营收虽无大幅成长,但研发投资从13.5亿美元增加至近17亿美元,经营毛利也从9.5%拉高至14.7%。不仅两者的成长曲线一致,公司的获利能力与体质也增强了。

现在,传统基础化学品只占陶氏1∕3的产品项目,其它都是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特用化学品。

带领过日本GE塑胶技术中心的陶氏亚太首席技术官姚维广分析这套策略的用意,是要与时俱进!既然陶氏的优势在于技术,为什么不往更高端的方向走呢?这样一来也能和客户关系更加紧密!

同时待过两家长青企业的他比较,陶氏最大优势在于,从最上游的原料开发,到最下游的产品应用,全掌握住了。可以用最简单的原料做出高价值的产品!即便原物料价格有波动,也不致影响太多毛利率。

研发:锁定四大方向、三原则评估

目前陶氏全球共有约7000名研发人员,几占公司员工数的1∕7。这群研发大军的编制分为三大部分:20%支持客户、50%开发客制化产品、30%从事未来研究。

陶氏把50%的力量放在现有业务的开发,20%用来服务客户,最后的30%,则投入中长期的研究计划,一方面顾好现在的生意,另外也投入部分资源耕耘未来的商机。

此外,陶氏也用三个原则来评估是否值得投入研发:该产品10~15年的长期价值、与对手的差异化、以及对环境的冲击性。假使一开始就知道成分有害或太耗能,就不会白花力气。

现阶段,陶氏正在进行中的研发计划超过500项,锁定未来四大方向:健康与营养、能源、基础设施与交通、消费品,从未来大趋势寻找商机。

如近年引起讨论的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恐提升胆固醇、增加心脏病等风险,陶氏便开始开发不含反式脂肪、同时不影响美味的油品Omega-9,可减少80%的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帮食品业者因应健康议题的冲击。

另一项近来备受关注的专案,则是和“神华集团”在陕西合作“煤化工”项目,打算运用煤矿提炼各式化学原料,取代以往的石油提炼过程。

创新:找客户一起脑力激荡

确定原则后,陶氏接下来还把研发人员赶出实验室,让创新更贴近市场。过去,陶氏只把自己定位成化工品的生产和销售者,不太了解下游怎么用,经营心态偏向“生产”导向。但现在他们要逼自己,变得更“市场”导向。

启用两年的陶氏张江研发中心有700名研发人员,每天在80间不同的实验室里,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各产业客户进行讨论、脑力激荡、试做产品,把各种千奇百怪的要求和想象,变成看得见的产品商机。

例如去年7月,“海尔”推出的洗衣机“魔粒洗”,就是用陶氏技术PASCAL开发出来的独家产品,可借此省下70%的耗水与30%的洗涤剂用量。在此之前,双方已花了两年共同研究。

陶氏高管姚维广强调,“你必须跟客户走得很近,才能降低研发的风险,”他也发现,以往只重外销、努力压低成本的大陆本土厂商,现在愈来愈关注内需市场,亟需陶氏提供能满足在地需求的客制化解决方案。

这种和客户协同创新的模式,成为帮助陶氏成长的另外一项动力。去年大中华区业绩规模突破40亿美元,是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且估计未来每年都有两位数的成长幅度。

形象:引领同业也赚信任度

自己做好还不够,陶氏更主动扛起产业龙头的责任,带动同业。

如1987年由加拿大发起的化工产业“责任照顾”制度,即是由陶氏带入大中华区。

陶氏总部规定各地分公司都要积极参与当地同业组织。2005年起,陶氏就开始与中国政府进行一系列合作,包括和环保总局合作的“清洁生产示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安全操作与应急回应预备”等专案,角色就像是同业里的义务班长,主动分享经验。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陶氏也负起主要推动任务。前不久,陶氏总部首席执行官利伟诚(AndrewLiveris)还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委托,担任“先进制造业合作委员会”的联合主席,帮助美国制造业重新复苏。希望透过各种方法,提升这一行的社会认同感。尽管上述“杂务”看似与营运无关,不过,陶氏却借此赚到了许多无形的信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