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熙媛汪小菲结婚照:《蔡襄自书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4:56:46

 

 

 

 

 

 

 

 

 

 

 

 

 

 

 

 

 

 蔡襄自书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三接纸,纵28.2cm,横221.2cm,行书,73行,884字。
  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4家题跋。鉴藏印记:“贾似道印”、“悅生”、“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引”、“梁清标印”、“焦林”及清嘉庆内府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珊瑚网》、《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三编》、《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壬寅销夏录》等著录。刻入《秋碧堂》、《经训堂》、《玉虹鉴真》诸帖。
(撰稿人:华宁)

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附录:从旧藏蔡襄《自书诗卷》谈起
作者:朱家溍
  故宫博物院藏宋蔡襄《自书诗卷》,是他的主要传世作品之一。此贴曾由我家珍藏(当时是册),虽已过去了几十年了,收藏过程还历历在目。今追忆往事并谈谈蔡襄的书法。
  蔡襄《自书诗卷》,素笺本,乌丝栏,纵28.2、横221.1厘米。内容包括《南剑州芋阳铺见腊月桃花》《书藏处士屋壁》《题龙纪僧居室》《题南剑州延平阁》《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杭州临平精严寺西轩》《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钱唐春月并游》《嘉禾郡偶书》《无锡县吊浮屠日开》《即惠山泉煮茶》等共11首。
  卷后有宋至清时人题跋,今依序移录于下: "政和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子之子伸敬观。" "端明蔡公诗稿云"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者,欧阳文忠公所题也。二公齐名一时,其文章皆足以垂世传后。端明又以翰墨擅天下,片言寸简落笔人争藏之以为宝玩,况盈轴之多而兼有二公之手泽乎?览之弥日不能释手,因书于其后。政和丙申夏四月癸未延平杨时书。"
  "君谟妙画如此,诗词称之,宜乎每为欧公所誉,二公所谓陪奉得着也。张正民题。"
  "君谟字画名世。每自书所作诗,不惟意在挥染,亦使后人得之便可传宝,向来过目不啻十许卷也。蒋璨。"
  "东坡先生曾以蔡公书为本朝第一。此公自书所为诗也,才三纸余而真行草法皆备。欧阳文忠尝题其一篇云极有古人风格。可为三绝矣,真予家之宝也。"
  "余旧得君谟所书诗十数幅,一卷于秦忠献公家。今复得此三纸。纸虽一同而界行不接,故难续于其后。因书以记。嘉定壬午岁除先五日,窠林老人向水、苦冰甫。"
  "蔡君谟书深得魏晋之意,深稳端润,非近时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态。且其诗极有古人风致,诚为二绝。吴郡张天雨题。"
  "端明蔡学士,书翰文藻与欧公并驱联璧,称誉当世。欧公亲题是作谓有古人风格。龟山先生道学先贤,亦推奖之,信不诬也。去公今五百有余岁,处楮在人间者无几矣。以恒宗友当宝惜之。林泉老生陈留张枢拜观。"
  "华亭陈彦高平生以好古自喜,年已八十,家无余赀,而所藏蔡端明手书自为诗用诗及宋诸儒先题识凡一卷犹存。它日命其子以相示,展玩再四,固念先哲身殁名传者有其实也。握笔知愧矣!愿为同志言之。后学奉化陈朴敬书。"
  "楚纪善管公竹间示余所藏宋学士君谟诗累幅。学士自书其作凡十有一首。字画清劲,诚一代绝笔,如华星秋月,辉映大虚。当时欧阳公、龟山先生俱有品题,阅之诚希世之宝也。夫自皇祐至今流传数百载,非好古博雅之君子孰能知所宝乎。今观学士所书,殆不止此,惜其有缺简耳。竹间公宝而藏之,可谓好古博雅之君子矣。洪武九年正月庚寅匡山*翁。"
  "昔者孔子读诗,至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曰:诗之好仁如此。盖高山景行,人自不能不仰之行之耳。蔡公君谟文翰有名一代,此其自书所为诗,辞气类陶彭泽、韦苏州。书法得晋人笔意,当时欧阳文忠已称其极有古人风格,龟山杨文靖公亦赞其左方。夫以蔡公之才贤自足为二公所景仰,况二公文章道德尤为古今所崇望,观此卷者安得不起高山景行之恩。卷末题尤多名士。余同僚竹间管候得之珍重特甚,非好仁之君子恶能然。壬午冬十二月甲子会稽胡粹中拜观敬书。"
  "乾隆五十五年岁在庚*七月朔日,观于吴中经训堂。丹徒王文治。"
  卷后最末有先父题跋。
  此卷所钤鉴藏宝玺有"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所钤收传印记则有"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宝之""贾似道印""似道""长""悦生""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印""梁印清标""蕉林""棠村审定"等。
  曾经著录此帖的有《珊瑚网》《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三编》《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介祉堂藏书画器物目录》。清朝时还曾刻入《秋碧堂法帖》《经训堂法帖》《玉虹鉴真法帖》。
  据前人题跋和收藏印记以及著录,可以明确蔡襄《自书诗卷》的收藏者,宋人有向水、贾似道,元人有陈彦高,明人有管竹间,清人有梁蕉林、毕秋帆,最后入内府。辛亥革命后,宫中书画器物等除溥仪以赏溥杰为名携出的部分和作为向银行借款的抵押品以及赏赐遗老、赠送民国要人的以外,由太监和内务府人员窃出的也不在少数。蔡襄此帖想当然也是被太监们窃出的。当年地安门大街桥南路西有一家"品古斋",是北城惟一的古玩铺(其余还有一两家只是所谓"挂货屋子")。太监们出神武门,距离最近的销赃处所那当然就是"品古斋"了。此外,北城的王公将相第宅很多,落魄的纨绔子弟以及管家们也都把"品古斋"当作销售场所。因此在"品古斋"常能发现出乎意料的精品,以至于琉璃厂和东四牌楼一带的古玩铺也时常到这里来找俏货。
  蔡襄此帖就是当年"品古斋"郑掌柜送到我家的,先父看过后以5000银元成交。《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的作者崇巽庵先生与我家是世交,他第一次看到此帖实际就是在我家。当时先父叮嘱他不要外传,所以他在书中称此帖"近复流落燕市,未卜伊谁唱得宝之歌"。先父在此帖跋语中有"壬申春偶因橐钥不谨竟致失去,穷索累日乃得于海王村肆中……"之说,是指1932年此帖被我家一仆人吴荣窃去后又复得之事。吴荣窃得此帖,便拿到一个与我家没有交往的古玩铺"赏奇斋"求售。掌柜的一看便知道是从我家窃得的东西,遂表示只肯以600元买下,否则就报告公安局,吴荣只好答应。"赏奇斋"掌柜把上述情况告诉了"德宝斋"掌柜刘廉泉和"文禄堂"掌柜王晋青,并请他们通知我家。刘王二位与先父商议,认为最佳办法是不要追究吴荣,而尽快出钱从"常奇斋"把此帖赎回来。先父一一照办。此事如无"常奇斋"与刘王两位帮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除偿还"赏奇斋"600元垫款外,我家又赠掌柜的1000元作为酬劳。此帖拿回后先父就决定影印出版。当时他是故宫博物院负责鉴定书画碑帖的专门委员,于是就委托故宫印刷所影印,命我把此帖送到东连房(印刷所的工作室),由经理兼技师杨心德用12寸的玻璃底版按原大拍照,张德恒(现在台北故宫)冲洗。这是此帖第一次影印发行。那时距今已整六十年了。
  先父逝世后,抗战期间我离家到重庆工作。家中因办理祖母丧事亟需用钱,傅沅叔世丈代将此帖作价35000元,由"惠古斋"柳春农经手让与张伯驹。此帖在我家收藏了二十余载;在张家十数载,随展子虔《游春图》、陆机《平复帖》等名迹一起捐献给国家。自此以后,蔡襄此帖便入藏故宫博物院。以上便是《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帖以后的收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