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租公你怎么这样啊:民国上将照片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1:59:45

杜锡珪.



73.刘一清:湖北武昌人。1925年2月26日追赠陆军上将,原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陆军中将。

江西军务善后督办:方本仁.








 

刘兄 白兄 我看下你们手里的 汤玉麟 和陈嘉谟

下图

第一排 左起第二人 是张宗昌 哪位兄弟 能提供清晰的大图 谢谢
 



汤二虎真能作秀!
第一行:袁世凯大总统、黎元洪大总统、曹锟大总统、徐世昌大总统、蒋介石南京总司令.
第二行:靳云鹏国务院总理、段其瑞国务院总理、吴佩俘联军总司令、杜锡珪海军总长、陈炯明粤军总司令.


第三行:孙 科广州市政厅长、张宗昌山东督军 、阎锡山西督军、唐继尧川滇黔总司令、孙传芳五省总司令.
第四行:赵恒惕湖南督军、卢永祥浙江督军、齐燮元苏皖赣廵阅使、张作霖东三省廵阅使、柏文尉安微都督.


此烟标为香港纸币名家卢先生藏品!注释也为其列出。
陈嘉谟1

陈嘉谟2
张宗昌
  


  






陆军上将 张宗昌

此图的张宗昌挂的是民国勋四位章!又称荣鼎宝星。


此图的张宗昌挂的是民国勋四位章!又称荣鼎宝星。
1918年06月12日,张宗昌特授以勋五位;1920年04月28日,张宗昌特授以勋四位;1927年08月09日,张宗昌特授以勋一位;故此照应为上世纪20年代张宗昌照片,极有可能为其授以勋四位时之纪念照!
再上几张 胡景翼







 

李济臣,1922.7.6和威将军,(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谋长)

北洋上将衔陆军中将 李济臣
刘梦庚,字炳秋。直隶省天津人。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
1921年2月3日授陆军少将,10月14日加陆军中将衔。1922年5月19日被任命为京兆尹,兼任直鲁豫巡阅使署驻京侦缉处长、京畿警备副司令;7月13日授为将军府“辑威将军”;9月,京兆尹刘梦庚欲“借用”圆明园太湖石“少许”,被醇亲王载沣回绝,刘派大车60余辆、扛夫数十人,于9月19日至24日强行拉走长春园太湖石201车、万春园青云片石104车,后又于10月6日至13日,拉走长春园太湖石422车;12月21日授为陆军中将。1923年3月5日加陆军上将衔;6月积极参与支持曹锟贿选总统。1933年6月24日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天津造币厂厂长。
1934年12月1日伪满发表新的省长名单,刘梦庚任热河省长。
后不详。
刘梦庚,不是天津人,是河北抚宁人,是北洋陆军军医学堂第一期的学生,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华的,会日语英语俄语,很受曹锟看重,第二次直奉战之后,曾被张作霖定为祸首缉拿,当时吴佩服在天津落难,他一次就给吴十万元,后有和吴出任十四省联军机要处长等等,对吴的服出出力不小,这个人应该很有钱,据说开过银行,地产,还做过矿业总办,做天津造币长长能没钱吗,凡是做过着官的全是巨富,所一他

90.马福祥:甘肃临夏人。1916年10月8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宁夏护军使。
 
107.童保暄:浙江宁海人。1919年5月27日追赠陆军上将衔,5月23日病逝,时任陆军中将、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

104.马福兴:云南建水人。1918年3月31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喀什噶尔提督。

马福兴
44.谭人凤:湖南新化人。1913年3月10日加陆军上将衔(未授陆军中将军官),时任长江巡阅使,并未接受。
1920年代初,马福兴曾经想让喀什从新疆划出来,这样他自己就可以做上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为此,他跟时任新疆省主席的杨增新关系搞得很僵,后在杨增新的授意下,马福兴被他的本家亲戚马绍武生擒并枪决。

  马福兴是喀什的土霸王,他在喀什的汉城里建有一个宫殿般的城堡,而且在城外还有几个夏宫。这些夏宫周围都挖有壕沟,并且种上了树篱。当地人若是不小心让车碰到了他的树篱,就会被砍下双手手指。他在城外有一个很大的玉石工场,谁若敢跟他竞争,他就会残忍地将他们处死,或是把他们的双手砍下来。他还在自己的宫殿里养了50多个妻妾,谁家的姑娘要是漂亮的话,随时都有被他抢走的危险。当他玩厌了这些妻妾之后,就会把她们赏赐给部下享用。

  马绍武出生于一个回族的名门。父亲曾经做过云南的总督,后来在回民叛乱中丧生。马绍武本人年轻时在云南长大,后来被流放到了甘肃和新疆,靠了自己的能力才逐步升到了道台。马福兴是马绍武的本家,他俩曾经在喀什同过事,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马绍武因受到了这位本家的排挤而与他结下了仇。

  1924年,有谣传说马提督正在策划叛乱,以推翻新疆省主席。杨增新闻讯之后,决心要剪除马福兴,便开始在乌鲁木齐招兵买马,募集一支大军。当时担任乌什县知事的马绍武听说此事以后,快马加鞭,在7天之内从乌什赶到了乌鲁木齐,向杨增新请缨。后者同意之后,马绍武即匆匆赶回乌什,拉起了一支队伍,并于1924年6月1日,迂回包抄到了喀什,对马提督的卫兵们发起了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喀什被攻下之后,马绍武的人马又直捣马福兴的城堡。马福兴的儿子率卫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还是被打死在城堡内的院子里。马福兴本人也负隅顽抗,但他的右臂中弹,最终在一个内室被生擒。随即他便被拉到了城堡大门外的一块空地上,并被绑在一个十字架上。

 喀什都督马福兴,马绍武亲自指挥了对马福兴的枪决。在枪决之前,洋洋得意的马绍武走到了绑在十字架上的马福兴面前,问他:“你还认识我吗,马福兴?”后者呻吟着回答:“马绍武。”马绍武当即拔出手枪,对着提督的胸部开了一枪。因为距离很近,从胸口喷出来的血溅到了马绍武的身上。行刑队的士兵们由于紧张,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也乱枪齐发,差点儿打中夹在中间的马绍武。

  马福兴被马绍武枪决时年60岁。昔日高贵显赫的马福兴家族,随着马福兴的去世,一夜之间便败落下来。


  马福兴(1864~1924),回族,云南建水人,早年中过武举,后在云南提督马福录下任参将。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马福兴被派去护驾,受到慈禧太后夸奖,于1902年被委为河南参将。在河南任上因犯事,他被充军新疆。杨增新因马福兴是云南人,有军事经验,且为老教的一个领袖,故让他统领“回队”。“回队”后来扩充为十五个营,其营长马福明、马致和、李寿福、李福兴、韩玉鳌、安益元、童明才等均为回族。此后,“回队”作为杨增新的一支强悍的“嫡系”军队,为稳定新疆、巩固他在新疆的Tong/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绍武(?~1940),(俗称马道台,又名马世英,回族,祖籍云南),为哲合忍耶教派创始人马明心的五世孙、马元章的党侄。在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Tong/治新疆时期,马绍武历任疏附县(今喀什市)知事(相当于县长)、喀什道尹(相当于专员)、喀什区行政长、南疆“剿匪”司令等要职,堪称“三朝元老”。又由于马绍武在政界的重要地位,哲合忍耶教派在新疆有了较大的发展。1917年6月,以民国政府财政部委员身份前往新疆调查财政的谢彬,于阿克苏附近遇到从疏附卸任回省的马绍武的车队,其“大车三十余辆,马车轿车数量,浩浩荡荡,尘土蔽天。”可见其随从和携带物品之多。马绍武对杨增新十分忠实,又熟悉杨增新的民族地方政策,在喀什道内,许多汉族官吏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则得心应手,顺利解决。


  1922年,马福兴意图扩充军队,让第三个老婆“杭州夫人”在京活动,向曹锟贿买了个“建威将军”的虚衔,有意要取代杨增新位置。然而,“杭州夫人”与马福兴来往的书信,被杨增新以邮政检查为名所侦知。因此杨增新不动声色,决定除去马福兴。

  为了顺利除去马福兴,杨增新利用新疆地区的教派矛盾,几经斟酌,终于选中与马福兴矛盾极深的马绍武(马绍武为西北新教首领的后裔,马福兴则为当地老教首领),急调时任乌什县长的马绍武面授机宜。马绍武受命之后竭力尽心,手捧《古兰经》,面朝西方宣誓:“不杀马福兴,提头见督军。”

  他利用其宗教影响,立即在吐鲁番、托克逊、鄯善等地区招兵买马,很快招募了一千余名各族青壮年哲合林耶门徒,组建为“回队”。这支回队由杨增新提供武器装备和经过短期训练之后,作为主力投入了喀什讨伐马福兴的军事行动。1924年夏,马绍武、张子清率步兵10营,骑兵2营急行军袭取喀什,在另外几支部队的协同下,马绍武偷袭喀什一举成功,马福兴尚未来得及做抵抗便遭生擒,被马绍武亲手打死在疏勒北门外。此后,杨增新论功行赏,马绍武先被任命为和田道尹,不久即改任喀什道尹。金树仁上台后,他又出任了喀什区行政长。
马福兴与“回队”
2008-04-03 17:23
“回队”是杨增新在新疆早期维护自己统治的一支武装力量,其士兵尤其是主要军官以回族人为主。
  1912年初,当新疆清军大部分被袁大化调到精河一线与伊犁起义军作战时,迪化一带兵力空虚。时杨增新在巡抚袁大化的同意下,招募了五营“回队”,自任统领,实际上军事指挥为马福兴。

  马福兴(1864~1924),回族,云南建水人,经名为穆罕默德·尤努斯。马福兴早年中过武举,后在云南提督马福录下任参将。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马福兴被派去护驾,受到慈禧太后夸奖,于1902年被委为河南参将。在河南任上因犯事,他被充军新疆。杨增新因马福兴是云南人,有军事经验,且为伊斯兰教中老教的一个领袖,故让他统领“回队”。“回队”后来扩充为十五个营,其营长马福明、马致和、李寿福、李福兴、韩玉鳌、安益元、童明才等均为回族。此后,“回队”作为杨增新的一支强悍的“嫡系”军队,为稳定新疆、巩固他在新疆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1912年初,当新疆清军大部分调往精河一线与伊犁起义军作战时,袁大化令杨增新率“回队”前去增援。杨增新则按兵不动,徘徊于迪化佯待出发。当时新疆各地发生了不少哥老会暗杀地方官吏的事件,使袁大化等人十分恐惧,他发现难于调动的“回队”与前线的伊犁起义军同样是一大威胁。为身家性命计,袁大化电荐喀什道尹袁鸿佑代替自己。时局动荡,人心思乱,不少在新疆久经宦场的官吏如布政使陈际唐、提学使杜彤、提法使宋敬熙等先后纷纷东归。杨增新则依恃“回队”静观待变。很快,欲赴迪化出任新疆都督的袁鸿佑在喀什死于哥老会刀下。惊恐中的袁大化为急于脱身,立即向中央临时政府电荐杨增新为都督。此前,杨增新刚调任新疆提供使兼镇迪道不久。“回队”在杨增新夺取新疆政权时起着一定作用。

  杨增新出任新疆都督后,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时西有伊犁革命党人领导的伊犁临时革命政府,东有辛亥革命影响下的哈密维吾尔农民暴动,北有科布多战争,南有不断发生的哥老会成员暗杀地方官吏事件。在危局面前,杨增新除在政治上施展阴谋诡计外,军事上则依靠“回队”支撑。

  武昌首义,各省宣告共和,时焉耆知府张铣奉省电悬挂五色国旗,4月25日,张铣被当地哥老会成员党浚泉等刺杀。5月6日,“回队”营长安益元率部将党浚泉等七人捕杀。

  1911年4月,阿克苏道尹陈正源、温宿知府王乃发为哥老会首领谭长谷等刺杀。5月间,库车知州知事毛英畏被哥老会成员钟冠华等刺杀。同月,轮台知事李华嵩被哥老会成员王海龙等刺杀。5月23日,杨增新派“回队”营长马致和率队捕杀了王海龙等七人。不久,钟冠华、谭长谷等均被捕杀。杨增新委任马绍武(回族)带“回队”一营为库车知事。

  1913年12月26日,若羌县知事胡奠华被哥老会成员廖国星、何开元等刺杀。次年1月,“回队”营长童明才赴若羌捕杀了廖国星、何开元等14人。不久,童明才复率队西入卡墙,捕杀哥老会成员四十余人。

  1913年5月,童明才率部在和田捕杀哥老会成员刘镛等六人。1914年,“回队”统领马福兴在迪化捕杀哥老会首领周乔生、邓仕恒等。1916年6月,塔城副将马福明将哥老会成员李士杰、叶松亭等捕杀。

  据杨增新《补过斋文牍》统计,新疆哥老会成员在伊犁起义前后刺杀地方官吏共15人之多。杨增新利用“回队”前后捕杀哥老会成员达178人,到1918年左右,新疆哥老会基本上消声匿迹。

  1913年3月,杨增新在“回队”营长李寿福的招抚下,解决了哈密维吾尔农民暴动。“回队”从当初5营扩大到15营后,“分驻省城、阿尔泰、焉耆、绥来、乌苏、哈密等处,以资防范。”事实上,它已成为杨增新在新疆统治的一支重要部队,马福兴自然成为杨增新统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为了酬谢马福兴,杨增新于1914年提升他为喀什提台,其子马继武任喀什协台。

  马福兴赴喀什后,自恃功高,骄奢淫逸,作威作福。他妻妾成群,“还广渔民间妇女,霸占公私田地,聚敛民间财富,滥用各种肉刑,刖人手足,戕人生命。”马福兴成为喀什地区的土皇帝。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马福兴这时野心勃勃,扩充军队,让第三个老婆“杭州夫人”在京活动,向曹锟贿买了个“建威将军”的虚衔,妄图取杨增新而代之。“杭州夫人”与马福兴的来往书信,被杨增新以邮政检查为名所侦知。杨增新不动声色,决定除去马福兴。

  杨增新利用新疆回族内部的教派矛盾,急调时任乌什县长的马绍武面授机宜。马绍武为新教首领的后裔,马福兴则为老教首领。1924年夏,马绍武、张子清率步兵10营,骑兵2营急行军袭取喀什,捕杀了马福兴父子。在解决了马福兴后,马绍武继任喀什道尹。

  马绍武(?~1940),回族,云南人,为著名回族学者马明心的五世孙、马元章的党侄,杨增新曾委任他为库车、疏附、乌什等县的县长。又由于马绍武在政界的重要地位,哲合忍耶教派在新疆有了较大的发展。1917年6月,以民国政府财政部委员身份前往新疆调查财政的谢彬,于阿克苏附近遇到从疏附卸任回省的马绍武的车队,其“大车三十余辆,马车轿车数量,浩浩荡荡,尘土蔽天。”可见其随从和携带物品之多。马绍武由于其教主的地位,在回族、维吾尔族中威望很高,他对杨增新十分忠实,又熟悉杨增新的民族地方政策,在喀什道内,许多汉族官吏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则得心应手,顺利解决。久历南疆官场的满族人桂芬曾说过:“杨将军把马道台(马绍武)安置在喀什,胜于在那里驻扎十万大军”。
马福祥

马福祥2

2.王芝祥:河北通州人。1912年9月19日授为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前任第三军(桂军)军长。

25.尹昌衡:四川彭县人。1912年10月9日授为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时任四川都督、征藏军总司令。1914年8月16日褫夺,1916年10月8日开复官衔。

民国初期日本印制冯国璋像明信片

民国初期日本印制蔡锷像明信片
27.蔡 锷:湖南宝庆人。1912年10月9日授为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时任云南都督。1915年12月29日夺官。



28.唐继尧:云南会泽人。1912年10月9日授为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时署理贵州都督。

粤军总司令陈炯明
43.王赓:王揖唐,天津大沽人。1913年2月12日授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时任总统府顾问。1920年8月7日褫夺军官军衔。1923年2月8日开复原官。
82.罗佩金:直隶天津人。1916年8月15日授为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并任命为广西省长。

83.龙觐光:云南蒙自人。1916年9月7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云南查办使。

97.鲍贵卿:奉天海城人。1917年7月27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黑龙江督军。
90.马福祥:甘肃临夏人。1916年10月8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宁夏护军使。

朱庆澜

65.朱庆澜:河北天津人。1914年1月7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黑龙江护军使兼民政长.


67.田文烈:湖北汉阳人。1914年4月30日加陆军上将衔,同时任河南民政长兼署河南都督。

朱庆澜上将军装照


43.王赓:王揖唐,天津大沽人。1913年2月12日授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时任总统府顾问。1920年8月7日褫夺军官军衔。1923年2月8日开复原官。
11.赵尔巽:辽宁铁岭人。1912年10月9日加陆军上将衔(未授陆军中将军官),时任奉天都督。


1916年铸造 陆军上将衔奉天都督赵尔巽褒功章.


奉天都督赵尔巽(印章).


89.陈炳焜:广西马平人。1916年10月8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广西督军兼省长。



151.陈国栋:四川郫县人。1924年5月2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骞威将军”、陆军第三十一师师长。



150.田颂尧:四川简阳人。1924年5月2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章威将军”、陆军第二十一师师长。

130.林俊廷:广西防城人。1923年2月19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广西自治军司令。
  象是赝品
  印泥是刮上去的,不是日积月累的

 江苏无锡人,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送美国,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在西点一贯成绩优秀,并热心帮助其他人,颇得同学赞誉,1918年西点毕业时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2名。

  王赓回国后曾任职北洋陆军部,并以中国代表团武官身份随陆徵祥参加巴黎和会;后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并晋升少将。王赓和前妻陆小曼以及徐志摩之间的感情纠葛在当年是热门新闻,亦有许多诈闻和不实之处,甚至不少二流文人至今仍将王将军视之丘八行伍之列;亦为喜好情色的好事之徒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唾沫横飞的闲聊话题,对此在下素无兴趣;然而,实情是王将军以优雅的绅士大度主动退出了感情纠纷。

  1928年后王赓先后担任过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敌前炮兵司令,铁甲车司令,国府淮北盐务缉私局局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128沪战开始时因误入日宪兵辖区被捕,后经他国协助得以脱险,但被误认为泄露军情重新入狱,甚至部分第19路军主官以及著名的牛B大王沈醉先生(虽然沈先生后来身为情报官员,但对王赓案件实情毫无所知)几十年后的“回忆录”中仍毫无责任感地将作战失利推咎于王赓身上,然而当时就经政府多方查证予以澄清。1935年王赓出狱后曾任职铁道部,后任国府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为维持抗战期间滇缅命脉的战略物资内运作了大量工作。1942年4月,王赓作为政府军事代表团成员于赴美期间(当时太平洋已为日军封锁)因肾病复发,医治无效于开罗逝世,终年仅47岁。

王揖唐(1878---1948)原名王赓、志祥,字什公、一堂、逸堂、慎吾。合肥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历任东三省督练处参议,奉天警务处长兼参谋处总办代理总参议,1912年任军咨府军咨使, 统一党理事长,共和党干事,进步党理事,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 11月26日授为陆军中将,1913年2月12日加陆军上将衔,12月30日授以二等嘉禾章,任参议员,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总统府咨议 10月8日授以勋四位,江皖筹赈督办, 1915年任吉林巡按使,12月21日授一等男,1916年任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众议员, 1917年11月23日授予一等文虎章,12月30日授予一等大绶嘉禾章,临时参议院议长,安福俱乐部干事部主任、总裁,众议院议长,外交委员会专门委员,1918年8月12日授予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10月16日授予勋三位,1919年任北方议和总代表,5月21日授予勋二位,1920年免。1924 年任安徽省长兼督办安徽军务善后事宜,1925年免。1931年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1933年任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1937年任委员长,伪临时政府常务委员会委员兼赈济部总长,1938年兼伪内政部总长,兼联合委员会委员,1939年任伪新民会会长,兼中国佛教学院董事长,1940年任伪中央政务委员会委员,伪考试院院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兼内务署督办,兼新民会会长兼新民学院院长,伪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41年任伪华北防共委员会委员长,兼剿共委员会委员长,1942年任伪国民政府委员,兼伪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长,兼华北青少年团统监, 1943年任伪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会议议长。
王 赓(1877-1948)

王赓,初名志祥,字慎吾,一字什公,后改名赓,字一堂,号揖唐,别号逸塘,晚年号称“今传是楼主人”。安徽省合肥县人。1877年10月17日(清光绪三年九月十一日)生,居长,家道不裕,早娶妻室,早年继承父业,以教书为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志祥中举人。1904年夏,参加“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逢慈禧七十大寿改正科为恩科),高中二甲第五名进士(即殿试的第八名),登翰苑入词林后,易名王赓,授庶吉士;9月王赓自请赴日习兵事,由北洋督练公所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分派到金泽的炮兵第九联队实习,他吃不了军训的苦,躲避出操遭到日酋的体罚和叱骂,在教官体罚时被一脚踢倒,受了骨伤,只好黯然退学,又改上法政大学。1905年参加杨度组织的留日学生总会,担任安徽分会职员长。1907年春王赓回国后,正巧赶上清廷搞所谓“考验游学毕业生试”,赐武进士及第,因此王赓便自诩为“文武双进士”,受到袁世凯、徐世昌等提携,任兵部主事,旋调充东三省总督署(总督徐世昌),任督练处军事总参议、吉林陆军混成协统领官。1909年,尚书戴鸿慈使俄,王赓充“赴俄答谢专使头等参议”,由俄国授宝星勋章,事毕赴欧美考察军政、铁路、交通、运输事业。1910年回国,任吉林兵备处总办。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王赓被怀疑参加革命,遭到通缉,只身逃到北京。1912年2月2日,清廷以王赓为军谘使;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徐世昌推荐,王赓入袁世凯幕下为大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诸职,先后加入“民社”、“共和促进会”、“统一党”;5月9日任“共和党”干事;11月26日被授为陆军中将。1913年1月10日,袁世凯召集国会,王赓被由西藏选为首届国会参议员;2月12日加陆军上将衔;5月,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王赓任理事,兼进步党国会宪法起草委员。1914年3月,袁世凯解散国会,3月18日约法会议正式开会,王赓被安徽选任约法会议议员,为袁氏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鼓噪呐喊;3月29日徐世昌自青岛到北京,袁世凯曾派王揖唐往青岛促驾;5月任参政院参政;10月5日,参政院为日军侵占胶济铁路事,全体通过向政府提出质询,并请向日英抗议,参政梁启超提议,蔡锷、徐绍桢、赵惟熙、王揖唐附议;10月8日,王揖唐特授以勋四位。1915年8月19日改任吉林巡按使,24日正式接印上任,但为吉林将军孟恩远所不容;8月25日王揖唐等电复筹安会,派代表入京参与“国体问题”的讨论,于北京办《国华报》,与乌泽声等鼓吹帝制,并于段芝贵相呼应,在吉林大肆煽动帝制,10月盗用东北三省人民名义,致电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表示拥护帝制,敦促袁世凯早日登基;12月21日被封为一等男爵。
1916年4月20日王辑唐免职去京,23日任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成为年纪最轻的内务总长,26日任命王揖唐督办京都市政事宜;6月6日袁世凯死,30日王赓辞职,再度赴欧,历尽东西欧及巴尔干诸地,研究欧战之情况。1917年4月回国,投入段祺瑞皖系;11月14日,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王揖唐为议长,负责修改有关国会的各项法规。1918年3月8日,在段祺瑞唆使下,王赓与徐树铮等在北京安福胡同成立俱乐部,被推为主任干事,利用卖国借款收买政客,伪造选举,拼凑安福国会;4月天津裕元纱厂正式投产,董事会成员有段祺瑞、倪嗣冲、徐淑铮、曹汝霖、王揖唐、段芝贵等,王郅隆任董事长;8月20日北京新国会(安福国会)选举王揖唐为众议院正议长,旋即选出徐世昌为大总统,10月8日安福俱乐部国会议员会议,王揖唐演说,主选曹锟为副总统,未成;11月16日晋授勋三位。
1919年2月11日,李盛铎、王揖唐等发起“国际联盟协会”;5月21日,王揖唐晋授勋二位;7月,南北“和平会议”北方总代表朱启钤独断专行,引起极力主战的安福系的不满,朱启钤被迫辞职,8月12日王揖唐被任命为南北和议总代表,17日南军将领谭延闿、赵恒惕等反对王揖唐为北方总代表,18日广州国会否认王揖唐为北方和议总代表,23日吴佩孚电斥王揖唐,反对其任议和总代表,31日吴佩孚电覆国务总理龚心湛,再斥议和总代表王揖唐,并痛诋安福系,9月4日吴佩孚再电龚心湛,痛诋安福系与王揖唐,8日王揖唐到保定晤曹锟寻求支持,9日北军将领吴佩孚与南军将领谭延闿、谭浩明等联名通电诋安福系及王揖唐,9月10日龚心湛电广州岑春煊等,为王揖唐疏通,11日王揖唐到沈阳晤张作霖,并电唐绍仪及军政府,申明谋和诚意;9月18日到上海,21日王揖唐访孙中山,谈南北和议,孙主恢复国会,10月6日江苏督军李纯也要求撤换王揖唐;10月18日,北方总代表王揖唐派王克敏、李国珍访南方总代表唐绍仪,要求面晤,被拒。
1920年6月5日,北方总代表王揖唐接受孙中山等宣言,并访问唐绍仪,7日北京国务院电王揖唐,南北和议尚须筹虑;7月皖系被直系击败后,8月3日安福系国会被解散(注1),江苏督军李纯本与王揖唐有嫌,遂上书弹劾,7日王揖唐遭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免官通缉(注2),逃到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处暂避风头,而后又化装逃到日本,从事著述生涯。1923年2月8日,北京政府下令取消王揖唐通缉令,并准开复原官暨勋位、勋章。1924年春,王赓秘密回国,在天津参与段派之复活运动。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曹锟、吴佩孚倒台,11月23日王揖唐通电取消安福俱乐部,24日段祺瑞重新上台,王揖唐拒绝任执政府秘书长,出任段执政外交、专门两委员会委员,参与重大国务问题的决策。11月28日,王揖唐被任命安徽省长兼督办安徽军务善后事宜。
1925年1月12日,段祺瑞电令安徽军务督办王揖唐就近派兵援助卢永祥勘定上海事变。1月列名善后会议议员。2月25日,王揖唐奉段祺瑞令到黄州,劝失势的吴佩孚出山,被吴佩孚拒绝。3月又代表段祺瑞去奉天向张作霖疏解。4月1日,王揖唐离开北京赴安徽就任省长兼安徽军务督办职,但受到地方实力派的抵制(注3)。4月3日王揖唐自徐州南下,途中得到安徽军队拒绝他返皖就任的通电,又回到徐州商请对策,获准奉军派两连护送王回安徽,一面派人到安徽军队中为之疏通,声明王来后不问军政,部分军官声明不再反对。4日“皖事改革促成会”、“安徽青年自治会”通电历数王揖唐五大罪状,要求安徽全省三千万父老兄弟共驱“此洪宪帝孽,安福罪魁,民国蟊贼”。5日反对督办王揖唐的安徽军人秘密举行会议,决定派代表向卢永祥请愿,表示安徽军人始终拥护卢,愿归其节制,并派员向京、泸等地联络安徽同乡一致主张废除安徽督办一职。4月24日,段祺瑞发布命令,准免安徽省长王揖唐军务督办兼职。5月1日,段祺瑞命令在新任郑士琦未就任督办安徽军务事宜一职之前,安徽省所有军政事务责成省长王揖唐妥善办理,2日王揖唐呈请辞职,段祺瑞下令慰留。5月26日王揖唐去职回北京,6月18日段祺瑞下令准免王揖唐的安徽省省长职。1926年4月,段祺瑞被直系和奉系军阀赶下台后,王揖唐随段逃往天津租界避居。
1928年7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劣迹昭著”下令通缉王揖唐,遂匿居天津日租界,从事佛学研究。1931年曾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后任国民政府国难会议会员、华北战区救济委员会委员。1933年5月3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设立“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黄郛为委员长,王揖唐等二十二人为委员;6月13日行政院决议设置“华北战区救济委员会”,派王揖唐等二十五人为委员;7月21日王揖唐到庐山,晤介石,24日汪精卫与王揖唐在庐山商华北问题。1934年5月王揖唐去日本,30日国民党南京市党部以王揖唐赴日图谋不轨,请中央查缉;11月初回国,14日蒋介石在南昌宴王揖唐,18日王自南昌返天津。1935年6月7日,驻平政整会委员王揖唐到天津访晤日本驻屯军司令梅津;9月下旬被宋哲元聘为平津卫戍司令部高等顾问;12月11日被南京政府特派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14日参与会商该会成立事宜,16日冀察政务委员会举行预备会,由宋哲元指定王揖唐、李廷玉、高凌霨起草组织法,戈定远为秘书长,18日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秦德纯、刘哲为常务委员。1936年5月任伪蒙古军政府实业署署长;7月12日王克敏自北平到天津,王揖唐、曹汝霖同行,访日军司令田代皖一郎。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王揖唐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旋投敌,频繁与日本侵略者接洽;12月14日,王揖唐作为“创始”人与王克敏等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赈济部总长、内政部总长,20日国民政府宣言否认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组织,并通缉附敌汉奸,王揖唐不甘于位,与王克敏勾心斗角,互相倾轧。1938年9月,华北临时政权和南京维新政权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联合委员会”,王揖唐任委员。1939年9月,王揖唐与王克敏等发表宣言,支持汪警卫成立伪中央政府。1940年1月23至26日,王揖唐伙同王克敏赴青岛参加汪精卫主持进行的“青岛会议”,决定伪中央政府于3月中旬在南京成立;3月29日汪伪政权成立后,王揖唐出任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汪伪政权考试院院长;6月,王揖唐利用汪精卫的势力和影响,赶走了王克敏,自己当上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务总署督办,成了华北汉奸的头号人物。
1941年3月,王揖唐配合侵华日军在华北沦陷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强制推行保甲连坐法,实行法西斯统治。1942年10月7日,王揖唐赴涿县“视察”。1943年1月,王揖唐任“最高国防会议”委员、“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新国民促进委员会”委员,他发表声明,为配合汪伪政权协助日本进行“大东亚战争”,宣布华北全面开展“东亚解放新国民运动”,并集中华北全部力量完成“大东亚战争”;2月,王克敏乘机在青岛幕后指挥留在伪华北政委会的旧喽罗,向日本内阁首相控告王“贪污渎职、废弛公务”,王揖唐被迫“辞”去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任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虚职,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卖国抱负”。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下肃奸令前,王揖唐自知难逃法网,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精神有些失常,入中央医院就医;12月6日王揖唐在北平被逮捕,被关进炮局监狱。1946年9月3日,河北高等法院公审王揖唐,在起诉书中列举了他投敌卖国的罪状,其中有“为敌宣传战功、叛国亲日、五次举行治安强化运动、供敌粮食金钱及其它物资、增强敌人实力”等,王一语不发,7日判处汉奸王揖唐死刑(注4),王不服提出上诉。1947年6月11日王揖唐仍判死刑。
1948年9月10日,王揖唐以汉奸罪在北平姚家井第一监狱被执行死刑,行刑前还乞呼“饶命”(注5),终年七十一岁。
王揖唐巧于辞令,又很会逢迎巴结,善于投机钻营,是北洋军阀安福系首领之一,是人品低下的政客,他自命不凡,终日交际应酬,爱财如命;著有《近边建置概略》、《上海租界问题》、《世界最新之宪法》、《逸塘诗存》等。


注释:

(注1)——徐世昌令云:“政党为共和国家之通例,约法许集会结社之自由。安福俱乐部,具有政党性质,自为法律所不禁。近年以来,迭据各省地方团体,函电纷陈,历举该部营私误国,请予解散。政府以为党见各有不同,自可毋庸深究。乃此次徐树铮、曾毓隽等,称兵构乱,所有参预密谋,筹济饷项,皆为该部主要党员。观其轻弄国兵,喋血畿甸,肆行无忌,但徇一党之私,虽荼毒生灵,贻祸国家,亦若有所不恤。是该部实为构乱机关,已属逾越法律范围,断不能容其仍行存在。着京师卫戍总司令,步军统领,京师警察厅,即将该部机关,实行解散。除已有令拿办诸人外,其余该部党员,苟非确有附乱证据者,概予免究。其各省区,如设有该部支部者,并着各该省区地方长官,转饬一律解散。此令。”
(注2)——大总统徐世昌申令曰:“据江苏督军李纯电呈:‘王揖唐遣派党徒,携带金钱,勾煽江苏军警及缉私各营。并收买会匪,携带危险物,散布扬州、镇江省城一带,以图扰乱,均有确凿证据,请拿交法庭惩办’等语。王揖唐经派充总代表职务,至为重要,乃竟勾煽军警,多方图乱,实属大干法纪,除已由国务院撤销总代表外,着即褫夺军官,暨所得勋位勋章,由京外各军民长官,饬属一体严缉务获,依法惩办。此令。”
(注3)——4月1日,安徽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倪朝荣、宪兵司令程文源及第二混成旅各团长等,因王揖唐主持免第二混成旅旅长李传业职,并惩办凤阳关监督倪道烺,而拒绝王回任,并电请北京临时执政府将安徽督办一职明令废除。2日,安徽陆军第五混成旅全体军官通电声明支持倪朝荣废督主张。3日,北京临时执政府通电斥责安徽军官越职倡议废督,令王揖唐带奉军一营回任,驻蚌埠镇慑。第三混成旅长王普、第四混成旅旅长高世读表示服从安徽督办王揖唐,不参加废督运动。但各方继续反对,王终于没有到安徽上任。
(注4)——审判主文云:“王揖唐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留家属生活必须费外,没收。”
(注5)——刑前,王揖唐被抬到后院刑场。他躺在竹编长躺椅上,还大声地喊叫着:“我不服。我还要上诉呢!我还要上诉呢!”当法警把躺椅抬到离墙2米处,王更是声泪俱下地大喊:“求蒋主席开恩啊!”王揖唐身中七弹,方才毙命。
刘梦庚,又名炳秋,河北抚宁人,1881年生,1902年毕业于北洋陆军军医学堂第一期(现台湾的陆军军医大学),历任直隶督军署军医课课长,保定陆军军医院长,署军医总监,军医总监,直隶督军署参仪,第二十六师北京办事处长,直隶督军署侦缉处长,天津造币厂厂长,井阱矿物局总办,密云副都统,京畿警备副司令,京兆尹,热河省长等职.1920.10.10授勋五位,1921.2.3授陆军少将,1921.10.14少将加中将衔,1922.12.21授陆军中将,1923.3.5晋加陆军上将衔.
刘梦庚是曹锟嫡系将领,曾为曹锟当上民国总统出力很大,帮助过吴佩孚的再次出山,积极的和段祺瑞,张学良搞过北洋大联盟等.刘梦庚是直系高级将领,也是曹锟的核心人物,也是直系的特务头子,所以可能出于小心刘很少留下照片,卒年不祥,在曹锟的核心人物里很是神秘,但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刘梦庚和陆军总长陆锦,国务总理高凌慰,直系三号人物王承斌,交通总长吴毓麟,烟酒督办王毓芝,京畿警备司令赵渔珂,农商总长人称小诸葛的张志潭等八个人被张作霖定为八大祸首,可见其在直系中地位很高,是个核心人物,但的确没见过他的照片.

92.柏文蔚:安徽寿县人。1916年10月8日复授为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时无军职。

93.陈炯明:广东海丰人。1916年11月29日加上将衔,时任粤军总司令。

徐绍桢



徐绍桢

孙道仁和孙中山.

原帖由 白龙塘 于 2008-7-30 21:46 发表
  
  徐绍桢


  
  徐绍桢
  

这人就是徐绍桢这是幅著名照片

  
求王揖唐戎装像或民国早期便装像? 是谁?

原帖由 完美大象 于 2008-7-31 00:43 发表
是谁?
此人很象李景林。
李景林
原帖由 liuhongxin 于 2008-7-31 09:50 发表

李景林
近代中国国术的倡导者、推动者 李景林

李景林简介
李景林,字芳宸(1885--1931),河北恩察人。自幼习二郎门及燕青门等武术。光绪36年,14岁清代少年军校性质的“育字军“(少年学生兵)中被管带宋唯一宠爱收为徒弟,单传秘授武当剑术。八国联军入侵,育字军解散,李景林时年16岁,少年壮志闲不住,在进保定军校前他到家乡近邻的永年带艺投师,拜在杨健候门下为外姓弟子,时间虽短,却学得精髓,并与比他大两岁的世兄杨澄浦结下深厚的情谊。1922年,李景林 已是奉军师长,率部住北镇整训,正巧是宋唯一的家乡,师徒喜重逢。宋唯一很高兴,特将所著《武当剑谱》及《剑形八卦掌谱》赠李景林。宋唯一是武当丹派第9代剑侠,在沈阳、北真及后来在天津,在这三地三个时期三次对自己仅有的这个徒弟传授,是第10代李景林的剑法剑术水平达到一生中的最高顶峰。李景林是奉军高级将领,曾任河北省长、兵团司令及第一方面军司令等职。1926年6月,因政见原因,辞去一切军政要职,向全国通电宣布下野,从此专心提倡推广武术。此后,李景林在奉军历任旅长、师长、军长、方面军司令、河北省长等职,直到1926年4月通电下野。他是奉军的高级军事将领,一生酷爱武术,一贯学用结合。他在任陆军第一师长驻北镇时,第二次向宋唯一老师学习三传九转还原神法, 使他的武术达到上乘境界。
李景林下野后,立即南下上海,一心提倡推广国术,号召全民国术化。1927年下半年蒋介石派邵力子到上海梵皇宫饭店,邀请他去南京组建中央国术馆并任馆长,他因刚弃政而从武术,期望自由发挥而不愿去南京,故而推举张之江。
1929年11月,李景林主持全国打擂比赛(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筹备期的执行部主任,比赛期间的评判委员长)及全国武林大师任评监委 ,邀全国武林高手参加 。他自己表演的“名贵绝技“及一掌击飞挑战者的高超功夫,使参赛的武林高手及六万观众均为之震撼。从到达上海至打擂后,递帖向李景林拜师者不下八百人。
此后李景林再次婉拒了蒋介石的邀请,不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直鲁宣抚使、中央国术馆副馆长“等职的委任,移师上海从事二次国术大赛的工作。同年12月中旬,率徒乘上海铁路局为他特发的专列北上山东济南,年底创建了山东国术馆并首任馆长。
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镇乾坤”之言,又有“剑为短兵之帅,枪为长兵之王”之说。山东国术馆建馆早期,竟绝无仅有的具有一对这样的武林宗师:“神剑李”李景林和“神枪李”李书文。李景林身怀当时冠绝天下的武当剑术和杨式李架太极拳。李书文则身怀当时独步武林的六和大枪和出手见红的八极拳。二人一文一武、一柔一刚、一长一短、一疾一脆。二李联手堪称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此时也是山东国术馆的黄金时代。
山东国术馆一度成为当时师资最强、水平最高、成就最大、流派最多的国术馆。可是好景不长,在建馆三年中,馆中台柱三鼎甲(李景林、李书文及他们最得意弟子杨奎山)竟然接连发生惨事。李景林被蒋介石下毒害死,从1926年下半年到1931年底, 李景林在沪、杭等地记载济南创办“山东国术馆”是以“武当对剑”的形式与方法,将一直是秘传的武当剑向社会公开,先后有五百多位二岔子徒弟拜李景林为师学剑,叱诧风云武术节,有“神剑李”、“剑侠李”、“飞剑李”“剑仙李”等美誉。医生贯彻“武术在实战中学和在实战重用。武术能强身强国抢种强族。提倡全民国术化”“李景林武术思想体系”。是:“练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呆,习之日久,身于剑合,剑与神合,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之此义,则近道矣。”于1931年12月2日,被蒋介石毒害致死,英年早逝。这颗武坛巨星当时年仅四十六岁。红得发紫、威高招妒、风华正茂、英年被害、一生正气、两袖清风、功垂千秋。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李景林之死的真相被掩盖,至今已是半个多世纪之久。
  

  近代武术大师李景林,字芳宸,号“广古川”。生于清光绪十年(1885),河北省枣强县人。幼承父艺,从学技击。于塞外得皖北异人陈世钧(1821-1932)授以剑术。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22年夏,直系之战起,当时任奉军第三梯队司令之职的李景林,亲率第七混成旅戟津浦路,参与马厂之战。战后升任东北陆军第一师师长,驻防辽西。其部下、营长丁齐锐当时携眷住于北镇西门辘轳把胡同宋宅外院,得以结识武当剑九代传人宋唯一。丁随即电告师长李景林此事。当时随同李前往拜会宋唯一者,沿有郭岐凤、林志远等。此后李景林遂拜宋唯一为师,精研武当剑术。宋唯一,名德原,号启臣。辽宁锦州地区北镇县正安堡人。满族,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十五岁时,因祖母过世,其父结庐墓旁,守孝三载。一日有道人来访,俗姓张,道号野鹤,河北省曲阳人氏。恰值唯一在父身旁,父命拜之。道人问:“此为谁?”,其父答:“此不肖生也,性好武,不爱读书,屡戒不悛。”道人复云:“有文当有武备,似武亦未可少也。吾有空中妙舞剑法,原系武当内家九派三乘也,吾习下乘剑法,已传八人,再传汝已成九数也。:宋唯一遂师事之,其自序中言:十六岁立志练剑,昼夜攻习,寒暑无间,一年之久能使六尺之剑,形体飘飘空作舞,后因事废学引为憾事。1922年因感湮没国粹,而抱病著书,同年,与其弟宋德朴(1881-1927)二人编著的《武当剑谱》一书完稿。曾先后在北京西单等地发售,全书分三册为油印本。宋唯一的《武当剑谱》记述的均为习剑之基础与剑决散式。笔者曾于京城八卦名家周遵佛先生处见得此书。另据传,


  民国十四年(1925)一月,李景林出任直隶军务督辨之职,再度请师宋唯一至天津随军执教,学艺者有张骧伍、蒋馨山等。同年农历十一月宋唯一病故原籍,享年六十六岁。十二月,直隶局势突变,冯玉祥占领天津,李景林避入租界,直至次年三月复出。在此期间,李景林曾以重金礼聘当时武林名家诸如八卦名师贾凤呜、武学泰斗孙禄堂等人聚其寓所,彼此间相互参学,共同切磋剑术技艺。据傅永辉老师生前回忆,其父傅振嵩当时任督辨公署卫队长之职,每晚与郭岐凤二人各持竹剑示范对击,诸公取剑中攻防有效,实用性强之法加以定名,总结出抽、带、格、击、刺、点、崩、搅、洗、压、劈等十三势,继承发扬了武当剑原有击、刺、格、洗之法。李景林集思广益,从进击攻防角度创编对剑一套,谓之“武当对剑”,此后发展到五趟,其中不同者约六十余势。李景林据此将其随意串连示人,故而今日武当剑单练套中繁杂不一。

  

  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李景林出任副馆长。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会后曾一度执教浙江国术馆,受教者有黄元秀、高振东、诸桂亭、钱西樵、苏景田等。其中黄元秀(1884-1964)于是1931年、1944年分别有《武当剑法大要》和《武当剑法笔记》两部专著问世。其重要价值在于向今人提供了当时(即时1930前后)武当剑体系的内容与风貌。李景林曾为该书亲笔题词:“练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尽道矣。”

  民国十九年(1930),因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引发中原大战,李景林奉国民政府之命在济南策动反击并创建山东国术馆,在此期间从其学艺者有郝家俊、万籁声、李天骥等人。因突患痢疾,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日在济南病故,年仅四十七岁。生前友好邹声远曾有诗云:“龙泉之尺鬼神惊,起舞寒光耀眼明,君家绝技应无各,传与群美后代光。”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马生涯而致力于中华武学,堪称楷模。

  李景林生平参见台湾《民国人物小传》第五册五上卷宗113-116页。

  本篇部分资料由傅永辉(1913-1993)老师生前口述提供。

  文中宋唯一事迹见其自著《武当剑谱》自序(油印本)

  附:神剑李景林 广开授艺门 根据目前所发现的有关武当内家剑术之源流,较完整的是第9代宋唯一大师在1922年撰写的《武当剑术》。从其撰写的“武当丹派剑术系谱序”所载,张三丰传剑于张松溪后列为丹派内家剑术第一代,前9代剑术传人均为单传,未能突破门派的观念。然而到了第10代传人———李景林(1884~1931)之手,才开始广收弟子,将这套剑术广为传播。王恩盛老人介绍,这种广为传播也并不是全民皆会的意思,只是李景林没有前面宗师那样保守,加之李是军人,并做过当年“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所以他的许多弟子都学了这套剑法。

  据王恩盛介绍,李景林少年师从武当宋唯一大师,对武当剑术造诣极深。在东北的奉军中任职时,就有“神剑手李景林”的雅号,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兼军事将领。李景林任奉军混成旅旅长时,将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对骑兵规定要“斩劈活靶及活靶反击”的实战军训。又在军队里建立武术队,帮助训练士兵的素质和格斗本领。

  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进行整训,李景林出任奉军整编第一师师长。部队移驻辽宁北镇县,下属的营长丁齐锐部驻正安堡,丁偕家属借住民房,发现主人宋唯一是剑侠,立即将此情报告师部。李景林得知自己少年时的老师就在眼前,真是喜从天降,立即带领身边的四大亲随弟子郭宪三、杨奎山、林志远及黄敬义到正安拜见并迎接老师。此后,李景林在军务繁忙中挤时间继续向宋老师求教,宋唯一不但倾心传授了他武当剑术精髓,还将自己所著的《武当剑谱》、《剑形八卦掌谱》、《道家修道录》送给了李景林。3年后,李景林再次聘请宋唯一到天津传授剑术,从而使李景林在武当剑术上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1928年成立“中央国术馆”时,李景林出任副馆长,又传授了许多弟子。

  1930年,山东国术馆创建以后,李景林大力普及推广根据武当剑单练套路创编的有实用价值的多种对练剑法套路,如“武当对剑”、“活步对剑”、“散剑法”等,对武当剑术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景林有很多门人,其中许多人成为当代武坛名宿和武当剑术家。王恩盛的老师、孟晓峰先生与李景林为旧时相识,亦师亦友,在济南向李景林学得此剑。


直隶军务督办兼直隶省长李景林(左二)与天津警察厅杨以德(左三)和驻津美军康诺尔准将(左一)在阅兵。

陈光远

陆洪涛
张福来



郑士琦

30.陈光远:天津武清人。1920年10月10日授为陆军上将,时任江西督军。

69.张福来:直隶交河人。1924年6月14日授为陆军上将,时任景威将军、督理河南军务善后事宜兼北方铁路建设局会办。
Gen. Go Jin.jpg是谁?



原帖由 完美大象 于 2008-8-1 00:08 发表
Gen. Go Jin.jpg是谁?
象陈光远

原帖由 白龙塘 于 2008-8-1 07:00 发表

此乃周自齐
1913年02月12日,梁士诒 胡惟德 姜桂题 段芝贵特授以勋二位;谭学衡 熙 彦 王占元 曹 锟 陈光远 李 纯 倪嗣冲特授以勋三位。
右图上陈光远挂勋三位章,与文献记载相符。左图与之对比脸形、眼睛、鼻梁等还是有差异!?肩章上为三星标志其为陆军上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肩章为三星吗?左图是谁?
这3幅图片为同一人吗?
  


右·周自齐晚清在美国照
  

中·周自齐的民国档案照


左·与右两幅年龄貌相不符
1912年10月09日,
袁世凯 孙文 黎元洪特授以大勋位;
唐绍仪 伍廷芳 黄兴 程德全 段祺瑞 冯国璋特授以勋一位;
孙武特授以勋二位;
1912年10月16日,
吴俊升特授以勋五位;
1912年11月20日,
徐绍桢 陈其美特授以勋二位;
1912年11月25日,
刘公特授以勋二位;
1912年12月28日,
蒋翊武特授以勋二位;
邓玉麟特授以勋三位;
1912年12月30日,
张謇 汪兆铭特授以勋二位;

1913年01月23日,
蔡济民特授以勋二位;
唐牺之 蔡汉卿 季雨霖 吴兆麟 杜锡钧 王安澜特授以勋三位;
王文锦 徐达明 吴醒汉 李作栋特授以勋四位;
杨玉如 刘英 熊炳坤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2月12日,
梁士诒 胡惟德 姜桂题 段芝贵特授以勋二位;
谭学衡 熙彦 王占元 曹锟 陈光远 李纯 倪嗣冲特授以勋三位;
蔡廷干 刘承恩 靳云鹏 赵倜 卢永祥 周符麟特授以勋四位;
徐树铮 吴光新 蒋廷梓 王金镜 李厚基 何丰林 马继增 施从滨 张锡元 程克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3月10日,
王隆中特授以勋四位;
1913年03月17日,
顾忠深 洪承点特授以勋三位;
1913年04月01日,
吕公望授以勋三位;
叶颂清 顾乃斌特授以勋五位;
1913牛04月02日,
王正雅特授以勋四位;
1913年04月10日,
尹昌衡特授以勋二位;
1913年04月20日,
余钦翼特授以勋四位;
1913年05月06日,
章炳麟特授以勋二位;
1913年07月03日,
孟效曾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7月09日,
葛应龙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7月12日,
米振标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7月15日,
张作霖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7月18日,
张勋特授以勋二位;
1913年07月21日,
张文生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7月27日,
方玉普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7月31日,
马继增特授以勋四位;
鲍贵卿 张敬尧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8月03日,
孟恩远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8月04日,
李鼎新 郑汝成特授以勋三位;
臧致平特授以勋四位;
1913年08月06日,
苏慎初特授以勋三位;
1913年08月08日,
马联甲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8月31日,
殷恭先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9月01日,
陈廷训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9月03日,
张 勋晋授勋一位;
刘冠雄特授以勋二位;
雷震春特授以勋三位;
施从滨晋授勋三位;
1913年09月08日,
张文生晋授勋三位;
殷恭先晋授勋四位;
白宝山 陈德修 方更生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9月10日,
王怀庆 李 钦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9月11日,
李际春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9月14日,
杨善德特授以勋三位;
何丰林特授以勋四位;
吴长植 刘起垣 潘鸿钧 张克瑶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09月19日,
徐宝珍授以勋五位;
1913年09月22日,
覃师范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0月02日,
夏炎甲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0月10日,
世续 徐世昌 赵秉钧特授以勋一位;
朱瑞 蔡锷 胡景伊 唐继尧 阎锡山 张凤翙 张锡銮 倪嗣冲 张镇芳 周自齐 陈宦特授以勋二位;
汤芗铭晋授勋二位;
蒋尊簋 孙毓筠 庄蕴宽特授以勋三位;
张绍曾 陆建章特授以勋四位;
屈映光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0月15日,
张殿如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0月16日,
黄士龙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0月20日,
杨增新特授以勋三位;
1913年10月27日,
张载阳 徐乐尧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0月29日,
蒋雁行 马毓宝特授以勋四位;
1913年10月31日,
周 骏特授以勋四位;
张 毅 刘存厚 彭光烈 孙兆鸾 陈廷杰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1月07日,
米振标晋授勋三位;
张殿如晋授勋四位;
1913年11月10日,
陈镇藩 孙发绪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1月14日,
常德盛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1月23日,
蒋作宾 史久光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1月29日,
吴俊升晋授勋三位;
1913年11月30日,
王汝贤 康永胜 尹凤山 赵清衢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2月20日,
申保亨 张建功特授以勋五位;
1913年12月23日,
赵尔巽特授以勋二位;

1914年01月01日,
阮忠枢特授以勋三位;
唐在礼 蓝天蔚特授以勋四位;
蒋作宾晋授勋四位;
梁士讦 李燮和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1月10日,
梅 馨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1月17日,
向瑞琮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1月30日,
陈文运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2月08日,
谢汝翼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4月25日,
萧良臣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6月27日,
李绍臣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8月09日,
刘镇华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8月20日,
宝德全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09月04日,
韩麟春特授以勋五位;
1914年10月08日,
王揖唐 杨 度特授以勋四位;
1914年10月21日,
张作霖晋授勋四位;
1914年11月15日,
王纯良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01月02日,
张 弧特授以勋四位;
傅良佐 陆 锦 章遹骏 袁乃宽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01月13日,
马存发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01月31日,
田作霖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02月07日,
田中玉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02月09日,
赵 倜晋授勋二位;
1915年02月11日,
周金城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02月22日,
朱泮藻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02月23日,
龙觐光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06月25日,
徐尚武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10月05日,
陆征祥特授以勋三位;
曹汝霖特授以勋四位;
1915年10月09日,
施 愚 顾 螯 江朝宗 崑 源 马龙标特授以勋四位;
张士钰 吴炳湘 王廷桢 李进才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10月13日,
荫 昌特授以勋三位;
1915年10月18日,
田文烈特授以勋三位;
1915年10月31日,
李耀汉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11月10日,
日本天皇特授以大勋位;
1915年11月25日,
白宝山特授以勋四位;
1915年12月04日,
胡令宣特授以勋五位;
1915年12月11日,
萧良臣特授以勋四位;
1915年12月15日,
杨善德晋授勋二位;
1915年12月23日,
徐国樑 崔振魁 王桂林 邓瑶光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1月08日,
张树田 卓特巴扎普 谭庆林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1月17日,
殷 贵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1月23日,
刘友才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2月15日,
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特授以大勋位;
1916年02月24日,
周 骏特授以勋三位;
戴 桢 刘虎臣 阎相文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2月25日,
杨增新晋授勋二位;
1916年02月27日,
张鹏舞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3月07日,
李文富特授以勋四位;
1916年03月09日,
张敬尧晋授三位;
1916年03月11日,
杨起元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3月13日,
刘 湘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3月21日,
齐燮元特授以勋四位;
1916年03月27日,
黄鵠举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4月04日,
刘一清 杜文泳 张庆云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4月08日,
周文炳特授以勋四位;
卢金山 李福林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4月15日,
王陵基 吴恒瓒 宫邦铎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4月17日,
张中和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4月18日,
马福祥特授以勋四位;
1916年04月23日,
黄国樑 赵戴文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4月24日,
管云臣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4月29日,
熊祥生 吴新田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5月03日,
田树勋 王承斌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5月05日,
萧良臣特授以勋三位;
1916年05月10日,
陆宗與特授以勋四位;
1916年05月12日,
马鸿宾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5月14日,
马廉溥 姜占元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5月24日,
靳云鹏特授以勋二位;
王学彦 马 良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05月30日,
张作霖特授以勋三位;
冯德麟特授以勋四位;
1916年07月06日,
李烈钧特授以勋二位;
1916年10月09日,
孙 文特授以大勋位;
蔡 锷 唐继尧 陆荣廷 梁启超 黄 兴 岑春煊特授以勋一位;
荫 昌 曹 锟 刘显世 王占元 吕公望 柏文蔚 吴俊陞 张敬尧 胡汉民特授以勋二位;
罗佩金 戴 戡 朱庆澜 张怀芝 朱家宝 任可澄 陈炳焜 陈树藩 李根源 李长泰 周文炳
钮永建 陈炯明特授以勋三位;
李厚基 孟恩远 毕桂芳 张广建 王廷桢 刘存厚 熊克武特授以勋四位;
陈文运给还勋五位;
1916年10月10日,
世 续特授以勋一位;
1916年10月15日,
刘庆恩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10月21日,
李耀汉晋授勋四位;
莫荣新 谭浩明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11月06日,
龙觐光晋授勋四位;
1916年12月20日,
刘祖武 庾恩晹 黄毓成 叶 荃 张子贞特授以勋三位;
由聪龙 刘云峰特授以勋四位;
邓太中 杨 蓁特授以勋五位;
1916年12月31日,
王文华 熊其勋特授以勋四位;

1917年01月04日,
冯国璋特授以大勋位;
1917年02月09日,
范国璋特授以勋五位;
1917年02月22日,
洪承点还给勋三位;
1917年03月28日,
曾继梧特授以勋五位;
1917年04月02日,
张怀芝晋授勋二位;
张树元特授以勋四位;
1917年04月25日,
刘人熙特授以勋五位;
1917年05月17日,
马福祥晋授勋三位;
莫擎宇特授以勋五位;
1917年05月28日,
马安良特授以勋四位;
马 麒特授以勋五位;
1917年10月09日,
段芝贵 倪嗣冲 张敬尧晋授勋一位;
陈光远 李长泰晋授勋二位;
范国璋 吴长植 王承斌 阎相文 刘启垣 萧安国 张树元 吴炳湘晋授勋四位;
张永成 蔡成勋 冯玉祥 王汝勤 张九卿 张怀斌 刘金标 吴佩孚 张 纪 汪学谦 商 震 孔繁蔚
李奎元 岳兆麟特授以勋五位;
1917年11月21日,
隆世储特授以勋三位;
1917年12月18日,
童保喧特授以勋四位;
1917年12月30日,
刘 询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1月21日,
舒荣衢 陈洪范 刘成勋 汪可权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1月29日,
李品嘉特授以勋四位;
1918年02月09日,
李炳之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4月04日,
曹 锟特授以勋一位;
吴佩孚特授以勋三位;
1918年04月13日,
王承斌特授以勋三位;
赵玉珂 曹 锳 张学颜 萧耀南 张福来 彭寿莘 陈清源 董政国 王用中 王起贵 杜锡珪 刘锡广
张敬汤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5月01日,
吴庆桐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6月07日,
吴鸿昌特授以勋三位;
丁效兰特授以勋四位;
王馀庆 马孟骧 刘玉崑 赵学涛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6月11日,
朱廷灿 王都庆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6月12日,
张宗昌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6月19日,
王正雅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6月26日,
冯玉祥特授以勋四位;
1918年06月27日,
殷本浩 龚汉治 阎治堂 杨清臣 陈德麟 穆文善 崔魁文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07月02日,
熊炳琦 徐鸿宾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10月10日,
徐世昌特授以大勋位;
1918年10月16日,
姜桂题晋授勋一位;
张作霖 杨善德晋授勋二位;
王揖唐 卢永祥晋授勋三位;
鲍贵卿晋授勋四位;
1918年10月24日,
曲同丰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10月31日,
张联陞 何佩瑢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12月04日,
陆洪涛特授以勋五位;
1918年12月14日,
熊希龄特授以勋三位;

1919年01月01日,
王懋赏特授以勋五位;
1919年01月07日,
陈乐山 王 宾特授以勋五位;
1919年05月21日,
王揖唐晋授勋二位;
1919年05月27日,
童保暄追赠勋三位;
1919年08月30日,
张焕相特授以勋五位;
1919年09月06日,
李 纯晋授勋一位;
白宝山晋授勋三位;
马玉仁特授以勋五位;
1919年09月15日,
段祺瑞晋授大勋位;
1919年10月10日,
张作霖特授以勋一位;
师景云特授以勋五位;
1919年10月26日,
王桂林 徐国樑晋授勋四位;
1919年12月06日,
吴光新特授以勋三位;
1919年12月27日,
张景惠特授以勋五位;

1920年01月01日,
王士珍特授以勋一位;
靳云鹏 刘冠雄 张怀芝 王占元 赵 倜 阎锡山晋授勋一位;
陈树藩 徐树铮 傅良佐晋授勋二位;
汪大燮特授以勋三位;
李厚基 孟恩远 蒋雁行 曹汝霖 陆宗舆晋授勋三位;
田中玉 曲同丰 马 良 陈文运 张士钰晋授勋四位;
林长民 范源濂 张国淦 章宗祥 曾毓隽 张志潭 蓝建枢 刘传绶特授以勋四位;
王家襄 罗开榜 卫兴武 丁 锦 丁士源 萧俊生 刘冠南 吴振南特授以勋五位;
1920年02月15日,
孙烈臣特授以勋四位;
张作相特授以勋五位;
1920年02月21日,
张载阳晋授勋四位;
夏 超特授以勋五位;
1920年03月18日,
鲍贵卿晋授勋三位;
1920年03月20日,
陆征祥 卢永祥晋授勋一位;
屈映光晋授勋三位;
许世英特授以勋四位;
1920年04月21日,
蒋 拯特授以勋五位;
1920年04月28日,
张宗昌特授以勋四位;
1920年06月15日,
蒋 拯特授以勋五位;
1920年07月18日,
陆洪涛晋授勋四位;
1920年10月10日,
鲍贵卿 马福祥 吴佩孚 王承斌晋授勋二位;
孙烈臣 蔡成勋 齐燮元 王怀庆 阎相文晋授勋三位;
张景惠特授以勋三位;
曹 锐 陈 毅特授以勋四位;
张作相 曹 锳 赵玉珂 萧耀南晋授勋四位;
汲金纯 孙传芳 许兰洲 秦 华 何恩溥 邹 芬 张学良 刘梦庚 杨文恺 倪文汉 殷鸿寿 杨以德
王迺斌 潘 复 王毓芝 于冲汉 李 馨 朱 熙 黄振魁特授以勋五位;
1920年11月11日,
边守靖特授以勋五位;
1920年12月26日,
顾维钧特授以勋三位;
1920年12月31日,
熊克武 谭浩明特授以勋三位;
刘 湘晋授勋四位;
李静诚特授以勋四位;

1921年01月01日,
颜惠庆特授以勋四位;
1921年01月22日,
丁乃扬特授以勋四位;
1921年02月03日,
崔肇琳特授以勋五位;
1921年02月04日,
李厚基晋授勋二位;
1921年02月06日,
王崇文特授以勋五位;
1921年03月02日,
孙传芳特授以勋三位;
王都庆晋授勋四位;
1921年05月17日,
何丰林特授以勋三位;
1921年05月26日,
蒋松林特授以勋五位;
1921年05月27日,
荣道一特授以勋五位;
1921年06月26日,
赵荣华 刘佐龙特授以勋五位;
1921年08月30日,
吴佩孚晋授勋一位;
杜锡珪晋授勋四位;
1921年10月15日,
杨增新特授以勋一位;
阎书堂特授以勋五位;
1921年10月17日,
陈兆锵特授以勋五位;
1921年12月04日,
盛恩颐特授以勋五位;
1921年12月28日,
蒋 拯晋授勋四位;

1922年02月25日,
周符麟特授以勋三位;
潘矩楹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02月27日,
钱广汉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04月24日,
林建章特授以勋四位;
1922年07月13日,
王毓芝晋授勋四位;
1922年07月24日,
刘冠南特授以勋四位;
吴毓麟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08月09日,
程璧光追赠勋一位;
1922年08月29日,
章炳麟晋授勋一位;
1922年10月10日,
吴景濂特授以勋一位;
张绍曾 李鼎新 蒋雁行 冯玉祥 蔡成勋 萧耀南 何丰林晋授勋二位;
陆洪涛晋授勋三位;
1922年10月11日,
荫 昌晋授勋一位;
董 康特授以勋一位;
汪大燮晋授勋二位;
孙宝琦 饶汉祥 马龙标特授以勋三位;
江朝宗 张锡元 蔡廷干 王廷桢 莫荣新 蒋作宾晋授勋三位;
江 庸特授以勋四位;
陈 籙 汪荣宝 黄开文 夏维崧 瞿 瀛 徐邦杰 薛之珩 袁得亮 申振林 车庆云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0月13日,
李烈钧晋授勋一位;
孙洪伊 谭延闿 赵恒惕特授以勋二位;
谭浩明 熊克武 孙烈臣晋授勋二位;
袁祖铭特授以勋四位;
1922年10月16日,
李殿臣 卢凤书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0月21日,
朱庆澜晋授勋二位;
1922年10月27日,
萧安国特授以勋三位;
方本仁 陈调元 杨春普 张仁奎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1月02日,
孔繁锦 张兆钾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1月03日,
张允明 孟昭月 张俊峰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1月06日,
赵尔巽 张 謇晋授勋一位;
熊希龄 田文烈晋授勋二位;
1922年11月08日,
杜锡钧 孙传芳晋授勋二位;
卢金山 张福来 张联陞 赵荣华 刘佐龙晋授勋四位;
刘跃龙 刘建章 李济臣 靳云鹗 郑士琦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1月14日,
马廷勷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1月17日,
常德盛晋授勋四位;
沈鸿英 沈荣光 李易棻 胡恩光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1月20日,
刘成勋特授以勋三位;
1922年11月30日,
周兆瑞 甘联璈 杨敬修特授以勋五位;
1922年12月16日,
李鸣钟 张之江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1月10日,
金永炎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1月14日,
魏明山晋授勋四位;
潘玉田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1月26日,
吴新田晋授勋三位;
1923年01月31日,
丁 槐特授以勋三位;
1923年02月20日,
刘恩源晋授勋四位;
1923年02月22日,
潘国纲 王桂林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3月13日,
赵玉珂晋授勋三位;
陆 锦 蒋廷梓 董政国晋授勋四位;
刘富有 憨玉琨特授以勋四位;
赵玉珊 孙 岳 赵俊卿 孙清山 冯鸿泽 李振东 吴文铠 刘德抡 曹士杰 高在田 敖景文 陈源亭 李荣殿 金孝悌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3月23日,
赵会鹏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3月24日,
边守靖晋授勋四位;
1923年03月28日,
张 察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4月05日,
潘鸿钧晋授勋四位;
1923年04月14日,
曹 锐晋授勋二位;
1923年04月19日,
刘镇华晋授勋三位;
1923年04月30日,
殷恭先晋授勋三位;
1923年05月04日,
曹永祥 曹景桐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5月30日,
王维城特授以勋五位;
1923年07月10日,
刘玉珂特授以勋四位;
1923年10月10日,
曹 锟授大勋位;
1923年11月24日,?
萧耀南授勋一位;

1927年06月20日,
张作霖授大勋位;
1927年07月28日,
禇玉璞特授以勋四位;
许 琨特授以勋五位;
1927年08月01日,
韩德铭追赠勋四位;
1927年08月02日,
徐源泉特授以勋五位;
1927年08月09日,
孙传芳 张宗昌特授以勋一位;
1927年08月20日,
沈鸿烈 祝祥本特授以勋五位;
1927年09月15日,
郑俊彦特授以勋五位;
1927年10月09日,
张学良 韩麟春晋授勋三位;
毓 麟 林宪祖 于国翰 杨毓珣 李藻麟 金寿良 于芷山 臧式毅 邹作华特授以勋五位;
1927年10月10日,
翁之麟特授以勋五位;
1927年10月15日,
汲金纯晋授勋四位;
戢翼翘 王树常 荣 臻 万福麟 胡毓坤 鲍文樾特授以勋五位;
1927年10月22日,
汤玉麟特授以勋五位;
1927年11月02日,
王永江追赠勋三位;

1923年11月24日,萧耀南授勋一位;

  

  
  陈宧(1870-1939),原名宽培,字养铦,号二庵,湖北安陆人。其一生可以分为:1.青少年时期;2.入仕于清朝时期;3.入仕于北洋政府时期;4.归隐时期。
  [关键词]:陈宧;年谱;
  

  一、青少年时期





  1870年(清同治九年 庚午)一岁:陈宧(1870-1939),原名宽培,字养铦,号二庵。其高祖陈朝选于雍正五年(1727)由湖北云梦分析一支到安陆县城西关落户,经营土布生意,设立陈长记布行。祖父陈学藻,字春海,号玉泉,廪生,道光丙午科(1846)优贡,宣充官学汉教习,差满,议叙候选知县襄办军务,仕途不得志。父亲陈问彭,字寿山,单传,读书不多经营土布生意。他仗义疏财,“尝散财以济贫困,或有劝之者,则云,吾留以贻子孙,不以积德贻子孙,久之,家境益窘,仍施金以故。”[[1]]乡里均以寒士讥笑他。母徐氏,出自安陆名门,其祖父徐嘉瑞,师宗王阳明,任湖南衡永郴桂粮道,为官清正,晚年辞官归乡,闭门著述。兄长陈宽铸,字伯镕,号冶堂,读了几年书,娶妻徐氏早殁,续弦汤氏,无后,另娶妾王氏,就接替父亲,去经营日益萧条的布行了。“3月16日(二月十五日),出生于安陆县城西阜成门上阜口陈长记布行奎照堂。”[[2]](p2)
  1871年(清同治十年 辛未)二岁:是年父亲陈问彭病逝。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壬申)三岁:是年其兄陈陈宽铸开始子承父业,经营土布生意。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癸酉)四岁:在家。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甲戌)五岁: 在家。
  1875年(清光绪元年 乙亥)六岁:在家。
  1876年(清光绪二年 丙子)七岁:是年拜安陆县城北乡熊家岗姨父李声德为老师启蒙。李声德,字书禅,附贡生,翰林院待诏。
  1877年(清光绪三年 丁丑)八岁:继续在姨父处读私塾。
  1878年(清光绪四年 戊寅)九岁:继续在姨父处读私塾。
  1879年(清光绪五年 己卯)十岁:回到安陆县城,入舅父徐绍远、徐绍禧家中私塾读书,受歧视侮辱。
  1880年(清光绪六年 庚辰)十一岁:因为小事得罪舅父,被兄长用火钳打昏。
  1881年(清光绪七年 辛已)十二岁:是年在家自学,从安陆李春泽、吴铭新、陈问翰为师。
  1882年(清光绪八年 壬午)十三岁:是年入安陆汉东书院就读。汉东书院为德安府与安陆县合办,共有房屋几十间(含晚香亭)、学田数百石。入住书院,发誓不吃兄长的饭,手书“再穷无非讨口,不死重要出头。”,朝夕苦读,发愤为雄。
  1883年(清光绪九年 癸未)十四岁:继续就读于汉东书院。
  1884年(清光绪十年 甲申)十五岁:继续就读于汉东书院。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乙酉)十六岁:继续就读于汉东书院。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丙戌)十七岁:继续就读于汉东书院。7月英国并吞缅甸。除夕在安陆书院无钱购酒菜,吟诗一首为母亲寿:“縕袍依弊已经年,十日无炊一粲然。最是家家徐夕夜,晚香厅畔枕书眠。”[[3]](P3)陈宧未得志之时,其亲戚朋友无一人接济其薪米。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丁亥)十八岁:考取秀才。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戊子)十九岁:是年,因为岁考、科考两考为一等,升为廪生,每月有膏火银3两,从此无冻馁之忧。秋,考入武昌经心书院读书,首业于谭献、梁鼎芬。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己丑)二十岁:继续就读于经心书院。是年与姨表妹李逸娟结婚,李逸娟歧视陈家贫寒,使得陈心灵饱受戕害。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庚寅)二十一岁:继续就读于经心书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辛卯)二十二岁:继续就读于经心书院。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壬辰)二十三岁:继续就读于经心书院。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癸已)二十四岁:继续就读于经心书院。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甲午)二十五岁:继续就读于经心书院。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二十六岁:暑假与族叔贩运鱼干入川,在夔州府厘金局受到逞威斗狠卡员的勒索刁难,萌发从军的想法。秋,入湖北武备学堂。与邓汉祥、吴禄贞、蓝天蔚、陈裕时友善。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二十七岁:继续就读于湖北武备学堂。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二十八岁:陈宧以《公叔文子大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的策论与《拟韩孟纳凉》的联句,考中拔贡。拨贡,即出类拔萃的的秀才,按照定制,每峰酉年(即每隔12年),由各省学政在科考之后选拔,每府选拔一个人,不但文章要好,更兼书法,是个很清贵的功名,必须要真才实学。娶一友人妹妹为小妾,感情盛融洽,但是天不作美,几年后暴病而亡。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二十九岁:秋,会试考三场九天,第一二场以《四书》《五经》命题的历史与时事策论五篇,考得比较顺利,第三场考经义三篇,未按时交卷——规定要在天黑之前交卷,可是陈宧为写完,点了蜡烛,考官宣布陈宧的经义三篇论文作废,陈宧于是会试落榜,未考取进士。随就任浙江学政的叔祖父陈学棻入南京鸡鸣山国子监南学继续读书。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三十岁
  :叔祖父陈学棻升任工部尚书,入京师大学堂读书,师从骆成骧。


  二
  入仕于清政府时期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三十一岁
  :夏,叔祖陈学棻家被抄,差点被杀,京师大学教员刘可毅被团民所杀,师生四散,陈宧失去生计,身无分文,去找安陆老乡同学张思睿借银子100两未遂,乃游离于京城街头。陈学棻准备护驾,行前将他推荐给了军机大臣荣禄。荣禄任命他为军机处武卫军管带,率兵300人守朝阳门。“为武卫军管带,守北齐门(今北京朝阳门——原文如此,引者),与敌力战,都门不守,銮舆西幸,收集余众,八十五人,冲西直门,浴血而出。”[[4]](p1)进攻朝阳门的是日寇,整个北京保卫战中,这里的战况最为激烈。英人当时的日记道:“日本人和俄国人所面对的满城城墙,高六十英尺。顶部宽四十英尺,城墙的顶上聚集着军队,这两支军队整天都被阻截住。作了无数次用强烈棉炸药轰开城门的努力,但是,每次派人去点燃引信时都被打倒了。这样持续到日本人和俄国人都各遭到了一百人被打死的损失。”[[5]]从未经历过战阵的陈宧,面对死亡和血腥毫无畏惧。陈宧廉洁有操守。陈宧在向保定撤退的途中,“得遗弃兵饷十三万七千两,亲至保定,以畀荣禄。”[4](p1)这些白银是前来保定勤王的袁世凯为了表现忠诚,派淮军总兵夏辛酉、副将张勋带兵六营,将款解赴荣禄行在而遗失的“安徽送京饷银11.6万两,江苏送京饷银5.5万两。”[[6]](p5)荣禄惊叹世上安有此人。陈宧护驾西行的路途中,“朝官奔赴行在,路途多阻,得宧将护,始免寇钞。”[4](p1)荣誉扬之声,闻于朝野。在途中认识锡良、岑春煊。10月26日,随同两宫到达西安,认识安陆同乡、光绪丁丑科(1877)进士、陕西兵备道、署理安察使李绍棻。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三十二岁
  :12月,陈学棻逝世于潼关,陈宧去职,与从北京赶来的族叔陈墨香(敬余)、陈仲篪等一同料理其后事。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三十三岁
  :1月至4月初,患痢疾、疟疾,滞留潼关,受到岑春煊关照,治疗100多天之后痊愈。5-11月,归乡途中,被陈学棻学生、河南学政林开谟聘请为阅卷师爷,每月膏火银16两。12月,归乡探亲。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三十四岁
  :夏,入川就锡良幕府,途径武昌会见花园山志士吴禄贞、耿觐文、张阆材、吕大森、张春霆、陈问淦(陈宧族叔),相约有机会一起推翻清政府。秋,锡良任命他为四川武备学堂会办,并且交给他第一个任务就是清理四川的营产。“他不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任务,并且做到了涓滴归公。锡良认为其人不只能干而且廉洁,甚为器重。”[[7]]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甲辰)三十五岁
  :1月,陈宧编练成四川新军4个营。
  9月25日(八月十六日),成都兵工厂工人抗议工头克扣工资,举行罢工,并包围锡良总督衙门,陈处理该事。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三十六岁
  :1月-3月,陈宧入川藏边区处理巴塘事件,未遂回成都。4月5日,驻藏帮办大臣凤全被叛乱喇嘛所杀。5月,在成都东门外三官堂建新四川机器局(四川兵工厂)。7月,四川武备学堂停办。8月,编练四川新军10营。锡良将这10营分为两协,第一协协统为程文葆,辖步兵3营,过山炮炮兵1营,骑兵1营,驻防成都;第二协协统为陈宧,辖步兵3营,过山炮炮兵1营,工程兵1营,驻防成都郊外凤凰山。由督练处督办(总督兼)锡良统率调遣。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三十七岁
  :7月,被锡良任命为四川新军第33混成协协统,为建立四川新军第17镇打下了基础。下辖65标,标统胡景伊,66标,标统张毅(蓬山),每标各辖5个营。驻防成都,直接受锡良调遣。是年,武昌花园山革命志士张阆材等几人入成都拜会陈宧,策反之,陈宧以条件不成熟拒绝。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三十八岁
  :是年,经云贵总督锡良奏,陈宧调云南差遣委用,4月28日(三月十六日),奉朱砂批,著照所请。6月8日(四月二十八日),抵滇委充云南陆军混成协统领官,”[[8]](p560)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三十九岁
  :3月,复经锡良荐举人才奏,奉砂批吏部知道,是年因剿办河口“革匪”出力奏奖。6月1日(五月三日),奉旨内阁候选中书,陈宧著以员外郎,分在陆部补用。9月12日(八月十七日),经陆军部札,委充一等咨议官,旋因剿办镇南“土匪”出力,经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堃奏,请赏加四品衔。1909年(清宣统元年 己酉)四十岁
  :是年,经东三省总督锡良奏,调东省委用。6月,过汉口接老母兄嫂入东北奉天(沈阳)。7月到奉,委充督练处参议及会办巡防营处等差,旋经奏,派署理暂编陆军第20镇统制官,1910年(清宣统二年 庚戌)四十一岁
  :5月1日(三月二十二日),经钦派大臣查验询问,5月16日(四月初八日),奉旨预备召见。是月,正式被朝廷任命为第20镇统制。

  三
  入仕于民国政府时期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四十二岁
  :2月,入京述职,因为未借钱给湖北竹溪人卢静远,被陷害去20镇统制职,改任奉天清乡总办。4月,锡良由东三省总督改任热河都统,锡良一家随其入热河承德,任军务处总办。7月,入德国观操。11月,归国,隐居天津。12月,黎元洪聘请其入幕,途经南京,经同学李书城、耿觐文介绍结交黄兴。是年,其兄一家回老家安陆居住。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壬子)四十三岁
  :4月,入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参谋本部次长(负全责,部长为黎元洪在武昌遥领)。5月,遣散蓝天蔚在烟台3000多民军,是月,帮助黎元洪整合统一党、民社和国民协进会,组成共和党。6月,逼迫南京黄兴去职。8月,助黎元洪、袁世凯杀张振武、方维。是年,娶北京交际花魏氏为二姨太。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 癸丑)四十四岁
  :6月,保定军校校长蒋方震(百里)自杀殉校,“即平派荫昌,陈宧按照原呈各节,秉公确查,居实具复。”[[9]]7-9月,通过政治拉拢、军事策反、经济收买等手段,帮助袁世凯镇压了各地的二次革命。8月,设计骗章太炎入京软禁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基本上掌握了赣、皖、湘、闽、苏,势力还不能到达的有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北,广西有自己在广东的亲信龙济光牵制,云贵川地处偏远鞭长莫及,无可奈何。而作为九省通衢的战略要地——湖北被黎元洪占据是他无法容忍的。陈宧献计说:“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副总统无一领兵驻扎地方,美国为共和楷模,副总统不仅驻京,而且又任上议院议长。应当将黎副总统请入京来,不妨也干个议长。现在乱党已灭,各省底平,不再须要由黎副总统坐镇地方,有一统兵大员就足够了。”[[10]](p246)陈宧穿梭于北京和武汉充当说客,“往返了三次,拖延了二月。”[[11]](p256-257)陈宧的心腹幕僚邓汉祥说:“陈宧收买了饶汉祥、夏寿康从旁劝说,形同绑架,……,黎由汉口乘车北上,行至中途,陈宧才告诉我同刘一清。”[[12]](p28)1913年12月10日,段祺瑞被袁世凯任命为湖北代都督,王占元的北洋第二师由江西开进湖北,从此湖北成为北洋地盘。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 甲寅)四十五岁:5月9日,袁世凯为了削弱段祺瑞的兵权,在总统府军事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综合履行陆军部、海军部、参谋本部的职权,起着军机处的工作。陈宧为六大办事员之一,深得袁世凯信任。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 乙卯)四十六岁:2月20日,袁世凯授陈宧以参谋次长身份会办四川军务。3月12日,由北京出发入川。3月18日,在武汉受到独立湖北军务段芝贵、帮办湖北军务王占元的盛情款待。3月19日,在岳阳与湖南督军汤芗铭会晤。3月26日,会见二次革命失败后闲居在家的好友陈裕时,汇合李炳之旅、伍祥祯旅。4月6日从宜昌由水路入川。4月29日,抵重庆会见重庆镇守使、川军第一师师长周骏。5月1日袁世凯任命陈宧兼任四川巡按使。5月2日,以参谋本部次长、会办四川军务、四川巡按使,检阅周骏部队。5月28日,抵达成都。5月30日,宣布治川政策:“(一)整顿吏治;(二)恢复交通;(三)清剿匪;(四)收回滥发军用票。”[[13]](p194)6月22日,陈宧被袁世凯任命为成武将军,署理四川军务,同时调原四川总督胡景伊入京。8月27,总务厅长唐在礼接任陈宧的参谋本部次长。是年,大修成都皇城,预备作为袁克定蜀王府。11月16日,陈宧承办帝制,在将军公署,举行国体投票,146名代表“一致赞成”君主立宪,“并皆推戴今大总统为皇帝,可见亿兆一心,国是已定。”[[14]](p195)12月31日,发劝进电“民意不可拂逆,事机不可迁延,应恳请圣主于明年元旦吉辰,践祚建极,布告天下,以正名分而奠人心。”[[15]](p195)同日,宣布“文告宣布于省垣暨城外十里内,自十二月三十日起宣告戒严,要求军民人等,一体遵循,并分饬军警对川滇接壤要冲,严密筹备,节节扼守。”[[16]](p196-197)
  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举唐继尧为都督。拟向四川、贵州、广西三路出兵讨袁,以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分任第一、二、三军总司令。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 丙辰)四十七岁:1月,一面派刘一清、胡鄂公秘密与各派反袁力量联络,一边派北洋军、川军下川南叙州、泸州、綦江抵抗护国军。伍祥祯、冯玉祥守叙州、刘存厚守永宁、熊祥生守泸州、周骏、黄鹄举、李炳之守綦江。1月21日致电袁世凯表示拥戴其称帝,并报告军队布防情形了:“皇帝犹复逾格谦冲。其知者以为圣明之持重,不知者且疑帝制之难安,上何以奠千钧一发之时艰,下何以顺毕雨褀风之民好。……一面于永宁重庆会理等处、拨驻可靠之重兵。”[[17]](p197-198)1月21日,护国军邓泰中、杨榛支队击败伍祥祯攻占叙府。陈宧派雷飙等南下与蔡锷秘密接头谈判。2月2日,川军刘存厚在纳溪宣布起义反袁。2月11日,熊祥生、李炳之旅击败护国军于泸州。2月5日,冯玉祥、朱登五、丁博霄收复叙府之战失败。2月14日-25日,北洋军张敬尧、熊祥生、吴佩孚、吴新田、李长泰、王承斌等击败护国军,双方胶着于泸州纳溪一带3月2日,冯玉祥、伍祥祯击败护国军收复叙府。3月31日至4月26日的20多天内,刘一清南下永宁大洲驿会见了蔡锷,达成四条停战规约,其中第四条决定自4月7日至5月6日停战,5月6日期满后,又展期一月,由5月7日到6月6日。从年4月6日—6月6日,陈宧再没有和蔡锷部队交战,这就为陈宧宣布四川独立反对袁世凯,奠定了基础和建立了比较可靠的后方。4月20日,陈宧急电蔡锷,乞兵支援。4月24日,胡鄂公回成都,告知冯国璋答应支持四川独立。4月25日,伍祥祯部回成都。4月28日,刘一清从永宁蔡锷处回道成都。5月1日,四川省议会议员郭湘等76人,联名致函陈宧,敦请他宣布四川独立。5月3日,陈宧发出请袁世凯退位第一电。5月12日,陈宧发出请袁世凯退位第二电。5月15日,冯国璋致电陈宧,劝其宣布独立。5月16日,护国杨维部进攻成都。5月19日,冯玉祥从自流井回成都,驻扎在离成都50华里的龙泉驿。月20日陈宧再次向蔡锷求援。蔡锷正只是忽悠、敷衍他。5月22日,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同日,川贝护国军总司令钟体道、总参谋长罗纶、政务长张澜、川边镇守使刘锐恒、护国军滇军参谋长罗佩金、四川招讨使总司令杨维、护国军总司令蔡锷等均发来贺电。6月6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6月7日,四川取消独立。
  实际上从年6月3日——25日,周骏、王陵基向成都陈宧部进军。6月25日,陈宧不得不向周骏投降离开成都。6月26日,致书周骏痛斥之。6月30日,陈宧经过新都、广汉、德阳、抵达绵阳。7月9日,改由绵阳乘船南下重庆,从此摆脱了冯玉祥。7月6日,黎元洪、段祺瑞任命陈宧为湖南都督。7月21日,抵达重庆拜会曹锟。7月26日,曹锟率部队离开重庆。8月19日,蔡锷于蒋方震、戴勘来重庆会晤陈宧。8月20日,离开重庆。8月24日抵达宜昌,解散伍祥祯旅、丁搏霄团、孔繁锦团。8月27日,抵达汉口,王占元先恭后倨。8月29日,张联棻、杨志澄(穆生)来北京接陈宧归京。106日,抵达北京,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12月,段祺瑞欲任命陈宧为甘肃都督,傅良佐索贿不成,阻挠之。
  1月16日,驻京日使日置益奉命照会北京政府外交部,拒绝袁世凯特使周自齐前往日本赠勋。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2月23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延期实行帝制。3月10日,中日合资设立振兴铁矿公司,开采鞍山铁矿。3月15日,广西宣布独立。3月22日,袁世凯下令撤消帝制,仍称大总统。4月6日,龙济光被迫宣布广东“独立”。4月12日,浙江宣布独立。5月8日,滇、黔、桂、粤四省护国军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副抚军长,梁启超为抚军兼政务委员长。5月29日,汤芗铭被迫宣布湖南“独立”。6月6日,袁世凯于北京毙命。次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6月29日,黎元洪宣布遵行《临时约法》,恢复国会。段祺瑞被任为国务总理。10月30日,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 丁巳)四十八岁:1月20日,被北洋政府授予明威上将军的称号。从此,他享受一个下台军人的荣誉军衔与待遇。12月1日,为了响应孙中山的护法运动,湖北第一师师长石星川在荆州宣布“自主”。12月16日,中央留鄂第九师师长兼荆襄镇守使黎天才业宣告“自主”,脱离段祺瑞政府。陈宧以老长官的身份给石星川致电,为他指示方略,劝其罢兵息战,以谋求国家统一,遭到其严词拒绝。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 戊午)四十九岁:继续在将军府任闲职。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 己未)五十岁:继续在将军府任闲职。4月,其母徐氏逝世,送其灵柩回安陆安葬。陈宧办完母亲后事之后,将多年无人守租的300亩私田捐出,以利农民自由耕种。重访汉东书院与安陆名胜古迹,七日后与妻返回京城,从此再未回安陆。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 庚申)五十一岁:继续在将军府任闲职。收母亲婢女刘淑端为三姨太。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 辛酉)五十二岁:继续在将军府任闲职。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 壬戌)五十三岁:6月,黎元洪接替皖系徐世昌担任中华民国总统,陈宧建议他倡导废督裁兵。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 癸亥)五十四岁:6月13日,直系军阀王承斌与冯玉祥赶走中华民国傀儡总统黎元洪。7月,黎元洪任命陈宧为讨逆军参谋长。9月8日,随同黎元洪南下上海、杭州企图联络皖系军阀、浙江军务善后督办卢永祥,共同倒直系曹吴,未遂。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 甲子)五十五岁:11月24日,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同月,被段祺瑞任命为外交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委员,挂名拿干薪。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 乙丑)五十六岁:12月,段祺瑞任命为军务厅长,继委任为陆军总长,复欲委任为湖北省长,皆固辞,后任内阁总理,陈宧则力举许世英先生,而身不与其事。最后,段任其为军事善后委员会会长,陈宧则力推王士珍先生为之长,而己副之。他一再辞官不做,是因为知段祺瑞是光杆司令,“其事不可为,其忧国忧民之心一日未忘记也。”[1]


  彻底隐逸时期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 丙寅)五十七岁:4月10日,段祺瑞被冯玉祥部驱逐下台,陈宧也去职,从此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拒绝担任任何官职。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 丁卯)五十八岁:继续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老部下冯玉祥、宋哲元、孔繁锦(1918-1926年其任甘肃陇东镇守使)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 戊辰)五十九岁:6月,冯玉祥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攻入北京,赶走张作霖,冯玉祥向阎锡山第三集团军的参谋处处长、陈宧亲戚、安陆人辜达岸了解到陈宧生活困难之后,“冯令宋哲元将原十六混成旅一笔公积金二三万元,送给了陈宧。”[[18]]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 己巳)六十岁:继续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 庚午)六十一岁:继续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蒋介石企图收罗一批北洋军阀时期的军人政客,征询“消藩”之策,打起陈宧主意。蒋介石命令军政部次长陈仪(原参谋本部科长)写信给陈宧,特聘请他到南京共商国是。陈宧“得函,置之不答,且语沈(随从)曰:党府岂能从吾辈方策,听吾辈之言?纵然南行,徒牺牲个人,无补事实。”[[19]]陈认为“蒋介石是个流氓,不能望袁世凯之万一,而幸运比袁世凯好,所以独裁十几年,以迄今日。其结局虽然不可预知,其不能成大气候,振兴我中华,可断言也。”[[20]](p138)冬,其兄陈宽铸病死。其妻王氏、大女儿仁兰、儿女仁蕙、长子仁塙、次子仁埏、小女儿仁馨一家6口,全部到北京,居住于通县,依靠陈宧生活。陈宧对这些侄儿侄女,视同己出,细心抚养。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 辛未)六十二岁:继续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六十三岁:继续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六十四岁:继续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六十五岁:继续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六十六岁:6月,宋哲元看到老长官陈宧生活无靠,特聘其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军事顾问,每月送车马费数百元,以缓其衣食之忧。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有学生牺牲,12月16日,北大、清华、燕大等高校学生抬棺游行,北平当局进行镇压。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六十七岁: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军事顾问闲职。
  章太炎逝世,寄送挽联给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囊括大典,整齐百家,否岁值龙蛇,千载修名君比郑;人号三君,国推一老,扶颜承议论,世间北海亦知刘。”[[21]](P140)上联称赞章之学问堪与东汉末年的大儒郑玄相媲美,下联则认为章之铮铮铁骨丝毫不让三国时直言犯曹的北海太守孔融。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丁丑)六十八岁: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北平沦陷,汉奸卖国贼纷纷出笼,奔走于日本特务机关,殷勤献媚,恬不知耻,邀官求宠。陈宧有军政权谋和经验,在社会上特别是军政界有很高的威望,日军想用高官厚禄拉拢他出来做汉奸。陈宧先生均以体弱多病为由,严词拒绝。他曾经对邓之诚说:“我坚决不能当汉奸亡国奴和民族败类,做遗臭万年之事。”[[22]](p143)其实,陈宧晚年生活很清苦,他曾经在一封答谢友人的信中说:“寄的钱收到了,小债已偿,寒衣以赎,还有余款,留着度岁之资。”[[23]](P134—135)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戊寅)六十九岁:继续居住在北京东不压桥私邸,过着寓公生活。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己卯)七十岁:2月(正月),举行仪式,正式过继18岁侄儿陈仁塙为其嗣子。4月14日,陈公穆、张东逊、何孟祥、杨啸谷、邓之诚、洪煨莲为其在北京西单新陆春饭店预祝其70大寿。9月27日(中秋节),开始患病。8月,将自己的十次略加整理,是为《念园诗词稿》共12卷,托付邓之诚教授审定出版,无奈日伪横行,时局紧急,未能促成。10月25日一点逝世。陈宧“不为威屈,不受利诱,忠贞自持,艰苦自受,竟以忧卒,年七十,贫无一钱,故旧资之,始成殡殓,妻子犹甘饥冻。”[4](p2)
  媒体对其评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居高官而清廉。“位至树疆的陈先生,谁又能想到,以得竟闲在家里,天天卖桌子、椅子吃饭。”[[24]](二)有才但是被人忌妒。“现代的军人中,先生的才、先生的智,哪一个比得起?但是抑郁不得志。”[[25]]“先生在北洋多年,由文人而掌兵符,能够在袁世凯帝制自为之时,去私交而全大义,实在是国家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26](三)反对帝制却被诬陷。邓之诚护国战争时期在蔡锷麾下任事,对川滇战争宗蔡锷与陈宧的合作关系了解很周详。他为陈宧说了很多公道话,认为陈宧是反对帝制的,当时的许多言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违心之举。
  



陈宦 任陆军第20镇统治时期宣统3年




参谋次长 时期


四川督军

原帖由 完美大象 于 2008-8-1 00:08 发表
  Gen. Go Jin.jpg是谁?
   赵秉钧
  
  请各位仁兄通过比较鉴定一下衣装【衣领衣袖的花纹】~~~~我听人说当时的照相馆里有道具衣装照~~~右胸前好像横插一根针

原帖由 完美大象 于 2008-8-1 00:08 发表
  Gen. Go Jin.jpg是谁?
   赵秉钧
  
  请各位仁兄通过比较鉴定一下衣装【衣领衣袖的花纹】~~~~我听人说当时的照相馆里有道具衣装照~~~右胸前好像横插一根针
这些上将照相是不会穿照相馆里的道具装的。照相馆里道具装是给百姓或下等级官兵之用,而且帽微、徽章、衣料以及【衣领、衣袖的花纹】~~~~也不会那么精致!上图衣领下配带嘉禾副章、左胸前为一等文虎章。赵秉钧左胸前配带的为勋二位章。
此二公着陆军大礼服,为重要场合之标准装束,并按规定必须配带勋章!“右胸前好像横插一根针”。这为军礼服须配带勋章而且有的规定勋章配带排列需为一条直线。故将军们常常请人订一棉线或多条棉线便于配带勋章整齐而用,也有的用金属线。

护国第一军,第四梯团长戴堪(前排中)与所部毛际隆等部分军官的合影.

这是谁?好象是东北籍将领。

  
  这是谁?好象是东北籍将领。
  我认为这就是没留胡须的张作霖
  



  

  

  

  

  勋章佩戴个数定位都是一样的

  
  两张不同年龄的张作霖~穿的是同一套军服

  
  下阁霖作张 军将上安镇


  


  ========================================有无胡须的差别


毛际隆于1916年2月26日被蔡锷委任为步兵第8团少校团附(团长为国民党员王文华)。毛际龙所在部队奉命由第4梯团长(旅长)戴堪率领与炮兵第7团进攻贵州。
从毛际隆说起吧
首先他是云南人,应该是云南讲武堂毕业
首先 民5讨袁时期 滇军大量扩军 在1915年末至1916年初这一阶段 ,扩充至30余团,这时毛际隆被任命为第8团团副,应是云南陆军第8团 团副,至战事开始,滇军改编编制,废旅团建制,改梯团、支队建制,第8团如果推断没错的话应该改编为护国第1军(总司令蔡鄂)第2梯团(梯团长赵又新)第4支队(支队长何海清),而毛此时应该是离开了原来的职务而随戴戡入黔。

而戴戡缺系被任命为护国第1军第4梯团长 负责指挥贵州陆军6个团,但是战事开始,戴戡又被任命为护国第1军右翼军司令 ,入川。而此时毛应该在戴戡军中。故戴戡当时并不应该是梯团长。

以上也是我各人推断。但关键是看此照具体照于什么时间。就可推断出职务

原帖由 cn110 于 2008-8-2 22:33 发表

也是个将军,追授的.

靠 终于 找到 马济了 我都快 哭了 哈哈 象兄 如果你能找到 沈鸿英 我算服了你了


殷鸿寿
冯玉祥 将军图集
早期

1903年 任新军哨长


1913年 任陆军第7师 14旅 旅长时期


1917年 任第16混成旅 旅长时期


1918年照



22年任陆军检阅使

1924年 任陆军检阅使


24年直奉战争时期


1924 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将军


北洋时期戎装照


1924年冯玉祥和李德全在北京结婚,前排左七为陆钟麟旅长,左一为李鸣钟旅长,左六为李郁芬旅长



北洋时期戎装照


陆军检阅使时期


北洋时期便装照


北洋时期



北洋时期






26年 任国民联军总司令

28年于开封


第2集团军总司令时期


29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


30年中原大战时期



30年夏 督师鹿邑


33年便装照

33年于察哈尔


34年于泰山

1936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28年主豫时期

久已隐居的冯玉祥前往参加三中全会


国民政府上将礼服照



军事委员会 副委员长时期

1944年

1947年于美国

1948年于美国


晚年照


马济 历史、广西、民国人物、桂系军阀

马济,字慎堂,回族,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出生于广西百色县城关镇。其先人原籍陕西省扶风县,清嘉庆年间因事充军至广西,逐落籍百色。父马殿勋擅武术,曾考中武秀才,生五子,马济排行第四。马殿勋原任百色厅城守兼带绿营左三队,得广西提督兼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赏识,于一八九二年(清光绪十八年)调升龙州提标中营守备。不久,陆荣廷接受清王朝招安,出任管带。陆从绿林出来,不熟悉官场礼节,多赖马殿勋指教,两人交往亲密,且结拜为把兄弟。一九○九年(清宣统元年),马殿勋因所带部队被裁去职。去职前一年,马殿勋命马济来到龙州,拜陆荣廷为义父,这时陆已升任左江镇总兵。自此,马济就追随陆荣廷。当时他才二十岁,仅在百色读过三年私塾,但身体魁梧,气力过人,亦擅武术,陆荣廷很喜欢他。当年陆荣廷保送马济入广西讲武堂,仅受完半年入伍生训练,陆荣廷不待马济毕业,即电召马济回军任副官,且参与机密。马济深知陆荣廷的爱恶和生活习惯,对陆的日常生活或行军外出,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因此特别得到陆荣廷的信任。
  辛亥革命后,广西都督沈秉堃、副都督王芝祥先后离开广西,陆荣廷继任都督,马济仍任陆的随从副官。一九一五年,陆才升任马济为广西游击营营长。马济的初露头角是在袁世凯帝制自为、广西准备参加讨袁护国的时候。马济是参与密谋讨袁的少数心腹人物之一。“二次革命”期间,广西人林虎在江西参加讨袁战争,失败后出走日本,继去南洋。林虎路过香港时,以广西同乡之谊,写信给陆荣廷,劝他反袁。陆原是拥护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的。但袁对龙济光比对陆更为宠信,又派王祖同到广西任巡按使,监视陆,因而陆荣廷也有不满袁世凯的一面。陆得林虎信,派人与之联系,告以广西力量不足,只有等待机会。到了袁世凯称帝迹象已露,林虎、方声涛等遄返香港活动。方声涛入云南策动讨袁,云南讨袁空气高涨,但要广西响应,以免后顾之忧。方声涛将此意告知林虎。一九一五年冬,林虎和钮永建分头入广西,共同劝说陆荣廷。钮永建经梧州入南宁,到达较早,林虎绕道龙州入南宁,住水上济安筏,即去将军府要求见陆,传达告以陆生病不会客,于是林虎写了一封长信送至将军府给陆。晚上,马济带一随从去济安筏找林虎。两人索未谋面,马济先不说出自己姓名,而把林虎从香港寄给陆荣廷的信拿出来,问这是什么?林虎如实答了。马济又把林虎当天给陆荣廷长信的信封拿出来,问这是什么?林虎也如实答了。马济这时才说出自己的姓名,然后和林虎到一间商店的楼上和钮永建会面。马济对他们说,陆荣廷是下了决心计袁的,但是要等到袁世凯答应拨给的一百万元饷项和五千支枪械拿到手,把部队集中以后,才能发动讨袁,请钮永建和林虎暂回香港等候。这时马济的身份还是广西游击营营长。
广西的讨袁护国,可以说是马济打响第一枪的。原驻广东的龙觐光奉袁世凯之命,取道广西进攻云南,龙和陆荣廷是儿女亲家,其子龙少怡娶陆女为妻。龙觐光本欲带兵一万入广西,陆同意枪械可带一万,但兵员只许带两千,其余八千在广西募足。当龙觐光率部向云南进发时,陆荣廷派马济尾随至田阳,派卓锦瑚至百色协助驻军将领黄自新相机袭缴龙部枪械。龙部前锋到达桂滇边境,其后卫则从田阳乘轮船开往百色。马济下令游击营袭击运兵轮船,用强大的火力迫使轮船停驶,船上龙军全被缴械。与此同时,马济电告黄自新,在百色围缴龙部,并扣留龙觐光。不久,广西即通电宣布独立,参加讨袁护国。隆荣廷命马济率领游击营及收编的龙觐光部兵员开往广东肇庆,成立武卫军,任马济为总司令。
  为着与进入四川的云南护国军相呼应,陆荣廷率领桂军入湖南,马济的武卫军十营奉令入湘,为桂军前锋。进占长沙时,马济只带尖兵一营入城,大队尚未到达。他为了虚张声势,命令这营武卫军从南门进北门出,复自东门进西门出,给人以入城军很多的错觉。湖南军事得手后,陆荣廷转到广东驱逐附袁的龙济光,命马济率领武卫军随同入粤。龙济光战败,逃往海南岛。桂军入广州,陆荣廷将武卫军改编为广东陆军第一军,仍由马济任总司令。马济还兼任广东石井兵工厂厂长,聘请马君武为总工程师。
  一九一七年,护法军兴,北洋军进入湖南,矛头指向两广,陆荣廷任命谭浩明为粤桂联军总司令,率军援湘(到湖南后谭改称湘粤桂联军总司令)。陆荣廷本来令广东陆军第二军林虑部随谭浩明入湘,已经有一部分队伍出发了,由于马济劝陆留下林虎在广东与民党周旋,且又自告奋勇愿率部入湘,于是陆荣廷改派马济入湘,留林虎在粤。由此可见,陆之对马是言听计从的。
  湘粤桂联军在湖南打败北军后,马济所部进驻湘鄂边境的通城县。一九—八年二月,北洋政府命吴佩孚等由鄂入湘,进攻南军。吴佩孚攻势最猛,直下岳阳以至衡阳。马济部曾在醴陵打败张宗昌部施从滨旅,但因各路南军都败,也不得不撤退,一直撤到柳州栖凤渡。吴佩孚打到衡阳就不再前进了。广西人张其锽当时在吴佩孚部任幕僚,由于张的撮合,吴佩孚在衡阳,马济在郴州,明为对垒,暗则通好,信使往还不断。北洋军阀直皖两系矛盾加剧,吴佩孚决意撤兵北返,但缺乏费用,于是派张其锽与马济商量,请南方接济军费六十万元。马济初不能决,电林虎到广东乐昌县面商。陆荣廷部高级将领多是绿林出身,马济并非绿林出身,而升迁最快绿林出身的将领均侧目而视。林虎也不是绿林出身,并受过新式军事教育,林、马两人感情很好。马济将吴佩孚请馈款北撤事征询林虎意见,林虎说:“六十万元买回一个湖南,何乐不为!”马济意遂决,请准陆荣廷,馈款六十万元给吴佩孚,并约定北军后撤一步,南军前进一步。一九二○年五月吴佩孚终于从衡阳撤兵北返。
  一九二○年桂系军阀被粤军击败退回广西后,不甘心失败,企图反攻广东。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先生毅然命令进军广西,讨伐陆荣廷,桂系军队土崩瓦解。陆荣廷逃出广西前,派马济先到上海与各方面联络,并安排住处。一九二二年陈炯明所部粤军撤回广东,陆荣廷重返广西,就任边防督办,马济仍留上海,没有返桂。马济在上海,同北洋军阀频繁接触,争取他们支持陆荣廷。
  一九二三年,谭延闿由粤入湘,进攻赵恒惕,吴佩孚应赵之请,令北军进驻岳州,建立两湖警备总司令部,并电邀马济到岳州决川舰上见面,旋聘马济为两湖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马济就任后,得吴佩孚及湖南省长赵恒惕之助,重建武卫军。赵恒惕得知马济要来长沙,选定长沙小吴门外某大公馆作为马的寓所,额书“马将军行辕”五个大字。马济到长沙时,得到赵的隆重接待,与湘军将领往还极欢,重建武卫军的问题也得到完满解决。赵恒惕把湖南银元局交给马济接办,每月可收入一万余元.作为武卫军的饷项,并同意供应武卫军的军粮。唐生智在衡阳帮助马济招考学兵一营,以广西人郑昌藩为营长,集中长沙训练。其余的兵员则派人回广西招募。从广西招募的新兵千余人到达长沙,学兵营的军士也同时毕业,马济就在长沙组成武卫军第一团,以广西人陈良佐为团长,郑昌藩、胡天乐分任第一、二营营长。不久,马济又派旧友安徽人陈雷去安徽招募新兵千余人,编为武卫军第二团,以陈雷为团长。这两个团的枪枝弹药都是吴佩孚命湖北督军萧耀南从汉阳兵工厂拨给的。此时铜元局的收入不敷应用了,赵恒惕收回铜元局,另拨城陵矶米捐局给马济接办,每月可收入二万余元,使这两团新建的武卫军得到必需的饷项。
一九二四年春陆荣廷从南宁到达桂林,被沈鸿英所属邓瑞征部包围,急电其亲信部队来救。马济派武卫军第一团团长陈良佐率部前去接应,刚到广西咸水,就被沈鸿英的骁将邓右文击败。赵恒惕赶忙派湘军叶琪旅开入广西,实行武装调停。吴佩孚、赵恒惕都致电沈鸿英,要他撤桂林之围,放走陆荣廷。叶琪到广西后,和邓瑞征、邓右文会商。他们都是保定军校同学,谈判比较顺利,邓瑞征同意把军队撤出九十里以外,让出一条路给陆荣廷出走,离开广西。追随陆荣廷、被围于桂林的韩彩凤部退往柳州、宜山一带,陆荣廷则率警卫旅到达全州,住武卫军第一团团部。次日陆荣廷把警卫旅的梁山甫营拨给陈良佐,编为武卫军第一团第三营,其余人员则带往湖南永州。马济从长沙到永州迎接陆荣廷。陆把警卫旅所剩各营交给马济,编为武卫军第三团,任马济之弟马逵为团长,旋即通电下野,去苏州居住。
  武卫军在湖南的时间不长,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开始时,武卫军已移驻湖北咸宁、武穴一带。北伐军攻下湖南,挺进湖北,马济率武卫军第二、三团向武汉撤退。武卫军第一团团长陈良佐与北伐军总参谋长李济深有旧,拟投靠北伐军。李济深介绍陈良佐与北伐军第七军军长李宗仁联系,陈良佐团因之借故不退往武汉。迨第七军到达湖北,遂收编陈良佐团,并升陈为旅长。北伐军进攻武汉,马济率武卫军第二、三团退往黄冈。不久,第二团团长陈雷率部向九江方面移动,潜投北伐军。马济见武卫军已无法维持,改任周定儒为武卫军第三团团长,向安徽西部撤退,自己则和其弟马逵去上海居住。
  马济到达上海,事为北洋军阀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所闻,欲罗致马济为其所用。护法之役,马济在湖南醴陵打败张宗昌部施从滨旅,张已知马济善战,现在马济穷极无归,张乃极力设法罗致。当一九二○年粤军回师广东,击溃桂系军队之时,驻守东江的刘志陆率残部辗转退到山东,被张宗昌收容,但没有给予番号。刘志陆知道张宗昌欲罗致马济,便自告奋勇去上海促驾。刘对马济说,我到山东虽被效帅(张宗昌字效坤)收容,但未给番号,前途未卜,若你去山东,效帅爱屋及乌,就会给我番号了。张宗昌除派刘志陆到上海劝说马济外,还赠送巨款二十万元给住在苏州的陆荣廷,以固马济之心,因此马济乃应邀去济南。马济抵济南时,张宗昌以隆重礼节欢迎,并公开宣扬马济当年在醴陵作战的勇敢,又说如果马济能参加直鲁联军是他的极大光荣等等。
  马济顿生知遇之感,受任为张宗昌直鲁联军第十五军军长。刘志陆亦得任为直鲁联军第十七军军长。

  一九二七年春,北伐军第七军所部向皖西进攻,马济为一显身手,驰往皖西指挥原武卫军第三团周定儒部与北伐军作战。第七军知周定儒部士兵多是广西人,大喊 “广西人不打广西人”,周定儒团不战而溃,马济率领少数卫队逃到安徽省定远县大青山。张宗昌的军队素无纪律,人民群众非常痛恨。马济逃到大青山,当地红枪会把他和少数卫队当作是张宗昌的败军,群起袭击。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马济死于大青山,时年三十九岁。

冯玉祥着陆军一级上将礼服

冯玉祥着陆军一级上将常服

原帖由 liuhongxin 于 2008-8-3 09:41 发表

冯玉祥着陆军一级上将礼服

原帖由 liuhongxin 于 2008-7-20 20:36 发表

这就是帕勒塔。

刘公
李准

徐邦杰


原帖由 完美大象 于 2008-8-4 10:03 发表
求教:这是谁?

Chinese Minister Cheng Tsao Ju
Chinese Minister Cheng Tsao Ju 译为:中国交通部长郑曹炬?
孙烈臣 三张



白兄 刘兄 我看下 二位的 孙烈臣的照片


1913年的广东军政府都督陈炯明.

广东都督兼民政长:龙济光上将.

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

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



原帖由 沙原 于 2008-8-4 20:06 发表

原帖由 完美大象 于 2008-8-4 10:03 发表
求教:这是谁?

Chinese Minister Cheng Tsao Ju
郑藻如
郑 藻如(1824—1894),字志翔,号豫轩,又名玉轩,香山县濠头村(今属中山市)人。1851年辛亥恩科第30名乡试举人。1854年组织东乡总局团练,因支援清兵镇压红巾军卢灵飞、黄福等人起义立有军功,获内阁中书衔,并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罗致为幕僚,办理洋务外交。官累升内阁侍读学士、鸿胪寺卿、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并获赐赏花翎二品。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1869年郑被李鸿章聘到上海任江南机械制造局帮办,总理局务,督造枪炮、弹药、机器、轮船和船坞。
  1878年调任天津津海关道。
  1881年郑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停止华工入美20年的排华法案,郑向美国总统提出抗议,要求否决这一议案;后虽改为10年,但他继续再三交涉,结果美国政府同意三点:一是华工返国所需证明可由中国领事馆签发,以便华工仍可回美;二是准许往返古巴的华工经美国过境;三是中国可在纽约设立领事馆。
  1885年9月,美国怀俄明州的石泉镇矿区发生暴力驱逐华人事件,郑立即查清华工被杀害28人、受伤15人,损失财物147万美元,并正式照会美政府要求偿命、惩凶、赔款,结果美政府不得不照数赔偿。
  1884年,秘鲁有华工约20万人,大多数受雇于大田庄,或从事修建铁路、掘挖鸟粪等苦工,其每日工作时间长、工资少、饮食居住条件恶劣,饱受虐待。郑得悉后与秘鲁官方交涉改善,并在首都利马集款创办“通惠局”;又在夏威夷创建中华会馆,以及解决华工与家人通信寄款、互相保护、排除纠纷等问题。
  郑出使美、西、秘三国共4年,至1886年因患病请辞回国,归里养病,息隐家园。
有的网站说此图为胡景伊?

李厚基(1914.7.18任护军使-1914.11.7兼督理福建军务-1916.3.21裁改建武将军).

原帖由 白龙塘 于 2008-8-6 21:39 发表

有的网站说此图为胡景伊?
造币总厂地道横穿中山路 刘梦庚的旧居

昔日辉煌的造币总厂如今只剩下了一座牌楼,当年地下曾有地道横穿中山路,直达宇纬路沿街的北洋银元局办公机关,即今扶轮小学(原铁路一小)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大经路(今中山路)宇纬路口北侧建立北洋银元局,任命周学熙为总办,在河北窑洼选址建北洋银元局铸币厂,将天津机器局中的铸币旧机器,加以整修改造迁来开始铸造铜元。
光绪二十九年周学熙赴日考察回国后,又在北洋银元局隔大经路对过处,动工兴建户部(清代货币属户部管辖)银钱总厂,统称东厂,窑洼处的北洋银元局铸币厂遂称西厂。东厂于1905年5月8日建成,开始铸造大清金币、银币、铜币,复改名为天津造币总厂。
传说,造币总厂经过大经路地下到北洋银元局挖有地下通道,有的还传说地道直通西厂。事实上,地道确实有,但未能通到西厂。北洋银元局原系刘梦庚的私宅(今天津铁路一小),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与刘协商改建为北洋银元局。因周学熙另有任用,所以造币总厂建成时,北洋银元局和造币总厂即由刘梦庚任监督。到了二十年代初,因社会不安定,为了安全运输货币,特别是金银币运到银元局,于是在造币总厂另凿了一通道达河北公园(今中山公园)。
当时兴修地道,曾引起很多人注意,并有刘梦庚修地道的传说,但未经过证实。直到1949年天津解放后,造币总厂改为工厂后,年轻的工人们出于好奇,曾从造币总厂地道钻到原北洋银元局大院内,至今老工人还对此记忆犹新,证明地道确实存在。如今,天津铁路一小(原扶轮小学)院中地道口已被填平,惟造币总厂内,尚能找到当年的地道口,可惜早已无人注意。
   如今,“造币总厂”遗存建筑作为天津金融业曾经辉煌的见证,被天津人悉心地保留并粉刷一新。
   “天津造币总厂”是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币制混乱、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的大背景下,由时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的袁世凯一手创办的。1902年,向往河海大码头的繁华富庶与税收充盈,袁世凯把他的总督衙门从保定迁到了天津。
   为了迅速建立起新的造币机构,袁世凯委任李鸿章老幕僚周府之子周学熙总办北洋银元局,周学熙上任伊始便借得大经路即今中山路、宇纬路北口一刘姓宅院,挂出“北洋银元局总部”牌匾,又从城东被八国联军炸毁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拉来已经已弃置荒郊两年、尚能修复使用的旧机器,在曾经作为河北淮军驻地、已被八国联军焚毁的大悲禅院护卫殿废墟上建起了北洋银元局造币工厂,仅用七十多天,便陆续铸出了当十、当二十和当五等四种铜币投市。新铜币成色统一、币值稳定,很快得到市场认可。客观上起到了稳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作用。
   所谓当十、当二十和当五铜元,就是一枚抵顶十枚、二十枚和五枚制钱使用的铜币。以回收十枚制钱改铸一枚当十铜元为例,铸一枚当十铜元,只需用掉三枚七分制钱,北洋银元局获利竟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到1905年,北洋银元局铸币能力达到每天七十到八十万枚,三年多里银元局累计获利折合白银一千九百多万两。袁世凯将这些钱用于推行新政、编练新军,北洋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在尝到铸铜元获重利的甜头之后,袁世凯再令周学熙扩大铸币规模。只比大悲禅院护卫殿废墟上北洋银元局造币工场开工晚一年,周学熙在袁世凯授意下又买下与银元局总部隔大经路咫尺相望的一百三十亩空地,进口全套美国铸币机器,并精心设计、规划施工,很快建起了技术设备、产品质量在当时堪称全国一流的“户部银钱总厂”,这就是后来更名、在全国金融业有着赫赫声名的“天津造币总厂”。
   铸造铜元有利可图,引起各省督抚争相效仿。一时间,各省所铸铜元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清廷惟恐造成全国性的金融混乱,颁旨统一各省铸币机构名称为“某某造币分厂”,各造币分厂统一归属天津造币总厂管辖,各分厂铸币数量、用铜和机器设备统一由户部调度分拨。天津就这样依靠自己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在清廷一纸“三统一”敕令中,确立了作为全国造币中心的地位。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如今,袁世凯为进京方便在其官衙与火车站之间修筑的黄土官道大经路已经变成了繁华似锦的通衢大道中山路,而昔日大经路上的直隶总督衙门等许多辉煌一时的所在已大多不复存在。唯有这曾湮没于众多民居包围中的造币总厂,在中山路最近的一次改造拓宽中,露出了它保存尚且完好的大门和部分建筑。
   重新现身的“造币总厂”历经百年岁月、风雨销蚀,仍然能让我们从它仅存的部分建筑上,依稀找到一些当年的壮观与辉煌。青砖拱门厚重端庄,门楣上大清银行总务局长吴鼎昌书写的匾额遒劲刚健,厂院内存原有房屋五十多间,除两个半四合院外,还有一处两层小楼,据说是造币厂的实验楼。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厂内还有一条秘密地下通道,即通往原劝业会场即今中山公园,据专家分析,是厂内一旦闯入劫匪,给官员们准备的逃生之路,如今,这条地道的洞口已无从寻觅。
造币厂地道挖出无数悬念


新华网 ( 2003-09-19 08:33:23) 稿件来源:天津青年报


  传说中,这条地道直通位于大悲院的西厂;传说中,无数的银元钱币从造币总厂“偷渡”到刘梦庚的私宅;传说中,地道里至今还藏有无数的稀世钱币……造币厂地道挖出无数悬念

  前天,一场连绵了一天的雨湿润了整个津城,记者到达造币总厂原址的时候,小院里淡紫色的扁豆花开得正灿烂。

  昔日连绵的拥有70多间房屋的造币总厂如今只剩下了一个牌楼,还能让人看出此地是清朝末年一统“天下钱币”铸造权的天津造币总厂。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在天津设立造币总厂,收回各地铸币权。

  而在民间,人们对造币总厂感兴趣的并非是它铸出了多少钱币,也并非是它百年的沿革,而是一条神秘的地道。青砖砌墙石地板这条地道200米

  传说天津造币总厂有一条横穿中山路至北洋银元局机关(现铁路第一子弟小学)的“地道”,是造币总厂的厂长刘梦庚修建的。那么地道到底有没有呢?

  “事实上,地道的确有,但没有通到位于大悲院的西厂,只是连接北洋银元局的机关和造币总厂,横穿中山路———当时叫大经路。”许杏林老先生告诉记者,北洋银元局机关原是刘梦庚的私宅(天津铁路一小),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与刘协商改建为北洋银元局的机关所在地。为了安全起见,刘梦庚便修建了一条近200米长的地下通道,据说,地道由青砖砌圈,石板铺地。

  早在解放以前,许杏林就曾去地道口看过。“当时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有个地道口,很多小孩儿在那钻来钻去地玩,后来国民党政府在那里立起一座假山,再后来,洞口干脆被填平,成为了铁路一小的操场。”挖掘地道要寻宝我找我找我找找找

  记者站在铁路一小的操场上,看着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他们是否知道脚下就是一个“大坑”,而这个“大坑”又拥有着很多传说呢?属于地道的各种传说强烈地吸引着世人。

  于是人们开始千方百计地想要地道见阳光。

  79岁高龄的胡玉林老先生是铁路第一小学的退休教师,1952年就在学校工作了,他告诉记者,文化大革命时期进驻小学的工宣队就曾不遗余力地挖掘过。“大概是1974年左右,关于造币厂地道的传闻越来越多,工宣队便决定挖出这个地道来。一开始没有个确切的目标,总不能满学校地到处刨坑吧。”胡玉林说,后来有人听说当年刘梦庚的司机正在监狱里关着,应该知道地道的入口。已经七八十岁的这位老司机果然不负众望,说入口就在仙家楼下。胡玉林老先生为记者画了一张学校的平面图,仙家楼就在靠近马路的戏楼的南侧。拿着老司机画的图,工宣队如获至宝,一场大工程破土了。

  “当时,工宣队的人发动了学校里所有的老师进行挖掘,在那个位置挖到一米半深的时候,果然出现了一个洞口。”人们挥汗如雨,挖着挖着,突然一部分地面竟然开始塌陷,碎石、土块呼啦一下子全掉到地底去了,似乎看到了希望。果然,人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直径近6米的圆形洞口,向下望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挖!当垂直挖掘了一段之后,人们开始向造币厂的方向挖去,一路过去,人们挖到了破盆子、烂罐子甚至是酒瓶子,传说中的金银珠宝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听人们说,挖的时候还能听到头顶上汽车驶过的声音,大概是挖到马路中央了。”胡玉林说,一个星期的连续奋战之后,人们渐渐冷却了希望,越来越多的垃圾湮没掉了他们的梦想,挖掘工作停下了。此后再也没有人提过找寻传说中的地道。当年我钻过地道一露头到了中山公园

  地道究竟什么样呢?近年来,一直有媒体报道,造币总厂内有个地道,但谁也没有将地道内的模样说出个一二来。地道被封,就等于封住了所有人窥探的双眼。有幸的是,当记者在造币总厂附近遍访老住户的时候,见到了杨秀英大娘———钻过地道的见证者。

  今年64岁的杨大娘,1951年就已经在外贸土产公司工作了,当时的同事大多和她一样是十几岁的孩子。“当时,外贸土产公司所处的位置就是造币总厂,题着‘造币总厂’四个字的牌楼,就是公司的正门。”杨大娘告诉记者,有个同事在院子里发现了地道,“我们就都凑到跟前去看,地道位于紧挨着墙根的地方,地道口的大小也就能容纳一个人进出。”

  围在地道口的十几个半大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胆大的突然说:“咱们下去玩儿吧。”于是“下去玩儿”的事就定在了某一天的中午。“中午吃完饭,我们一堆人就钻进去了。”地道进口处,有几节土台阶,顺着台阶下去,就完全陷入了一片黑暗。地道内稍微宽敞些,至多只有一米二三的高度,必须弯着腰才能通过,也无法两人并行。等眼睛渐渐适应黑暗了,一群人你推我、我挤你开始摸索着向前。“墙面有一些潮湿,我们也没有带照明的工具,只是觉得脚下的地很结实,大概是石板地吧。走了没多久,前面突然出现一个小木门。”推开木门,映入眼帘的居然是熟悉的河北公园(现中山公园)。“中山公园的中间有个土山,这个木门就安在土山的中央。”地道“人”字俩出口中山公园、铁一小各占一处

  地道的另一个出口不是在铁一小吗?怎么突然出现在了中山公园?原来,地道有个岔口,一条道通向铁一小,而另一条就通往中山公园。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因社会不安定,为了安全运输货币,特别是金银币运到银元局,于是在造币总厂另凿了一通道达中山公园。“后来,我的很多同事又陆陆续续钻过地道,有的从中山公园出来,有的从铁一小出来。还有人从地道里捡出些破棉衣、破棉絮。”

  记者试图再次寻找位于造币总厂内的地道口,但杨大娘遗憾地告诉记者,没过几年厂里修建车间,便将地道口封死了,如今的位置应该是在外贸华艺的院内,至于中山公园的那一个也因为公园的翻修不见了踪影。


谭学衡

达寿
熙彦 诸位对北洋上将研究甚精,现将我整理的部分认识发上来。

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1日袁世凯被重新起用为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1月1日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帝宣布逊位,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政府北迁,定都北京,史称“北京政府”,因其中央政权长期被北洋军阀各派系操纵,又称为“北洋政府”,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直到1928年6月4日,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元首、安国军大元帅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才结束了北洋军阀统治十七年之久的政治混乱局面。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政局动荡,国家元首(大总统、临时执政、大元帅)和内阁总理走马灯一般交替更迭,北洋军阀集团以武力干扰时局的事件屡见不鲜,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位统兵大员纷纷出场,一时间,“大帅”满天飞、“上将”多如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这些凭借武力祸乱国家的军阀动辄以“民意军心”为号召,实际上鲜有真正为民呼号的正义之士。北洋政府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军阀干政是这一时期具有的鲜明特色。
在诸多军阀中,被冠以“大帅”、“帅”、“上将军”、“上将”、“将军”称号者多如牛毛,这些称号给人以错杂混乱的感觉,不知道究竟是军职还是军阶军衔?是中央政府正式任命的还是自己挂上的?是部下对他的尊称还是上级给予的称号?本文试以多年来研究的结果,还原历史,对北洋政府的“上将”、“加上将衔”分类给予解释,以飨读者。

随着北洋政府成立,全国范围的军制改革也从内容到形式更具近代化特点。1912年9月,前清新军中的军、镇、协、标、营、哨、队、棚等旧编制名称改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等新名称,各级长官也相应改为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等,这些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12年8月19日,北洋政府公布了新的《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8月30日公布陆军部、海军部官制,改用新的军官等级衔称,沿用以前的士兵等级衔称,共计六等十六级:
上等军官称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中等军官称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初等军官称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官一级;
军士分上士 、中士 、下士三级 ;
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级。
至此,中国军队引用世界通用的军衔制度从衔级结构到衔称译名基本定型。此军衔制中的等级划分和军衔称谓对后来的中国有很大影响,国民政府的军衔制基本就此照抄,新中国建立后解放军实行的两次军衔制度中也有其影子。
从这个《官佐士兵等级表》中可以看出,北洋军队以“上将”作为上等第一级,并没有“大元帅”、“元帅”,故此北洋中的“大帅”、“帅”并非正式的官阶或职务,只是某人的部下或同僚对他的尊称。掌握一省军事的将领被称为“帅”,而且往往取其字或号中的一字称“某帅”,如张宗昌(字效坤)称“效帅”,陆荣廷(字干卿)称“干帅”。被称为“大帅”者如凤毛麟角,仅有张勋、张作霖、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寥寥几人,一般担任高于督军的“巡阅使”之类职务的军阀才被尊称为“大帅”。其中曹锟曾称“老帅”,以示比“大帅”更高。因这类“大帅”、“帅”并非政府正式任命或授予,故此本文不做深入讨论。
但还需要说明的是,北洋政府中也有“大元帅”的称号。北洋政府历届大总统或临时执政均兼任“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也曾任“中华民国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帅中华民国陆海军,代表中华民国行使最高统治权。袁世凯的大元帅礼服肩章圆盘上缀有四颗金星,其规格显然应该高于陆海军上将。但他们的这一种“大元帅”称号并非军衔等级的一种衔称,不属于官阶系统,而是一种最高军政职务,也不同于“大帅”或“帅”。

(一)陆军上将和海军上将

北洋军队有陆军、海军两个军种,最高军官级别即称为“陆军上将”、“海军上将”。
北洋军衔的设置与部队的层次结构对应得比较合理。北洋陆军中以“师”或“混成旅”作为战略单位,“军”属于临时组建,平时以“师”为最高编制,一般由督军或巡阅使兼任的师长方可授为上将,如吴佩孚任两湖巡阅使兼第三师师长时晋授陆军上将。北洋政府实授的陆军上将最低为由督军或巡阅使兼任的师长,最高为国务总理、陆军部总长,实际授任的现任陆军上将一般在二十人以内,极个别曾经功勋卓著者在没有实际军职时也被授为陆军上将。
北洋政府时期陆军上将礼服为海蓝色,所佩带的是带穗肩章,肩章为满底金、缀三颗金星,袖章和领章也均为金底金线;陆军上将常服领章为金底五边形,常服肩章红边金底缀三颗金星。
北洋政府实授的海军上将仅授予担任海军总长职务的将领,海军上将礼服形式与陆军基本一致,唯军帽为船形。

授官均以“大总统令”(或大元帅令)形式发布,共颁授上将六十六次,共六十五位上将,盘踞福建的军阀周荫人被授陆军上将两次,成为仅见。
实授的陆军上将和海军上将中,以黎元洪授官时职务最高(民国副总统、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兼领湖北省都督),以曹锳职务最低(陆军第二十六师师长),另外,江朝宗授陆军上将时并无军职,确实罕见。这六十五人中有五人担任过国家元首:黎元洪(大总统)、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曹锟(大总统)、段祺瑞(执政府临时执政)、张作霖(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六人担任过国务总理:段祺瑞、王士珍、靳云鹏、萨镇冰、张绍曾、杜锡珪。还有数人短期代理国务总理。
授官时年龄最大的上将当属北洋老将张锡銮,当时72岁;年龄最小的是四川军阀新秀刘湘,当时仅34岁。
1895年12月,袁世凯在河北省(清朝和北洋政府时称为直隶省)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此为北洋军阀发轫之地,所以河北省出上将为全国各省之冠,共23人,其次安徽省9人,山东省7人,福建、辽宁(奉天)各4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河南各2人,湖南、江西、浙江 、云南、山西、蒙古、江苏 、贵州各1人。

(二)追授或追赠的陆军上将和海军上将

除了以上所列之外,北洋政府时期,还有一部分名声显赫的高级将领(一般为中将或加上将衔中将)去世后,由于生前功绩卓著,被北洋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或海军上将,这类将领应该视为死者身后的上将身份追认,以后的行文中均称其为上将,如1916年12月20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名义下令:“国会议决,故勋一位陆军上将黄兴、蔡锷应予举行国葬典礼,着内务部查明国葬办法办理。”其中黄兴是正式授予的陆军上将,而蔡锷生前为上将衔陆军中将,死后方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被追赠或追授的上将共29人,其中陆军27人、海军2人。其中只有吴绍麟为“追授”陆军上将,其他人员命令中均为“追赠”。
这二十九人中,生前已经被加上将衔者5人、生前为中将者17人、生前为少将者1人、生前无军官者7人。


(三)加上将衔

北洋军队还实行了加衔制度。即当一名军官晋升到高一级指挥岗位,但其资历和停年(某一军阶需服役的最低年限)尚未达到晋升到高一级军阶的条件,或是为了控制某一军阶的数量时而被授予的临时军阶。这一制度的实施,既控制了各官阶(特别是享有高级军阶)的人数比例,保证了停年制度的有效执行,又解决了军阶和职务反差造成的指挥不便。比如中将加上将衔,因受上将名额所限,一部分高级将领先加上将衔,以后再正式晋升上将。海军中将也有被授加海军上将衔的情况。
北洋政府的加上将衔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该员本非军人,但因署理应该是上将级别的军事职务,乃加以上将衔便于工作,民初各省非军人都督加上将衔即属于此类,如“陆军上将衔张广建”,他们在离开军职后,“加陆军上将衔”自动撤消;一种是该员本为陆军中将,在此原官基础上加以上将衔,大多数的加上将衔属于此类,不过加上将衔者只是佩带军衔符号,其他待遇仍按中将执行,其军级(原官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仍应视为中将,如称“上将衔陆军中将李烈钧”。所以北洋政府的“加上将衔”并不能算做真正的上将。

北洋政府明令加上将衔198次,有191人获得加上将衔,其中7人被两次加衔。(尹昌衡在1914年8月16日被袁世凯“褫去陆军中将曁陆军上将衔”,1916年10月被黎元洪“开复陆军中将暨陆军上将衔”,这属于“给还”官衔,并非第二次授官加衔。)

国民政府陆军上将孙连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