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已入盆还有多久生: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39:07
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
地址:http://3g.tianya.cn/bbs/aut.jsp?item=worldlook&id=308953&n=0&idwriter=42973889&key=945519009&chk=d1eb244440800841c578a433b44710b6
1
  从世界地图看,亚欧大陆是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世界的主体、世界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亚欧大陆是世界历史的主体地带,它的历史几乎是人类历史的总和,数千年来人类最辉煌的历史基本上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从政治角度看,亚欧大陆是世界核心舞台和地缘政治中轴,当前世界很大程度上是亚欧大陆外加孤悬于外的美国而已。二战后美国力量大规模介入亚欧大陆,形成美苏对峙以及中美苏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的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了苏联的解体,美国趁中国战略转型、俄罗斯跌入低谷的千载良机,谋求控制亚欧大陆,构建全球霸权。在新旧世纪之交的20余年里,美国在亚欧大陆反客为主,这是历史上破天荒出现的现象。
  上世纪90年代的亚欧大陆,发生了两场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分别是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发生的背景是,苏军刚刚从阿富汗战场溃败、苏联在全球范围内陷入战略收缩,美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在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扩张,精心策划和主导这场战争。
  几乎在20世纪后半叶的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斗争和对峙的影子,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向西方靠拢,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苏联军队于1989年2月全部撤出阿富汗,其中亚战略、中东战略陷入被动态势,美国正是瞅准了这个时间点,朝着中东方向进行战略出击。历史将证明,美国很好的把握住了战略机遇,它趁苏联虚脱、观望、犹豫的时候,成功地把数十万军队开进中东。
  1989年1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与科威特情报负责人会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声称获得了这次会晤的备忘录,科威特外长在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见到备忘录外泄而昏了过去。该备忘录的摘录如下:“双方都认为我们应该利用伊拉克的经济困难,来迫使该国政府同意确定我们之间的边境。中央情报局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认为是施加压力的正确方式,他们说我们应该广泛地合作来使我们的行动高度配合。”伊拉克方面声称,这份备忘录说明美国和科威特阴谋破坏其经济和政治稳定、科威特在美国鼓动下有计划地向伊拉克领土伸展,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科威特方面称,这次会晤是常规性的,备忘录是伪造的。
  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领土连成一片,科威特既是巴士拉省的一部分,又是半自治的阿拉伯君主国。一战期间英国占领科威特,二战后科威特获得独立,但伊拉克拒绝承认其独立身份。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的主要盟友,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对峙,苏联选择了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兄弟,戈尔巴乔夫的表现让老布什感到非常满意,这成为他后来获得奖的重要砝码。正是苏联在关键时候的退缩,使联合国安理会顺利通过制裁决议,它支持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使美国可以自由的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在上世纪80年代前,伊朗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的主要盟友。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为了支持伊拉克对伊朗的战争,美国给予伊拉克大量军事援助,美国解密档案资料显示,美国曾帮助伊拉克修建化学武器库,包括国际禁用的化学用品和生物制剂。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对伊朗进行多次化学武器袭击,大约造成五千余人死伤,世界谴责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五角大楼官员毫不介意的说:那只是种杀人方式罢了,死于子弹或者毒气,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资料表明,为了帮助伊拉克具体实施核计划,美国政府还帮助其研制核武器,甚至允许向其出售部分核技术。
  现在我们知道,美国的慷慨是用心险恶的:先用美国武器间接杀伊朗人,然后用美国武器直接杀伊拉克人;与其说帮助伊拉克发展化学武器和核武器,不如说是为了给日后收拾伊拉克制造把柄,美国曾经向伊拉克提供实实在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若干年后还要制造出纯属虚构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是真正的的国之杀器。
  两伊战争中,美国让伊拉克和伊朗相互消耗;两伊战争结束后,用伊拉克消耗伊朗的行动已经完成,在这个事项上伊拉克已经很好地完成使命、而没有利用价值了,现在到了从更高层面上利用伊拉克价值的时候,也就是到了美国直接面对伊拉克、拿下伊拉克的时候了。所以两伊战争刚结束,美国喉舌不遗余力的制造反萨舆论和渲染反伊气氛,美国国会就开始在外交和贸易上孤立伊拉克,国务院也指示智囊机构和学术人士攻击萨达姆。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美国却向海湾国家施加压力,阻止它们向伊拉克提供经济援助,让它们把战争期间给的无偿援助变成债务,而伊拉克抵制了伊朗激进伊斯兰革命的扩张,对整个阿拉伯世界是有功的。美国的行动是全方位的,更大的手笔在于操控油价,即有计划有目的的压低油价,在没有任何市场原因的情况下,科威特和阿联酋超产压价,使伊拉克面临收入减少的困境,使其经济恢复遇到很大障碍。萨达姆认为,这等于对伊拉克发动经济战争,军事战争是通过流血屠杀人民,经济战争则扼杀了复苏的希望。在1990年5月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萨达姆再次指责海湾国家超限额生产石油,从而引起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下跌,他说石油价格每下降1美元,伊拉克国库收入就每年减少10亿美元,如果海湾国家继续违反石油生产限额,就等于是向伊拉克宣布发动经济战争。7月,萨达姆抛出“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阴谋说”,他说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使用新方法(操控石油价格)来反对伊拉克,而有些阿拉伯人则充当了其工具,用有毒匕首从后面刺了伊拉克一刀。
  1990年4月12日,以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罗伯特?多尔为首的参议院五人代表团,在阿普里尔?格拉斯皮大使的陪同下前往摩苏尔拜会萨达姆,在萨达姆批评美国政界和媒界掀起的反伊和制伊浪潮后,多尔宣称,“议会并不代表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和美国政府的意见”,表示布什将否决所有对伊拉克采取制裁的行动。这好比是给萨达姆吃定心丸,让其不必介意美国舆论,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做。
  7月25日,伊拉克在科威特边境大量驻军,萨达姆召见美国大使格拉斯皮进行私人谈话。在这次谈话中萨达姆表达了对科威特的气愤,格拉斯皮仅说美国对伊拉克的武装力量调动表示关注,称美国“对阿拉伯的内部纷争表示中立,比如你们与科威特边境的争端,我们没有什么意见可说”。为了特别强调这点,她说“(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指示我们的发言人强调这点”。在黑云压城的关键时刻,女大使片面强调“美国将加强与伊拉克的良好关系”的立场,等于向萨达姆传达“美国不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信息。
  3天后,老布什给萨达姆回了一封由他亲自签名的绝密电报,格拉斯皮经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把电报转交萨达姆。老布什在密电中说:我欢迎你发表的关于伊拉克愿意同美国友好而不是对抗的声明;正如我的大使、参议员多尔和其他人所做的那样,让我向你保证,我的政府希望继续与伊拉克保持更加良好的关系;正如你所知,我们对伊拉克的某些政策和行动仍忧心仲仲,我们将继续本着友好和坦率的精神向你提出我们的担忧。这封语气温和的密电的主要信息是:美国希望同伊拉克保持更加友好的关系;美国对萨达姆向他的邻国焙耀武力感到担忧,仅此而已。事实证明,布什发给萨达姆的这封密电意义重大,它实际上起到了战略模糊、战略掩护的作用:在美国发动舆论宣传战、进行军事备战之际,美国总统、三军总司令亲自发话,传达美国的“真实”想法,消除萨达姆的后顾之忧;在伊拉克兵临科威特城下的时候,美国人用无关痛痒的字句,给予萨达姆行动的勇气。
  萨达姆不了解美国政治,不知道美国民主游戏的精髓,没有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和行踪套路,必然沦为伊拉克废墟的献祭者、美国霸权宏谋的牺牲品,当美军力量大规模集结海湾时,他仍不愿相信美国会发动战争。这场战争不可避免的来临了,美军使用推土机填没了战壕,将里面的伊拉克军人活埋,扔下至少300吨的贫铀弹,后来令许多人致癌,诸如此类。海湾战争是非对称战争,伊拉克刚从战争硝烟中爬出来。美国总统老布什、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共同主持了战争,美国依靠压倒性的情势对比、压倒性的军事实力、压倒性的盟友支持、压倒性的话语权,取得了压倒性的、非常典型的美国式胜利。打赢海湾战争后,美国实现对中东的控制,而美军从伊拉克撤出,保留萨达姆代言的“恶性政权”,给了美军长期驻扎中东的理由。接下来美国推进的战役是,用石油武器拖累苏联经济,用民主炸弹炸垮了苏联政治,把它送进万劫不复的历史黄页。
  海湾战争爆发时,中国力量尚未大规模进入中东。海湾战争改变了中东格局,实际上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亚事态,朝鲜对美国侵入伊拉克作出了敏感反应,而这将极大影响未来数十年内的东亚形势。虽然美国领导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高擎着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的旗号发起海湾战争,但对始终处于冷战阴云笼罩下的朝鲜而言,冠冕堂皇的说辞下面从来都是冰冷的现实。1992年美方称朝鲜正进行核开发,美韩针对朝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朝鲜立即停止有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对话。1993年美韩再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宣布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同时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是朝核问题正式发生,第一次朝核危机形成。
  苏联解体以后,冷战随之结束,全球总体的大气候变了,世界形势开始发生战后最深刻的变化,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美苏对立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冷战结束主要是在欧洲结束,突出表现为柏林墙的倒塌,欧罗巴上空的氛围发生质的改变,冰冻已久的欧洲必走上融合之路。1993年诞生的欧盟追求独立自主,它承载着无可转化的历史基因,有意摆脱美国的管控,清除前苏联的旧势力范围,拓展被冷战压缩的生存空间。但以新生的欧盟的实力,要做到上述两点很难,特别是由于军事实力有限,想打扫前苏联地盘难上加难,只能寄望于借美国之手来实现。
  欧盟迫切希望加速内部整合,经营原边缘区的东欧和南欧,现在欧盟东扩进程已经启动,考虑到东欧位于俄罗斯家门口,只能选择小心翼翼的稳步推进。南欧方向的操作很强,南欧问题主要是巴尔干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南联盟问题,这可以通过科索沃杠杆来解决。再者,东欧诸国已经倒向欧盟,南联盟政权依然亲俄罗斯,于是拔掉南联盟这颗钢钉,全面扫清整合之路上的障碍,成了欧洲政治家的心头大事。欧盟不得不请求美国的帮助,请求美国同意以北约的名义,绕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美国人最擅长制造战争红利,它很乐于趁俄罗斯孱弱和欧盟稚弱的机会,在两大战略级对手之间打入自己的存在。美国政客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在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下,精准把握军事介入的最佳时间点。1999年元旦欧元诞生,新生的欧元表现抢眼,给美元带来巨大压力,大量资金从北美流向欧洲,如果任由该趋势持续下去,美国金融将很快陷入困境,新经济泡沫将会提前破裂。在可量化的数学模型的指导下,不冷不热的美国像被打了鸡血,克林顿政府答应了欧盟的请求,在欧盟方面出钱出力的配合下,指挥北约部队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欧盟希望先拔掉南联盟这颗钢钉,整合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沿岸区域,在稳定的欧洲大环境下再启动欧元,那么欧元的前景将是无可限量的。克林顿政府等到欧元启动后开打,是要打压新生欧元的蓬勃发展势头,并且将以超出欧洲政客预料的方式,借战争给欧元的未来发展钉入钉子,用其后续发展干扰欧洲的整合和稳定,从而限制欧元的发展空间、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所以我们要看到,欧美之间的矛盾很尖锐,但双方把矛盾整合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中,使得它们在科索沃战争中能够进行亲密合作,但随着美元的持续走弱和欧元的茁壮成长,若干年后它们将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相互绞杀。
  1999年2月,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和(塞尔维亚的)科索沃代表在巴黎附近举行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没有商量余地,否则就要进行军事打击。
  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开始了。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的时候,西方的宣传机器继续向世界大规模抛出新闻制品,既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也是充满陈词老调的和粗制滥造的伪劣品。4月,美国国务院宣布50万科索沃阿族人失踪,1个月后,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宣布有10万到了服兵役年龄的人失踪,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有1万名科索沃人被塞族杀害。就像后来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样,该“美国制造”的“南联盟种族清洗罪”根本就是扯蛋出来的。如果某方宣布美国有1万人下落不明,或者宣布有1万名印第安人神秘失踪,或者说美国的政策导致某国1万人丧生,进而向美国发动大规模暴力袭击,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西方媒体称北约要把这个巴尔干国家“炸回到石器时代”。一位塞尔维亚老人站在多瑙河畔望着天空说:“上帝啊!你要是可怜塞尔维亚人,就让北约从天上下来吧!在地面上打一仗,是胜是负快点结束吧!”当地媒体报道说,空袭警报和爆炸声已经持续两个月,贝尔格莱德动物园的动物神经都有点不正常了。这些动物读不懂也听不明所谓的解放、自由、人权,它们只顾着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绝食和撞墙了。北约没日没夜、没完没了的轰炸,没有任何生命能够忍受这种久烈的摧残,人们已经体会不到停电停水、生活不便的痛苦,也失去了去大街上游行、用身体保护大桥的热情,连从床头爬起来躲避炸弹都有气无力,防空警笛声何曾断过!塞尔维亚老人在北约的人道主义救援的爆炸声中,期待的是弓箭手直面热兵器时代的侵略者的诀离与悲壮!美国和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大旗,以“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为借口,令数十万南联盟人无家可归、100万科索沃难民流离家园、凭空制造出20世纪末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拒绝采纳派出地面部队尽快结束战斗的合理建议,借口要实现信息化模式下的最小代价、甚至零伤亡,用长达两个多月的漫长空袭,把刚刚启动的强势的欧元拖软,将南联盟军队完整保存下来(而不是像若干年后在伊拉克作的那样,就地解散伊拉克军队和安全部队)。再联系到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美国偏不让心急的欧盟吃热豆腐,硬是将科索沃独立问题冷冻下来,还时不时的制造局势不稳的消息,在欧洲腹地掀起不大不小的风浪。
  大国博弈是历史的永恒主题,我们再从美中俄角度谈谈这场战争发生的大背景。苏联已经四分五裂、俄罗斯处境艰难,中国埋头于国内经济建设,昔日的美苏中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统治者不会放过这个稀缺的战略机遇期,制定出分割和控制亚欧大陆、进逼和夹击中俄的战略。针对美国追求单极世界的野心,中俄两国自然选择了联合抵御,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表明双方将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作;1998年中俄发表《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中特别表达了对科索沃局势的关注,强调尊重南联盟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但这时候的中国正致力于入世谈判,对科索沃事态基本采取了不干预政策,后来也没有参加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国际调解会议,仅在联合国对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投了弃权票。由于中俄力量和欧美力量的悬殊、中俄配合和欧美配合的悬殊、科索沃位于欧洲腹地的事实,科索沃战争无可阻挡的发生了。
  科索沃战争与中国有关系么?怎么可能与中国没有关系!“炸馆”事件是最好的说明。美国B-2重型隐形战略轰炸机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即从美国本土出发、经15个小时长途飞行、直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在这场非正义战争中,美国巩固了其军事霸权形象,中俄欧都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欧洲没有独立、强大的军事力量,连自家院里的“家事”都要劳驾美国人,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将继续被美国人操控;俄罗斯经济、军事实力迅速下降,连苏联的旧地盘、自家的斯拉夫兄弟都保不住,还要面对北约东扩、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进逼(TMD)的挑战;中国在大使馆被炸后不得不隐忍行事,深感自身实力不逮,尤其是军事领域。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欧盟对这场发生在家门口的战争进行反思,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感受到受制于美国的切肤之痛,决心发展独立的防卫力量、防止美国主宰欧洲安全、并与美国实质性拉开距离,导致北约内部矛盾扩大、大西洋联盟裂痕加深、欧美战略矛盾不可调和。1999年12月,欧盟作出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的决定,计划组建5万至6万人规模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军事行动。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后,欧盟将在建设独立防护力量的基础上,尝试用“欧俄新关系进程”平衡美国主导的北约机制,用“欧俄新关系进程”和北约共同塑造欧洲新秩序。
  俄罗斯人丢掉了幻想,重新站到了北约的对立面,不再追求融入国际社会、博取西方的赞美,在世界格局大变革的背景下,俄罗斯在各方间积极游走,迅速恢复了国力、回归强悍本色。在信息时代的战争模式的启示下,以及在“炸馆事件”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在军事上追求成为世界强国,全力发展自己的全球导航系统、太空载人系统、深空探测系统,并将很快迎来北斗系统、载人航天、探月计划的硕果。
  科索沃战争标志着美国实力达到了历史巅峰,它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当时的中国、欧盟、俄罗斯都无力挑战美国的地位,所以欧盟不得不请美军伸张诉求,俄罗斯不得不把传统势力范围拱手让出,中国不得不对“炸馆事件”忍声吞气。在4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中国、欧盟、俄罗斯开始联合起来,打破美国企图主导世界新格局的战略幻想。
 *2
  1991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借机将军事基地安插在中东,并在伊拉克上空划定“禁飞区”,使得在全面制裁伊拉克的同时,美英战机可以在“禁飞区”内肆意轰炸。从理论上讲,这种情况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尽管已经持续了近10年时间,世界总不能无期限的制裁,英美总不能无止境的轰炸,连冰河都要解冻,何况是堂堂国家。若干年后,伊拉克人受够了,世界也看不下去了,它们尝试改变现状。
  2000年8月,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冲刺阶段,大批美英战机持续轰炸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民主党借对外军事行动体现自己的敢作敢为、进而影响国内选举结果。在俄罗斯等国鼓动下,萨达姆做出大胆之举:命令伊拉克导弹部队和防空部队进行还击,向美英飞机发射地对空导弹,迫使美英飞机离开了“禁飞区”。此前,伊拉克宣布不再承认英美单方面划出的“禁飞区”,现在开始驱赶侵犯自己领空、轰炸自己领土的敌机了。“沙漠枭雄”萨达姆的蔑视强权的“勇敢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这令“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轰炸就轰炸、想挑起事端就挑起事端”的英美轴心很“震惊”。
  8月下旬,伊拉克政府表示不管受到何种威胁,伊拉克都决不会让美国操纵的核查小组重返,拒绝美国发出的“如伊拉克再不让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进伊拉克就要采取断然措施”的警告。9月上旬,伊拉克空军突破美英划定的非法的“禁飞区”并在区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内容包括试射导弹、一架参演飞机象征性地穿越“禁飞区”并抵达领空边界。
  军事、外交、经济活动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在伊拉克向外界释放军事信号的同时,其外交和经济活动都开始活跃起来。8月17日,伊拉克宣布开放关闭长达10年之久的萨达姆国际机场。两天后,一架俄罗斯飞机载着由官方人士组成的代表团飞抵巴格达,成为萨达姆国际机场开放以来的首架飞机和首批客人。近1个月后,一架俄罗斯飞机载着俄商界代表团和药品等救援物资从莫斯科直接飞抵巴格达;一架载有上百名俄罗斯杜马议员、新闻记者、体育运动员和知识分子的俄罗斯飞机降落在萨达姆国际机场。再1个月后,俄罗斯和伊拉克同时宣布正式恢复从莫斯科至巴格达的航班。再1个月后,伊拉克宣布恢复自海湾战争以来停运长达10年之久的国内航班,首航城市特意选在都处于美英“禁飞区”的南部重镇巴士拉和北部重镇摩苏尔。这等于向世人宣布:俄罗斯与伊拉克恢复了政府、商界、民间的全面关系,美国和英国对伊拉克的全面制裁政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此前此后,还有不少类似事件发生。8月10日,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抵达伊拉克,成为自海湾战争以来首位访问巴格达的外国国家元首。8月12日,一列伊拉克火车从北部重镇摩苏尔出发,抵达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颇,标志着两国恢复了铁路交通,也标志着两国关系已得到实质改善。9月30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应邀同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在第三国举行了历史性会晤。9月25日,伊拉克副总统阿齐兹与叙总统巴沙尔进行会晤,讨论了阿拉伯国家采取联合行动以解除对伊制裁的可能性,以及讨论了召开有伊拉克参加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等问题,叙利亚还呼吁解除对伊制裁,支持取消强加给伊拉克的禁飞令,并先后派数架飞机抵达巴格达访问,是向伊拉克派飞机最多的阿拉伯国家。10月4日,土耳其政府宣布即将与伊拉克实现关系正常化,决定向飞往伊拉克的外国航班开放领空。11月初,伊拉克和沙特决定开放边境口岸,恢复通关。12月初,一架载有法国政治人士和学者的飞机从巴黎起飞,取道大马士革飞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2月底,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访问印度,……
  在上述国家中,伊朗曾经是伊拉克的死敌,两国刚打了8年的战争,离结束不到10年时间;土耳其和沙特是美国的盟友,也是美英战机对伊发动空袭的基地;俄罗斯、法国、印度都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在意识形态上分别为反美、亲美、中立;可见美英打压伊拉克的政策多么不得人心。联想到数百万挨饿、没药看病的伊拉克儿童,那些鼓吹民主、人权的美英领袖们,大概可以竞争“反人类罪”的“诺贝尔”大奖了。
  2000年9月,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来研究改用欧元或其他货币进行结算和外贸的可能性。很快该委员会递交了可行性报告,萨达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正式通过了该决定。接下来伊拉克正式宣布,伊拉克决定放弃美元,停止一切使用美元结算的交易行为,而改用欧元和其他货币进行,这是因为美元已经成了美国赖以主宰地区事务的重要支柱,声明呼吁世界其它国家也采取类似做法,抗击美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当伊拉克在2000年底转向欧元时,萨达姆的命运就已注定。)
  10月底至11月初,萨达姆在巴格达举办了“巴格达国际博览会”,45个国家的1000多家公司的负责人乘坐国际航班陆续抵达巴格达,伊拉克和该45个国家、1000多家公司合力冲破非法的“禁飞区”。于是富含石油资源的伊拉克突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巴格达也立刻呈现出“八方宾客咸来”的好不热闹的胜景,伊拉克外交部成为诸国争相对话的对象。一架架飞机进了巴格达,把“禁飞区”冲击得支离破碎,伊拉克正从美英的铁血封锁中突围出去,美国惨淡经营的对伊全面制裁政策面临彻底破产。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3日)的话说:“10年光阴,星移斗转。世界和中东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社会对伊制裁有所松动,伊拉克开始逐步走出孤立。伊拉克利用国际上出现的新变化,不失时机地发动了一系列外交攻势。自去年夏天以来,已有上百家包租客机从欧洲、非洲和阿拉伯国家飞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沉寂多年的萨达姆国际机场又听到了飞机起降的轰鸣声。在打破经济制裁上,伊拉克利用巴以和谈陷于僵局、世界石油价格的起落以及美国总统大选而找到了再次与联合国对话的机会。伊拉克与世界各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在过去的一年里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其中包括阿联酋、巴林、卡塔尔和阿曼在巴格达重开使馆。其他一些国家也恢复了驻巴格达的外交机构。迄今,伊拉克驻外的使领馆的数目已达60多个。此外,自入侵科威特之后,去年伊首次被邀参加在开罗召开的阿盟首脑会议和欧佩克首脑会议。”
  伊拉克不甘于被制裁,不甘心被困锁在“禁飞区”,不甘心被美英强权持续侵凌。中欧俄为了大国战略、国际正义、能源安全,决意打破美国独霸中东的局面;阿拉伯国家为了民族感情、国家安全,也乐见外部势力的介入。以及,伊朗、叙利亚为了改善周边环境,印度为了实现大国梦想等等,各方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中东利益。萨达姆政权抓住时机,引入外部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有意借外力破除美英操控的联合国制裁。中国行事风格比较低调,主要通过加深经贸合作来强化关系,作为伊拉克五大贸易伙伴国之一,中国的企业通过参加“石油换食品”招投标活动,每年获得伊拉克将近10%的合同份额,主要是基建项目和石油项目,这么些年积累下来,中伊间共签署了价值逾百亿美元的石油合同,1997年中国石油公司获得伊拉克南部阿赫代布油田未来22年的开采权,该项目是当时中国在伊拉克及周边地区最直接、最大的石油利益。
  距海湾战争不到10年,中欧俄势力再入中东,美国的中东战略在伊拉克露出重大破绽:如果中欧俄在伊拉克站稳脚跟,那么美国就很难奈何伊拉克了,如果接下来中欧俄在中东站稳脚跟,与美国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美国的中东优势将逐渐丧失,“石油美元”里的“石油”与“美元”的粘合度就会降低,建立在“石油美元”基础上的美国金融霸权必将逐步丧失,这也意味着美国独霸全球的全球战略走向溃退。从更广泛背景来说,中国国力蒸蒸日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区性大国,美国对东亚的经济影响力持续减弱,美国的亚太领袖地位将很快面临挑战。中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全球影响力,俄罗斯的国力正在迅速恢复,欧洲的政经整合正稳步推进;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霸权岌岌可危。所以站在美国角度,以美国的霸权思维看:美国需要发动战争,来改变世界战略格局;在世界战略重地中东,捡起伊拉克这枚战略棋子,发动新的伊拉克战争!
  从克林顿时代开始,美国战略重点已经从欧洲转向亚太,或者说美国的欧亚战略出现了东移,接下来我们就把目光转向东亚地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作为东北亚重要国家,朝鲜很少参加到地区经济事务中来,它希望中美欧日韩都参与自己的经济活动,但这种理想条件在复杂大气候下很难实现。长期以来,中国致力于推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发展,主动发起相关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的论坛,金正日于2000年5月底应邀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回国后表现出有意推进改革的积极动向,而当朝鲜半岛内部压力得到解除之后,必然有利于朝鲜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有利于朝鲜改善外部环境、逐渐融入国际社会。
  2000年6月13日,韩国总统金大中抵达平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亲往机场迎接。随后朝韩双方举行了历史性峰会,并于两天后发表共同宣言,宣言强调韩朝首脑会晤具有重大意义,承诺将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决定加强军事情报交流、有关信息通报及经济合作,重点是扩大经济交流,包括韩国企业到朝鲜投资、增加韩国对朝鲜各项援助、相互旅游开放等等。这是朝鲜半岛分裂55年来韩朝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也是半岛分裂后韩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北方领土,金大中特在平壤宣布这场里程碑式的首脑会晤取得了成功。
  中国支持朝韩高峰会晤,从峰会举行的时间看,距金正日访华不足半月,这最能说明问题了。美国表面上表示欢迎﹐但内心却焦虑无比,(就拿驻军这件事来说,朝鲜有机会就敦促美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呼吁其从韩国撤走所驻37000名士兵,韩国政府计划收回战时指挥权,有不少官员开始要求美国撤军。)华盛顿通过官方和媒体渠道放话说,希望首脑会晤不会有任何导致美国结束在韩驻军的举措。这边朝韩最高领导人亲切握手,数以千计的游客涌向朝韩交界的非军事区,那边韩国和美国军队依然在准备应对朝鲜袭击,因为驻韩美军掌握着军事指挥权、韩国军队没有自主权。
  朝韩首脑会晤标志着新的开端,有助于结束半岛上空的冷战状态,使持续半个世纪的紧张气氛走向缓和,这将会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半岛局势,也必然促使西方国家调整对朝政策。2001年5月3日,由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佩尔松、欧盟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务负责人索拉纳以及欧盟负责外交事务的委员彭定康组成的欧盟高级代表团访问朝鲜,与金正日及朝鲜外务省副相姜锡柱在平壤举行了历时5个小时的深入会谈。据悉,欧盟15个成员国中,除法国和爱尔兰外,都同意与北朝鲜建立外交关系。随后,欧盟代表团访问了韩国,韩方对欧盟向平壤派遣历史性代表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朝韩达成永久和平协议的重大贡献,金大中为瑞典首相佩尔松设国宴并致辞说:“你们对南北朝鲜的访问以及帮助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的努力将为欧洲历史谱写下令人骄傲的一页。”
  欧盟积极介入朝鲜半岛事务,是为了扩展自己的战略空间,打破被美国屏蔽在外的窘局。它希望借助朝鲜这个跳板,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最终融入亚太经济合作圈。由于有这个战略需要,在与朝鲜的各种接触中,无论是对朝鲜的经济援助,还是与朝鲜的政治对话,或是寻求关系正常化,欧盟都走在美日的前面。这在逻辑上是很容易解释的,美国在战略上要求朝鲜半岛持续紧张,所以欧盟肯定会走在美国的前面;而日本的对朝政策受制于美国,所以欧盟肯定走在日本的前面。自1998年前后,欧盟已经成为朝鲜重要外援方,对朝提供粮食、及各种人道主义援助援助,比如在1997年至2000年间,每年向该朝鲜提供价值1500万欧元的燃油,还承诺在2001至2005年间,每年向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注入2000万欧元。
  2001年8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对俄罗斯展开访问。不久前,他已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仅在上海就进行4天的参观访问,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显然,中国、韩国、欧盟、俄罗斯、甚至日本,都积极推动朝鲜半岛气氛的缓和,而朝鲜半岛气氛的缓和必然对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影响,有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格局实现正常化、去冷战化。由于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冷战的遗产,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有助于清除地区的二战、冷战遗产,比如韩国政府已经提出来的、要求美军撤离的问题,可以想见日本也将有样学样、提出美军撤离的问题。
  历史刚进入21世纪,在这个世纪的第一年,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联合国总部发表千年宣言,宣言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各项宗旨和原则的承诺,决心根据《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全世界建立公正持久的和平。不干涉各国内政,尊重各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支持各国为维护主权平等所作出的任何努力,追求以和平手段并按照正义与国际法原则解决争端,给予仍处于殖民统治和外国占领下的人民以自决权。宣言认为,只有以人类共有的多样性为基础,通过广泛和持续的努力创造共同的未来,才能使全球化充分做到兼容并蓄,公平合理。
  在新的千年开始之际,中东、亚太、世界格局酝酿巨变,本质上是亚欧大陆格局酝酿巨变。用中国的政治话语可表达为:当今国际形势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与稳定,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都有新的发展,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阳光将照进地球上每个角落,但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它愿意让冰河继续冷冻下去,控制可以控制的战略要地,搞乱无法控制的战略要地。干涉中东的伊拉克、东北亚的朝鲜,通过控制“支点”撬动“地球”,这是美国统治者力所能及的。在经济衰退的现实压力下,中东处于美国全球战略的首位,因为这关系到石油美元的命运。再者中俄都是全球性大国,美国在东北亚无从下手,中东地区就大不相同了,所以美国必然从中东下手,必然对伊拉克这枚战略棋子下手、修补中东战略之破绽!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形容弱者的,树总是承受者,风总是施暴者,伊拉克这棵病残、渴望重生的大树,将被美英的强权之风摧枯拉朽、蹂躏。2000年10月,切尼在帮小布什竞选时说过,布什新政府“有可能采取军事行动,推翻萨达姆政权”。未来的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明确表示,华盛顿准备“狠狠地教训他(萨达姆),而不是像前任那样‘小打小闹’”。而未来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早在1998年就上书时任总统克林顿,要求采取措施“推翻萨达姆”。小布什的立场更加强硬,更欲“铲除萨达姆而后快”,他喜欢把“他(萨达姆)想杀死我爸爸”挂在嘴边。
  11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新政府的火药味(军人出身、代言军工复合体)和石油味(石油商背景、代言石油利益集团)极为浓重。行将出任副总统的、前国防部长切尼,行将出任国务卿的、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两者都是10年前海湾战争的领军人物。行将出任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他错过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现在重新回到了国防部长位子,发动战争是他梦寐以求的渴望。(但美国无法在中东重新制造出“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事件,只有在自己身上重新制造“日本偷袭美国”式的“珍珠港事件”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3
  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当天早上4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被同时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了位于纽约的世贸双子大厦,一架撞击了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国防部五角大楼,而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从案发现场角度看,911事件有三个重大疑点:双子大厦的倒掉、双子大厦附近的7号楼的神秘倒掉、五角大楼处的撞击结果与撞击物严重不符。
  先说双子大厦的倒掉。双子大厦先后被撞,北楼在被撞后102分钟倒塌,南楼在被撞后56分钟倒塌,并且都是伴随着密集的爆炸声、以接近自由落体的速度、在大约10秒内坍塌。(值得提及的是,第一架飞机撞北楼撞得的比较正,第二架飞机撞击了南楼的78层和82层之间的一角,飞机的部分残骸从大楼东侧与北侧穿出、掉到6个街区以外的地方,按此南楼的受损程度较小、南楼应该坚挺的时间更长,然而事实是不但两座楼都倒塌了、而且南楼倒塌的更快。)
  美国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在撞击事件发生后﹐由于飞机燃料油的燃烧,大厦内部发生熊熊大火﹐高温令大楼金属结构发生变化﹐烧熔化的钢铁失去了支撑力﹐于是大楼开始坍塌,并在共振效应下,在极短时间内完全坍塌。人们都不大相信这种解释,因为这违背了物理界的常识。波音767飞机的载油量为1万加仑,即可装大约重30余吨、体积为38立方米的航空煤油,(美式加仑的概念听起来很模糊,换算单位后我们便可窥其“真体量”,1万加仑航空煤油在重量上约等于30余吨、在体积上不超过38立方米)。更形象地说,一个边长为3点5米的立方体容器就盛下这些液体。下面再看大楼,双子大厦的每栋楼有110层、高度约412米,由20万吨钢铁、42.5万立方米混凝土建成,有102部电梯、43.5万个窗户、6万吨冷却设备,每幢楼的中心面积是87乘以133英尺,由47根36乘以16英尺厚的圆柱构成。双子大厦建造时在抗震抗撞、防火耐火方面投入巨大,一个边长为3点5米的立方体容器里装下的燃料油,竟然能把如此庞大的钢筋水泥工程给迅速、彻底的烧塌?在三百多米高空的北塔飞机撞击口里,事实上有许多幸存人员正在等待救援,一名躲过飞机撞击灾难、燃油燃烧灾难的向外张望、等待救援的金发女子,却永远地葬身于自由世界的、以自由落体运动坠落的残桓废墟里!
  关于7号楼的神秘倒掉。晚上5点20分,世贸中心7号楼,一幢47层高、距世贸中心北楼100米远的办公楼突然倒塌。这栋大楼的租户包括美中央情报局、国防部、国税局、联邦经济情报局、证券交易委员会。世贸中心7号楼周围的每幢楼都安全无事,这座楼却在6秒内呈精确爆破状垂直的倒塌掉了。官方解释说,从双子大厦飞落的残片引起了内部大火,大火又引燃了大楼内部的几个燃料桶。7号楼的倒掉创造建筑史上的纪录,成为第三座被烧塌的现代化大楼,前两座当然是的世贸大厦的双塔。但创造历史纪录似乎太儿戏了,即便是典型的豆腐渣工程,也不至于那样突然的栽倒。
  关于五角大楼处现场。一架长155英尺,高44英尺,翼展124英尺,几乎重达100吨的波音757飞机,以时速530英里的速度冲向五角大楼,在外墙留下一个巨大的规则的洞,但撞击痕迹完全不符合波音757的形状,根本找不到飞机尾翼、平尾翼、引擎冲击撞入大楼时留下的损伤痕迹。这架飞机在五角大楼外层冲破9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在第三层保护层留下一个直径大约是16英尺的洞,从位置看这个洞是飞机最柔软的、轻型碳材质的机头留下的,飞机最坚固部位、两个直径9英尺,长12英尺、6吨重的钛合金引擎仍然没有留下痕迹。
  官方公布的新闻图片上,倒是有这架飞机的引擎,但被曝该引擎与波音757飞机标准配备不相符合。除了深受质疑的飞机引擎,当局再也没有对外公布其他的实物证据,现场没有大型的机舱、机尾、机翼和机身,官方解释飞机燃油燃烧的强烈高温融化了整架飞机,但这种极不负责任的、违反科学常识的说法太不靠谱儿,何况图片显示撞击处可以看到显示器和纸质通讯录,就像双子大厦北楼撞击口有金发女子等待救援那样,都说明了燃油燃烧的地狱烈火很大程度上是种想象。难道大火的温度高得融化了几乎整架波音客机,却燃烧不掉易燃的显示器和纸质通讯录?却不妨碍美国军方DNA鉴定实验室验证死者身份?
  3架飞机、4把大火,于是双子大厦倒掉了,7号楼也神秘倒塌了,双子大厦创造了历史纪录,同时创造了摩天大楼被烧塌、在百余分钟内摩天大楼被烧塌、在百余分钟内摩天大楼以近自由落体运动被烧塌三项建筑史纪录,当然还有7号楼在没有大火燃烧的情况下以近自由落体运动被烧塌的极端案例;前两架波音飞机完全蒸发了,波音757飞机也基本上蒸发了,三架飞机都创造了历史纪录,机头、机舱、机翼、发动机竟然可以完成温柔的撞击,在留下与自身形状和势能严重不符的痕迹后,像碳纤维复合材料那样轻易燃烧成为空气。
  对有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阴谋,有的只是执行过的策划方案。人们的疑问是,袭击纽约双子大厦和五角大楼的,究竟是波音客机、还是加油机、军用飞机,抑或无人驾驶飞机、导弹,特别是双子大厦倒于外部冲击还是精确爆破?
  除了撞击纽约双子大厦、华盛顿五角大楼的3架飞机,还有第4架飞机“93号航班”,它也是911事件的重大疑点,我们之所以将它单列出来,是因为它似乎没事发现场。按照官方的解释,该机因故推迟42分钟起飞,劫机者计划撞击白宫或国会山,乘客为夺回飞机控制权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飞机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申克斯维尔附近。但新闻报道显示,事故现场除了有人走来走去,几乎没有任何与飞机有关的东西,也找不到飞机在那里出现过的痕迹。只有泥土、灰尘、大坑、残树,完全没有烟和火、飞机残骸、乘客尸体和血迹。这架飞机继续创造着纪录,整个飞机基本完全消失、所有乘客完全消失。人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93号航班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人们知道在所谓坠落地点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如果从案发现场以外的角度分析,质疑911官方结论的资料非常翔实,网上有关阴谋与真相的探讨不可谓不持续火热,相对于官方报告的漏洞百出不可谓不逻辑严密,向世人揭示了庞大、冷漠、森然、恐怖的黑洞。
 9月11日清晨,美国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正式启动若干军事演习,“警惕守卫演习”演练如何应对能引起整个北美防空安全的危机,“北方警戒演习”演练将战斗机转移到加拿大和阿拉斯加,3架华盛顿国民卫队的F-16战斗机从五角大楼附近的安德鲁空军基地起飞,到180海里外的北卡罗莱纳州执行练习任务,此时仅留下14架战斗机保护整个美国。在第一架飞机被劫持30分钟后,两架美F-15鹰式战斗机才从麻萨诸塞州空军基地紧急升空,并且在升空若干分钟后才被告知被劫持飞机的疑似位置,在再若干分钟后才获知被劫持飞机的真正位置,而这时整个事件已经结束了。从两架美F-15鹰式战斗机开始的、当局完全知情的漫长75分钟内,也就是在911恐怖事件的整个撞击过程中,美国防空系统没有发生任何有效作用,这对大国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儿,普通二流国家都能作出有效反应,军事霸权鼓吹者何以有空无防,到底是躲在幕后的什么力量,
  让美国向恐怖分子敞开怀抱,让此系列演习做到假戏真唱?
  恐怖袭击真相是什么?要求世界透明的美国,刻意掩盖着庞大的谜团,仅缓慢抛出简陋的证据,公示速度比造伪证都难,炮制真相却又漏洞百出。双子大厦遗址成为禁区,大楼残骸全部运往海外,这等于封锁住犯罪现场,并销毁了最直接的证据。在整个袭击事件中,93号航班引发的质疑最多,因为美国航空公司、联邦航空局、联邦调查局、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白宫给出的信息有很大出入,(在关键时间点有严重冲突),让人怀疑因项目仓促上马、导致事前各方沟通不畅,不得不作出有意无意的误导、以模糊真相。
  仍然是这句话:对有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阴谋,有的只是暗室里的精心策划。
911事件发生之日,美国抛出恐怖分子袭击说,在尚不清楚劫机者身份的情况下,把拉登、阿富汗、萨达姆、伊拉克顶到风口浪尖。在美英以媒体帝国的运作下,国际舆论把相关话题划为禁区。这决定了只有等到多年之后,事件的后续发展逐渐露出全貌,人们才有能清醒的面对这个事件。美国民众越来越不相信官方结论,但他们的声音是被完全漠视的;对911真相的讨论曾经席卷法国,但很快从传统大众媒体上消失了;当阴谋论在网络上迅速的蔓延,国际社会依然小心呵护着脆弱的谎言。这决定了在当今国际政坛,只有极个别的政治人物,敢于对该事件说三道四。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在文章中写道:在911事件中撞向五角大楼的不是飞机 ,而是一枚火箭,因为事后没有找到乘客的残骸。卡斯特罗认为,“研究飞机撞击的效果,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撞向五角大楼的绝对不是飞机……只有自动推进武器的弹体才能造成五角大楼的几何形圆洞。”他说,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真相也许永远不会被揭开。诚然,如果真相为众人所知,那就不叫精心策划了,人们透过重重迷雾感受到这个巨大、阴冷、惊骇、恐怖的谜团。
 日本参议员、民主党国际局长藤田幸久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访问时说:“还有几个犯人活着,可能有人事先知道事件会发生而想在股票获取重大利益。”美国喉舌《华盛顿邮报》勃然大怒,该报刊发题为“日本的有毒思想”的社论,社论强烈批判藤田歪曲事实、其言论是莫大谬论,严厉警告这种论调会破坏日美关系。社论指出,“藤田身处于美国最重要同盟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地位,居然认为911事件是巨大的虚构,这样的见解非常奇怪,令人无法想像”,“藤田的见解有激烈的反美倾向,已经脱离常识,这种倾向很像民主党或鸠山政权的政策”。藤田幸久解释说,自己只是认为事件中还有很多疑点,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调查,从来都没提到阴谋的字眼。时任日本首相鸠山圆场说,“这是藤田个人的见解,不是民主党的见解,也不是日本政府的见解。”藤田幸久所指犯人显然不是阿拉伯囚徒,而是指事发前夕在股市进行异常交易的幕后操控者,他们在纽约股市大举抛售美国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的股票,同时在芝加哥股票交易所购买这两家航空公司的作空期权,以及双子大厦的业主紧急购买价值35亿美元的保险,等等。
  质疑911真相不需要许多证据,有一条能颠覆原结论的就足够了,难道混迹在偏远落后山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能将世界金融高地之华尔街玩弄于鼓掌之中?就像3000年前的埃及法老不可能控制纽约股市,拉登和他领导的恐怖组织也不可能控制纽约股市,事实上只有美国人自己才能精准的控制自己。即便整个袭击过程被做得天衣无缝,依然在利益领域自我暴露出巨大的破绽。
*4
  911事件发生当天,小布什与高级顾问们会面,一致认定本?拉登是幕后主使。2天后,美国要求巴基斯坦允许美军用飞机穿越其领空,以便采取军事行动时对恐怖分子实施打击。3天后,美国政府公布一盘录像带,本?拉登在里面承认他是911袭击事件的策划者,美方称该录像带是在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市的一座房子里发现的,(这时候美国政府还没有发现将录像带直接寄送给媒体的快捷方法)。
  9月12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给穆沙拉夫打电话,直截了当地说:“你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边,要么成为我们的敌人。”(若干年后我们知道),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在华盛顿与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会晤时,不但重申“你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边,要么成为我们的敌人”的极端主义观点,还说如果巴基斯坦选择与塔利班分子站在一起,那么巴基斯坦就准备好被炸回石器时代吧!
  美国要抓拉登,要消灭基地组织,坚称拉登藏匿在阿富汗,而阿富汗塔利班拒不交出,所以美国酝酿对阿富汗发动军事打击。为什么把巴基斯坦硬生生的牵扯进来?因为美国有求于巴基斯坦所以才胁迫之,需要巴基斯坦断绝与塔利班关系以孤立之,需要借助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地理、文化、宗教、历史、种族关系密切。1、地理,两国是邻国,有漫长的边界线;2、文化和宗教,两国同样信奉伊斯兰教,大部分地区比较世俗化;3、历史,19世纪英国提出杜兰协定,划定阿富汗南部边界,今天阿巴的边界就此定形,(英俄划定阿富汗东部边界,瓦罕走廊由此诞生);4、种族,杜兰协定导致的结果是,将反侵略的主要力量普什图族分而割之,现该族为阿富汗第一大民族、巴基斯坦第二大民族,这必然给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带来关联和矛盾,使得巴基斯坦对阿富汗拥有极大影响力。
  从历史视角看,阿富汗伊斯兰极端化与英苏美殖民侵略密切相关。为了抵抗强大的英国殖民者,当地居民用宗教凝聚战斗力;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巴基斯坦、沙特等培养了大量圣战者;苏联军队撤出后,塔利班组织被美国政府抛弃,阿富汗陷入政治真空地带,但塔利班作为新兴力量崛起,迅速结束了军阀混战并带来和平,巴基斯坦则帮助塔利班稳住阵脚。为了在阿富汗境内铺设石油管道,美国曾经短暂承认塔利班政权,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成为仅有的三个支持塔利班政权的国家。911事件、本?拉登、塔利班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美国中情局特工是否在苏联撤军后离开那片土地?这些年来美国是否依然利用宗教极端主义作全球工具?答案是美国特工没有离开阿富汗、美国依然刻意激发宗教极端主义。
  9月1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首次明确表示沙特流亡富翁本?拉登是主要嫌疑人。他表示:“我们正在寻找那些有组织的恐怖主义分子,他们有能力制造我们所看到的这种袭击。”大多数国家的军队、安全部门、强权组织比拉登领导的游兵散勇强大得多,拉登领导的游兵散勇没有能力精确操控纽约股市,似乎只有美国核心圈(权力、情报、金融)的大佬儿才有充要资源。
  当天,美国国务院向巴基斯坦提出七项要求,将要求通过非文件的形式交给巴基斯坦外交部,同时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直接向穆沙拉夫提出要求:1、巴基斯坦阻止基地组织在边界的活动,切断经巴基斯坦通往阿富汗的武器运输;2、给美国提供全面的过境飞行和着陆权利,以便美方展开必要的军事和情报行动;3、允许美国军事情报组织和其他人员从陆路进入巴基斯坦,包括使用巴基斯坦的海军港口、空军基地和边境战略要地;4、及时向美国提供情报、入境信息及资料和内部安全信息,以帮助阻止和应对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行动;5、继续公开谴责911事件及其他恐怖行动,限制巴基斯坦国内反对美国而支持恐怖主义的言论;6、停止向塔利班输送燃料及其他产品或人员,以防被用于增加军事攻击力量或造成恐怖主义威胁;7、一旦证据表明本?拉登及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境内,而阿富汗和塔利班继续庇护拉登及其组织,巴基斯坦将中断与塔利班政权的外交关系。穆沙拉夫看到这些要求中有些是很滑稽的:如“限制巴基斯坦国内反对美国而支持恐怖主义的言论”,这涉及到如何定义“恐怖主义”、如何解释“支持恐怖主义的言论”、如何界定“没有言论自由和过度言论自由”;他也发现有些语句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如“一旦证据表明本?拉登及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境内”,既然美国仍在寻找证据、又如何确定“在阿富汗境内”的“本?拉登及基地组织”是罪魁祸首?他认为,美国无权干涉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政权的外交关系。
  美国提出的七条没有商量余地。如果巴基斯坦不满足美国的要求,就会招惹美国的愤怒和军事打击,面对“或为友或为敌”的最后通牒和“把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的赤裸裸威胁,穆沙拉夫思考着后果,他把美国假想成敌人,评估巴基斯坦将遭受的损失,他得出的结论是灰色的,在强大的美国装备面前,巴基斯坦军队将被歼灭,基础设施将会遭到破坏,以及经济崩溃、民族分裂等等。
  9月中旬,穆沙拉夫和中国领导人通了电话,就地区及国际形势交换意见。9月18日,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前往伊斯兰堡,与巴领导人就反恐问题进行磋商并广泛地交流意见。
  在当时特殊形势下,中方默许巴方与美国全面合作,但巴方没有在所有问题上给美国大开绿灯。巴方拒绝提供全面的过境飞行和着陆权利,只给美国一条远离其战略设施敏感地区的狭长飞行通道。巴方拒绝提供任何港口和战斗机空军基地,只给了美国两个位于俾路支的沙姆西和位于信德省的贾各布阿巴德的基地,而且要求只可将它们用于后勤补给和战斗机维护,不可以从这两处发动进攻。
  巴方同意在情报互换、开放领空和后勤保障等领域与美国进行合作,但美国政府迟迟不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本?拉登应对911事件负责,穆沙拉夫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美国未与巴基斯坦分享有关本?拉登应对911恐怖袭击事件负责的证据:“美国没有向我们提供证据,我所知道的都是从电视上获得的。我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向我们提供部分没有机密性的证据。”此前,鲍威尔许诺将公开证明本?拉登有罪的证据,并努力在白宫进行游说工作。难道美国会把确凿的证据藏着掖着?难道需要国际社会索要、内部人士游说?
  9月底,美国发布报告制造杂音,称拉登可能已经离开阿富汗,前往索马里、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或巴基斯坦西北部边境。但这不妨碍美国喉舌向世界广而告之:美国政府已再次向塔利班发出最后通牒,警告他们如果再不交出拉登,就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很快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向穆沙拉夫展示了本?拉登参与911事件的证据,英美喉舌代言称穆沙拉夫和巴基斯坦政府都认为证据表明本?拉登和911事件有关系。
  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开始了大规模的远程轰炸。当天,小布什和切尼分别与俄罗斯、加拿大、法国、以色列、埃及、德国、巴基斯坦、沙特、约旦、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等国的领导人以及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进行了电话交谈。(为什么要选择这天?五角大楼官员透露,是因为阿富汗今天夜里天气不错,能见度比较高,美国今天是星期日,明天是联邦假日,大部分人不会去上班,不必担心恐怖主义分子进行报复。)
  在发起对阿军事行动几十分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电视讲话,表示英国坚决站在美国一边。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表电视讲话,称法国将参加美英打击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德国总理施罗德在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德国将无保留地支持美国打击阿富汗的行动。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向记者阐述立场,称意大利政府无条件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普京称俄罗斯将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美国发动大规模空袭行动前夕,俄罗斯已建立国防部作战小组,入驻与阿富汗接壤的乌兹别克斯坦,作战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与美国、北约在乌作战部队的联系,这些部队将参加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在提供情报方面同美国进行合作,向美国提供了阿富汗境内上百个军事目标。)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严厉谴责了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称该行动是对阿富汗的侵略。伊朗外交部长反对美军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称无法接受美国发动针对其东部临国的大规模进攻。伊朗外交部长顾问评论美国攻击阿富汗,称这是美国企图扩大在该地区的存在:“美国这种徒劳无益的打击,其目的只是对该地区实行军事扩张,从而赢得地缘政治的优势。为此,他们试图把亲华盛顿的政权强加到阿富汗头上。”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对于塔利班遭受美国的打击,他们表示遗憾,但希望军事行动不要持续太久,不要误伤无辜。塔利班驻巴基斯坦大使表示,美国的这次袭击是恐怖主义行为,美国绝对实现不了他们的企图。(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表示,马来西亚反对美国及盟军向阿富汗开战。印度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定,其领空和空军基地都不将用来支持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国际恐怖主义。我们支持联合国和安理会通过的一系列决议,支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同时中方也主张,有关打击行动要证据确凿,针对具体目标,避免伤及无辜。
  第二天,时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应约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伊斯兰会议组织主席国卡塔尔外交大臣哈马德等通了电话。这天阿拉伯国家外长和伊斯兰国家外长紧急会议正在卡塔尔举行。
  10月15日,鲍威尔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立即在美国大使馆同穆沙拉夫举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单独会谈。在他抵达前夕,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在说,巴基斯坦将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举行会谈,双方将讨论空袭阿富汗的持续时间问题,称巴基斯坦虽然支持美国打击恐怖分子,但从不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视为恐怖组织,并将继续承认塔利班是阿富汗合法政府,它希望美国的军事行动在短期内就会结束。巴基斯坦支持美国对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但不认可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的政策目标。此前,穆沙拉夫曾经公开表示,如果美国打垮了塔利班,阿富汗将缺乏可以执政的势力。然而美国有着宏大的战略规划,要在中亚建立阿富汗战略支点,以棋手身份完全控制阿富汗棋子。在美国高压胁迫之下,穆沙拉夫不得不做出原则性让步,同意美国支持推翻塔利班政府,但仍坚持未来的阿富汗政权应吸纳塔利班温和力量。
  11月,穆沙拉夫和中国领导人再次通了电话,就地区及国际形势交换意见。11月底,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再次前往伊斯兰堡,与巴领导人就反恐问题进行磋商并广泛地交流意见。
  11月12日,联合国召开阿富汗问题多方外长会议,时任中国外长唐家璇在会上提出了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五项原则:1、要确保阿富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2、要由阿富汗人民自主决定解决办法;3、阿富汗未来政府要基础广泛,体现各民族利益,与各国尤其是邻国和睦相处;4、要有利于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5、联合国要发挥更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12月20日,穆沙拉夫抵达北京后,受到了中国政府的热烈欢迎,中国主要领导人都分别会见了他。这时候的巴基斯坦,在外部正承受着来自美国的极大压力,并因印度国会袭击案与印度箭拔弩张,穆沙拉夫请中国帮助巴加入上合组织,即让巴基斯坦处于中国的保护伞之下。作为真正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将支持巴基斯坦在反恐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并将为减轻巴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作出努力。在北京,中国领导人积极评价巴基斯坦参与阿富汗行动,支持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和平进程中扮演的积极角色,完全支持穆沙拉夫政府在反恐问题上所作的决定。穆沙拉夫重申了中巴两国传统友好关系的重要性,保持同中国的密切关系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双方讨论了国际反恐怖行动进展、阿富汗前途、印巴关系紧张等问题。
 阿富汗战争给亚欧大陆带来裂变,亚欧大陆再也不会回到以前的样子,南亚、中亚、中东局势都将随之而变。中国谨慎调整南亚战略格局,但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巴全天候友谊都不会改变,中巴高层保持着频繁往来与密切沟通,将继续推进各领域各层次的友谊合作。中国密切关注阿富汗战争及其后续发展,密切关注阿富汗局势及其前途与命运。
  美国借911事件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实质上是在亚欧大陆制造分裂和变化,在亚欧大陆、特别是在战略高地中东地区和战略对手中国(俄印)周边造事。美军占领阿富汗给亚欧大陆带来深远影响:1、颜色革命将相继在阿富汗邻近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发生;2、阿富汗毒品种植和走私活动将变得更加猖獗、更富组织性,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扩散;3、恐怖主义袭击波将以阿富汗为源头,向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国西部边境扩散。
  阿富汗战争仅仅是开始,它使美国成功蛙跳进中东、中亚、南亚的战略结点。新的战争将接踵而来,恶性突发事件将会频繁发生,美国强行启动自冷战以来的世界格局的重大调整。911事件深刻改变了这个世界,二战后还没有哪个孤立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用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话说:911标志着我们将不可逆转地从过去走向未知的未来,世界将从此改变。
 从美国国内看,小布什政府是911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它让小布什政府从半个世纪来最弱势的政府(因总统大选涉嫌舞弊),变成了自罗斯福时代以来最强势的政府(因整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小布什终于不用再躲到克劳福德农场度假,他可以安心在白宫处理国际和国内事务了。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是911事件的最大受益者:随着双子大厦的神秘的轰然倒塌,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和影响力却突兀崛起,在瞬间奇迹般从沉降的斜坡跃升到了巅峰,在巨大的灾难所引发的肤浅同情和诡异气氛下,美国人高擎“反恐”旗帜占据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将接下来的侵略战争行为变成了合理的和报复的行为。事实证明,911事件没有重创美国经济,反而延缓了金融危机的到来,美国军方没有遭受任何损失,反而立即找到大打出手的舞台。
  为什么美国把矛头指向阿富汗?如果确认在911事件中,美国政府扮演了可疑角色,那么我们可以进而表述为:为什么美国会发生911事件?为什么会在911事件后,美国立马把矛头挥向阿富汗?这不能不提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SCO)宣告成立,该组织是由中国倡导、在中国成立、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新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该组织疆域北至北冰洋,南至南中国海、东至太平洋,西至大西洋,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亚欧大陆的3/5,人口占世界的3/4。上合组织由中俄主导,可以想见美国势力必将被屏蔽于外,随着该组织的扩大,美国势力将在更大范围内被屏蔽于外,亚欧大陆将出现越来越大的、美国势力的真空地带。中国正迈向世界强国,俄罗斯也正走向复兴,欧盟加快了整合速度,美国在亚欧大陆的强势地位不可持续。如果美国从亚欧大陆全面溃退,那么势必彻底沦为地区性大国,将重新回归北美而告别全球性大国。
  911事件的发生和上合组织的成立,在时间上仅仅相距两个多月,这段时间足够做很多事情,两者可能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在时间上应该很有关联。上合组织成立当天,六国元首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承诺将为打击威胁各国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而进行紧密协作,包括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建立“上合组织反恐怖中心”。(上合组织目前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为设在北京的秘书处、设在塔什干的地区反恐怖机构。)此外,各成员国将共同打击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各成员国将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和巩固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和俄罗斯是上合组织的两大核心,4年前双方已签订关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不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不要对抗与冲突”的观点。
  上合组织是个开放性组织,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和地区,不会成为封闭的政治或军事集团,它的旗帜是和平、合作、开放、不结盟。上合组织这个庞然大物的横空出世,必然严重挤压美国霸权的生存空间,有望从根本上革掉美国霸权的命儿。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要在全世界实现控制,它不能容忍亚欧大陆出现任何对美国地位构成威胁的国家或组织。昔日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对峙带来冷战,今日美国和上合组织的战略对峙会带来什么?难道不足以带来类似于冷战的东西么?反恐战争是个有别于冷战的东西。
  上合组织刚成立两个多月后,震撼世界的911事件发生了。有人称该事件因仓促上演而漏洞百出,却不妨美国把矛头遥指向阿富汗。阿富汗地处亚洲中部,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心地带,是自古以来的东西方的交汇通道、连接亚欧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近代以来更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理所当然的成为全球力量的逐鹿场,特别是成为野心力量的觊觎之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法,阿富汗分别属于中东国家、中亚国家、南亚国家,体现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重要性,我们不妨将其列为中亚国家。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有句被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但欧洲早已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地缘战略中心出现东移,麦金德的名言应该作修正了,“谁控制了中亚,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谁占领了阿富汗这个“中子”,谁就能诱发亚欧大陆的裂变。美国通过挑起阿富汗战争,在上合组织区域内安插进钉子,以地缘战略棋手的身份运营地缘战略棋子。美国将采用显性暴力(军事)和隐性暴力(恐怖)手段,干扰中亚、南亚、中东、及整个亚欧大陆的局势。
  理论上说,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但在现实世界里,这首先涉及到定义的问题,我们要知道美国人眼中的世界,与其他国家眼中的世界大不相同,比如美国希望建立霸权统治的金字塔世界,中国希望建立天下大同的平的世界,中国积极宣扬和谐世界理念,美国却要发起全球反恐战争。美国人定义的恐怖主义,与其他国家定义的恐怖主义大不相不同,比如美国拒不向中国遣返东突分子,在古巴关塔摩监狱进行秘密培训活动,CIA对卡斯特罗、查韦斯展开频频谋杀,若干年前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慷慨支援,今天仍对北方联盟、猛虎组织提供资金和武器,热衷与缅甸等国流亡组织、苏丹反政府武装相勾结,说明扯起反恐大旗的美国政府,绝对不是清白的,劣迹斑斑,罪孽深重。
  对美国人来说,反恐是个大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美国人扛着反恐大旗挺进中亚,但上合成员国完全可以自己反恐,并且上合成员国打击的恐怖分子,肯定与美国人打击的对象不尽相同,这关系到对“恐怖主义”定义权、对反恐事业制高点的控制权的问题。早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之际,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就发出庄严承诺,将为打击威胁各国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而进行有效的合作。上合组织成立在911事件发生前,比美国更早的擎起反恐大旗,比美国式反恐更名副其实。
  客观地说,上合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反恐组织。以组织宗旨、成立时间、军事实力、覆盖范围、行为实践为准,上合组织都超越美国及其领导的国际反恐联盟(实际上这个联盟并不存在)。美洲人来亚欧大陆反恐?伊拉克人去美国反恐行么?(美国本土恐怖主义土壤肥沃,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并无恐怖主义)。上合组织应该制定亚欧大陆的反恐路线,也应该掌握全球反恐的定义权和话语权。何况上合组织在理念上比美国要高,同时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而西方最擅长搞分裂主义,欧美文化崇尚以暴制暴,美国式反恐不是好东西。
  如果美国不放弃现行路线,在中亚、西亚、南亚的广阔地带的热点地区,上合组织主导的反恐行动将与美国的反恐行动短兵相接,也是上合组织真正的反恐对美国的借反恐之名行复杂之事的清算。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上合组织很快将接纳伊朗为观察国,以后可能接纳伊朗为正式成员国,而伊朗是美国总统小布什定义的最大敌人、美国国务卿赖斯定义的恐怖主义中央银行、美国统治集团认定的全球最大恐怖主义国家,与此同时,伊朗把美国视为头号敌人,将美国列为最大恐怖主义国家,认为美国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美国把苏丹、古巴和朝鲜列为“反恐行动不合作国家”,实际上苏丹、古巴和朝鲜国内基本没有恐怖主义,与美国本土恐怖主义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谓苏丹、古巴和朝鲜反恐不合作,就是不听美国使唤而已。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对外大规模输出国家恐怖主义,如大力培植苏丹反政府武装、为颠覆古巴政府而百折不挠、把朝鲜长期置于战争威胁之下。我们要批判美国国家恐怖主义:1、其宣传机器的舆论恐怖主义,妖魔化不合作国家,炮制各种黑名单;2、其战争机器的暴力恐怖主义,肆意使用军事力量,给世界带来灾难;3、其灰色机构的隐性恐怖主义,以各种各样名义,制造和转嫁罪恶。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不战而胜,我们看到的是舆论战,它们出现在媒介载体上。在美国人的精心策划下,阿富汗战争首先是阿富汗人打阿富汗人,其次是美国特种部队和中情局的联合作战。在911事件当天召开的视频会议上,美国中情局局长乔治?特纳特咬定说:“我认为这毫无疑问是基地组织干的,”他提到截获了基地组织成员谈话的通讯记录,这些谈话中有部分内容声称对这些袭击负责,(无能的美国情报部门很快变得神通广大)。他还提到中情局始终在与阿富汗部落酋长保持合作,以有限的方式支持北方联盟。特纳特在阿富汗安插有许多特工,他安排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和北方联盟的几个部落首领在阿富汗境外的偏远地带举行了秘密会晤。飞机带着大笔现金降落在跑道上,贿赂了阿富汗部落酋长和首领们,美方要求他们提供军队,承诺提供资金和火力支援,以及提供武器和军饷。让阿富汗人(北方联盟)打阿富汗人(塔利班)是个不错的选择,美国在每支北方联盟的队伍里都同时插入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这是有史以来中央情报局和特种部队第一次手携手、肩并肩的联合作战。但美国在阿富汗缺乏明显的打击目标,如重要的政府建筑及军事建筑、公共设施或能源中心、交通基础设施等等,只有美国人知道轰炸了什么、轰炸规模的大小、或者有没有轰炸。
  很大程度上阿富汗战争是外交战。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与中国、俄罗斯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元首或政府领袖通话,鲍威尔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和沙特,及北约、欧盟、阿盟、联合国等组织联络。美国绕开正常的外交渠道,直接寻求外国首脑的许可,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交换条件,美国人用金钱买到了需要的一切,对一些国家提供了新式武器装备,对一些国家削减部分债务。从金钱上看,这些交易对一些国家非常有利,尽管有的国家因此要承担相当大的政治风险。
  先发制人是个老东西,二战期间德国玩得炉火纯青,希特勒是先发制人的发明者,他指挥部队频繁发动闪电袭击。心有灵犀让距离拉近,小布什政府正式提出来,而他的前任已经付诸实施了,1998年8月7日,克林顿政府分别向阿富汗和苏丹发射了75枚巡航导弹(前者70枚,后者5枚)。事前美国没有将袭击行动向任何国家通报,开启美国对主权国家进行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恶劣先例。我们可以发现小布什政府的对阿政策,本质上是对克林顿政府对阿政策的延续,从空中打击阶段跨入实质占领阶段。后来据英国媒体披露,早在2001年7月美国与巴基斯坦的情报机关官员,就已经讨论了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后来我们知道这次讨论的结果是巴方予以拒绝。这说明美国在911事件发生前,已经在积极策划阿富汗战争。从时间顺序这个关键参数看,与其说美国因911事件而侵入阿富汗,不如说美国为入侵阿富汗而策划911事件。
  1998年12月17日,美国战机在少量英国战机配合下,一共出动了650多架次飞机,发射了446枚巡航导弹,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70余小时的大规模空袭。伊拉克已经被联合国核查人员翻了个底朝天,就像小布什政府谴责塔利班政权拒不交出拉登,克林顿政府谴责萨达姆政权拒不交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潜藏在虚拟世界的某个小人物谴责美国政府拒不交出大洪水时代的诺亚方舟)。事后中俄法等多国家予以谴责,俄罗斯召回了驻美、英两国大使以示抗议。
  美国对阿富汗战争开始了,对伊拉克战争还会远么?911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美国便积极“搜集”基地组织与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勾结起来的情报。小布什政府阁僚的共识是: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5
  美国要侵略伊拉克,法德俄三国坚决反对。萨达姆抛弃美元、拥抱欧元是引火烧身的直接原因,美国打伊拉克就是维护美元本位制、打压崛起中的欧元,也是在继通过科索沃战争打击欧元之后、第二次打击欧元。
  当初欧洲支持美国打阿富汗是为了实现利益均沾,反对打伊拉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再者911效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弱化,世界逐渐从对美国的狂热同情中趋于理性,各大国已经清晰地看到美国新战略的隆起。小布什政府的操作手法很简单,无非是抛出基地组织、人道主义灾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大杀器。后来人们知道,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关系没有任何关系,没有制造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危机”,也压根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三大理由都是假冒伪劣产品,都是具有国标意义的“美国制造”。
  按照欧洲中心主义,中东地区称为近东,欧洲在中东根蒂深厚,萨达姆拥抱欧元是有理由的。德国是伊拉克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2002年9月德国举行大选,针对德国人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径的不满、对可能发生的伊拉克战争表现出的巨大不安,争取连任的总理施罗德果断提出“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竞选口号,他承诺如果自己当选,绝不会参加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在安理会中,也决不会投使战争合法化的赞成票。在投票前夕,德国司法部长格梅林把小布什比作希特勒,美国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德美关系因此恶化。施罗德当选后,美国不顾基本的国际礼仪,拒绝发送贺电,后来还借此反对德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法德对新欧洲有雄心勃勃的创想,法国更有着自己的欧洲地缘战略观,在德国总理施罗德率先向美国发难后,法国总统希拉克紧跟着扛起反战大旗,2003年3月10日,希拉克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称,将不惜动用否决权阻止对伊动武。法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相当于堵死美国通过联合国发动战争的路,迫使美英最终断绝寻求对伊动武合法性的幻想。为此,1个多月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法国将会因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反美立场而受到惩罚。这等于威胁对法国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进行报复,即在伊拉克范围内对法国进行制裁,包括清除法国在伊势力、拒绝承认法国在伊利益、拒绝让法国企业进入。
  海湾战争是在苏联妥协下发生,现在美国要发动新的海湾战争,苏联衣钵继承人、饱尝过历史教训的俄罗斯知道该怎么做。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与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统希拉克举行会谈,磋商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的办法。2003年2月28日,俄外长伊万诺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俄罗斯不支持(美英提出的)直接或间接为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开辟道路的新决议。”他指出,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俄罗斯拥有否决权,出于维护国际稳定的需要,俄罗斯可能使用这个权力”。俄罗斯公开可能在安理会上投否决票,英美不得不放弃通过联合国发动战争。
  德法俄三国组成反战轴心,中方的立场也非常明确:坚持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中国同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等保持密切沟通,并同意法国、德国、俄罗斯三国的立场,支持对伊继续进行武器核查,呼吁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美国打响伊拉克战争前夕,1名中国派往联合国监核会的化武专家在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任务中不幸遇难,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号召化悲痛为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军队建设贡献力量。
  实际上,德法俄与美国的斗争集中在外交层面,而美国针对中国的行动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中东和东亚是其逐鹿亚欧大陆的两大棋子,它忧虑在把战争资源向海湾集结期间却在东亚露出虚空的腹部。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姗姗来迟。美国打伊拉克是战略性行动,是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划的,可以上溯至克林顿时代的持续轰炸,更可上溯至老布什时代的海湾战争,(当然更可以上溯至里根和卡特时期),布什家族是美国石油集团利益代言人,副总统切尼曾担任哈利博顿石油公司总裁,总统安全事务顾问赖斯也曾是雪佛龙石油公司的独立董事,能源部长、商务部长许多都来自石油集团,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鲍威尔、及副国防部长、副国务卿与军工复合体关系密切。就像德国人选出纳粹政府,美国人选举出来的是战争班底,这种货色的民主真不是好东西!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早在1996年美国政客就以文件的形式提交攻打伊拉克的方案,在1998年就已经明确了攻打的理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客就立即抛出对伊拉克开战的强烈诉求,并要求清洗掉参谋长联席会议内所有反对开战的成员,以色列政府立即宣布是萨达姆下令发动袭击的,呼吁美国对巴格达发动大规模报复。自海湾战争结束后到911事件发生前,美英战机对伊拉克的轰炸就达13次之多,美英以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从来没有间断!大规模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准备早就开始了,英国布莱尔政府与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和沙龙政府、美国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组建成了战争轴心。
  2003年3月20日是美国打响伊拉克战争之日,此前此后台海局势及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恶化。这是美国人玩得炉火纯青的老把戏,在依然新鲜的历史档案中有迹可循,在打响科索沃战争前夕,为了把军事资源集中投放到欧洲,它精心制造出东亚上空的战争阴云,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当天,它指令日本修改了《日美战争法案》,两天后驻韩美军举行了“勇敢海峡”军事演习。以伊拉克战争爆发当天为线,1个月前美国告知日方说将增加驻日军力,以在进攻伊拉克时保持对朝鲜的压制力,将部署在夏威夷的卡尔?文森号航母调到朝鲜半岛附近海域,从本土调集数十架B-52和B-1B战略轰炸机部署在关岛基地。(李登辉、陈水扁、汉光演习、诡异的SARS都突袭般蹦跶出来了。)在美国统治者眼里,亚欧大陆是个大棋盘,其欧亚战略有很强的整体性,科索沃战争与东亚密切相关,伊拉克战争更与东亚密切相关。如果发生台海战争和朝鲜半岛战争,且不说美军在台海和半岛有无胜算,在其他地方的战争行动必然无法顺利推进。准备战争是避免战争的最好方法,所以美国故意恶化东亚局势,遂化战略被动为战略主动。主动与被动是针对主要对手而言的,中国因SARS、台独分子、日本右翼政客和美国的系列动作而陷入整体被动,自身巨大的、奔涌的能量被束缚和郁结于内。
  2003年3月20日当天,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德国外长菲舍尔、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巴黎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要求美英立即停止战争。中方严重关切伊拉克战争,强烈呼吁立即停止对伊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称美英对伊发动军事行动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准则,认为伊拉克战后安排与重建问题应该在联合国框架内处理。
  在战争行动中,美军几乎实现了不战而战,很大程度上不是美国太强大,是因为伊拉克实在太弱小。早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划定“禁飞区”,强迫伊拉克交出了天空。发动军事攻击前夕,美国在海湾地区大规模集结,将伊拉克严密的围困起来,于地面上牢牢把握主动权。军事攻击开始后,在美军的死死监视下,伊军防空体系形同虚设,雷达不敢开机,飞机不敢起飞,否则就是送死。
  在战争后期,不断有美英直升机、坦克被击落或摧毁,据说美国激光制导的智能炸弹、GPS制导的战斧巡航导弹经常失去准头,美国人将原因归结于俄罗斯身上,称其向伊拉克出售了数千套夜视设备、GPS制导电子干扰系统、反坦克导弹等违禁武器。美国人尤其对GPS干扰系统极为恼火,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亲自站出来,坚称俄罗斯军工企业有人私自将GPS干扰仪走私到了伊拉克,声称如果俄罗斯方面不采取措施制止,美国方面将会采取报复行动。但我们注意到,美国没有将矛头指向俄罗斯政府,仅仅是说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并且定性为私人走私行为,恐怕是担心事件升级、失控,主动把国家行为降格到个人层次,在解决问题的范围内息事宁人。美国点名的俄罗斯两家军工企业,分别是有航空背景的企业、专门制造仪表的企业,其产品涉及高性能的可移动无线电对抗设备。据悉,一套这样的设备能同时向50架从任何方向飞来,距离从30米到30千米、高度从70千米到150千米范围内的飞机,发出有效干扰信号。
  俄罗斯方面断然拒绝美方指责,说美国的导弹哪能那么容易受干扰,虽然知道美国的导弹就是那么容易受干扰!美国国务院紧急召见了俄罗斯驻美国大使乌沙科夫,称美方已多次向俄罗斯政府高层领导人反映了问题,这些设备对美英军队造成了直接威胁,但俄方的答复不能令美方满意。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紧急访问莫斯科,军队方面配合制造出俄外交车队遭袭击事件。当俄外交车队离开巴格达、准备撤离伊拉克时,尽管俄方已向联军通报了行使路线和时间,还是遭到不名身份的武装人员袭击。俄大使、数名外交官和记者受伤。美国官方没有承认袭击是美军所为,但该大使认定美军故意袭击了车队,俄罗斯外交部召见美国驻俄大使,要求美国对车队遭袭事件进行调查,严惩肇事者。正在莫斯科访问的赖斯向普京保证,即使证实美军袭击了从伊撤退的俄外交人员,美军不是要恶意伤害他们。赖斯与普京谈了好几天,最后普京不得不学着美国人的口气,说不排除的确有人私自将GPS干扰仪走私到了第三国,再碾转到了伊拉克。很快,俄罗斯的干扰设备销声匿迹了,美国战斧导弹的准头恢复正常了。
  现在我们简单概括一下:美国为什么要侵入伊拉克?当然是为了石油,不管从哪个层面讲,最后都要落脚到石油上。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占领伊拉克就能占有伊拉克石油,不受限制的开发已探明和未探明的油田;伊拉克地处海湾地区中心,占领伊拉克等于加强控制中东油桶,更好的控制石油价格和石油流向,就能增加“石油”与“美元”之间的粘合度,扩展美国的战略空间和延长美国霸权的生存时限。特别是萨达姆政府宣布采取欧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后,英美军机大规模轰炸和舆论妖魔化运动就立即降临了,大规模军事侵略行动进入紧张筹备程序。
  美国为什么敢于侵入伊拉克?两伊战争双方打成平手,可知伊拉克和伊朗的军事力量不相上下,战争持续8年之久,可知伊拉克的政权稳固性并不逊于伊朗,即便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被以美国为首的多国军队打败、遭受联合国严厉制裁,萨达姆政权凭借娴熟手腕统治着国家、无风雨飘摇之虞。然而,长期的封锁及武器核查,已经把伊拉克折腾得虚弱不堪,造成这个国家从经济运转到军事体系的彻底瘫痪。伊拉克何止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连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生存的自卫武器都没有,美国飞机地毯式侦察了伊拉克的每寸土地、清除了每寸土地上可能的威胁,然后美国才敢于全面侵入伊拉克土地、占有伊拉克中央银行和各地油井。
  联合国制裁起到什么作用?为美国入侵伊拉克作嫁衣。联合国全面制裁给伊拉克带来深重灾难,伊拉克政府和广大人民都是直接受害者。一个被全面制裁掏空了身体的伊拉克,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被彻底掏空的萨达姆政权,它的命运注定像肥肉那样从挂在美国口边、直到被吞进肚子。联合国制裁所起的作用,就是把体格健壮的人饿得手无缚鸡之力,然后交由四肢发达的山姆大叔肆意侵凌。军事上不可能不取胜,不可能不可能不速胜,完全不可能遭遇大规模抵抗,因此小布什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而发动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有什么意义?伊拉克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下院辩论时明言:“这场战争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政治格局。”布莱尔政府参与发动战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重塑国际政治格局、寻求利益最大化,虽然发展的方向并非如美英所愿、并逐渐失去主动。美国议员赞赏这场战争有“历史精神”,因为它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当年老布什打败萨达姆,又主动从伊拉克本土撤军,从而给美国在中东驻军的理由,现在小布什子承父业,要把伊拉克吞下肚子里去,进而拿下伊朗、实现独霸中东。在工业化时代,石油维系着各大国的生命线,中东地区是21世纪初的全球战略高地,而伊拉克战争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东格局,并且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中东格局的演化方向,所以伊拉克战争是新旧世界秩序的分水岭,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对美国统治者而言,旧时代是持续10多年的、正走向式微的美国霸权时代,新时代是美国霸权得以延续、巩固、重构的时代。我们愿意认为,旧时代是持续10多年、幻如昙花的美国霸权时代,新时代是美国霸权狼奔豕突、加速湮灭的时代。
  我们回顾这一幕,对理解眼下的伊朗局势会有所帮助,美国想军事入侵伊朗吗?它做梦都想。美国会军事入侵伊朗吗?它会知道这是做梦。当年在伊拉克事务上,诸大国在经济、军事上没有积极干预,战前仅仅在政治上表达反对立场,战争期间基本放任美国大施手脚,待到主要战事结束、美国宣布胜利后,才开始暗中发力、让美国疲于应付。很大程度上,美国军事入侵伊朗不太现实,但军事袭击伊朗是完全可能的,这个世界原本就是野心家的冒险舞台,诸大国“保卫伊朗”将与美国“军事突袭”形成尖锐对峙!有了伊拉克的前车之鉴,诸方不会在经济、军事上配合美国的政策,今天中欧俄也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足够丰富的经济、军事、政治、外交手段,避免让伊朗成为第二个伊拉克。
  很快人们便发现,虽然伊拉克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但是美国未能在伊拉克实现初衷,这场战争主要是打破世界旧格局。伊朗局势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面貌,在形式上肩负着塑造世界新格局的重任。
*7伊核问题
  伊拉克战争打响前,伊朗已经发出警告,如果美国人胆敢涉足伊朗领土或领空,伊朗将给予迅速和决定性的回击。但美国人无视警告,长了眼睛的精确制导导弹频频飞向伊朗,从3月21日到3月22日的两天时间内,先后有美军发射的4枚导弹落入伊朗境内。但伊朗保持了理智,没有敢于正面还击,进入4月份,伊朗警告美军不要从伊拉克越界入境。
  如果美军能够迅速拿下伊拉克,接下来百分之百会打伊朗的主意,这由其追求霸权的国家意志所决定。小布什政府借诡异的911事件,把伊朗、伊拉克和朝鲜列为“邪恶轴心”,算是已经完成了对日后发起军事行动的铺垫,(但这三个国家与911事件没有任何关系,倒是小布什政府与911事件瓜葛甚深,因为该黑名单是小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抛出的,所以我们不妨称其为“小布什黑名单”,或者“国会轴心国”。)
  原初,美国的中东战略是以伊朗为核心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失去伊朗后,美国立刻制定了收复伊朗、确立中东优势地位的战略目标,即制定了收复伊朗、实现在中东驻军的战略目标。
  在解决掉伊拉克之后,美国着手解决伊朗,这是可以预见的。美国已经占领伊朗的东(伊拉克)西(阿富汗)两个邻国,分别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贴近伊朗边境建立军事基地,特别是将整个伊拉克打造为庞大的军事基地和后勤基地,给伊朗带来的安全威胁是不言而喻的。凭借在中东地区最强大的空中和远程打击力量,美国和以色列可能会对伊朗境内的油井等重要目标发动袭击,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伊朗就会爆发危机,其民选政府就会在外部干涉下发生震荡,美国就有机会发动颜色革命。中东就会被美国控制得更紧,更大程度的失去自主权,中欧俄就会失去战略高地,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突然宣布:伊朗已经开采出铀矿并进行加工,发展核燃料(钚)的回收处理技术。他说,伊朗研究人员已经在伊朗中部的亚兹德区发现了铀矿,并在附近的伊斯法罕和卡尚建立了铀产品加工厂。哈塔米在宣布消息时特别指出,伊朗的核项目纯粹是为了民用,欢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官员视察伊朗的核设施。伊核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率队前往考察,发现伊朗已基本完成在纳坦兹附近铀浓缩加工厂的建设,该加工厂已安装160台新的气体离心机,附近还有1000台离心机零部件,最终计划安装5000台离心机。据悉,该秘密核设施是在美国打响全球反恐战争、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后开始建造的。如今,在美国打响伊拉克战争前夕,伊朗高调公布了自己的核计划,果断宣布开始提炼为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向外界发出敢于直面强权和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信号。这没有国际社会的配合的配合是不可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扮演的角色值得关注,它代表的中欧俄等大多数国家的立场,该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为埃及人,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他向联合国明确报告,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争打响后亦公开批评美国做法错误。
  在小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国际社会开始在伊核问题上发力,狙击美国独霸中东的企图。
  8月5日,沙特阿拉伯《中东报》刊登题为《来自情报人员的秘密报告:伊朗已进入制造核弹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如下:
  ---------------------------------------------
  由专家、伊朗流亡者、欧洲和中东情报人员提供的秘密报告透露,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伊朗在俄罗斯、中国、朝鲜和巴基斯坦科学家的帮助下,一直在秘密地致力于核武器的发展,伊朗比伊拉克离制造核弹的目标更近。目前,谁也不能确切地知道伊朗何时能制造出第一枚核弹,有专家认为,伊朗在两三年之后就能制造核武器。伊朗正在快马加鞭地朝着拥有制造核弹能力的方向努力。有报告指出,1989年巴基斯坦向伊朗出售了核武器技术,1991年德黑兰从中国进口了1.8吨核原料,其中部分用在了武器制造上,俄罗斯科学家经常去伊朗制造铀的核反应堆帮助工作,也有许多朝鲜人正在伊朗的核导弹基地工作。最近几个月,伊朗从欧洲购买了可用于加工大量放射性原料的机械设备,也就是说这些设备可生产铀、钚和用于核武器发射装置的引信。欧洲情报人员说,伊朗采购这些设备表明,伊朗已进入核武器发展的后期阶段。
  法国政府的秘密报告指出,伊朗政府获得了用于制造核弹的浓缩铀和钚。如果伊朗跻身核力量的话,美国将面临极其艰难的军事和政治上的调整,因为伊朗拥核意味着它将成为以色列的头号敌人,是美国政府认定的小布什轴心或国会轴心里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伊朗政府曾多次说过,它决定建设的6个核反应堆是用于民用发电的。值得提及的是,伊朗与民用有关的核计划始于1974年,该计划于1995年重新启动,当时伊朗同俄罗斯签署合同建设布什尔核反应堆。俄罗斯向伊朗承诺提供反应堆使用的核燃料,但伊朗希望开发自己生产核燃料的能力,从而引起了国际上的一些猜疑和担心。众所周知,拥有民用核计划的国家都从核反应堆出口国家购买核燃料,因为制造核燃料的技术复杂而且价格高。
  据传,在纳坦兹和阿拉克建有秘密核设施。专家们说,从纳坦兹核反应堆的运作情况来看,有可能在1年内生产出足够制造1枚核弹的核材料,最终发展为每年提供足以制造3至5枚核弹的核材料。
  伊朗拥有核武器将改变该地区的力量对比,美国正力图在伊朗的两个邻国阿富汗和伊拉克组建亲美政府,并已拟定准备用导弹和战机袭击伊朗核设施的紧急计划;伊朗人认为,伊朗需要核武器来遏制以色列、美国,拥有核武器是伊朗主权和安全的保证。
  ------------------------------------------------
  这则新闻值得大书特书!因为它揭示了幕后的大国角力:伊核问题不仅是美伊之间的问题,也是美国和国际社会之间的问题。我们隐隐约约的洞察到,伊朗已经成为世界抗美支点,伊核问题成为诸国反对美国独霸中东的工具,而接下来将频频发生的伊核危机是受到驱动的危机。
  邻国阿富汗和伊拉克接连遭到侵略,伊朗有无必要赶在美国侵略自己之前,提炼可能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呢?
  世界已经失去了伊拉克,是否能够承受再失去伊朗?!国际社会有无必要在德黑兰沦陷之前,为伊朗提供威慑侵略的核长矛?
  这则新闻透露的信息是:伊朗有制造核武器的企图,可能在国际社会的帮忙下跨入核门槛。法国政府的秘密报告、其他国家情报人员的观点、联合国检查员的采集样本等,反复强调伊朗有制造核武器的企图。国际社会名副其实,俄罗斯、欧洲(法国)、中国、朝鲜、巴基斯坦、沙特(由沙特媒体放风),涉及中欧俄这三个美国之外的主要全球力量,涉及沙特这个代表阿拉伯世界心声的中东大国,涉及巴基斯坦这个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涉及朝鲜这个对美国全球战略至关重要的东北亚地区的涉核国家。
  国际新闻的诞生往往都有背景,它们通常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向方方面面传达精确而隐晦的信息。这则新闻诞生的背景是:美军侵入伊拉克后,中东国家普遍感受到威胁,中欧俄也感受到危机的逼近;待美军稳定伊拉克后,必然会把矛头指向伊朗,美军已经完成了军事布局,已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方向,对伊朗形成了夹击之势。在失去伊拉克之后,如果再接着失去伊朗,中东格局会变成什么样子?世界将迎来怎样的新秩序?显然是美国独霸中东、挟石油以令诸国,这绝对是沙特、埃及、伊朗等中东大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全球势力所不能接受的。世界已经失去伊拉克,无法承受再失去伊朗,世界没能保卫伊拉克,但现在必须保卫伊朗。反战未能保卫伊拉克,口头抗议没能起到作用,现在要不要实质动作?在相关国家牵头下,国际社会未雨绸缪,伊核问题正式登台亮相!!
2002 年初,小布什在就职后的首次国情咨文中,以朝鲜出口导弹技术和发展核武器为由,把朝鲜、伊朗和伊拉克并称为“邪恶轴心”。2002年10月,朝鲜承认进口铀浓缩的离心机,正在推进浓缩铀开发计划,以及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2003年初,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朝核危机浮出水面。朝鲜点一盏小灯,美国放一把大火。很快美国放出重启核研究的消息,宣称只有发展小型战术核武器,才能有效遏制无赖国家和恐怖组织,小布什政府已经决定充实美国核武库,以便于执行先发制人策略、打击无赖国家。《华盛顿时报》甚至报道说,小布什已经批准在对伊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以防止伊拉克对美军及其盟友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3年初,美军已经开始在中东地区进行大规模集结,数十万大军抵达伊拉克周边的科威特、卡塔尔等国。通过对伊拉克周边国家的游说,五角大楼已经制定出分三路进攻的方案,攻打伊拉克和推翻萨达姆政权已经成为定局。
  打响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国通知日本政府说将增加驻日美军军力,以在进攻伊拉克时保持对朝鲜的压制力,原驻防日本横须贺的小鹰号航母被调出后,美方从夏威夷调出卡尔?文森号航母部署到朝鲜半岛附近海域,从本土调集了B-52和B-1B战略轰炸机部署在关岛基地,这些飞机多次赴日本和韩国参加远程轰炸演习。朝鲜强烈要求美国立即取消联合军演计划,谴责联合军事演习是十分严重和危险的行为,美国“发动模拟先发制人的核攻击”,美国的目的是挑起第二次朝鲜战争”。军事超级大国“不小心”擦枪走火,就足以给小国带来灭顶之灾,朝鲜承受的压力是可以想象的。朝鲜《劳动新闻》发表了题为《美国企图主宰朝鲜的战略是妄想》的评论文章,“如果发生朝鲜战争,朝鲜将给美国以歼灭性打击。美国开1枪,朝鲜将开10枪、100枪。”文章写道,“没有人能够知道,朝鲜军事打击的范围和深度将是何种程度。在朝鲜的强烈打击之下,敌人在地球上将难觅藏身之地。”朝鲜还两次向日本海试射短程地对舰导弹,当时美军与韩军正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朝鲜打击驻韩美军没有难度,打击驻日美军的难度也不大,我们理解地缘政治大国间小国生存的艰辛,同情朝鲜在赤裸裸的战争威胁下所作出的激烈反应。
  3月20日美军侵入伊拉克。伊拉克战争给世界带来巨大震撼。一个资源极丰富的主权国家,原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被美国以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占领了,给其他国家以极危险的“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要“被”“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惧心理。
  4月24日前后,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朝三方会谈上,朝鲜代表私下对美国代表透露,朝鲜已拥有了两件核武器,具备了“强大自卫核威慑力”,将“采取所有可能方式来展示核武器威力”。这是朝鲜首次在外交场合透露其拥有核武器,并首次透露其拥有核武器的数量。我们百分之百相信,美军侵入伊拉克与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有因果联系。朝鲜在美国口头威胁下退出不扩散条约,又在美国侵入伊拉克后宣布拥有核武器,可知到军事威胁和武装侵略是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着核扩散!简言之,美军入侵伊拉克,并军事威慑朝鲜,朝鲜非正式宣布拥有核武器,并将向外界展示核武器威力!
  这对美国可不是好消息:美国制造出朝核问题,就是为了利用朝核问题,所以不会解决朝核问题,但它同样不愿意朝鲜拥核,那样朝核问题就失控了,自己制造的牌就成死牌,不但工具性大大降低,反而可能会深受其累。
  8月27日,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北京举行首轮六方会谈。在朝鲜非正式宣布拥核、表示将向外界展示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很清楚事态失控的严重后果,它将冲击美国东亚战略、亚太战略、亚欧战略、全球战略!如何做到既不让朝核问题彻底解决、又不让朝核问题激化和失控?答案是参加朝核问题多边会谈
  从此朝核六方谈判框架得以确立,这同时意味着中国主导朝核六方谈判。要知道这里的主导是什么意思,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意思,而是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趋势。因为问题已经产生了,当事双方都不做原则妥协,此种情况下问题根本不可能解决,能避免事态继续恶化就不错了。基于对朝核问题产生根源的不同认识,美朝双方在对话形式上有着尖锐分歧,朝鲜想通过双边会谈以彻底解决问题,美国想通过多边对话将问题国际化,中国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居中调停,搭建起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六方谈判模式,(华盛顿认为六方会谈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最佳渠道,其总统及外交官将多次在公开场合感谢中国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