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凯乐的妈妈最后: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19:19

 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对于农村的小学校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近几年本人在作文教学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    注重口语训练,以点带面。

每次作文之前我先布置观察任务,提出观察要求,让学生提前观察。作文时,先让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有重点,有顺序地说出观察结果。同学们听后补充并纠正错误。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知道怎样观察,还可以使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知道怎样说。让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学生有了一点眉目。

二     借鉴课文,模仿写法。

现编教材每篇课文都是优秀的写作范文。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摘抄,背诵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完成《颐和园》这课后,我就让学生先背里面的优秀段落和识记一些好的词句。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做铺垫。为了能写一篇与之相适应的地方建筑,我又将字,词,句的练习放在写作文之前列举各种雄伟壮观的词句,并让学生进行比较应用。再让学生模仿课文摹写。这样以课文点拨作文,以练习增加积累。做到了以学促用,以用促学。果真,全班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充满信心的加以完成。

三     真实体验,掌握学做素材。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小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的文章。我尽量布置学生有真实体验的作文题。如果学生对作文题没有体验或体验不够的,我就尽量再创造小学生能体验的环境。比如:要学生写景,我就带他设去看景,让学生亲眼目睹所要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变化,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如果是写事的文章,我就让学生去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不清楚的环节还可以动脑筋推一推理,甚至可以动手做一做。目的是让学生清楚事情的每个环节,写事时能写清顺序,抓住重点。如果是写人的文章,我就让学生去了解这个人,并熟悉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他的这个性格特点有哪些事能反映出来....在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我刚给学生讲完场面描写和人物动作描写的特点时,就下课了。上课铃响时,我马上就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短的一分钟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同学写得形象生动。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可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去呀!怎么办呢?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了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和从里面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的狼狈相,不禁大笑。…”因为有了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短短的二十分钟,一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就跃然纸上。

四    注重评价,提高写作信心。

评价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欲望,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情感。教师好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如发现一位同学对事例叙述过于平淡时,我就请他读了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读了一篇作文,让我笑了半天。吃饭时想起这件事,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了。第二天醒来时,妈妈告诉我,我昨晚做梦还在笑呢….”读完后,我这样引到学生评议:他的特点是什么?从那里可以看出来?这段话写得好,谁能有金点子帮助他把这段话写得更好些?学生纷纷建议:写笑的动作(踩脚,弯腰,趴在桌子上),写笑的神态(流出眼泪),写笑的语言(笑死我了),写笑时别人的表现(妈妈过来问,怎么回事?真怪),吃饭时的可用,还要大笑不已。最后我点评时说: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究竟怎么写,还得看这个同学当时的表现,人和人性格不一样,表现也会不一样。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基础差的学生那怕用了一个好词,用了一个佳句也应当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写作鼓励,看到希望。教师可以结合对学生作文过程的观察评价。如:正因为你修改了三遍,所以你的作文才会如此的出色;结合学生作文的内容也可作出情感方面的评价。如:我很欣赏你的作文,因为从你的作文中我清楚的看到了他前后不同的变化,这样写最能打动人;对作文的建议,要坚持正面引导。如:如果你的文字能和你的作文一样美,那不就是美上加美了吗?教师的评价应有明显的针对性,不同的作文,不同的人作不同的评价,不千篇一律。

五     重视二次作文,趋于完美。

所谓二次作文,也就是把批改过的作文让学生再做一遍。当然二次作文绝不是对第一次作文的简单再现,而是学生再仔细看了老师的批改后,结合自己的感悟再次作文。根据我的经验:二次作文就像改正数学题中的错题一样,改正了前次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是文章更加趋于完美。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