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刘亦菲吻戏:女儿在美国接受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30:03

女儿在美国接受教育

  ■十岁学商美国老师教的东西,当然跟只教经文策论的私塾先生不同。但是,圣派翠克学校让小学生上街卖糖,却还是让自认思想算开放的我怎么也开放不起来!
  美国的学校,经费来源有二。一靠居民交纳学校税,二靠捐赠。学校税既是常数,学校的好坏,就跟捐赠多少关系密切。特别是私立学校。一校之长的主要任务,居然不是管教学,而是管筹款。款筹得多,能聘到好老师,增添新设备,学校就办得好。
  要小学生一年一度上街推销糖果,便是学生的捐赠。学生每人先交给学校三十块钱,换取十五元糖果,再到街上以三十元卖出,收回“本钱”。活动开始之前,学校就写信将此事知会家长,阐明学校推行此项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让学生习惯用劳动所得做善事,长大回馈学校和社会;二是让孩子通过卖糖接触各色人等,培养经商能力。信中也提及孩子的安全问题,建议家长陪孩子一起去,或让孩子成群结队去,增加安全系数。
  其实,我倒是乐意交十五块钱回馈学校的。就是交更多的钱,我也心甘情愿。可是让女儿晶晶当小贩卖糖,是不是过分了一点?“君子好义,小人争利。”“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金钱是万恶之源。”……这些话,从小就烂熟于心的。白璧无瑕的孩子,在学校读书是正经,怎能让她去铜臭里打滚!
  晶晶从学校抱回一盒巧克力,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妈,我和阿丽思、露尔芬说好了,趁下午五点钟大人下班,一起去百老汇办公大厦门口义卖糖果!”
  我早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对准备出门的女儿说:“不用去了。这盒糖,妈妈全买了。咱们留着自个儿吃!”
  向来乖顺的女儿立马眉毛倒竖,瞪大眼睛:“那可不行!这是作业!老师说的,糖果卖完了,还要写报告呢!”
  看来,晶晶对上街叫卖糖果的理解跟我不同。她想到的是,义卖是课外作业,跟我脑子里的“铜臭”根本不搭界。
  结果,巧克力很顺利地卖完了——美国人碰到孩子义卖糖果,不管自己喜不喜欢吃,也不管自己是否正在减肥,都会掏出一块两块钱买一点。有的人,甚至会付钱买了,然后将买来的糖果转送给卖糖果的孩子。孩子道声谢,他还会回一句“甭客气”!晶晶就碰到过不少这样的人。
  ■小学生热炒股学校让学生“下海经商”意犹未尽,不久,又开始念股票经。有段时间,晶晶天天缠着我和她爹谈股票。第一次从十岁的女儿口中听到什么“交易场”、“经纪人”、“经济数据”、“熊尾”、“牛头”之类的炒股术语,我才突然悟出,晶晶已经长大了,在学连我和先生都搞不懂的金融了。
  原来晶晶学校开了专门教学生如何理财的课程。美国人,几乎没人手里头没捏着股票的。那又是个股票飙涨的年代。老师讲理财,自然就传授起比储蓄收益快的股市秘诀。老师从股票的起源讲到股票的种类,从股票的升落讲到交易场的操作。还带着一帮乳臭未干的孩子去华尔街,亲自体会股市交易员扯起嗓门手臂飞舞叫买叫卖的疯狂劲头。回到学校,老师再交付每个孩子手里一笔数目可观的虚拟资金,让学生投资股市。学生每天在报纸上跟踪股市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仿真交易,看谁能从交易中赚取最多的钱。
  那段时期,晶晶一做完作业,就拿着她爹给她买的《WallStreetNews》(华尔街新闻)研究股市行情,搞得从来对股票兴趣缺缺的我和先生也成了“股疯”。每天在晚饭桌上,一面听晶晶眉飞色舞讲她在报上看来的股情,一面跟她一起分析,哪些股会涨,哪些股趋跌。
  ■新左派洋教授人高马大、满头鬈发的洋教授教中国文化,会怎么个讲法?晶晶的老师让我开了眼界。本来对祖国文化就兴味浓厚的晶晶,一进康奈尔大学,就选修了中国文化课。
  几堂课下来,问晶晶:“上这课的学生多吗?”“多着呢!几十人的教室,坐得满满的。”晶晶的回答早在预料之中:比起建国才区区两百年的美国,中国文化的底蕴深厚许多,更有嚼头。
  既是开的中国文化课,想必会提起四大名著吧?不禁好奇地问晶晶:“教授讲的是《红楼》还是《水浒》?”
  “妈,什么的什么呀——上星期让看《东方红》,这星期讨论,然后写报告。”
  看来这卷毛教授还真不可小觑哩!五千年的文化居然倒起来讲,先今后古,厚今薄古。别说,一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还真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要在国内,怕是小学教员都想不出用歌舞剧给小孩上课的招数呢!
  跟先生谈起,先生说,想必那卷毛教授上世纪60年代是个“新左派”,所以对《东方红》耳熟能详。从先生那儿,我得知,美国很多大学,还开马列课。有位教授,更发明了“阶级斗争”游戏机,教人怎么耗子抓猫,跟资本家缠斗。而且这游戏机竟然还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了专利权!真是匪夷所思……
  又过了几个星期,跟晶晶在电话里聊:“《东方红》看完,那教授又讲什么啦?”
  “《肉蒲团》!”
  我的天!我头顶像哐啷炸开了一个大雷!半天回不过气儿来——这《肉蒲团》,可不是淫亵小说吗!这教授也实在太离谱!难道中国小说史,用一部《肉蒲团》就交代了?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哪本书不好挑,干吗单挑这本做代表?
  “看了没有?”我急急问。
  “还没呢……大家都不愿意掏钱买课本,所以从图书馆借来几本轮流看。”
  “哦……”我缓过一口气,开始谈一些别的话题。
  ■《肉蒲团》代表中国文化?
  先生一回家,我就如实将卷毛教授的安排咬牙切齿告诉他。“唔。”想不到先生反应平和。
  “喂!你听见没有?”我对着无动于衷的先生喊,“那卷毛教授要学生看《肉蒲团》呢!”“不就《肉蒲团》吗,又怎么啦?”
  “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吗?”“唉,我说孩子她妈,这是在美国耶!”
  “美国就能将淫书当课本?”我理直气壮。“我的太太呀,”先生把我没办法,“你看过《肉蒲团》吗?咱书架上有一本,委屈你看看如何?”
  “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走路!”“我看你是听过猪哼哼吧!”先生笑话我,然后转入正经。
  他告诉我,《肉蒲团》号称“天下第一风流小说”,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论及。其作者,都说是清初的著名文人李渔,其实不一定。这本书,应该说,是各类“淫书”中写得出色的一本,窒淫的主题明确,人物描画生动,语言上也很见功力。正因为内容不干净而收笔干净,所以在崇尚写作的中国,能屡禁屡兴,霪霪不绝。
  “文笔好一条,总不能作为选它做教材的理由吧?再说,译成英文之后,还有什么好文笔?要欣赏也欣赏不来呀。”我坚持己见。
  “那卷毛教授,我想,自然不是从文笔角度选课本的。”先生想想后说。
  “那就更没理由了!”
  “有哩,他是从文化角度选的。”
  “要是从文化角度,《肉蒲团》更没代表性啊!难道中国文化就是淫秽文化吗?”
  先生于是给我解释,文化有正统的经典文化与非正统的次文化之分。通俗文化就是一种次文化,它与经典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次文化跟经典文化相比,理想色彩较淡漠,人物头上没有神圣光环,更贴近人情率性,所以也就更贴近民族的历史真实。
  “那宣淫总不是真正的民族历史吧?中国可是礼教立国!”我嘲笑先生。
  “此言差矣!”先生劲头来了,“你瞧瞧中国历朝禁制,汉人闳放,只禁谶图;唐人宽宏,只禁妖术。何曾禁过‘淫书’?五胡乱华之后,宋人孱弱,明人虚伪,清人死板,把个生气活泼的中国搞得死气沉沉。教条越来越多,书也越禁越多。人的勃勃生气,只能在次文化里求得发泄——你说的那卷毛教授,大概就是着眼于贴近文化真实来挑选通俗书籍的吧。”
  “那……”我接着争。
  最后,我反驳不了先生。先生也说服不了我。
  又过了两个星期,女儿给了我们裁判结果:那卷毛教授果然告诉学生们,他认为《肉蒲团》代表一种对正统儒教文化的反叛,就像《十日谈》和《坎特伯雷故事集》是对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反叛一样。
  这个卷毛教授,一下《东方红》,一下《肉蒲团》,硬搞得人扑朔迷离的!也不知晶晶怎么受得了!
  “挺好呀。”晶晶告诉我,“上他的课很有趣的!”
  【摘自《拽着太阳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乔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