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状软骨怎么读:邱国鹭2011年股市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24:59

2011年股市回顾

 

                                         邱国鹭

                                 根据2012年1月3日系列微博整理

 

【1、医药】医药的特点是消费者(患者)、消费决定者(医院/医生)和消费支付者(政府/医保)三者的分离。以药养医模式促成了药价虚高和大处方,医改推进统一招标和按病种支付就是把决定权从消费决定者(医院/医生)手中部分转移到消费支付者(政府/医保)手中,从而实现对药价和药量的控制。(这个“三权分立”的观点来自于5年前的一篇卖方深度报告,该报告对医改本质的理解比2010年的许多报告来得更为深入。)

医改是由消费支付者(政府/医保)推行的,在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扩大覆盖面的前提是降价和控量,因此各国的医改对普药都是利空,但是市场2010年错把医改当利好,把板块估值炒得过高,2011年基本面又低于预期,自然是地雷多发区。调整之后,现在对医药板块反而不必太悲观。

医药是个能出长期大牛股的行业,但是切忌以板块配置的思路去投资,因为医药股之间的差异性实在太大,有些个股洪水滔天,其他个股依旧歌舞升平,是个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行业。现在医药股中鱼龙混杂,机会和陷阱并存。

 

【2、银行】银行基本面主要看三项:1、净息差;2、贷款增速;3、坏账。投资者担心的主要是净息差和坏账。还有担心银行盘子太大的,毕竟,世界市值最大的10家银行5家在中国。作为2011最抗跌板块,银行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便宜就是硬道理”--即使有千种担心,只要反映在股价中,就不必太担心。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银行净息差是世界最高的,其实仅处在中等偏上水平,美国的息差就长期高于中国。理财产品实质上已部分实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影响并不大。至于对城投平台坏账的担忧,则忽略了地方政府手中所掌握的巨大资源(土地、国企、征税权)。

银行去年业绩增长远超许多高估值行业,说明两点:1、A股中估值与业绩增长往往不成正比;2、银行是少数有定价权的行业。国外有过统计,多数人5年内更换配偶的概率高于其更换银行的概率--这样的用户黏度不是每个行业都具备的。

 

【3、零售】去年零售业表现不佳,因为生存环境在恶化:1、网店的分流;2、新的商业地产(摩尔城、奥特莱斯)的发展以及有车族购物半径的扩大对旧有商圈优势的侵蚀;3、工资和租金的快速上升推高成本。

在互联网时代,品牌的优势比渠道的优势更重要。因为随着网购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渠道的优势会渐渐被淡化;而随着媒体受众的碎片化,塑造一个品牌的成本已大幅上升。品牌的强势和渠道的弱势在2011年开始显现。

 

【4、食品饮料】通胀环境下买什么股票好?常见的答案是资产资源类股票,直接受益于价格上涨。更好的答案也许是买那些有定价权的公司:通胀时他们可以提价,转嫁成本压力给下游;通胀回落时,他们不必降价,享受更高的利润率。尽管有人抱怨说“A 股为什么搞来搞去就是那几瓶酒”,有点悲哀的客观现实是:A股中也只有“那几瓶酒”真正具有品牌力。中高端品牌在通胀上行时的定价权,中低端快速消费品在通胀回落时的利润弹性,都在2011彰显无遗。

 

【5、寡头制造】工程机械、白色家电、核心汽配2011上半年表现出色,下半年令人失望,但全年看,这些行业的龙头老大的股价基本没跌,因为行业集中度在2011进一步提高,龙头的竞争优势也进一步拉大。尽管同是制造业,与钢铁化工等无差异产品不同,寡头制造业龙头老大的产品是有品牌溢价能力的。

日本、韩国这样以制造业起家的国家,历史上很多牛股就出在机械、家电、汽车等能代表其国家竞争力的行业,如丰田、三星等。如果中国能出世界级的企业的话,最有可能的还是在寡头制造业里,因为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所在。

 

【6、电子】2010年,只要能和苹果有八杆子才打得着的关系的电子股都鸡犬升天;2011年,这些“傍大款”的股票都跌回原形。毕竟,顾客买的是iPhone或iPad,不是其中的某个电子元器件。这种极易被技术淘汰、极易被客户替换的周期性低端制造业,在2010年却被当作成长股追捧,令人感叹。

 

【7、有色】对有色股谈价值投资无异于对牛弹琴,惟一重要的就是趋势,包括大宗商品的趋势和有色股价的趋势。去年4月白银的一周暴跌幅度创下了30年之最,自那以后大宗商品的趋势就被打破了,后期美元的走强则是雪上加霜。判断趋势的办法:把10年的周线图调出来,离开电脑5米看,冷暖自知。

 

【8、新兴产业】一年前“大消费+新兴”是最受欢迎的行业配置思路,大消费中食品饮料还是不错的,医药和零售就不尽如人意了,而新兴产业在2011年的表现则是印证了那句话:最一致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新兴产业历来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游戏规则,但是仍有千军万马前仆后继,只为了一个“新”字。

 

【结束语】元旦长假四天宅在阳台上读了四本书,一本投资的,一本历史的,一本心理学,一本概率论。感觉很幸福,于是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2011年的投资回顾,发现一年来思路基本没变,还是“银行地产+品牌消费+寡头制造”,还是抓住“定价权”为核心以不变应万变。仅作为自我总结,别据此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