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五线谱1=e:私心之用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4:40:54

 心公则平,其心如称,不偏轻重,则能公平衡德量才,实事求事地评估人,为用人提供正确的根据。如此则以用其人,有利於其人,有利於事业。如心私则偏,就会颠倒贤佞,以贤为佞,以佞为贤,不可能正确评估人,将为用人提供错误的根据,结党营私者往往如此而已,胡用不得其人,有害於事业。


李渊肛隋创建唐王朝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各设王府可任官,拥有将兵,"玄武门之变"後,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被封为太子,同年受你李渊禅位即帝位,是为唐太宗。这时,如何对待有功之臣和原来的敌对重要问题。

当然,在李世民南征北战以及"玄武门之变",追随他的原秦府官兵功劳最大,如私於党,只提任用原秦府的人员,排挤一切敌对势力的人员,则必将树敌而不能更好地巩固新的政权,这当然不为英明之主唐太宗所采纳,而是"至公",即"平恕无私"对待三府人员,如他所说"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唐太宗除了重用秦府旧人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宇文干及、程知节、秦叔宝、屈突通等人外,对於原东宫的魏征、王
等人也不究既往而用之。总之,对於原有人员,不论亲疏、恩仇,凡有才能的都量才任用。而原秦府没有升官或还未安排的人员,则纷纷有怨言,有的甚至主张原秦府的士兵也要一律升为武官。"以天下为家"的唐太宗,对这种"用人唯亲"而不视其才行的观点,当然反对,他说:"惟有才行是任,岂以亲旧为差?"


唐太宗跟古代一般皇帝不同的是,因他有"至公"思想,即"以天下为家",这个家不是说天下是他一家的,而是说这个"家"包括天下的百姓,他和百官的衣食出於百姓,靠百姓来供给的。所以,唐太宗知人善任的原则是"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於一物,惟有才以胆任,岂以新旧为差?"


《国语
晋语五》记载:赵宣子向晋国国君灵公推荐韩厥灵公任魏厥为司马。河曲之役,赵孟使人用他乘的车子冲犯军阵的行列,韩厥逮捕驾车的车夫,按军法将之杀子。众人议论说:"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赵孟召见韩厥,以礼相待,表示对他的敬意,说:"吾闻事君者比而还党。夫周以举义,表示对他的敬意,说:"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无犯,犯而不隐,义也。吾言女(汝)於君,惧女不能也。举而不能,党孰不焉!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故吾以是观女。女勉之。苟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赵孟告知晋国各大夫说:"二三子可以贺我矣,吾举厥也而中吾乃知免於罪矣。"


赵宣子,即赵盾,任晋国正卿,晋灵公时执掌朝政。秦伐晋,两军在河曲列阵对峙。赵宣子推举韩厥任掌管军官的司马。赵宣子为考验赵厥能否公正地执行军法,便指使车夫驾他坐的车冲犯军阵的行列,韩厥虽明知是赵宣子的车夫,也按照军法将夫杀了。这引起众人议论给纷纷,认为早上韩厥被赵宣推荐而韩厥晚间却杀其车夫,谁能放心用这样的人,韩厥一定不得好死。

可是,赵宣子却与众人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军阵是不能冲犯的,他的车夫犯而韩厥对他表示敬意,勉励他如以後都能这样行事,统帅晋国三军的长官司非他莫属了。事实说明:赵宣子推荐韩厥是出於公心,韩厥也不是赵宣子的私党,即"比而不党"。赵宣子推荐韩厥後,老是怕推荐错人,那将是一种罪过,现在他放心了,庆幸自己推荐得人,要各大夫向他祝贺。後来,果如他所料,韩厥升任晋国的统帅。


识人莫私心,就是在识人问题上必须根除个人主义。不过,个人主义尽管同每个人都可能有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其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视为当炙,这是个人主义表现。资产阶级战争年代,个人主义者贪生怕死,悲观颓唐,而和平建设年代,个人主义者却突出表现和争名逐利,甚至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身居高位的个人主义者一般是在冠冕堂皇的幌子下谋取一已私利,而位居下层的个人主义者则往往直不讳,绝不忸怩作态吞吞吐吐。


单就领导集体而论时,其中的个人主义表现不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且较之普通的人也是有其特殊性。归纳阶段领导集体中的个人主义的特殊表现,大致可有以下几种:


在一些人事问题决定之後,失意者常常会向有关人员询问内幕情况,想知道个所以然。面对询问者,个人主义者常常会这样回答:"这是**定的事。""你的情况我可能再反映反映。""我没有尽到责任呀!""我是心有馀而力不足呀!""主要领导不了解你呀!""你不能太老实了呀!"同情怜悯之色溢於言表,虽於事无补,但却收一箭双雕之效:既蠃得了失意者的好感,又将其怨恨引向他人,制造了他人之间的矛盾。对得意者,个人主义者却又是一姿态,什麽"我祝贺你呀","你得请客呀","我了解你呀""我已尽了我的义务呀"等等,等等。俨然一副赐福於人的模样,旨在唤起得意民者对自己的好感,使其感激涕零结草以报。这是第一种。


在成绩面前看不到合力因素的效力,却片面夸大个人的作用。什麽上级的领导,同事的支持,部属的努力,友人的协助等等,全都成了子虚乌有,唯独有剩下"我"字一个。倘若分管不给合作,三怨部属素质太低,四怨环境恶劣,上推下卸,怨天恨地。总之全是别人的不是,自己没有半点责任,贪功诿过文过饰非。这是第二种。


同事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不以为喜,反而求全责备,鸡毛蒜皮一二三四,鸡蛋
也要挑出骨头来。倘实在无懈可击,则冷嘲热讽,翻白眼,总想给人以难堪。当同事的工作出现波折,受到外来责难时,或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或看风转舵,充事後诸葛。更有甚者,推波助澜,落井下石,把同事推向孤立无援的悬崖。至於同事究竟做得正确与否,自己从来不愿认真考虑。这是第三种。


在领导班子会议上,总是片面强调自己意见的正确和重要。一旦被采纳,就会飘飘然而来可一世,或洋洋自得而将尾巴翘起;一旦被否决,就消极应付集体通过的决议,或明或暗地搞非组织活动,甚至将自己的意见向外界渗透,以期寻找支持者,制造领导集体的分裂。这是第四种。


缺乏公仆意识,权力欲极强,总想操纵别人,左右形势。这此搞宗派拉山头,招降纳叛,结党营私,作为支撑自己统治,与同事分庭抗礼的一已力量,和向组织讨介还价的资本,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往往以感情代替政策,凡顺我者,不论阿猎阿狗,统统予以重用;凡与自己意见相左,或竟然取於揭斥自己缺点错误者,则行排挤、打击、百般刁难之能事。这是第五种。


群众要求前进时,自己前怕狼後怕虎,畏缩不前;群众要求立即刹车时,自己反则一意孤行。搞形式,图排场,为了骗取上级信任,不惜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他们从来不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切身利益,而是个人面子第一,保个人乌纱第一,忘记了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忘记了自己应该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第六种。


居正职者,是权皆揽,即使芝麻小事,也必须自己表态方可算数,二三副职形同虚设,事前不开会研究,事後不通报告知。副职稍有微词,使以"配合不好,无法工作"这由,要胁上级,将其赶走。任副职者,擅权越位,处处同正职为难,需要请示的事情不请示,需要汇报的东西不汇报,视正职为傀儡;或事无巨细统统禀报正职则後行,表面温驯恭敬顺,实则陷正职於被动。这是第七种。


中游思想,得过且过,无意改革开拓,只求随上大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原则面前不取理直气壮地坚持;错误面前不敢旗帜鲜明地抵制;维持人的好事争先恐後,得罪人的事能溜则溜。主持一个单位,脚踩西瓜皮,两手两把泥,能滑则滑,能泥则泥。只要单位表面一团和气,哪管有无政绩?这是第八种。


情绪极不稳事实上,当个人的欲望得到暂时的满足时,则工作积极,干劲十足,真的能顶上一阵子;当个人利益受到损伤或所谋取的私利受挫时,则消极怠工,牢骚满腹,甚至泄私愤,撂挑子,要胁组织。这是第九种。


利用自己的掌管的人、财、物,为自己的谋私利,甚至搞权钱交易,索贿受贿。只要能塞满自己的腰包,哪管百姓死与活?什麽党性原则,什麽人格、国格,统统被置於九霄云外。或者,只注意本单位的局部利益,不注意整体利益。表面上不是为自己,实际上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这是第十种。


领导集体中个人主义的特殊表现还可以举出一些,但较为突出的有以上十种。个人主义表现尽管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但究其实质,都是从一已私利出发,其核心都是"私"字作崇,私字却始终贯穿其中。就阶级属性而论,个人主义一产生,就打上剥削阶级深深的烙印,被各种剥削阶级所推崇。


领导集体中个人主义表现极其有害。它是烈性腐蚀剂,无时无刻不在腐蚀领导者的灵魂,瓦解着领导集体的斗志,影响着领导集体的团结,甚至直接致领导班子的裂变;它是高效隔离层,隔离了领导集体同人民的密切联系,离间着党和人民和血肉关系,人为地制造出干群这间的种种矛盾。流传下去,害人害已,祸国。


在这
需要说明的是,领导集体中的个人主义的特殊表现仅是在少数,甚至是极少数的领导者身上有所表现,领导者的多数的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是对人民负责的。即使那些已经沾染了个人主义恶习的少数恶习的。固执错误,坚持已见,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是有的。不过,这只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对此,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养奸,除了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外,最好将他们一清了之。这样,领导集体个人主义的地盘就会大大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