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凯乐扮演者:幸福有秘诀 幸福学助你撬动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3:01:47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0-23发表评论>>
政府如何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企业如何使员工忠诚、你如何让自己更快乐?很多人认为幸福是主观的,但事实上幸福是一门学问。《撬动幸福》(奚恺元等著中信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深入浅出把世界上最新的幸福学原理与我们生活、工作结合起来的书。奚恺元系最早将幸福学引入国内的学者之一。本文摘编自该书。
行为决策与幸福
人在一生中要做出许多关乎幸福的决策,大到关于事业、婚姻、子女教育的,小到关于吃喝玩乐的。无疑,决策质量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幸福程度。由于受制于各种局限,人在决策的过程中经常会犯错误。
如果我们对决策错误简单地进行分类,那么可以将其分为预测偏差和决策偏差两大类。
如果一个人住在一个150平米的公寓里。现在准备购买一套300平米的别墅。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他要预测一下住300平米的别墅会有多开心。他应该如何进行理性的预测呢?
在进行这一预测的时候要搞清楚两种不同的感受。一种感受是此人刚刚从公寓搬进别墅时的感受,这种感受叫做“获得感受”。
另一种感受是此人从此以后每天住在这栋别墅里的感受,这种感受叫做“消费感受”。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判断房价是否合理的时候,主要应该考虑“消费感受”,而不是“获得感受”。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区分这两种感受。于是在预测的时候误将“获得感受”当做“消费感受”。
同样的,养犬的人在预测爱犬死亡后自己的生活会变得怎样的时候,其真正预测的是自己听到爱犬死亡这一噩耗后有多么难过,而不是一段时间后,自己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然,人们在预测的时候分不清“获得感受”和“消费感受”未必意味着他们会做出错误的预测,如果两种感受是一致的,那么就算是人们将两者混淆也没关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真正长时间居住在别墅的快乐感受往往没有刚刚住进别墅时那么强烈。预测偏差会导致人们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造成这类情感容易适应的原因,第一种原因是生理的适应。比如,你把手从较为温暖的水中转移到较凉的水中,一开始感觉会非常明显。不过随着皮肤毛孔的紧缩和血液流速的提高,热量的散失逐步减小,凉水时的感觉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类似地,我们对于光照强度、声音强度、冷热等都具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
造成情感适应的第二类原因是大脑对于熟悉信息的模块化记忆,降低了处理相同信息所需要的大脑唤起水平,进而偏离了让人们感觉快乐的最优唤起水平。因此,如果一个事物本身不太善变,那么人们很快就不再会像刚刚得到这一事物时觉得兴奋有趣,而会觉得无聊。因此,得到更好的房子、汽车、家具所带来的快乐是稍纵即逝的。
但是,下棋、演奏、旅游、文学欣赏或者艺术创作这一类活动由于自身的丰富多变,人们从中得到的快乐会比较持久。
不过,另一个影响因素是使用者是否经常有机会进行社会比较。比如,你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高级软件工程师,每天闭门写程序,很少与他人交往;另一个虽然也在IT行业工作,负责软件营销工作,经常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你最近给他们各送了一块顶级的劳力士手表,他们收到你的礼物的时候都十分开心,那么你觉得谁的快乐会消退得更快些呢?由于手表本身不太善变,因此主要看他们是否有机会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就是“显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软件工程师更加容易对其产生情感适应。因此,如果今后你要购买不太善变的奢侈品,无论是送给别人还是送给自己,都应该仔细想想有机会“显摆”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这些奢侈品无法带给人们持久的快乐。
造成情感适应的第三类原因是,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会分散人们投注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注意力。当人们刚住进别墅,或者刚和恋人分手的时候,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些事情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或事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比如结交新的异性朋友、加薪等。这时,原先的外部刺激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引发的情感也就渐渐减弱。
不过,对于有些事物,人们很难将注意力从它们身上移开。比如丧偶,因为爱人往往十分重要,而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又会有太多的点点滴滴勾起人们对于亲人的回忆。
造成情感适应的最后一类原因是人们对于事情结果的合理化过程。比如,当人们和恋人分手后,往往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理由,例如两个人本来就性格不合,兴趣不一等。当人们说服自己后,这一事件造成的情感也就会随之减弱。
幸福问答
问:越有钱就会越幸福吗?
答:要想知道财富在中国人心目中到底有多重,只要在正月初五凌晨迎财神的时候亲眼看看人们放鞭炮有多卖力就行了。
那么,财富到底能否给人们带来幸福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人群一分为二,你会发现富人的确要比穷人更加幸福。所以,至少可以说财富和幸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不是因果关系,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夹在两者之间共同发挥作用,那就需要我们仔细研究了。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许多公共资源还相对稀缺,有钱并不仅仅意味着可以穿名牌、开宝马,有钱还意味着不用担心万一身患重病会被医院拒之门外,不用担心年老时会因为经济拮据而无法过活,还意味着可以让自己或子女接受更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是与幸福密切相关的因素。
排除上述因素,金钱的功能就是用来进行个人消费了。就消费而言,越有钱就会越幸福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就要看你到底会不会花钱了。接下来就涉及到花钱的艺术,要看你是不是一个善于从有限的金钱中榨出最多幸福的人。
问:人们对所有事物都会很快习以为常吗?
答:并非如此。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情感适应速度是不同的。
如果你有一笔钱,这钱要么用来把你现在的住房面积从100平米增加到150平米,要么让你在未来10年休假的时候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你会做何选择呢?
当我们只考虑消费带来的感受,而不考虑投资增值等因素的时候,我们建议你选择花这笔钱去旅游。因为虽然刚刚搬进新房的确会让人兴奋不已,但很快人们就会习惯新的优越环境。而每一次旅游都会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
当然,我们花钱并不仅仅为买来快乐,有时我们也花钱驱除痛苦。这时,我们就要首选那些让人难以适应的痛苦加以消灭,比如变化无规律的噪声,还有各种阵痛(哪怕这些疼痛的强度不大)。
总之,在既定财富水平下,我们要尽力获得难以适应的、且让人快乐的事物,同时尽力消除难以适应的、且让人痛苦的事物。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许多能够给你带来持久快乐的活动必须亲力亲为,并非在市场上能够用金钱买到,比如与朋友、家人相聚,还有艺术欣赏和创作。对于这些活动更需要投入的是时间这一有限资源,因此,省下一些赚钱的时间投入到这些活动中,你也许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问:人们在没有比较、单独消费的时候,是否能察觉所有事物的品质变化?
答:人们只能察觉某些事物的变化。假如你想更换家中书房里的办公椅,因为这把椅子久坐会感觉很疲劳。但是,市面上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办公椅都很贵。同时,你又想更换自己的数码相机,因为这台相机是几年前买的,虽然镜头和其他功能都让人满意,但是却只有300万像素。而同品牌新品具有1000万像素,让人心动不已。高级办公椅和数码相机的价格相当,但你只能购买其中的一个。你经常在家里办公,也经常外出旅游摄影。你会做何选择呢?
我们建议你选择人体工程学办公椅。肌肉疲劳程度的大幅减轻人体比较容易感知,无须进行比较。而照片的像素从300万提高到1000万,这种改变看似非常巨大,但其实在你单独看300万和1000万像素照片时,很难用肉眼加以区分,即便是把照片放大到10寸。
消费高手所具备的一个本领就是知道哪些事物是在单独消费时其品质变化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变化的A类事物,哪些是在单独消费时其品质变化不易引起人们情感变化的B类事物,并在财富有限的情况下,尽量提高A类事物的消费质量。
问:奢侈消费能给人们带来持久的幸福吗?
答:虽然A类奢侈品可以提高个人的幸福水平,但是对于B类奢侈品而言,一方面由于其自然可评估性低,另一方面由于攀比属于零和博弈,因此就社会整体而言,对于B类奢侈品的追求并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的整体幸福水平。人们进行奢侈消费更多的是为了“显摆”,仿名牌产品的热销就充分说明问题。可是,身价总是相对的。
就社会整体而言,攀比不会让人们的平均幸福水平有所提高。这些额外付出如果省下来的话可以用来陪家人旅游,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健体魄,也可以拥有更蓝的天,呼吸更清新的空气,消耗更少的不可再生资源。一个消费高手不会盲目跟风,不会参加无止境的奢侈消费攀比。
问:是偶尔吃点苦整体幸福水平高呢,还是偶尔体验较为高档的享受整体幸福水平高?
答:偶尔吃点苦,整体幸福水平更高。比如,最近环保倡议有车族每月有一天出行的时候使用公共交通,有车的你响应他们的倡议吗?假如你对现有的汽车挺满意,有一个汽车销售商最近开展新车免费试驾一天的活动,你应该踊跃参加吗?
答案是,应该响应环保倡议,而不应该参加新车试驾活动。对于第一个回答,我们的理由并不仅仅是侧重于环保,而是还侧重于这有利于形成让人更加快乐的负偏态体验分布。
因为每个月花一天时间挤公交,吃吃苦,会让你在剩下日子的驾车体验显得比原来更加开心,这就是“忆苦思甜甜更甜”的道理。而之所以应该拒绝新车试驾,是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形成让人不快的正偏态体验分布。
一个消费高手,在既定财富水平下,会有意识地偶尔体验一下艰苦生活,同时有意识地回避偶尔的高档享受。
拥有更多的财富可以为提高幸福水平创造机会,但这并不能保证你一定会变得更加幸福。这好比玩积木,没有积木很难玩出花样来,但是有了一定数量的积木还要看你会不会玩,看你有没有本领用有限的积木搭出更多的造型来。
问: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那么他还有机会变得非常幸福吗?
答:有。过人的天赋总是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的,这决定了受上帝宠爱的幸运儿永远只能是一小部分。因此,如果你不是个天才,请不要难过,因为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禀赋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努力不会把一个普通人变成莫扎特或爱因斯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听命于上天的安排。
积极心理学家发现了24种积极的性格特质,比如富有好奇心、诚实、仁慈、公平、自制、感恩等。他们发现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实践这些积极特质,那么人们就能在实践这些特质的过程中获得持久的快乐。
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这24种特质中的若干种,而且这些特质都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加以强化。你的突出积极特质就是你的幸福密码,你越早破解它们,越早实践它们,就能越早获得持久的幸福。
所以不要盲目随大流,特别是在择业时,不要只看工作的薪资待遇。
有这样一种例子,假如有两个各方面条件一样的人分别找到一份工作,其中一个人年薪9万,但没有乐趣;另一个人年薪7万,但十分有趣。请外人来预测哪个人会更加开心,人们往往会夸大收入差别对于工作体验的作用,进而认为高收入的人更加开心。但其实,很可能是从事相对低收入工作的人更加开心。
一位商学院的教授如是说:他EMBA班的学生们比他挣得多,但却没有他快乐。
就幸福而言,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能否提供给你实践自身积极特质的机会。此外,积极心理学家告诫你,虽然实践这些特质往往能带来良好的结果,但是不要为了结果而去实践它们,因为实践它们本身就是幸福的来源。
问:乐观学得会吗?
答:完全可以。虽然有些人生来笑口常开,有些人生来郁郁寡欢,但是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乐观这种积极性格特质是完全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加以掌握的。
乐观的基本原则是将好事带来的积极情绪扩散到其他的领域,蔓延到未来;而将坏事带来的消极情绪隔离在某个较小的、具体的领域,隔离在当下。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四个步骤:一、确认事实:不要主观臆断,也许事实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二、准确归因:就算情况很糟,也未必是你可控的原因造成的。三、勿夸大后果:后果未必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四、务实行动:与其在那里自怨自艾,不如行动起来,改变现状。
幸福秘诀
*尽早发现自己的积极性格特质,井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以实践。
*学会乐观地看待生活。
*学会创造流体验。
*生活更是一段旅程,而不仅仅与终点有关。要享受过程,不要过分注重结果。
*尽可能多地帮助别人、与人分享
需要说明的是,积极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家们根据研究成果总结了许许多多可以提高个人幸福水平的具体方法,比如:每周写一封内容翔实的感谢信;每天将有意义的以及积极的体验记录下来;每天冥想半小时等。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你能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作者:奚恺元
文章来源: 文汇读书周报责任编辑: 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