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圆全文:试学攻“绝对” (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18:03

试学攻“绝对” (五)

 

解元对愁翁

解缙是明朝江西吉水县人,自幼机敏,擅长吟对。十四岁时考中洪武科进士,官拜翰林学士。他学识渊博,对答如流,在朝中深受皇帝的宠信。他的吟诗应对故事有许多在民间流传。

但是,传说他在得中解元之后,一次在杭州西湖游玩感到口渴,见一老翁在树下席地而坐饮茶,便去讨茶。老翁听到解缙的姓名之后,斟了一盏茶递给解缙,顺口出了一上联: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这上联难点在三个“解”字相连上,而且三个“解”字的读音不尽相同。具说解缙并未对出下联。

读完这上联,觉得留给后人们一个很大的想像空间。我有个推想:老人既然能给解元出此难的上联,是不是他自己早有成熟的下联,而且和他的姓氏有关;也许是老人也无下联,是向解元求教?如果是后者,我们就别费神了。如果是前者,老人又不好告诉解元,避免名人下不来台阶,后人还有探讨的余地。只要在“百家姓”中查出类似“解”字特征就能下定论。

    在《百家姓》中,只有“单”、“仇”两字可与“解”字相配。经过试验,于是我杜撰了如下故事与上边相接。

    解缙听了上联大吃一惊,手捧着茶杯不敢喝,细看老翁面带愁容,为了拖延时间思考下联,向老翁询问:

    “请问,长者贵姓?”

    “老朽免贵姓人九之‘仇’。因孤独一人,总是为百年后事担忧,人们都称我为‘愁翁’,你就叫我‘愁翁’吧。”

解缙听了老翁的自我介绍,心里一亮,对出了下联:

 

        两字谐音,仇仇仇翁其恩。

 

对罢下联,如释重担,这才将杯中之茶一饮而尽。

    老翁脸上的愁容散去,有了笑意。说道:“正因老夫姓‘仇’,才有此下联。前一个‘仇’字定是酬谢的‘酬’字谐音,后一个‘仇’字乃是‘愁’字的谐音了。”

    两人谈得投机,解缙拜老翁为义父,决心为义父养老送终,以解老人心中之苦。

我这是“滥竽充数”,就算抛砖引玉好了。以博一笑。

 

在查找“百家姓”时,发现有两字,可分别三连用,因只有一个读音,所以不能用于上面的对联,但可杜撰下面的对联故事,是用相声小段的形式表达的。

 

相声试攻难对联

 

    甲:“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只有使用汉字,才能写出对联;用外国的其它文字是作不出对联的,不信你就用外国文字给我写出一副对联看看!

    乙:不但我用外国文字写不出对联,就是哪个外国人也写不出来。

    甲:因此可称“对联”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乙:看来你对“对联”有研究?

    甲:没有研究,就是喜欢。

乙:如果有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甲:那要看上联的难度大不大。

乙:我明白了:上联的难度不大,你能对出下联;上联的难度大,你就对不出下联。是不是?

甲:与你所说正好相反:上联的难度大,我能对出来下联;上联难度不大,我就对不出下联。

乙:( 用手摸甲的前额)你没发烧吧,怎么说胡话呢?

甲:( 推开乙的手)你才发烧了呢!谁说胡话了?

乙:不难的不会,难的倒会,这不有悖常理吗?常理是不难的会,难的不会;如果难的会,不难的就更会了。

甲:自然有我的道理,过一会儿,你就会明白。

乙:那我就给你出一则难度大的上联,看你能不能对出下联。

甲:请出上联!

乙:我参军时,我的连长姓“連”,他接到妻子一封信,信中说婆母患病住进医院,家乡又发生水灾,希望丈夫能请假回家帮她一下。这时,连长接到了防汛的任务,马上带队开拔,去某灾区,又不能请假。此时此景,我写出这样一则下联:

        一封书信,牵连连连长之心。

甲:这,这,这上联难度不大,所以我对不出下联。

乙:这上联难度不大?三个紧相连的“连”字就是难点,还说此上联难度不大?现在我明白了:你说上联难度不大,对不上,就是以此逃脱。凡是对不上的,都可以说“难度不大”。( 面向观众)大家说一说,这上联难度大不大?

观众:大!

甲:凡是观众认为难度大的,我就得对出下联。说真的,有一则类似的上联,比它难得多,到今还没有……

乙:你还是先对这个上联吧!

甲:请问,连长的妻子贵姓?

乙:这与你对下联有关系吗?

甲:当然有关系。

乙:我真不知道连长的夫人姓啥。

甲:那太好了!我给连长夫人安排一个姓,就姓“管”吧。她是个家庭的好管家,连长绝对信任她,并能得到政府和亲友的支持,就回了电文,全权将家中的事情委托给夫人。于是这下联是:

        几字电文,难管管管家其事。

    二人行礼,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