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照片大全高清图片:告诉你我亲眼所见的政治小爬虫真实的生活 (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23:57
28、补助(续)
  
  讲几个活生生的例子。话说某一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偶提着一个公文包,内装人民币若干,补助发放表一份,来到某兄弟单位。偶执行的任务是将这些人民币换成名册上所有人员的签名。发补助的由头,乃是几个部门合作的一项工作,大家为此瘦了一二两肉,岂可不发点营养费,以为补偿?特别是日领万机的县里分管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十里,厥功甚伟,岂可不发补助乎?我先来到兄弟单位头儿的办公室,该头儿是我恩师益友,招呼我坐下,我顺手带上门,笑道:“领导辛苦了!些些小钱,相烦留个墨宝,敬请笑纳。”头儿笑而挥笔,收下米米,“谢谢了!你老表的事,我打过招呼了,应该没问题。”我伸出手来,握手称谢,说改天要我老表请客,这个书呆子也该来认识认识领导了,就此别过。之后来到该兄弟单位的副职王八蛋的办公室,如法炮制,将米米换成了一个狗爪印。王八蛋划爪完毕,拿起册子左看右看,阴阳怪气的说出一句无耻话来:“小某啊,辛苦了,亲自来发补助!只是我怎么觉得好像还少发了一次,你给我查查,啊?”我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厌恶,狗娘养的,屁事没做,就记得发补助!我答应回去查一下,走出办公室,可巧见到县里分管领导钱书记钱大人,正好有补助要发给他,就找个机会将他请到一边,四顾无人,便对他说有点小意思给他,不是个人的,是单位造册的,钱大人一听,条件反射似的连称“我不要,我不要!”然后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当时我还感动了一阵,后来单位领导把补助给送去,钱大人客气一番,就收下了。TNND,发补助都还轮不上我,摆明了做个样子给年轻人看,若真不要,谁来发也别收嘛!作者:乱弹琴先生 回复日期:2005-12-7 01:16:59   
   送钱也是一门学问,首先要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想送都找不到门送,所以明明是送钱,但千万不能叫钱,要安排一个好的名目,比如误餐费、辛苦费、感谢费什么的。我们单位经常有街道啊、社区啊、区里啊或者高档点的如市里的什么部门来检查综合治理、爱国卫生之类乱七八糟的事情,说是检查其实就是抽烟喝茶吃水果加唠嗑,先看看头天晚上才加班凑出来的注水文章,然后说搞得不错,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措施完善,效果明显,有几点不足,一二三四,因为这些考核关系到全局人马年终奖金,所以尽管是街道、社区甚至区上来人,但仍不能马虎,客客气气,让他们体会到如沐春风的感觉,完了拍屁股走人了,办公室主任发话:各位今天辛苦了,我们单位年底挺忙的,中午就不招待吃饭了,给大家发点误餐费。然后办公室小兵急忙起身一人发一张毛主席,检查人员深谙检查之道,也不消客气,大家心领神会,哼哼哈哈,就此完事,顺利通过,如果说给大家发点钱花,相信是人听了心里都会不舒服:我缺钱花吗?我是腐败分子吗?其次是要门当户对,有看官就奇怪了,只听说结婚要门当户对的,没听说送钱还要门当户对的,但天下事无奇不有,送钱确实是要讲究这个门当户对,比如楼主给县领导送钱碰了一鼻子灰,而单位领导送去人家则欣然受之,就是因为楼主的身份和单位老板的身份不可同日而语,犯了“门当户对”的大忌。话说有一日,某单位宴请政府分管某长,班子老大携副职若干、办公室主任一名,提前在某长老婆开的酒楼里订好包间并恭候大驾,不多时,某长属下某科科长欣然到来,是为前站,寒暄一阵,老大电话声起,方知上级来人,某长正在作陪,今晚不能赴宴,不过出于歉意,特派政府办公室主任及某长秘书前来答谢,稍顷,主任、秘书相携而至,于是众人落座,推杯置盏,觥筹交错,半酣,老大发话:这一年承蒙领导关心,各位照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为表感激之情,特奉上一片心意,务请笑纳。局主任随即趋身上前,政府办主任、科长、秘书一人一个信封,内计现金5000,某长亦不例外,信封交由秘书转致。此时宾主交谈甚欢,言笑晏晏,诸多事由,尽在不言中矣。从此例中可看,给上级领导送钱,尤其讲究规格,必须一把手亲自出面,否则轻者不受,重者留下不会办事的坏印象则后悔莫及,二者参与人员越少越好,人多嘴杂,难免领导面子下不来,所以本例中领导不出面委托秘书等出场,或是基于此种考虑,正所谓人在官场飘,小心莫挨刀,万事考虑周全,总是没错的。   
  到了政府大楼,在走廊上见到了分管副县长,我将信封给了他,这个哥们性情豁达,客气了两句,就收下了,笑着说“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嗯,这样的领导,不装,偶稀饭!
32、两规
  
  两规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办案手段。所谓两规,就是假如你违反了党纪国法,屁股揩得又不干净,被纪检监察部门抓住了尾巴,纪检监察部门如认为有办案的必要,就会从天而降,对你说:“组织正式通知你:经**委员会决定,你被两规了,从现在起,你必须在我们规定的时间,到我们规定的地方,就你做过的那些贪污、受贿、涉黑、买凶等烂事做出说明!把手机交出来,跟我们走!”这个指定的地方,一般都是不引人注意的宾馆或其他秘密地方,有时甚至在小店里。有一年春天,我发现我们经常去光顾的一个小饭店,纪委的人天天在那里就餐、出入,老板和我很熟悉,经不起我盘,就告诉我,纪委的在这里审案子,吃睡都在三楼,我便恍然大悟,心想,传说中的双规竟在我们身边啊。这个规定的时间,其实是无限期,被采取双规手段的人不讲清自己的烂事,不可能回到正常生活,当然讲清了就更不可能了。
  
  听说现在双规手段的使用,较前规范,如果哪个被双规了,没得说,不死都要脱层皮,组织是掌握了确凿证据才采取这个措施的,一旦听说谁被双规了,这个人百分之一百二十就是腐败分子,至于后来办案办到什么程度,完全看各方力量的角力。说通透点,就是该腐败分子后面的人还挺得住否?愿意保他否?还讲得上话否?如时后台硬,挺得住,愿意保他,讲得上话,那纪委办案人员就会点到为止,从轻;否则,如果后台丢车保帅,那被两规的人就有两种下场,一是,去死吧腐败分子,二是,反正老子完了,拱出大老板来,我虽有罪,也可戴罪立功,这时后台老板又会慌神,说不定出来营救……总之,这里的名堂多了。
  
  二零零某年,一个企业家腐败分子油老大及其家属被抓起来审查,是不是双规我没去考究了,反正差不多,该腐败分子是条大虫,坊间传言,涉案之数上亿。此案审啊审的,拖了好几个月,似乎有一年把,反正久久没有结案。期间种种传说,纷纷出炉,有说油老大死不招供,办案人员查来查去,掌握实据的也就百把万,数额并没有民间传说那么多;有说查是查到了,办案人员拿捏分寸,点到为止;有说油老大在审查期间,放出话来,他死了会倒一大片,好多中爬虫大爬虫闻之惴惴不安,纷纷设法干预。案情扑数迷离,吊尽了一方百姓的胃口。后来终于结案,轻描淡写,判了个五六年,刚进去点了个卯,就保外就医了。知情人言:压力大,办不下,没办法;若动真格的,死啦死啦的一大片,油老大可不是吹牛。
  
  两规对小腐败分子是非常见效的,贪了多少,一毛不少给榨出来。可怜有些年轻干部,不过一时想歪了,贪了点小米米,虎背熊腰进去,瘦骨棱棱回来,见人矮三分,从此留病根。有一年,我到省里学习,见到高中同学,大家见面谈起两规,一个同学在某省直机关,说起单位一个同事被两规前后的变化,摇头不已,他的感慨是:不是你的千万不要拿,否则一旦被两规,比死了还难受。为什么这么讲?两规不饿你,不渴你,但是没有觉睡,几个办案人员车轮战术,轮番上阵,再铁的汉子都要整服为止。千真万确,一个科级干部老头儿,因一点不大的事被纪委半夜带走人,拿去双规,衣服也没带,钱也没带,牙刷什么都没有,就这样被带到了指定的地点,困得要死,不管,先交待再说;醒来再交待行不行?不行,不行!快讲快讲,早讲早回家!老头儿是烟虫,几天没烟抽,难受得要命,哀求道:“我借你点钱买包烟行不行?”不行不行,领导你还是老老实实交待吧,还想抽烟!反正你想要的统统不给。我想,如果是我,早就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作者: 来源:摘自《南风窗》 时间:2004年06月30日 阅读次数:436
   
     您知道“双规”这种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的来由吗?“双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党和政府对“双规”有哪些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规”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是什么?这一手段,是长久实施,还是过渡性的?它究竟会保留多长时间?一直主张“制度反腐”的著名学者李永忠为您揭开“双规”的朦胧面纱。
  
    “双规”是怎么诞生的?
    在中国反腐大业中,恐怕没有什么手段比“双规”更令腐败分子惶惶不可终日了。当然,准确提法是“两规”,在监察部门叫“两指”。很多普通人都好奇,这种反腐败的特殊手段是如何在中国应运而生的呢?
  李永忠(下称“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纪检监察机关临危受命,承担着查处严重腐败案件的重任。虽重任在肩,手段却只有一张嘴、一支笔。在此尴尬情况下,一些能够突破的大案要案活生生地煮成夹生饭;一些本该绳之以法的腐败分子,眼睁睁地逃脱惩处。在反腐斗争形势严重的特殊时期,一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所亟须的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两规”、“两指”应运而生。“两规”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1997年5月9日废止),条例中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对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监察法》中,“两指”代替了原行政监察条例中的“两规”,成为突破要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双规”的威力来自何处?
     据我们所知,很多腐败分子都是在“两规”期间交代出犯罪事实的,您前边提到“两规”是“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其中“特殊”是何含义?
    李:“两规”、“两指”措施的威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一些基本证据的掌握。被调查对象都明白,凡是被采取“两规”、“两指”措施的,纪检监察机关都掌握了相当部分证据。二是来自被调查对象权力的暂停行使。权力在腐败分子手中,不仅是谋利的工具,而且是掩盖违法犯罪的保护伞。在“两规”、“两指”时段,一些知情者、受害者,不再受被调查对象权力的威慑,而大胆向组织揭发控告;一些涉案人员也失去了“保护伞”的庇护。“两规”、“两指”措施能有效地使被调查对象的屁股离开马桶,从而产生人所尽知的、臭味迅即出来的“马桶效应”。三是来自信息的不对称。“两规”、“两指”期间,被调查对象惟一受到限制的是与外界联系。这也是外界感到“神秘”与“特殊”之处。被调查对象不了解在此期间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哪些已东窗事发,哪些已反戈一击,哪些已后院起火,哪些已铁板钉钉?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其处于一种必然的劣势地位,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人员就会利用这种优势,从证据上、政治上、心理上精心设计,从中查找其弱点和破绽,予以突破。
    “双规”的生活很可怕?
     不少人想像“双规”的生活非常可怕,是这样吗?
    李:应当说,“双规”下的生活和“非典”隔离有类似之处。被调查对象与调查组人员同吃同住,惟一不同的是“双规”人员与外界的联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对查办案件中的“两规”、“两指”措施的宣传远不及对“非典”隔离措施的宣传,因此一些人对此产生不理解乃至误解。
    其实,“两规”、“两指”既是一种调查措施,也是一种保护措施,避免被调查对象再犯错误,或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如海关总署原副署长王乐毅被“两规”后,情绪紧张,夜间心律最低每分钟31次,由于他曾患有心衰、房颤和高血压等病,调查组及时安排他住院治疗,医院为其安装了最好的心脏起搏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王乐毅身体恢复正常。春节前,组织安排他与远在家乡的老父母通了电话;过生日,给他买了蛋糕;生活上,根据其饮食习惯安排饭菜。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铁的事实面前,王乐毅交代了收受赖昌星以及海关系统有关人员所送的巨额钱款等问题。
    “两规”的限制
     纪检监察机关对采取“两规”、“两指”措施有无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哪些限制性条件?
    李:1998年6月到2001年9月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相继出台了四个规范性文件,对“两规”、“两指”措施做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采取“两规”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纪检监察机关不会也不能够随意对调查对象采取“两规”措施,只能对已掌握一些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给予纪律处分的涉嫌违纪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使用;二是限制适用阶段,只能在案件调查阶段使用;三是限制使用主体,只有一定级别的纪检监察机关才能批准或使用;四是限制使用时限,从没有统一规定到从严掌握,并在申请使用时报批具体时限;五是限制使用地点,从无硬性要求到有具体规定。
    “双规”和法律的关系
     作为一种非常规手段,“两规”、“两指”与现实的法律、法规的运行难免会发生冲突。比如广州市一国企总经理“双规”期间被选为人大代表,某官员上午在人代会上作报告,下午被“双规”。怎样处理“双规”措施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李:由政策而法规,由法规而法律,是解决“两规”与现行的法律冲突的正确途径。这方面香港的成功做法可资借鉴。
    1971年港英政府颁布了全新的《防止贿赂法案》,该法案扩大了犯罪概念的范畴和惩治范围,加重了刑罚。1974年2月,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到1977年10月,廉署在反贪污行动中逮捕了260名警官,引起警务人员强烈不满,数千警务人员游行示威,廉署总部遭到袭击。在此压力下,总督颁布了部分特赦令,要求廉署对1977年10月1日前的贪污行为停止追究。这种让步反而助长了部分警察的嚣张气焰,甚至提出解散廉署。总督不得不召开立法局紧急会议,通过了《警务条例》修正案,规定任何警官如果拒绝执行命令,即被开除,并不许上诉。当年的港英总督用法制手段平息“警廉冲突”的做法,应该为今天我们规范“两规”、“两指”所参照。香港廉署依法对公务员的生活及消费水平调查,高于官职收入水平而不能做出合法解释的,即可立案调查。而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立法还比较欠缺。
    “两规”期间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情况,一方面说明“两规”不限制其政治权利的享有;另一方面,也说明办案单位与组织部门联系的渠道不够顺畅,舆论监督不到位,才使他的问题不为群众所知,因而当选人大代表。至于某官员上午在人代会上作报告,下午被“两规”,则说明“两规”的使用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在批准前某官员的行动没有丝毫受限。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规”、“两指”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体制拾遗补缺的过渡办法,需要逐步法制化。
    12年来,如果不是坚决而大胆地行使“两规”、“两指”措施,一些严重腐败案件很难突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也很难增强。“两规”、“两指”措施,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产生的负作用,现阶段明显低于正作用。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评价“两规”、“两指”措施,当以利一而害百,君子不趋其利;害一而利百,君子不辞共害为借鉴。切忌以偏概全,感情用事;切忌臆想当然,超越阶段。
    “双规”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两规”、“两指”是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有,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李:“两规”、“两指”措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手段与纪检监察机关,特别是与党章赋予纪委的职责、任务以及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政治地位不相符;二是这种手段的缺乏强制力与被调查对象已严重违法乱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不相符。世间任一事物,外延的扩大,必然是内涵的缩小,这些年来,为应对反腐败斗争之急,纪检监察机关在增加“两规”、“两指”调查手段的同时,办案职能凸现了,监督职能却明显缩小了。宋朝名臣王安石曾以“令人无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的诗句,赞誉了商鞅变法。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当时和后来的非议一直没断过,而改革往往是在争议和非议中前行。套用王安石的诗说:令人无可非“两规”,“两指”能使腐者败。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也将从以办案为主逐步转到以监督为主,从而切实担负起《党章》赋予的监督职责。
     预计这种权宜之计大概会保留到什么时候呢?
    李: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一段播出的电视剧《绝对控制》。刑警薛冰在常规手段难以对付唐子杰那样的腐败分子的情况下,不得不舍生取义,采取非常规手段去侦破此案。如果要使更多反腐斗士避免薛冰式的自我牺牲,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和“两规”、“两指”措施的改进,就必须加快步伐。
    我以为,从现在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前,随着体制改革和措施改进的稳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行使“两规”、“两指”措施不仅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适用范围对象也会越来越小,适用频率会越来越低。同时,我也认为,在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前,在司法机关侦破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尚未获得更为独立的权力前,“两规”、“两指”措施可能会延用相当一段时间。 2003.10.28.   33、过节
  
  应正义路法官之请,专门写一写我所见到和听到的小爬虫过节。
  
  中国的节日之多,举世无匹,这为政治小爬虫活动活动提供了天然的契机,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过节,讲究亲情友情,逢年过节,幼爬虫去小爬虫家送礼,小爬虫去中爬虫家送礼,中爬虫去大爬虫家送礼,都是名正言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一些小爬虫秉赋不高,政治敏感性不强,逢年过节,老呆在家中和老婆亲婆亲亲嘴,教孩子看看书,尽管工作兢兢业业,对人和和气气,但是职务老是上不去,甚至例行的考察干部组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个人。原因嘛,就是这种人格局太小了,不了解天下大势,乃是“与民同苦,与官同乐”,这与民同苦就是该作秀的时候作作秀,访访贫,问问苦,做做样子,这与官同乐嘛,就是逢年过节,合家欢乐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你上面的爬虫正在等着与你同乐,你若不去,他会失望的,一次失望,两次还失望,三次他就不指望你了,从此给你派最艰巨的任务,让你接受最刺耳的批评,让你永远要有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必要的时候让你成为替罪羊,穿最小最小的蚂蚁鞋……每念及此,海水群飞便会大声疾呼曰:书呆子,你该醒醒了!大丈夫计利当计天下利,为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效劳党国,你就不可以放下身段,与官同乐吗? 33、过节(续)
  
  六七年前,海水群飞就是个书呆子,读了几节大义凛然的文章,会写两句似通非通的文字,便摇头晃脑,自命不凡。恰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过关斩将,考上了公务员,更是自鸣得意,踌躇满志,以为天下事易易耳。后来,我在跌了一跤又一跤、满头包包之后,终于明白,什么是生活的辨证法。原来顺境中必然孕育着逆境因素,太顺利的开头其实未必不是糟糕的开始。回到过节上来,当是时也,海水群飞际遇凑合,跃入人人羡慕的小爬虫队伍,以为从此只要好好干,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前途必定远大,说不定会在某个地方当总统,浑不知有过节与官同乐这么回事——以为是书上说的,离我们很遥远。回过头来看,几年时光飞逝,除了打牌、喝酒、加班、泡妞还有些模糊印象,什么都没留下,领导对我不冷不热,评价不咸不淡,种种迹象表明,尽管我工作尽心尽力,对领导毕恭毕敬,对同事客客气气,但一点都没有发展成为未来总统的征兆。
  
  或一日也,就升迁之事,与一高人对晤。高人曰:“逢年过节,你与领导同乐否?”对曰:“否,老子干嘛要去!”高人大惊:“果真一次未去?”对曰::“骗你是死狗!”高人瞪大智慧的双眼,凝视海水群飞未开化的一双小眼睛,半响方冷笑曰:“哈哈哈,说你是书呆子,泡妞的功夫并不输于我;说你不是书呆子,岂有与领导同乐的道理都不懂的怪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你没读过吗?”海水群飞如梦方醒,这年春节,早早致电头儿,约好登门拜年时间,头儿呵呵笑道:“来吧来吧,淡酒一杯还是有得喝的。”按照高人指点,当买些什么,包些什么,如怀揣小狗般不安,走进头儿家中,与头儿同乐了一会儿,头儿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这才发现,原来头儿在会上宣布,逢年过节,不要互相走访,原来是讲给空调听的,我这个大活人,根本就不应该是听众,或者反过来听才对。
  
  此后,头儿对我明显态度不同,小鞋儿渐次加码,终于合身,所得表扬,也多了起来。高人曰:是不是?明白了没有?领导在乎的也许不是你要送多少,关键是态度。当然,送的越多越喜欢,世人都晓金银好啊!
33、过节(续)
  
  局面改观之后,我好歹混了个办公室主任,此后,渐得与闻机要,知道小爬虫与中爬虫同乐之事。原来每年春节,各科局的小爬虫头儿都要与副职会商,今年该当如何进贡,如何走账。老大老二是必不可少的,分管组织的副书记、不可忽视的常务副县长,还有分管业务的副书记、副县长,等等若干爬虫,参观礼乐之书,结合实际情况,等次或有差,礼数不可少,一人一个信封。高人估算,五六十个县直机关,加上不可预估的事业单位,老大过年,二十万大洋是差不多的。我觉得似乎有点夸张,但是你翻翻报纸,和那些倒霉的爬虫一比,这个数字简直就该通报全国予以表扬了。怎么表扬法?我都想好词了:
  
  某某同志在二零零某年中廉洁从政,表率一方,过年只收米米二十万大洋,实属罕见,兹予通报表扬,希全国同志向某某同志学习,干净干事,勤政为民,做人民的好公仆。
   党中央、国务院
   某年月日
 34、生病
  
  小老百姓生病,要担心存款不够医药费,又要看医生的苦瓜脸,苦啊。小爬虫生病就不同了,那是有病不生白不生。
  
  老大生病的消息,在官场是传得特别快的,通常是在单位的党组会或局务会上,或头儿焉,或副职焉,首先提出来,“听说老大住院了,我们要赶紧去看一下。”其他人员一听,那肯定是众口一辞:“是啊是啊,动作要快。”妈的,自己老子老娘生病都未必有如此积极性。这个没有什么需要决策的,老规矩,知道了就赶紧去,至于大病小病,什么病,不必问,去就是了。这种时候,是各个爬虫单位和大小爬虫向老大示好的最佳时机,也是判断这些小爬虫是否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试金石和风向标,领导日理万机,积劳成疾,去看望看望,有何不可,有何难哉?平素无缘无故送个信封给中爬虫大爬虫,或有行贿受贿之嫌,收受双方,藏藏掖掖,躲躲闪闪,颇费周章,这个时候却可以大大方方,公然用印有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等字样的红包,内装或三五杆水焉,或一两方水焉,放到领导病床边的床头柜上,领导半躺在床上,客气一番,略谓小病一场,竟劳烦各位费心,谢谢了。小爬虫做出十分关心领导病情的样子,三言两语,将打好的腹稿念完,就可以握手道别,快快走人了,因为其他小爬虫还在等着呢。
  
  老大老二这些人住院一场,与过年所获,区别不大,甚或更多。老子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海水群飞曰:老大生病,铁定是福;岂可不多多生病,于人于己,两蒙其便乎?
35、写手
  
  机关非常需要写手。不论是综合部门,如县委办、政府办,还是职能职门,如民政局、财政局,没有哪个部门不配备写手。如果没有写手,机关根本无法运作下去,我想在机关呆过的都会认同这个说法。写手之为用大矣哉!为什么写手这么重要?因为:
  
  第一,中国人好开会,尤其是政府机关,大事开会,小事开会,不大不小的事也开会,往往省里一开会,市里就开贯彻会,县里就开动员会,乡里就开传达会,以会议落实会议,是中国的一大奇观,似乎不开会就无法落实工作。开会必然有讲话,讲话必需有讲稿,讲稿必需写手来弄。
  
  第二,中国人喜欢搞文牍主义,即下级往往以文件来落实上级的文件,举个例子说,国家制度一部法,省里就会有相应条例,市里会有相应细则,县里就有会相应方案,乡里就会有相应办法,如此类推,似乎没有用文件来落实文件,工作就没有真正到位。这些文件认真一看,多半是无聊的灌水。可是这个水不灌不行,工作过不了关。上级来检查工作,怎么你们没有文件落实这件事啊,比方说,计划生育检查组的来检查,这个检查组专门有人查资料,看领导重不重视,先看看有没有下文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芝麻大的单位也要有领导小组,虽然组来组去就那么两三个领导。这些浩繁的文件工作,谁来做?写手来做。有一年底,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来了,自己一查,好象没有下文成立领导小组,发现了就好办,我马上起草一个文件,领导小组匆匆成立,文号编为二零零某年一号,时间为元月某日,够重视了吧,盖上萝卜章,欧克。
  
  第三,机关工作太喜欢汇报,大爬虫来走一圈,中爬虫就得汇报工作,小爬虫就得苦思暝想,搜肠刮肚,写汇报材料。
  
  第四,党的思相政治工作一波接一波,新名词层出不穷,以近年为例,搞了三讲,再搞三讲回头看;三个代表正搞得火热,两个务必、保先教育又来了。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哪一次不要写成堆成堆的材料?谁写,写手写。(未完)
35、写手(续)
  
  写手是很辛苦的,特别是综合部门的写手,材料多得恶心。
  
  写手是优秀的,但这种事情搞多了,把人都搞蠢。记得非典横行的那一年,几乎全国戒严,到处采取严格措施,在下所在的小地方也是如临大敌,不敢轻忽,当然最后非典病人一例也没有出现。防非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终获全胜,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按照惯例,就要进行总结,表彰,既为表彰,则需选先进,但是全县的角角落落,都没有非典来报过到,这个先进又如何选起?这个任务后来落在组织部的写手易支笔头上,易大才子来自名校,操刀已惯,写这种材料还不是摇笔即来。这天我碰巧到组织部办事,见到易大才子写的表彰防非先进材料,因业务需要,认真扫瞄,发现易大才子的确是妙笔生花,干巴巴的鸟事被他一写,有条有理,生动感人,比如什么某村支部书记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亲自日夜守候在村口,一有异动,立即采取严密防控措施云云。TNND,真是亏了易大才子动脑筋加工啊。
  
  说也奇怪,自从看了那次表彰非典先进的材料后,我就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看法:中国人往往是用最聪明的人干最无聊的事,直到让这个最聪明的人变成最无聊的人。写手,就是这样。
作者:宝贝不须多 回复日期:2005-12-10 22:55:58   
  这就是所说的游戏规则,在任何单位都只有按这种规矩出牌,否则后果自负.当然也可以拒绝再玩,就是收包袱走人.处处如此,所以闭着眼混吧.看得太清了,你会嫌眼睛脏的.
36、茶凉
  
  人一走,茶就凉,这句话把世态炎凉形容得太准确了。我见过的最生动的例子是:
  
  某局操审批和检查大权,牛逼之极。局长高一巴,上任以来,即以儿媳之名办了个名为“小小天地”的酒家,炒的菜,两个字:难吃;价格,一个字:贵。生意却出奇的好,天天爆满,虽不说日进斗金,日金斗银那是肯定的了。局长当了五年,店子赚了五年。
  
  高一巴任期届满,退居二线,新老局长交替的那一天,小小天地空无一人,第二天,店子关门,贴出“旺铺转让”字样。你说这茶凉得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