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模阿红: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48:03

八年级上历史学科讲学稿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题

课型

时间

主备人

审核

审批

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通过本课的学习。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学习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交流

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黄海大战

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黄海大战的经过

 

 

 

3、)黄海大战的结果

 

 

4、)简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事迹?学习他什么精神?

 

 

 

2、《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双方代表

 

※  (2、)《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3、)《马关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二、课堂展示

(一)合作探究:

1、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2、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二)拓展延伸: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提到我们的宝岛台湾被割占,那么是被谁给强占了呢?又是如何被强占的呢?后来我们收回了吗?

 

 

 

 

2.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据说这是伊藤博文和李鸿章说的话,你知道他们说这些话的背景吗?

 

 

三)系统总结:(见课件)

 

 

 

三、知识反馈延伸

轻松入门练基础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   )

A.征服朝鲜         B.侵略中国

C.称霸世界         D.炫耀武力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所写,哀悼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3.邓世昌壮烈牺牲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辽东半岛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4.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战役        C.丰岛战役       D.旅顺战役

5.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力量强大        B.北洋舰队丧失主力

C.北洋舰队装备落后    D.李鸿章奉行“避战保船”的妥协政策

6.“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具体指的是日本

A.丰岛海战不宣而战

B.在旅顺对和平居民的大屠杀

C.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D.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7.《南京条约》以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含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1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二)、列举题:

9.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


10.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
11.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拓展创新——练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辨?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 直

                                            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请回答:

(1)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

 

 

 

(3)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四、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