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肌肉:探访傣族剪纸的“守望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8:21:41
剪纸艺术家思华章,用“金属剪”制作灯笼 记者 苏颖 摄 )
剪纸艺术家邵梅罕(资料图)
剪纸艺术家樊勇记者 苏颖 摄

 

最老的传承人:思华章 一辈子就是为剪纸活着

一路打听着找到了思华章老人所在住处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一听到记者是来探访思华章老先生的,立刻就高兴地说:“思华章老人可是我们这里享有盛名的民间老艺人,他住在这里几十年了。”

思华章老人的家是傣家四合院,小院一点都不同于其他的院落,别人都是热衷于栽花养草,而思华章老人家却到处都堆满了已经完成或者未完成的傣族金属剪(傣族剪纸的延伸,把剪纸艺术运用到金属上)的作品,琳琅满目。

绕过几间工作房,终于见到了思华章老人。见我们来了,他不由得咧开嘴笑了。思老先生的家人告诉我们,如今老人已经是87岁的高龄了。“说起剪纸,真是说几天都说不完的事情,从8岁剪到87岁,一剪就是一辈子啊。”老人告诉记者,8岁的时候他刚上学,学校有专门剪纸的课程,从第一次拿起剪刀,便再也放不下了。“那时,老师都是教一些很简单的东西,可他就是喜欢剪纸,看见什么都想试着用剪刀把他给剪出来。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喜欢剪纸这门艺术,开始的时候还要先把图案画在纸上再来剪,后来就不需要了,拿起剪刀来想剪什么样的图案花纹都能剪出来。”

思华章老人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笑着说:“我这一辈子几乎就是为剪纸而活着,究竟剪了多少作品自己都记不清了,有时候啊为了剪一个图案或者花纹,半夜睡觉睡到一半突然醒来就接着剪。”说罢,他停下了手中的扇子,指着墙上一幅幅的照片对记者说:“你们看,因为剪纸我还出过国哩,去得最多的就是缅甸,那里好多地方都请我过去剪纸呢。”

老人说完站起身来,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悠悠地走到了自己的工作台前,低头不语地看着自己曾经剪出的那些花纹和图案。家人说,老人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这门手艺该如何传承下去:“说起来啊,我的手艺还是受到了我父亲的影响,过去他在德宏也是很有名望的老手艺人,画画、剪纸什么都在行,我觉得我就是受到了他的遗传。但是我担心的是谁来继承我的这门手艺,早些年我儿子对剪纸一点都不感兴趣,跑到工厂里去上班,后来想学剪纸,可是晚了。”老人说,剪纸不仅仅只是用剪刀把图案剪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些独特、漂亮的花纹,也就是所谓的“创意”,虽然儿子在他的指导下学了有七八年的剪纸了,但现在还是只能“照葫芦画瓢”,大多数都是在模仿,很少能有自己的见地和想法,剪出自己独特的花纹。听着父亲的絮叨,老人的儿子在一旁始终没有出声,蹲在地上默默地剪着那些花纹和花边。

女性传承人:邵梅罕 把傣族剪纸带到世博

离开老人家后,原本想继续拜访另一位在芒市颇有影响的傣族剪纸女艺人邵梅罕,可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她作为民间剪纸艺人代表,现在正在上海参加世博会的巡演。这一消息不禁让人又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们德宏的傣族剪纸能通过世博会这个大舞台展现给全世界的来宾,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加地了解我们德宏美丽的一面;失望的是作为个人来说,不能亲眼目睹这位女传承人的风采。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邵梅罕也是我们傣族剪纸比较出名的民间艺人,她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听了工作人员的话,心里的遗憾即刻减少了几分,便坐下来,聆听关于这位傣族剪纸女艺人的故事。

“邵梅罕出生在傣族的农村,有一次,她无意中发现了奘房里的各种剪纸与吊幢、佛幡和很多剪纸的图案,即刻就对剪纸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今后只要她外出干活,都要装一把小剪刀,带几张纸,没有事了就开始自己练习。”工作人员说完之后又问记者:“你能猜出之后怎么了吗?”记者笑笑,摇摇头,工作人员接着说:“后来,和所有的故事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她特别的苦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剪纸的一些技巧,甚至超过了那些有老师的人。”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方面的传承者,邵梅罕的代表作曾入选了“走进母亲河——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大型展览,并接受邀请,到美国参加国家文化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的文化交流活动。

最年轻的传承者:樊勇 将这门艺术传给女儿

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樊勇,才一见面,不禁就被吓了一跳。没想拥有一身精湛剪纸技艺的他才刚刚30多岁。在众人心目中,民间艺人大多数都是要经过岁月的洗礼和锤炼,才能被社会接受和认可,而正当而立之年的樊勇现在就能获得如此多的头衔、称号还有奖项。

下午时分来到樊勇的办公室,作为歌舞剧院的副院长,他才刚刚开完会,他告诉记者,最近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团里有好多大的项目正在搞策划,他随手翻看了放在办公桌上的一本速记本向记者展示,“团里有好多剧目,我是做舞台策划的,这些都是我的设计草图。”虽说是草图,但每一幅都十分的出神入化。看过樊勇设计的舞台布景后,记者忍不住问:“原来您不是专门剪纸的啊?”

樊勇听了记者的问题后,哈哈大笑说:“当然不是,剪纸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初中生的他参加了学校的剪贴画版,那个时候也就是因为爱画画,所以才参加了这样的“兴趣班”,根本没往远处去多想。1989年,樊勇考上了云南艺术学院舞美专业,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的剪纸艺术,见识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从此以后樊勇开始了自己的剪纸生涯,没事的时候总喜欢用剪刀剪出那些漂亮的花鸟鱼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剪纸手艺不断地在自我学习中得到了提升,毕业的时候,他的毕业作品——一组非常漂亮的剪纸作品受到了学校老师的称赞,所有的老师都鼓励他:“樊勇,你一定要将剪纸坚持下去。”

有了老师们的肯定和支持,樊勇在剪纸方面越来越有信心,他边工作,边自我学习,1996年的时候便捧起了“中国首届民间民俗作品大赛”的金奖。樊勇说,这个奖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剪纸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了。

樊勇打开了自己的作品集告诉记者:“我是德宏人,所以我的作品大多都是以德宏的少数民族为主,是不是很有地域性。”记者很认真地欣赏着樊勇的作品,忍不住连连称赞,在樊勇的作品中,除了精湛的技艺之外,令人称赞的还有作品的创新和设计,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是一图多意,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写实,每个形象都用了一些较为夸张的现代手法来表现,既能领略到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又使人感受到那种喜庆的气氛。

跟随着樊勇,记者又一路来到他家。这时他聪明可爱的5岁女儿跑来依偎在他的身边,樊勇当即决定和女儿一起现场表演剪纸艺术。

父女二人取出剪刀和彩纸,各自低下头比赛看谁剪得好。虽然樊勇的小女儿才只有5岁,但剪起纸来却像模像样的,不一会就和爸爸一起剪出了漂亮的花纹图案。樊勇告诉记者:“女儿好像是有遗传一样,也是天生就爱剪纸,2岁多的时候就喜欢摆弄剪刀,有时候剪出来的图案连大人也要称赞,之前她还获过儿童剪纸大赛的银奖呢,她经常在家里说:‘爸爸是大艺术家,我是小艺术家’。”樊勇说,现在女儿还小,慢慢培养她的兴趣,等以后一定要将自己的手艺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