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王洋:剪纸世家续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9:14:00

剪纸世家续传奇

2010-08-25 07:33:00 来源: 湖南日报(长沙) 

本期主题:望城剪纸

口述:秦石蛟

采写:本报记者 李国斌

8月19日,望城县华夏剪纸博物馆,年方10岁的秦天柱手握剪刀熟练地分离图案,须臾,一个大红的窗花便呈现在眼前。秦天柱是望城剪纸世家中最小的一位剪纸爱好者,这个剪纸世家经过百年传承,共涌现出剪纸艺术家20多位,创作出数千幅剪纸作品。

剪纸世家中成就最高、名气最大的当属秦石蛟。他虽已年逾古稀,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爱好剪纸,在60多年的实践中,他创造了摇剪法、交织套色法、汉字折剪法、综合折剪法等10多种剪纸新方法。他的摇剪法,能让人的眼睛跟不上剪刀的轨迹。他曾应鹿儿岛市邀请,东渡日本现场表演剪纸,被日本新闻界誉为“神剪”。这些年来,他创作了3000多幅作品,包括风景、人物、窗花、花卉、神话和民间故事等。

“参观者对于剪纸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已经过去一个月,秦石蛟仍然记忆犹新。湖南活动周期间,我省组织了包括剪纸在内的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表演,秦石蛟带着22幅作品前往上海世博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区,许多参观者在看了他的剪纸表演后,纷纷拿起剪刀跟他现场学习剪纸艺术。“我特意准备了13把剪刀,没想到还是少了。”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下午教了6批学习者。

秦石蛟的外祖父母文正卿、袁爱梧,曾是望城白箬铺很有名气的纸扎艺人。在纸扎艺术中,剪凿技艺是看家本领,最能代表技术水平。他们的作品有的线条细如发丝,有的图案小如纽扣,技艺非常娴熟。后来,他们把纸扎技艺传给了女婿女儿也就是秦石蛟的父母秦有德、文震坤。文震坤曾以一幅农民画《热闹的端午节》而享誉全省,从北京捧回了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奖状。

上世纪50年代秦石蛟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后,在父母和外祖父母的指导下如鱼得水,学生时代就有用剪纸做插画的《一个爆竹飞上天》出版。秦石蛟说,那时候,他的衣兜里时时装着小剪刀和事先裁好的一沓小方纸,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一有空坐下来就剪。他剪纸一般不画草图,一手握剪一手轻轻摇动纸片,瞬间,一只活生生的鸡就脱颖而出,谁喜欢就送谁一个,于是“千鸡户主”的名号很快传扬开了。他出版的《千鸡图精选》,图案栩栩如生,各具姿态,无一雷同。

创作之余,秦石蛟在研究、收藏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00年,他带领一家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剪纸博物馆——华夏剪纸博物馆。博物馆收藏剪纸作品、剪纸工具18000件,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剪纸名家的作品。博物馆分4个展馆:家族剪纸展、全国各地剪纸展、剪纸书籍展以及剪纸工具展。秦石蛟表示,自己毕生的追求都浓缩在博物馆中,要以代代相传、永久收藏的方式来保存博物馆中的民间剪纸艺术遗产。

他的妻子和儿女都是剪纸能手。老伴何玉梅擅长花鸟,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展览并获奖。女儿秦岭霞从小受过严格的剪、刻、凿基本功训练,13岁加入湖南剪纸研究会,目前是“摇剪法”的唯一继承者。在第五代传人中,年过20的秦求先后获得了全国迎接新世纪邮票设计大赛湖南省一等奖、全国双龙杯书画大赛铜奖等奖项。最小的秦天柱,则是一棵颇有希望的幼苗。

时代日新月异,剪纸这种民间艺术也面临现代化的问题。早些年,在剪纸艺术界一些人有一种思想,认为民间的剪纸艺术就应该保留原态,不应放下身段去迎合时代的发展。秦石蛟则有不同看法,因为“艺术脱离所处的时代就如植物离开生存的土壤,是危险的。”他认为,即便是古老的剪纸艺术,也应与时俱进,反映人们当下的生活和诉求。于是,在他的剪纸中,可以看到许多散发现代气息的作品。

秦石蛟的两个儿子,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创作,不过他对剪纸世家的传承非常有信心,孙辈对剪纸的爱好,让他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