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线看喜爱夜蒲4:街头智慧VS.学院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4:06:24

“街头战法”,是中国商业界近日最流行的用语之一。在宛如丛林的商业社会中,这是一种没有框架的实务力,从变动的现实中,因时、因地制宜权变的能力。

这种“破框”的能力,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第一手交战现实。不论是从小拾荒的魏进益、苦坐八年当铺的张鸿儒;乃至于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他们,都有这种破框的能力。而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家,创业之初,都从披荆斩棘的街头战法起家。

中国商务网站龙头阿里巴巴执行长马云,就被公认为是中国街头智慧的代表人物。

马云曾豪气的说:“竞争就是要让自己玩得很快乐,而让对手很痛苦。如果你在竞争中觉得很痛苦,那你就必死无疑。”

打羸大象的丛林冒险家:马云

靠蚂蚁的灵活,打造百亿美元帝国

马云是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人,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但他提出“大象踩不死蚂蚁”的主张:蚂蚁只要躲在缝里,大象根本踩不到,只要能活下来,就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唯一的条件是,蚂蚁必须比大象精明!

于是,他以蚂蚁的灵活,打赢资本额比自己大五千倍的中国电信,再购并中国雅虎、又进攻网络拍卖,主动出招,打得对手无法还击。

马云,一路从西湖边上身无分文的小学老师,到今天创下市值约为110亿美元的网络帝国。现在,中国有超过50万家中小企业的命脉掌握在马云手里!

《华尔街日报》前中国分社社长麦健陆也指出,在中国做生意,规则随时在变动,在这样混乱的市场要能够生存,必须学习到街头智慧。

再如,国美电器集团主席黄光裕,也常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灵活战术,压榨供应商利润。

站在悬崖边的价格屠夫:黄光裕

紧咬贪便宜的人性,变身中国首富

只有初中毕业的他,被《时代》杂志形容为“价格屠夫”(price butcher),掌握人性贪便宜的本性,打价格差,对手打八折,他就打七折,对手降到五折,他就下杀三折,迅速累积第一桶金。从北京街边一个30坪的小电器行,摇身一变,成为2004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的首富。

马云、黄光裕,靠的不是MBA学来的管理知识,但他们却懂得在大环境中紧咬机会,有如悬崖边的富豪,或丛林冒险家,精于打擦边球、游走灰色地带。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将人类智能分为三类:

一、分析性智能:指分析、评价概念的能力,也是传统IQ定义的主要范围。

二、创造性智能: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

三、实用性智能:针对不同环境情势,加以适应、塑造、选择的直觉式决策,用以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实用智能,常指我们所说的街头智慧。这与学院派的书本智慧刚好相反。

原因是,真实世界问题往往是非结构性问题,无法套用固定公式加以解决,但实用智能却可以找出个人与特定脉络的环境两者间的最佳状态,用来克服现实中资讯不足、高度不确定性、急迫需解决的问题。

这种实用智能,洞察事理,直接掌握做事最佳方法和诀窍,自学而能,自思而得,史坦伯格又将之称为内隐智能(tacit intelligence)。到底什么是内隐智能?为什么它能催生街头智慧呢?

街头智慧无法套用固定公式

蕴藏着别人学不来的眉眉角角

《哈佛商业评论》提供一个经典个案。1985年,日本大阪松下电器公司想要开发一款家用面包机,但这个机器始终无法揉出好的面团。研发人员绞尽脑汁分析问题,甚至拿机器打的面团和专业面包师傅揉制的面团,放在X光下,进行严格的透视比较,依旧无解。

后来,一位研发人员想出一个办法:听说大阪国际饭店的面包很有名的,为什么不跟他们的面包师傅学习呢?

松下研发人员拜师学艺一年后悟到,原来这些师傅在拉开这些面团时,有独特的手法。于是,她在改良的面包机里加了一根符别的搅拌棒。

有了这根“肋骨”,后来机器揉出的面团,成功的复制了饭店师傅搓揉捶打的韧性。最后松下开发出这款具有独特绞面团手法的家用面包机,推出后大为轰动。

原来,大饭店老师傅手里不断被搓揉的面团,浓缩了他毕生技艺的精华,也是他无法宣之于口的内隐智能,他知其然,但未知其所以然。

这种知识经由研发人员和师傅实做学习,消化吸收,转换成为白纸黑字、能够系统化表达并传播的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热卖面包机因此诞生。

“内隐智能”对比于“外显知识”,说明了它才是知识的本源。这也是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迈可·博蓝尼(Michael Polanyi)所说的:我们所知的,永远多于我们所能讲的。

内隐智能高度个人化,很难列成格式,更不易向别人沟通。如果没有外显条列系统化的过程,永远只是秘不可宣的“大师心法”或“祖传秘方”。

难怪心理学家史坦伯格断言:越懂得开发内隐智能的人,在销售、企业管理及军队的领导统御上,有较好的表现。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他们拥有别人学不来的眉眉角角,亦即领袖的才干与魅力。

然而,当内隐智能转换成外显知识,在课堂里传授时,很容易丧失生命力,因为他们是第二手传播后的知识。

现有教育系统里就充斥着这样的外显知识,若一个人只知死抱学校知识,就以为拥有了成功的武器,很可能还没有跨出校门,知识就过时了。

正如大前研一的警告:我们从八岁到十八岁所读的书,都可以浓缩在一片五块钱光盘里。当知识变得如此廉价,而未来社会又没有轨道可遵循时,你的价值,不再是拥有的知识存量,而是你如何使用它的流量。因为死的知识廉价,活的思考能力无价。

学院派想突围,需要破框

街头派要打持久战,得搭配系统知识

因此,大前研一就曾说,你必须带着你的孩子,脱离传统的火车轨道,开始走向丛林探险……。他的两个孩子都是辍学生,还是连续辍学三次。但是他们具备该有的能力。一个自己开公司,另一个则在设计游戏程序,两个都表现得很好。他们这种正是街头智慧。

但是,是不是一味追求街头智慧,就可以完全放弃学校知识了?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