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幸福 李泉:[转载]曾经往事:不玩邮票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5:33:16

曾经往事:不玩邮票了!

(2012-02-06 12:10:20) 转载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曾经往事:不玩邮票了!作者:雪白血红

闲话:去年开始对A股股票有些不耐烦,开始还对汹涌而来的、日益质次价高的IPO愤怒,可是对于刚看到的今年近五百家正在排队上市的消息却麻木了,因为曾经经历过邮票市场的相似一幕。

过年前收拾家时不经意间碰到了很久没有打开过的集邮册,突然莫名地想到了曾经告别邮票的场景,一个似乎是标志着自己人生重要的环节……

刚工作时机缘巧合地玩上了收集流通纪念币,一年后却迷上了新兴的股票,但却仍然执著地坚持着自己从小的爱好——集邮,虽然圈内的朋友和邮迷一直不认同,认为我那集邮册中太没情调、过于势利,多是些邮市中“铜钱味重”的老JT邮票品种。好在不介意,毕竟集邮除了是小时候爱好,很早就更关注收藏价值,升值的可能嘛!

可是,1993年后的邮票市场逐渐让我有些不耐烦了!这并不完全因为炒股的原因,而是邮票,特别是90年代以后发行的邮票,正在失去其收藏的根基。集邮的一方面是因为兴趣爱好,而重要的不可回避的方面则是其收藏价值。邮票因为通信的实际功能以及不断消耗而可能产生出物以稀为贵的收藏价值,可是90年代以后传统邮政业在现代通讯的大发展中已经不回避的衰落,特别是寄信越来越少,贴邮票的更少,消耗量越来越小……

而与此同时国内的集邮大军越是越来越大,集邮协会几乎在城镇单位中普及,94年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单位中几乎一半数人都是集邮爱好者了,还有不少人干脆是每年买“邮票年册”作为投资收藏。更有甚者,曾经出差到一家兄弟单位,居然收到了以“邮票年册”为载体的企业文化宣传纪念册(每年一册)。

可是当时(80-90年代)火红的邮票市场可能已经是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也就是通过发行邮票回收社会资金吧(猜测的)!九十年代后每年的发行量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城市人口人手一套了;而且发行的题材和设计也是王小二过年,有人曾经开玩笑:感觉哪象什么集邮册了,更象是相片册和纪念册……

这期间曾经与几位邮友争论过,当时一位朋友言之凿凿犹在耳边:邮票发行再烂,但其面值可等同货币啊,肯定不会跌破的!

而一件小事彻底失去对邮票的信心,特别是对91年以后的所谓新邮票,决定放弃从小就有的集邮爱好!大约是1995年年末吧,写好给外地同学的封信后就让老妈顺便寄一下,事后老太太不无得意的炫耀:从一个报亭上以8折买了张漂亮的邮票把信给寄出去了!后来自己亲自去看了那家报亭,发现真的有大量打折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闲聊后知道,是有些邮票商委托代卖的……

不玩了,终于决心不再玩邮票了,把原先收集的老邮票只当是个收藏纪念了!当时理由很简单:社会的进步也已经让邮票失去了原先的实用价值,但集邮却成为国内的全民运动,新邮票发行越来越大,新邮票失去了稀缺性,失去收藏和投资价值,其整体将会告别那曾经激动人心的暴利时代,大量垃圾般的新邮票必然价值回归!

不妨看个简单的例子:1980的生肖猴发行量是800万枚,面值8分,目前市价1万元以上;而1992的生肖猴发行量是2.04亿套(1套2枚,面值70分),目前市价才5元,1993的生肖鸡发行量是2.5062亿套(1套2枚,面值70分),目前市价才3元;也就说92、93年的生肖票收藏远远没有赶上储蓄,更别提通货膨胀了!

不玩邮票了,却早已经被新兴的国内股市吸引,因为那里有更加数字化的游戏:九十年代初中期的A股市场可是发展中的卖方市场;虽说收藏价值是次要的,或者说是极个别难得的;重要的是其“过山车”式的投机价值,到处是机会。远超过八十年代的邮票市场!

可是一晃进入2007年后的国内A股却有了一种说不尽的滋味,一种类似于九十年代的邮票市场的感觉了!现在的国内A股虽然历经几年大调整,但股票的总市值、流通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仍然近半,早已经超过了香港股市,排名世界前列了。

请注意目前国内A股的总市值按全国人民分摊的话,可是人均1.8万元的A股股票!

注:2月2日深沪两市总市值22.3万亿人民币,流通市值17.1万亿人民币;香港市场总市值是否19.6万亿港币(约合15.95万亿人民币)!

但是A股的整体估值仍然很高(特别是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主的大量题材股),我们仍然在用九十年代股市初期的标准去衡量和解释。曾经相似的是:A股的发行量却以超高速在飞奔着,募集资金量连年独占鳌头,因为要为企业解困!但问题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却一直没有根本的转型,大量的上市公司不过是号称“世界工厂”式的经济体中的典型代表,排除垄断性企业的话,具有前沿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并不多!

虽然国内股票与邮票投资方式不同,但发展经历和管理模式却是极为相似,而参与者投机程度更是一致;有意思的是:邮票是借着爱好和收藏的幌子进行投机,股票是披着实业和投资外衣进行投机,但却都是短短时间十几年内迅速被人做大,叠创新高的发行量创造、消耗和分配着巨大财富。

……

不再啰嗦了!说来有意思,最后仍然没有打开集邮册,也不想打开了。但却有了莫名的感觉:当年对邮票不耐烦的感觉就在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