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歌词中文谐音: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哪去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47:35

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哪去了  

2012-01-21 14:36:47|  分类: 伟大 |  标签:伟大   字号

     记得著名军事专家张召中同志说过“丢弃尚武精神中国将万劫不复”。什么是尚武精神?有人定义为,对武力的喜好,在武力对抗中获得快感,把军事征服和武力强大看成是一种光荣。我个人认为,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尊自强,敢于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英勇顽强品质的体现。意味着不向任何强权屈服,从不依附别人。
   回顾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可以肯定地说,我华夏民族曾是一个文明且尚武的民族。1974年陕西临潼出土的八千个秦代兵俑,无一人头戴胄甲。秦兵当时已具有强大的攻击性武器,却不注重装甲,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的那样,秦兵在战场上袒胸露腹,甚至于连身上仅有的一点铠甲都甩掉。这岂不是秦兵极强的尚武精神的体现?  
   史至汉唐两个朝代,尚武精神依然是我华夏男儿的崇尚。汉代班超投笔从戎,汉将陈汤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仍然令我热血沸腾。唐代男儿尚武,文人爱国的尚武任侠之风,更叫人钦慕。“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宁做百夫长,胜做一书生”,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豪情跃然纸上。李白“安得倚长剑,跨海斩长鲸”,杜甫“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王维“报国敢邀勋?”文人志士爱国忧民,建功立业之精神至今催我向往。
   然而,从唐末开始,尚武精神就逐步在泯灭。特别是宋朝,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兴文风,重文轻武。华夏子孙已经少有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热情,徜徉于花间柳下,缠绵于“宋词”诗文之中。从此,华夏子孙尚武之风渐衰。尤其是蒙古人和满族人入侵中原,并建立元朝和清朝后。对汉人的尚武精神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绞杀。处心极虑地用各种方式扼杀汉民族的尚武精神。总之,从唐末以来的一千多年,华夏民族的尚武国风被自己和异族作践的几近消失,乃至在外来异族侵略时,失去斗志和自信。且不说英法等列强长驱直入中国,烧杀淫掠,就说小小日本一个弹丸之国,竟使亿万之众的中国多次受辱,甚至蹂躏中国人民达八年之久!记得有个外国人对鲁迅先生说,从欧洲和日本人的脸上能看出野兽的特征,而中国人则没有。鲁迅则回答,从中国人的脸上看不到野兽的特征,能看到的是家畜的特征。(大意)先生虽然说的太过绝对,但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缺失实在是屡受强敌之辱的不能或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毛泽东是个伟人。他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更是华夏民族尚武精神的极至之典范。在民族和国家危难时刻,他发动、组织受苦受难的贫苦农民,“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与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殊死较量,以星火燎原之势,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的武装力量,赶走了横行中国八年之久的日本野兽,消灭了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力量,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他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畏美国、苏联等强权势力,抗美援朝、中越反击战、中印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振奋了民族精神。在国家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硬是勒紧腰带,将“两弹一星”试验成功,震慑了霸权,展示了国威。世界上再无人敢轻视我中国。“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汉唐尚武雄风终于在我华夏大地重又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