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老婆多的都市小说:颜真卿--楷书--艺术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4:55:52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产生了许多书法大家和经典作品。盛唐的颜真卿便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书法史上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的又一面革新的旗帜。本人近期对其楷书艺术进行了探究,有了更进一步了了解。 一、颜真卿其人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景龙三年(709),逝于贞元元年(785),享年77岁。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学者,所著《颜氏家训》中就有关于书法和文字学的论述。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这种学术和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里,颜真卿从小就受到熏陶和影响,他聪明好学,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受到长辈们的赏识。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登甲科,中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因受杨国忠排斥,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肃宗即位,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朝曾当过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他为人刚正不阿,安禄山叛乱,颜真卿在平原联合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奋起抵抗,河北一带十七郡纷纷响应,被推为盟主。由于颜真卿为人忠烈耿直,后李希烈叛唐攻破汝州,宰相卢杞平常就忌恨颜真卿的刚正,要趁机陷害他,就谎说颜真卿德高望重,四方敬仰,让他去说服李希烈,可以不动刀枪不流血而平定强敌。皇上愚昧听了卢杞的话。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许多文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贼那里去,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几个随从就到淮西去了。颜真卿见了李希烈之后,正宣读诏书,李希烈的养子等一千多人亮出兵刃争先恐后要杀他,围绕在四周骂他。他神色不动,毫不畏惧,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后来,李希烈让人在院子堆积了柴薪,浇上油,让人对颜真卿说:“你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看劝说无效就自己跳到火里去。那些叛贼把他救出来,颜真卿就自己作了和皇帝决别的奏章、墓志铭和祭文,用来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被叛贼囚禁了两年后,叛贼就把他吊死了。那是兴元元年八月三日,颜真卿享年七十七岁。朝廷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停止朝政五天,谥号文忠公。
二、颜真卿的书学境界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颜真卿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寄居于舅父家,少时家贫缺纸笔,他就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长大后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开元二十一年(741),较早作品有唐王琳墓志,时年32岁。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之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郭家庙碑》(764)、《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等等。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贬,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贬——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颜氏告身帖》(780)、等等。如《颜勤礼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三、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笔端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颜书大气磅礴,遒(求)劲壮阔的特点,正代表了唐王朝兴旺发达,国强民富的时代风貌,是唐代强国安民政治政策的象征。我们无论是从他书法作品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可以了解和认识唐代的社会历史,增长知识,开拓胸怀,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他的作品不但多,而且变化丰富,别出心裁。他继承前人,又善于创新;取法前人却法而能化,推陈出新,“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意于古意之外。”他先后学习过蔡邕(雍)、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等人的书法,特别是得到了张旭的亲传。相传他两次专门去向张旭虚心请教书法,因而尽得其意。他的《述张旭书法十二意》详细地载录了他向前人学书的经验,从中也可以看出颜真卿深厚的书法功底。颜真卿拜张旭为师后,书法大有长进,张旭对收了这么一个好学生十分的满意。相传一天,张旭和颜真卿一起谈论书法,张旭问:“三国时候的钟繇,把写字的方法归结了十二个字,你知道是哪十二个字吗?”颜真卿回答说“是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还有损、巧、称。先生您看我说得对吗?”。“对!不过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我说不大好,还请先生指教!”“好!这十二个字是书法的精髓。现在,我把我多年的体会传给你。这'平’字是说,横的笔画要写得平,但是,不能太平,要有气势,不呆板;'直’是说,竖划要从不直中求直,下笔要放纵开来,不能歪斜变曲;'均’指的是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自然,不能过远过近;'密’是说,笔画相连处要不露痕迹;'锋’是每一笔的收处都要写好笔锋,使它挺健有力;'力’字很容易懂,是说字要写得有骨力;'轻’是说笔画在转折的地方,要轻轻带过;'决’的意思是说,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果敢坚决,不能胆怯犹豫;'补’是头几笔没有安排好,就要设法用下面的笔画来补救;'损’字很重要,是说在一点一画的书写上,要让人感到还有余意没有表达出来,能引起人的想象;最后是'巧’和'称’,'巧’是要把字的形体结构布置得富于变化;'称’不但是说字的笔划结构要匀称,在一篇字的布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当。这样字看起来才能匀称。写字的时候,只要注意按这十二个字的要求去写,字是一定能够写好的。”初唐书坛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王派书法占重要位置。他们都取法二王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书法流派。但是他们过于拟古,作品缺乏新意。尤其是虞世南,他彻底继承了王书的艺术特色,恪守王风,笔笔王法。这样便形成了以方正瘦硬为风格的初唐书体,阻碍了书法的发展。颜真卿比欧阳询晚出世152年。欧楷早已备受推崇,深入人心了。欧楷虽以隶入楷,变革了正宗王体,但依然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而要找出颜楷与王羲之一脉相承的关系,就很不容易了。为此,就将孕育着一次大的书法突破和革新,而这一人物,就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他继往开来,在笔法、结体、章法布局等方面都与王派书风迥异,独树一帜。
首先,在笔法上,颜真卿改变了初唐王派书家注重运指,风格轻盈秀丽,以瘦硬取胜的特色,加大了腕力的运用,突出一个“筋”字,为范仲淹所说的“颜筋”(不是有说法叫欧柳骨颜筋赵体肉吗)。“筋”有多义,或指笔锋,或指执笔悬腕作书时,筋脉相连有势而言。筋也与肉联,称为“筋肉”,相比多肉或多骨取其中。这样颜字就取得了“力透纸背”的效果,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力量”美。苏东坡对此作了更贴切的说明:“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颜真卿又吸收了篆、隶中锋用笔和藏锋逆入的特点,将此化入楷书。而且“折叉股’、“屋漏痕”、“印印泥”、“锥画沙”等笔法都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写出了独具特色的“蚕头燕尾”的颜楷,丰腴劲健,端庄雄伟,“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另外颜楷用笔横轻竖重,主次有别,气度不凡,使颜字具有一种人为的浮雕艺术效果,颇具特色。
其次在结构上,颜真卿改变了王派书家大多左紧右舒、左低右高、右肩稍耸、字形微侧之势,灵便洒脱之姿。而是吸收了篆、隶正面取势,浑圆壮重的特色,笔画端平,左右对称,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改王派楷书的相背为相向,重点的竖画写得略带圆弧形,如饱满待发的强弩,包含了巨大的弹力,使整个字的结构更加圆紧浑厚而富于内在的劲力。在章法布局上,王派书法字小而行宽,具有宽舒静穆之感,犹如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小调;颜体楷书却与此相反,大小参差,行距缩小,全篇布局具有充实茂密之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浑然一体,密不可拆,像一组雄壮高亢的交响曲。
颜真卿楷书笔法的优点是什么呢?
颜真卿楷书笔法,尚骨、尚肥、尚法,具体说其用笔最突出的优点有三点:
(1)笔笔提、笔笔按、提按轻重分明
颜真卿书法用笔,是笔笔提,笔笔按,提按分明,轻、重有度。特别是在转折处,表现最为明显。刘熙载在《艺概》曰:“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起、收笔峻峭,行笔充实,转笔兼乎刚、柔有力。
(2)横画细、竖画粗、横竖粗细分明
颜真卿书法用笔,一般是横细竖粗,粗中有细,细中有别。一字多横画时,短画粗、长画细,例如:王、圭、寺字等。一字多竖画时,左边画细,右边画粗,例如:因、川、用字等,应审而着情量之。
(3)形象逼真、情趣自然
颜真卿书法形象逼真,情趣自然的书法,来源于他丰富的实践生活。周星莲在《临池管见》曰:“'如锥画沙,如印印泥’;鲁公浑厚天成,精深博大,所以为有唐一代之冠。”颜体书法的仪态庄重,神采飞扬,雄浑遒劲,受到后世书法名家的称赞好评。爱好书法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书法史上唯一位能够与王羲之相抗衡的书法巨人。
***颜真卿楷书笔法的缺点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颜体楷书,都是印刷的,细观其书,多有不足之处:如横细竖粗有时比例失调;横画有的两头下垂,似“柴担”弊病;横画的收笔,有时提、按过分夸张,特别是按,形成了一个球形。这是由于力不匀造成的。李可染曾说:“力量平均是笔法的基础,就是说线条到任何地方都是有力的”。我们首先了解'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颜书捺的写法有时分杈,象是燕尾。例如:《麻姑仙坛记》中的“是”、“麻”字等。对于这些不足之处,颜真卿作为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倘若当时真是如此,他不会不知道的。我认为这些不足之处,都是客观原因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
(1)制碑时匠人篆刻的不够仔细,使原作有的地方失真。
(2)成碑后的拓片重复翻印,未能保持其原有风貌。
(3)原碑就是制做十分精致,经过千余年的风吹日晒,也定有损。
四、学习颜体楷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颜体字是我国书法史上阳刚之美的典型代表,雄强、浑厚、朴茂、端庄……是颜体书法的特色。由于颜真卿一生立身刚正,不畏权贵,大义凛然,其人品与书品高度统一,所以其书备受历代书家推崇,自唐以来,学习颜体者代不泛人。就连日本人也非常推崇颜真卿,把他与王羲之相提并论,认为多宝塔碑是颜真卿壮年作品,完全是一笔一画都严格按照规矩写成的字体,可以看到他对书法持有绝对信念的态度。又说勤礼碑是最值得信赖的颜书代表作品,用笔生动,雄强刚毅,大气磅礴。如何学好颜体字?学习颜体字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是颜体爱好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主要谈谈我们在学习颜体楷书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一是“雄强”与“剑拨弩张”。“雄强”是颜体字的典型特征,历代书家无不为之折服。学者容易犯的毛病是过分追求雄强,把笔画写得抛筋露骨,给人以剑拨弩张的感觉。蔡邕在其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中说:“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这句话说的是书法的线条犹如美女,其美在外表现为肌肤,在内表现为筋、骨、肉、精、气、神。只有内在俱全者,“肌肤”才美。若我们只强调骨而忽视了其他东西,“肌肤”必然不美,所写出来的笔画就会觉得干枯或剑拨弩张。所以我们要注意笔力的锻炼,注意书写时线条的圆润感。
二是“对称”与“变化”。颜体字开阔对称,给人以端庄之感。但我们在学习颜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颜体字变化的一面。过分的强调对称,缺少变化,虽然端庄,却了无生气,让欣赏者如看美术字,味同嚼腊,这样的字与颜体字大相径庭。如“大”、“夫”、“天”等字,在书写的时候,横画、撇画稍稍左移,捺画右伸且厚重,对比强烈,打破绝对对称,富于变化。但也不能过分突出捺画,显得臃肿无力。
三是“正面形象”与“姿态”。颜体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字距行距茂密,富有拙味,给人以正面形象,然而这不等于颜体字没有姿态,没有生动的一面。我们透出颜体的方正认真的体会体会,就能看到其楚楚动人的一面。所以我们学习颜体字在注意方正的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字的姿态,要体会颜体字气势连贯、笔势飞动的一面。
四是“筋书”与“墨猪”。颜体体态、笔道丰健,以“筋”胜,史称“筋书”。初学者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笔画强调粗壮的一面,用笔较重而无力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谓之筋,多肉少骨者谓之墨猪。”“筋”书给人于力感,有坚韧不拨的感觉。所以我们学习颜体字一定要注意其“筋骨”,切勿过份强调粗壮以成墨猪。
五是“宽博”与“松散”。颜体字外紧内松,结字疏朗,有些部首各自独立端正,给人以大气磅薄的感觉。但“宽博”不等于“松散”,“各自独立”不等于不相互照应。初学者往往强调宽博,在书写时刻意过分拉开各部分的距离而使结字失之松散,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六是“法度”与“自然”。颜体字法度森严,每笔每画起止有度,非常讲究。但我们在强调“法度”的同时,也要注意颜体字“潇洒自然”的一面。有些初学者笔笔重视法度,书写十分僵硬,整体视之极不自然。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的体察,就可以看到颜体字书写也很潇洒,给人以“自然”的感觉。
要写好颜体字,天赋是一个方面,勤奋更是主要的方面,要恒苦兼备,要持之以恒,勇于吃苦,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更需要多读帖,体察品味,察其貌,品其神,一上来练写时要求形似,以后逐渐神似,这样才能写出形神兼备的颜体字来。另外还要总结字体规律,勤动笔记下来,这样才能慢慢的提高自己的水平。有时在练习书法时心情不好,精力不能集中,思想有其他杂念,也不行,难以写出满意的字来。所以心要怡静,抛弃一切杂念,每一笔每一字都要做到意在笔先,眼睛不离笔尖,运笔活动自如,得心应手,当你感到笔在你手里随心所欲时,想到哪里就能写到哪里就入戏了。
五、两碑的不同之处
下面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谈下颜真《卿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这两块最具有代表性碑帖的不同之处:
这两块碑文所写时间相差26年,变化也是很大的。我们知道中国汉字是由横、竖、撇、捺、点、挑、折、钩八画组成,永字就有八法。总体来看,多宝塔碑起笔多用露峰,转折多用顿笔;而颜勤礼碑吸收篆隶的笔意,起笔多用藏锋,转折多用提笔另起,以圆为主,方圆并施。多宝塔碑形状上略显得扁一点,而颜勤礼碑形状上略显得长一点。下面谈一下两碑的不同之处:
横:横画是汉字使用率最高的笔画。横画是一个字的大梁,一般略有点左低右高,起笔可轻可重,行笔较快,收笔较重。笔画写得要有弹性。几个横画在同一个字里出现,不能写得一样,可以在长短、方向上做点变化。那么两帖的不同处是什么呢?(看图1)我认为多宝塔碑横画起笔露峰突出,右上倾斜较大,收脚粗大,以保持平衡。而颜勤礼碑就斜度小些、收脚也小些。例如:(图2)“六、下、工”
竖:常常在一个字中起支撑作用,特别是中竖、长竖宜挺直有力,长竖有垂露竖、悬针竖之分。(图3)多宝塔碑一般起笔较重,行笔向下,略轻,垂露收笔较重;悬针则顺势而下,出锋收笔,收笔宜尖。只有当一个字最后一笔为竖画的时候,才可以用悬针竖。两贴的垂露竖差别不大,都是上下重中间轻。而悬针竖就有差别了,颜勤礼碑的悬针竖起笔稍轻不粗且略成圆形,中间下部分粗,收尾尖形。例如(图4)“十、千、中”。另外还有大头竖和尖头竖,两帖区别不大。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能写的没有变化,一样粗细,也不能写出钉头,上粗下太细。
撇:撇有长撇、竖撇、短撇和平撇之分。(图5)撇画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重、快而不轻浮。而且要力到笔尖,防止出锋时出现“鼠尾”。两贴的差别不大,略有一点,如(图6)“乃、月、行”,只是要注意在每个字的运用中粗细长短和斜度的变化。
捺:捺又称作波画,顾名思义,是有起伏的笔画。分斜捺和平捺两种(图7)。捺画在两贴中变化比较明显;斜捺,下笔都较轻,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出顿笔再向右水平方向提笔出锋,收笔要尖。平捺,写法同上,起笔时先写一短横,然后向右下(略平一些)行笔。但是,多宝塔碑捺画的脚大些,颜勤礼碑的捺画比多宝塔碑弧度大,粗壮些,收笔时顿笔调整笔锋向右捺出。如(图8)“文、入、道”,这个“道”字的走之旁还有一点和两个点区别,多宝塔碑是两点,勤礼碑的蚕头燕尾更明显些。
点:点画是一些长笔画的浓缩,如一个字的眼睛,是一个字的精神所在。短小的点画书写要轻捷,轻入重收,不可粘滞太久,迅疾转入下一个笔画,这样点画才能写出神采;长点运笔相对要慢一点,这样才显得沉稳一些;如一个字有几个点画,那就要注意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用笔宜快,一气呵成。9)“官、光、业”,宝盖头的第一点有变化,光的上两点不同,业的上面和下面两点也不一样。总的是不像多宝塔碑的有棱角明显了,可能的运用篆隶笔法的缘故。
挑:有时也叫提,写法有点同短横。(图11)起笔较重,然后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出锋收笔,写得要有力。两个贴没多大差别。
折:这是组合型笔画,有很多种折画,主要讲短折和长折,关键在折处,竖短则向左内斜,竖长则竖正,即短斜长正,两贴有不同之处。如(图12)“名、南、圆”多宝塔碑是先顿再折,而勤礼碑是提笔再折,特别是长折显示出鼓型。
钩:也是组合性笔画,有各式各样的钩,如(图13)横钩、竖钩、斜钩、弯钩等。两贴的钩有所不同,多宝塔碑的钩比较大而尖,是在收笔时顿笔后写出的;而勤礼碑的钩是笔画末端向钩出的方向斜顿,然后回锋稍驻蓄势后随即钩出的,如(图14)“子、德、代”。其中有些弯折笔画----到底写成什么样子才够美观,需要自己多揣摩。
总之,两碑帖有明显的变化,多宝塔碑和勤礼碑都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弄清了两碑帖的不同之处后,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有极大的好处。
由于图片太大放不下,因此删除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