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爵迹服饰怎么样:金鱼的侵袭性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20:23

侵袭性疾病

 

1.鱼虱病这是附着在金鱼体表的一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此病常在春季发生,为金鱼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病原体】鱼虱是一种小型甲壳类水中害虫。外形似臭虫,俗称水臭虫。体透明青白色,体长3?5毫米,背甲宽3.1?3.7毫米。一般寄生在2厘米以上的金鱼鱼体各部位,腹下和鳍、尾上尤多。鱼虱以其口刺刺伤鱼体表组织,吸取血液与体液。由于它体色透明,寄生在鱼身上时,随着鱼色而变化其体色,不仔细观察不易发现。
【传染途径】鱼虱既可牢固地附着在金鱼体表,又能随时在水中自由游动。它可以任意转移到另一条鱼体上,也可顺水漂游寻找诸多寄主。鱼虱生存在河沟、污水坑中,5?8月份为繁殖旺盛期。饲养者到河沟、水坑中捞取水蚤(鱼虫)时,一些鱼虱的卵或幼体也随着水蚤一起被捞回。喂饵时如不注意发现而投入金鱼盆(池),就会造成虱害。有的鱼场将鱼投放在河湖或大水坑中采用网栏或网箱饲养,鱼虱顺水游动钻进网眼附着于鱼体上;有的在往鱼池(盆)中栽放水草之前,未对采集的水草消毒检査,依附在水草上的鱼虱卵在金鱼盆(池)中得到繁殖而造成虱害。
【症状】鱼体有鱼虱寄生时,由于鱼虱破坏鱼体表组织而使鱼有疼痛感,金鱼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或百般挣扎、翻滚等。当2?3只鱼虱寄生在金鱼一侧时,鱼体就失去平衡,并沿池(盆)壁摩擦,企图擦掉鱼虱,但是很难擦掉。7?8月份天气炎热,严重时鱼虱布满全身,鱼体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变红,不断地分泌粘液,全身被一层粘液包裹着,上面密布着鱼虱。鱼虱以其尖锐的口刺和锯齿状的大颚,不断地刺伤鱼体皮肤,撕破表皮,使血液外溢,呈鲜红血斑,再以口管吸食,口刺分泌的毒液对鱼体产生强烈的剌激。由于鱼虱能在鱼体表面自由爬行,活动范围很广,给金鱼造成很多伤口,又使鱼体发炎溃疡,致使病菌侵人和继发水霉菌感染,病鱼无力游动,懒于觅食,从而加速死亡。
【防治方法】个别鱼体发现少量鱼虱时,可用镊子夹除,在鱼体出血的地方涂抹红汞或紫药水。鱼虱在繁殖的旺盛季节里(5?9月份),鱼虱非常容易随投饵而带进鱼池,为此,要经常用氯化钠(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5分钟(20℃时),鱼虱最怕盐水,一遇盐水立即离开金鱼体表。对大量发生鱼虱的鱼池,要将病鱼全部捞出,放入0.1%?0.15%的晶体敌百虫药液中浸洗鱼体2?5分钟。鱼体和鱼虱都有麻醉现象,鱼虱很快脱落,尔后将金鱼放入清水中,很快即恢复正常。对病鱼的原池要彻底刷洗,用石灰或高锰酸钾消毒后换上新水。病鱼经过药水浸洗后,仍可放回换过水的池中,并投放新鲜饵料以恢复体质。
2.锚头蚤病
【病原体】锚头蚤(俗称锚头虫)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虫体的后端带有1对卵囊。头部有叉状双角,似船锚,故而得名。锚头蚤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季较多。此虫对金鱼危害较大。
【症状】锚头蚤寄生的病鱼,表现出焦躁不安,减食,消瘦。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往往被误认为是青苔的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害虫凶猛贪食,寄生处会出现不规整的深孔,虫的头部钻到鱼体肌肉里,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鳞片和肌肉,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分泌物溶解腐蚀成不规整形缺口,又给水霉菌、车轮虫等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因此,被锚头蚤寄生的病鱼,常会并发其他疾病。
【防治方法】锚头蚤的数量不多时,可用镊子除去。如数量较多时,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水温15℃?20℃时,用10?20毫克/千克的药液浸洗1?2小时,每天洗1次,3天后锚头蚤全部死亡。如水温在30℃以上时,要适当降低药液浓度。亦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涂抹虫体和伤口,约经30秒钟,放入水中,次日再涂药1次,同时用呋喃西林全池遍洒。水温20℃以下时,药液浓度1.5?2毫克/千克;20℃以上时,药液浓度1?1.5毫克/千克。经4?7天,蚤体腐烂而软化,然后用镊子将虫体消除,再涂药或泼洒药物,使伤口愈合。
3.小瓜虫病(白点病)病鱼体的表面布满白点,整个鱼身覆上一层乳白色薄膜,所以又称为白点病。
【病原体】其病原是原生动物小瓜虫。成虫体长0.35~1毫米;肉眼可见病鱼体表、鳍、尾有许多小白点,还可以看见虫体寄生引起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点状囊疱。小瓜虫繁殖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10℃以下和28℃以上时,发育即停止。因此,这种病在早春和秋季容易发生。我国各地都有此病发生。成鱼、幼鱼都可发生此病,尤其幼鱼最易发生,死亡率很高。夏季鱼缸、鱼池水温达30℃左右时不再出现此病。
【症状】初患此病时,病鱼体表粘膜增厚,逐渐呈现出小白点,食欲逐渐减退,游动、反应迟缓,不活泼,经常浮在水面。病情严重时,体表粘液增多。由于小瓜虫破坏鱼的表皮细胞而造成囊疱,导致细菌乘机而入,引起组织发炎坏死,鳞片脱落,鳍条腐烂裂开。囊疱延及鳃部,使鳃丝充血,颜色暗红,鳃组织被破坏。因此,病鱼经常呈浮头状,也易引起眼角膜炎,甚至变成瞎眼。这种情况在龙睛鱼中比较多见。
【防治方法】用2毫克/千克醋酸亚汞或2毫克/千克硝酸亚汞溶液浸泡。浸泡时间可根据鱼体的强弱和水温的高低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下,浸泡3?4小时;水温15℃?20℃,浸泡2?3小时;水温20℃?25℃,浸泡1?1.5小时;水温25℃?30℃,浸泡1小时。
    每次浸泡之后,一定要用水缓慢地冲洗鱼体0.5?1小时。因为鱼浸泡后,身上会出现一层灰白色翳状物,上面带有许多寄生虫,用水冲洗,可以提高疗效。病情轻的,一般浸泡2次即可痊愈(每天1次);严重的,可增加1?2次。
每次浸泡冲洗后的鱼要放到换过水的鱼池(盆)中,原池(盆)中的老水要全部放掉,池(盆)须清洗暴晒消毒,也可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消毒。
    小瓜虫病是一种易患而又难以治疗的疾病,死亡率很高,其他药物对小瓜虫病疗效甚微。目前只有醋酸亚汞和硝酸亚汞两种药物比较有效。但这两种药物系剧毒品,调配时一定要掌握好比例,药液浓度稍高一点,鱼当即会死亡。此外,调配此药,不能用金属容器,以免引起化学反应。
4.口丝虫病(白云病)
此病是金鱼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小池中。
【症状】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粘液,使金鱼失去光泽。鱼体破伤处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菌,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当口丝虫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大量出现口丝虫,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病原体】为口丝虫。虫体长约0.006毫米,宽约0.004毫米。口丝虫大量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2℃?20℃,受危害最大的是幼鱼,年龄愈小,对此病愈敏感。此病流行季节是秋末至春季。如条件适宜,病情发展极快,3?5天幼鱼大量死亡。患有口丝虫病的成鱼在越冬以后,因饲料缺乏也能引起死亡。【防治方法】①用2%食盐溶液浸洗鱼体5?15分钟。
②用20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在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以上,浸洗10?15分钟。③用0.5?0.7毫克/千克硫酸铜溶液全池遍洒。有些鱼缸缸边长着丝状藻类,施放硫酸铜后,会杀死丝状藻类,引起水质变坏,必须注意。
5.斜管虫病(白翳病)此病是金鱼常见、多发病之一,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肮脏的小池中。
【症状】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金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病原体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上,使鱼呼吸困难,呈浮头状,换清水后仍不能马上恢复常态游’动。
【病原体】为鳃斜管虫。体长约0.049毫米,宽约0.03毫米。对当年金鱼危害最大。斜管虫适宜繁殖的水温为12℃?18℃,水温8℃?12℃时,仍有大量出现。虫体经过3?5天,就大量繁殖。最初少数鱼死亡,继之大量死亡。室外鱼池水温在25℃以上时,通常不发病,但在室内小缸、小池中,还有病鱼出现。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①参照口丝虫病或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②全池遍洒0.7毫克/千克硫酸铜溶液,或0.7毫克/千克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
6.车轮虫病
【症状】病状与斜管虫病相同,病鱼瘦弱,体色较深。
【病原体】为车轮虫。虫体球形或卵形,直径为0.027?0.096毫米。通常大量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部,鳃组织被破坏,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此病主要危害当年金鱼,成鱼体上寄生车轮虫,虽对生长发育有影响,通常不致死亡。水温在25℃以上时,车轮虫大量繁殖。全国各地都曾有发生。
【防治方法】①参照口丝虫病防治方法进行防治。②用的盐水浸洗鱼体2?8分钟。
7.寄生虫性皮肤病和鳃病
【症状】病鱼瘦弱,体表和鳃因寄生虫的剌激,粘液增多,鱼体失去光泽,鳃丝贫血呈淡红色或苍白色。病鱼常游近水表面呈浮头状,换水后,仍不能恢复正常。
【病原体】显微镜检査病鱼,体表和鳃有大量寄生虫,病原体为口丝虫、斜管虫、车轮虫、颤动隐鞭虫、鳃隐鞭虫、舌杯虫、半眉虫等。
此病系多病原的并发症,主要危害当年金鱼,能引起大量死亡。水温在20℃以下,病原体以口丝虫、斜管虫为主;水温在20℃以上,以车轮虫、隐鞭虫和筒形舌杯虫为主。流行季节为春末至秋末,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参照口丝虫病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8.三代虫病
【症状】病鱼瘦弱,初期极度不安,时而狂游,时而急剧侧游。在水草丛中或缸边撞擦,企图摆脱病原体的侵扰。继之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终至死亡。少量病原体寄生则不显病
【病原体】三代虫病的病原体有中型三代虫、细锚三代虫和秀丽三代虫。虫体长0.184?0.445毫米,宽0.05?0.126毫米。三代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吸取营养,刺激鱼体分泌过多粘液,以致鱼体逐渐痩弱。对鱼苗和当年金鱼危害很大,能引起大量死亡。由于三代虫的大量寄生,可引起鱼眼角膜浑浊及失明症。三代虫繁殖最适宜的水温为20℃,每年4?5月份为此病发生季节。
【防治方法】①用20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水温10℃?20℃,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浸洗15?20分钟;水温25℃以上,浸洗10?15分钟。②用0.2?0.4毫克/千克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③用0.1%氨水浸洗鱼体10分钟。上述药物疗效显著。
9.指环虫病
【症状】病鱼初期病状不明显,后期鳃部明显肿胀,鳃盖张开。可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有时病鱼急剧侧游,在水草丛中或缸池边撞擦,企图摆脱指环虫的侵扰。病鱼鳃丝通常为暗灰色,游动缓慢,终致死亡。
【病原体】为中型指环虫、环鳃指环虫和弧形指环虫。虫体长0.218?1.092毫米,宽0.064?0.252毫米,乳白色,用放大镜或肉眼可见其伸缩蠕动。指环虫寄生于鱼的鳃上,破坏鳃组织,妨碍呼吸,还能使鱼体贫血,血中单核和多核白细胞增多。当年金鱼寄生5?10个指环虫就能致死。水温20℃?25℃时是指环虫繁殖盛期,春季至初夏和秋季为发生季节。大量寄生指环虫也能使成鱼死亡。
【防治方法】与三代虫病防治方法相同。
10.寄生虫性白内障病
【症状】病鱼眼睛的晶状体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眼睛失明或晶状体脱落。不能正常摄食,以致鱼体极度瘦弱而死
亡。
【病原体】为复口吸虫的囊蚴。虫体长0.305?0.563毫米,宽0.181?0.33毫米。患病的多数为1龄以上的大鱼,龙睛鱼患病最普遍。
【防治方法】目前还缺少有效防治方法。可经常投喂活的蚤类,使病鱼能够依靠嗅觉吃到饵料。
 
11.鲫嗜子宫线虫病
【症状】病鱼鳍条中有子宫线虫,鳍条破裂,有时感染水霉。少量线虫寄生时,没有明显病状。
【病原体】为鲫嗜子宫线虫。雌虫体长22?50毫米,雄虫体长2.46?3.74毫米。此虫为胎生,成熟雌虫钻破病鱼的鳍条,由于渗透压改变而使体壁和子宫破裂,幼虫便散到水中。幼虫被温剑水蚤、近邻剑水蚤等中间宿主吞食后,在蚤体腔中发育。从天然水体中捞取剑水蚤时,将已感染的剑水蚤带到金鱼缸(池)中,金鱼吞食剑水蚤而感染。幼虫再从金鱼肠道钻到腹腔中发育为成虫,雌虫、雄虫在鱼鳔上交配,雌虫于秋末迁移到鳍条中成熟,有时钻到围心腔中,金鱼便死亡;有时钻入肾中,引起肾炎和腹水肿。此虫于4?5月间发育成熟,流行季节是春季。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12.白线虫病
【症状】病鱼的腹下及鳃盖下部无硬鳞处,有害虫寄生时开始出现点状红斑,似疖疮形状,并逐渐突起膨大,形成点状肿块。由于害虫在内部活动,其排泄物使肿块内部发炎腐烂,变成脓疱。寄生在鳍、尾内膜时无上述异常病状,仔细观察可发现害虫在鳍膜内形成通道,在通道内缓慢地蠕动,以鱼的血液为食料。由于它在鳍基部吮吸血液或开辟新的通道,鱼有疼痛感,出现翻滚急游急冲等现象。
【病原体】为白线虫。是一种软体寄生虫,似人体内蛔虫,两头尖,呈乳白色。成虫体长约2厘米,蠕动时非常缓慢,无爬行能力。夏季繁殖,幼虫生在水中。病原是在捞取蚤类饵料时带回,投饵时由于其体小而透明很难被发现。遇有机会附着在金鱼体表上,破坏体表组织后钻入皮下或鳍膜内寄生,靠吸取血液生存。
【防治方法】此害虫寄生在鱼体上,直到成虫时才能发现。一般是在秋季,特别是深秋和初冬,害虫已长成,最易发
现。检查时要重点注意鱼的尾鳍,如发现尾鳍上有微突的线状物就要仔细观察,如见有微细的红血丝在白线内蠕动就是虫体,用消毒针拨开鳍膜,再用镊子取下虫体。伤口用盐水消毒,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