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现贷客服电话:49年 前 的 国 民 党 上 将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30:30

49年 前 的 国 民 党 上 将 (2)

☆        二级上将:(为正式上将的第二级,佩带三星领章或肩章。)

中央系:

          陈调元:(1886-1943)字雪轩,河北安州人。直系军阀。早年当过清廷给事中。毕业于北洋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与靳云鹏、李济琛、方本仁是同学。之后赴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学习,与蒋百里、蒋百器、李烈钧、蔡锷、许崇智、良弼等为同学。1905年毕业回国后与蒋方震、张孝准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延揽,到东北训练新军,后投入直系。曾任湖南陆军第三中学堂教官,唐生智和何应钦都是他的学生。当过江苏督军齐燮元的第六师第五混成旅长兼徐州镇守使,他是齐燮元非常信赖的心腹。而他与齐燮元都是北洋陆军第六师老师长李纯的得力属下。1922年在山东发生史称民国第一大案的“临沂劫车案”,因山东省督军田中玉处理不力,陈调元受曹锟所派前往协助。他亲自上劫匪的老巢抱犊山,与土匪头子孙美瑶谈判,终于使土匪释放了全部的外国人质并接受了政府的招安。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在奉军杨宇霆任督军的江苏省第四师任师长,10月与第十师长郑俊彦一同起义,逐走杨宇霆,并与孙传芳、周荫人、岳维峻等军阀一起联名请出吴佩孚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后被孙传芳任为安徽省督办,1927年2月宣布加入蒋的北伐军,出任国民军第三十七军长、第二军团军团长,积极参加了北伐和中原大战。他起义后对蒋介石表现出难得的忠心耿耿,使他很快成为蒋极为信赖的心腹将领。1928年元月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北伐军总司令部,亲任总司令,何应钦任参谋总长,率领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兼,总参谋长杨杰)下辖第一军团刘峙,第二军团陈调元,第三军团贺耀祖,第四军团方振武,总预备队朱培德,炮兵集团陈诚,后方警备部队钱大钧,航空队张静愚,铁甲车队展金声北上。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和阎惜山的第三集团军则配合作战。中原大战时他任总预备军团总指挥。后来又出任首都警备司令、军事参议院长、军委会抚恤委员会、点验委员会主委等要职。1935年授陆军二级上将,时任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30年代出任山东省主席。1943年在重庆病故,被追授一级上将衔。陈调元善于交际应酬,军事指挥非其所长,主要从事礼仪性、事务性、辅助性的事项,为蒋介石所器重,又不易被蒋猜忌。他在上海极斯非而路76号的别墅(也是段琪瑞最后的公馆),抗战中竟成为臭名昭著的76号特工总部。

 

          何成浚:(1882-1961)字雪竹,湖北随县人。1907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湖北督练公所提调,后调北京陆军部任职。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副官长,讨袁军参谋总长,参加过护国、护法和北伐诸役。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总参议、国民党中央执委等。1935年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他的军事资历非常老,蒋的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他曾为蒋分化地方军阀,统一全国出了大力。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他甚至亲自披挂上阵,出任中央军第三军团总指挥,与阎、冯联军在豫南作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四预备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武汉行营主任,军法执行总监等。49年去台,61年去世。

 

          刘  峙:(1892-1971)字扶经,别号天岳,江西吉安人。1907年考入湖南陆军小学三期,1911年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1912年7月入北京附近的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年6月毕业后分配到奉天新民府陆军第20师第39旅见习。同年底升入保定军校第二期,1916年5月毕业。时值护国运动兴起,他南下广州,任岑春煊的两广都司令部参谋、滇军第四师第七旅连长等职。1918年底任援赣第四军第一梯团第4支队队付。1920年1月任第四支队代理队长兼第一营长。同年秋参加对桂系军阀陆荣梃的讨伐。1921年任粤军第二军少校副官、第七旅13团中校团副、第二军第2游击统领等。1922年初,所部改称孙中山大本营游击第六路第1支队,任支队长,参加北伐,进入赣南。陈炯明叛乱时回师广东,被桂系沈鸿英击败。11月,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兼卫队督带,后改称建国军粤军军部参议。1924年调任黄浦军校战术教官。第一次东征时任教导第一团第2营长。4月任党军第一旅第1团副团长、代理团长,参加平定滇桂军阀刘震寰、杨希闵的战斗。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1团长。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2月任第二十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旋升第一军第二师长。7月北伐时他兼任第一军长,率第一、第二师攻入江西、浙江和上海。参与著名的“龙潭战役”,该役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战后他正式出任第一军长兼第二师长,隶属何应钦的第一路军。为蒋介石早期“五虎上将”之一。1928年升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统辖第一军、第四军(缪培南)、第九军(顾祝同)和第十军(杨胜治)。1929年3月当选第三届中央执委。蒋桂战争时任讨逆军第二路总指挥兼武汉卫戍司令。中原大战时任第二军团长,指挥顾祝同、蒋鼎文、朱绍良、张治中、陈诚等部与阎、冯军作战。1935年4月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历任河南省主席,开封行营主任、赣闽粤湘鄂五省剿匪军北路总指挥、豫皖绥靖主任、保定行营主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司令兼防空司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南京警备司令,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徐州剿总司令等。1949年7月逃往香港,遭土匪抢劫几无可维生,后经何应钦说情,于1953年去台,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何  健(1887-1956)字芸樵,湖南醴陵人。早年做过警察,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步科。入湖南陆军暂编第一师见习,因年已二十九岁,师长赵恒锡本不想要他,但第一旅长宋鹤庚见他身材魁梧,但留下他充任少尉排长。1918年他得到赵恒锡的一纸手令,往湘东收集溃兵散枪。他联络了刘建绪、余湘三等旧友,组织游击队并自封为旅长,被湘军总司令程潜任命为浏醴游击队司令兼第一支队长。手下四个营,以陶广、王本仁、刘建绪和刘德昭为营长。因程潜不肯委他做旅长,他转而投身反程派的赵恒锡,被编入第一师第一旅第三团唐生智部下为骑兵营,任中校营长。1923年由于唐生智的保荐,何键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第九旅长。1926年唐生智与叶开鑫开战,6月唐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何键也被提升为第八军第二师长(第一师长叶琪,第三师长李品仙,第四师长刘兴,教导师长周斓,第五师长刘琪)击溃叶开鑫后,何当上江左先遣纵队司令,急袭湖北汉阳,并策反了湖北省长刘汉龙倒戈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长。两军合力,逐走了吴佩孚,占领了武汉三镇。何键因此跻身于北伐名将之列。1927年第二师扩建为第三十五军,何键出任军长。宁汉纷争时,他率军伐蒋,任江左军总指挥,一度代理安徽省主席。11月,李宗仁与早就倒向蒋的程潜、朱培德西征唐生智的第四集团军;唐兵败下野。何键开始施展他纵横捭阖的手腕,频频向蒋介石献媚邀宠,还拍程潜的马屁以求庇护,并利用第三十五军副军长叶琪与桂系攀上关系,结果作为唐生智主要部队的第35军未被遗编。程潜任湖南省主席时,任命他为清乡会办,他杀了很多的共产党人,包括毛泽东的老婆杨开慧。他早在1927年4月就与李品仙密谋反共,瞒住唐生智发动了长沙的“马日事变”,这使他名噪一时。1928年5月程潜在汉口被桂系扣押,时任第二军长兼第18师长的鲁涤平被委任为湖南省主席。11月,何键率部到江西围剿红军,杀了朱德的老婆,一度还占领了井冈山。1929年蒋桂矛盾日益激化,2月在桂系把持的武汉政治分会上罢免了鲁涤平,委任何键出任湖南省主席。在蒋桂战争中,他脚踏两只船,后见桂系大势已去,便当上了蒋的讨逆军总指挥。4月,桂系失败,南京正式任命他为湖南省主席,并率兵讨伐广西。中原大战爆发后,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为策应北方的冯玉祥阎惜山,以周谰、唐生智部为前驱猛攻湖南,何键节节败退,丢失了长沙。1933年第五次围剿时,他出任西路军总司令和追剿军总司令,率薛岳纵队和全部湘军在湘江边大败红军。“七七事变”后,他被任命为东战场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由蒋兼任),他趁机大肆扩充他的第四路军,引起蒋的不满,调他任内政部长。他在任上组织孔学会,自任会长,还于41年写了《反共献策万言书》。但后来他却对共产主义感兴趣起来,购买了大量共产党书籍,并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与孔孟之道是完全一致的!戴笠知悉后曾向他发出警告,吓得他烧了所有的书一心修行坐道,对政治从此不闻不问。抗日战争后他辞去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之职,长期在衡山养病。49年迁居香港,次年去台,任国策顾问。56年因脑溢血在台北去世。1935年授陆军二级上将衔。

 

           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人,保定六期生。历任黄浦军校战术教官,国民革命军第九军长,武汉绥靖主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江苏省主席,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1935年授陆军二级上将,为蒋早期五虎上将之一。顾对部下非常宽容优待,因此人缘很好。北伐时何应钦因他稳健能干,本想将刘峙的第一军和第九军都交由他来统一指挥,不料他却优柔寡断,反不如刘峙敢打敢拼,结果让何应钦从此看不起他。但他却一直是国民军中常胜不衰的人物。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54年在台湾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72年任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

 

           徐源泉:(1886-?)祖籍湖北黄岗,生于武汉新洲仓埠,毕业于南洋讲武堂和保定军校。早年投入张宗昌军中做军官,在北洋军中一直当到军长。北伐中他在奉军褚玉璞手下任第六军长,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和白崇禧的国民革命军作战,以能打硬仗而出名。他与何绍南一同倒弋投蒋,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1932年他任第四十八师长和第三军长,在湘鄂边围剿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当过湘鄂边剿匪总司令和湖南省主席。1935年授陆军二级上将。历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四预备军副总司令,第二军团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1946年以六十岁被首批退役。他一直充任何成浚的助手,关系很好,一向很巴结何,由何向蒋介石替他美言。1927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孙殿英在他辖下任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东陵盗宝,徐源泉为之开脱,据说孙曾向他行贿了很多珍贵的宝物,秘密藏于他在武汉仓埠街的公馆内。一直到现在,仍然有人想在公馆旧址(现为一中学)挖掘宝物。

 

           朱绍良:(1891-1963)江苏武进人,老同盟会员。1910年入日本振武学堂读书。1916年入黔军任总参谋长,后任渝黔联军总司令。1926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高参和参谋长。北伐时任第十师长,武昌行营总参谋长,总司令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军政厅长。1933年任甘肃省主席,由于他的纵容,全省吸食鸦片成风。1935年任西北剿共第一路军总指挥。1935年4月授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所信任的资深老将领。他与程潜是革命资历超过蒋介石却又一直为蒋所重用的唯一的两位高级将领。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后任新疆省主席,国防部副参谋总长,福建省主席等。49年去台,逝世后被追晋一级上将。

 

            蒋鼎文:(1895-1974)浙江诸几人,日本士官生。对蒋忠心耿耿,为早期五虎上将之一。1925年任第二师第五团长。1931年任第四军团总指挥兼第九师长。1935年授陆军二级上将。历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兼冀鲁战区司令。他生性落拓,喜欢狂嫖滥睹,但很能打仗。1944年因在豫湘桂战役中失地千里,损兵二十多万而引咎辞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弃官从商。1949年被重新起用,任东南区整编委员会上将主任委员。49年去台,正式退役。

 

            刘  湘:(1889-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1910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为川军“速成系”的代表人物。1912年起历任川军营长、团长、旅长和师长,追随四川同盟会元老、川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参加护法战争。1920年川滇黔之战爆发,他率部与滇黔军作战。此后受熊克武的扶植升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1923年出任吴佩孚委任的四川善后督办。1925年帮助但懋辛、刘成勋、熊克武打败杨森,并收编其余部,拥有十一万兵马,占有重庆等包括川东南和鄂西共46个县。后来他又与刘文辉帮助杨森打败了以老同盟会员为主的熊克武、但懋辛、刘成勋、赖心辉等人而重新当上四川善后督办。1926年四川易帜,他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与杨森的第二十军一起出川帮助蒋北伐。二次北伐国民军曾发展到四十个军,其中川军就有八个军,计为第二十军(杨森)、第二十一军(刘湘)、第二十二军(赖心辉)、第二十三军(刘成勋)、第二十四军(刘文辉)、第二十五军(周西成)、第二十八军(邓锡候)、第二十九军(田颂尧)等。1927年他拥护蒋介石的“清党”,5月支持杨森进攻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1928年任四川省府委员兼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主任委员。1932年与他的幺叔刘文辉发动争夺四川王的战争,得胜后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剿共总司令,率部在川北进攻红四方面军。1934年他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兼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一向对蒋忠心耿耿,曾多次率兵出川帮蒋与反蒋势力作战,深得蒋的欢心。1935年1月率部在贵州赤水县的土城、松坑和四川的邛崃一带阻击中央红军。3月底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35年至37年间,蒋介石欲夺取四川统治权,而刘湘死活不让。抗日战争爆后,1937年8月蒋介石命令川军出川赴华东抗日,委任刘湘为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组织川军9个军出川。刘湘率军出川参加了淞沪抗战,被蒋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淞沪战争失败后又奉命死守南京。1938年初,他与韩复榘密谋封锁入川通道,阻止中央军退入四川。事泄,1月23日因胃溃疡发作,在武汉汉口的万国医院忧惧而死。死后被追晋一级上将。

 

           龙  云:(1884-1962)原名登云,字志舟,彝族奴隶主出身,彝名纳吉乌梯。幼年时因父病死而家道沦落,流浪于金沙江两岸,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了一身好拳法。辛亥革命时他加入魏焕章部起兵反清。革命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1914年有个法国大力士到昆明摆擂台,被龙云打败!这引起了云南都督唐继尧对他的注意,任命他为都督府副官。龙云由此而发迹。(唐继尧,云南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随蔡锷参加新军起义,曾带北伐队入川鄂。后率滇军入黔,称贵州都督。1913年任云南都督。当过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被顾品珍驱逐出滇,次年又回滇复职。1927年初被胡若愚、龙云威逼去职,不久病死。)先后任唐继尧的贴身警卫军——“佽飞军”的副大队长和大队长。龙云对唐表现得忠心耿耿。1920年唐继尧被顾品珍赶下台,面临众叛亲离的窘困境地,龙云亲率卫队百余人护送他离开昆明,经蒙自到越南转赴香港。唐继尧在感激之余任命他为近卫第十一团长,与拥唐的第二卫戍区司令兼蒙自道尹李友勋同驻蒙自。同年秋天,龙云和李友勋奉唐之召率部到广西,借孙中山讨伐桂系军阀陆荣梃的名义,积极扩军拥护唐继尧打回老家去!唐继尧重返昆明后论功行赏,龙云当上了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成为四大镇守使之一(昆明镇守使龙云,蒙自镇守使胡若愚,昭通镇守使张汝骥,大理镇守使李廷选),这使他成了滇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但1927年2月14日四大镇守使合谋发动兵谏,将唐继尧威逼下台;成立云南省务委员会,胡若愚任省务委员会主席兼军政厅长,龙云任省务委员会委员兼讲武堂校长;唐继尧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总裁,不久便病死了。于是四人又开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胡若愚在6月4日抢先对龙云下手,炸瞎了他的一只眼睛并将他生擒。时值南京发布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为第三十九军军长。龙部推举滇军元老胡瑛暂代第38军军长,由卢汉实际负责,向胡部发动进攻,直逼昆明。胡若愚无奈与龙云签定“板桥协议”,将他放回。1928年龙云由南京政府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和第三路军总指导。他化了两年多彻底击垮了胡若愚和张汝骥的势力,成了云南王,并将滇军整编为六个师一个航空队共3·6万人。1935年授陆军二级上将衔。历任云南省主席,第三预备军司令长官,昆明行营主任等。1945年出任陆军副总司令。8月,蒋介石命令云南的第一方面军全部开往越南接受日军投降,龙云不愿滇军全都离开云南,与蒋产生矛盾。10月3日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派兵包围了威远街的龙云官邸,龙云带贴身卫队逃上五华山。杜聿明传达蒋介石手令,宣布免去龙云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主任和云南省主席之职,调往南京任军事参议院长,由杜聿明收编云南地方部队。12月,龙云秘密联络在重庆开会的滇军将领准备公开反蒋。1946年5月,国民党还都南京,军事参议院撤消,成为战略顾问委员会。何应钦出任主任,龙云以副主任代主任职。因行动受到蒋的监视,他决心投奔毛泽东。1948年秋,他得知蒋要把他送往台湾,就与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吴克贤联络要投奔解放区,因国民党封锁太厉害而不成,只好转而求助于陈纳德,在陈的帮助下由南京经上海坐飞机逃亡香港,支持卢汉在昆明起义。49年8月13日与黄绍闳、贺耀祖、刘建绪、刘裴、李觉、李默庵等四十四人通电起义。1950年3月回到大陆,历任中共中央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2年6月27日病故于北京。28日被宣布摘去右派帽子。龙云是靠蒋发迹的,抗日战争中因云南身处大后方,使他的势力得到很大发展,但他却因此起了异心,在抗战胜利后想搞独立,结果偷鸡不着反倒蚀了把米,被杜聿明一下解决了,自己被蒋带到南京严加看管。解放军进军大西北时,昔日辛亥革命的老臣胡若愚不顾年老体弱,毅然出任以前云南讲武堂的学生鲁道源的第十一兵团副司令兼第58军代理军长,与共军决一死战,结果在广西被解放军乱枪击毙。

 

           李烈钧:(1882-1946)字协和,江西武宁人,以秀才入江西武备学堂学习,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江西新军任管带。国民党元老,老同盟会员。武昌起义时,他领导了江西的九江起义,成功后出任安徽都督和江西大都督,是孙中山的主要军事将领。他还是全国第一个宣布独立反袁的省督。他与被袁世凯撤职的前安徽都督柏文蔚、上海都督陈其美、长江巡阅使谭人凤、德安混成旅长林虎、徐州第三师长冷鹬等起义反袁。之后广东都督陈炯明、湖南都督谭延闿、川军第三师长熊克武等都宣布独立,而福建都督孙道仁也在属下师长许崇智的胁迫下独立,但均在袁军攻击下失败。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运动时,反袁失败的他从日本潜回云南任护国军第二军军长,并率第二军进入两广,迫使两广独立。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参议院院长。1936年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西安事变后曾出任对张学良的军事法庭审判长。1946年病故。

 

           卫立隍:(1897-1960)安徽合肥人,行伍出身,后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原为孙中山的卫兵。后投靠蒋介石受到重用,历任第十师长,第一纵队司令,第五集团军总司令,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等。1935年授首批陆军中将,36年9月26日与张发奎、余汉谋、马鸿逵、刘建绪、张之江、张治中、陈诚、钱大钧、鹿钟麟和薛岳等首批授予加上将衔,是蒋早期五虎将之一。1939年与陈诚一起被晋升二级上将。1945年任陆军副总司令。1948年任东北剿总司令。同年末因失去东北被撤职查办。五十年代末从台湾潜逃至香港,投奔中共,当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薜  岳(1896-1998)又名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出生广东乐昌九峰乡一个农民家庭。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在革命前辈朱执信、邓铿的介绍下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入保定军校第六期学习。1918年回到广东,参加孙中山建立的援闽粤军,任司令部上尉参谋。之后历任少校连长、营长,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营长,粤军第八旅上校团长,第一师少将参谋长。1927年北伐时他任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三团长,率部进入上海。后因“清党”问题与白崇禧意见不合,辞职回广州,任广东新编第二师长、第四军副军长。1933年围剿中央红军时,闲赋已久的薛岳受到陈诚的保举推荐,出任了第五军军长和第七纵队指挥官,在围剿红军中崭露头角。第五次围剿时,陈诚就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让出自己原任的第六路军总指挥,保举薛岳继任。一向有着强烈作战欲望的薛岳不辱使命,率军一路追杀红军到贵州。尾追红军是件苦差事,但长期不得重用的薛岳却乐此不疲。他对陈诚的举荐和蒋介石的重用感恩戴德,对蒋介石要借追剿红军顺便统一西南的意图也心领神会。红军长征后,他主动请缨要求率部追击,大受蒋介石的褒扬,任命他为追剿军前敌总指挥,率中央军第六路军和第八纵队共九个师,从兴国开始万里迢迢如附骨之蛆般的追击红军。湘江一战,歼灭红军一半多。1935年1月他率十万中央军开进贵州,被蒋介石任命为龙云总司令麾下的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兼贵阳绥靖公署主任。之后他取代王家烈被蒋介石任命为贵州省主席,还趁机吞并了王家烈的第二十五军。1935年他被授予陆军中将,36年9月加上将衔。1937年5月,他又升任龙云任主任的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贵州省主席,成为独霸一方的封疆大臣,终于实现梦想,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请缨上前线作战,先是出任了第三预备军副总司令(正司令是龙云),后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任第一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不久取代陈诚出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他成功地指挥了四次长沙保卫战,取得歼灭日寇十余万的战果,成为一代抗日名将!薜岳是抗战中唯一能与日军打个平手的中国将领。1944年,他因战功显赫而被晋升二级上将。1946年任徐州绥署主任。1947年任国民政府参军长。1949年任广东省主席。1950年败退海南,去台后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并晋升一级上将。103岁在台北去世,与张群(1991年去世时也是103岁)成为国民党高官中最长寿的二人。

 

           张治中(1890-1969)字文伯,安徽巢县人,保定三期生。1917年追随孙中山,历任排、连、营长和旅、师参谋长。黄浦军校成立后,任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入伍兵团长,学生总队长,军官团长。国民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1928年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长,不久调任中央军校教育长。曾因蒋抱怨国民军中上将太多而自己把自己降为中将。1930年兼教导二师师长。1932年兼第五军军长。1935年授首批陆军中将,36年加上将衔。1937年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淞沪抗战。1939年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40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兼三青团总干事。1942年和1944年两次任国共合谈代表。1945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并当选中央执委和常委。他是国民党中政治军人的代表人物。因对蒋忠心耿耿,一度很受重用,但最后还是背叛了蒋。1946年任西北行营主任,西北军政长官。49年被李宗仁派往北平谈判。失败后被开除党籍并通缉,便投靠中共,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当选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常委和中央民革副主席。

 

          张发奎:(1895-1980)字向华,广东始兴人。1916年毕业于武昌陆军军官预备学堂。回粤军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和旅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汀泗桥和武昌城的战斗中因战功升任第四军长。二次北伐时宁汉分流,他拥汪反蒋,被武汉政府任命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指挥第四军,第十一军和贺龙的第二十军入赣讨蒋。中共一度还想拉他参加“南昌起义”。他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他思想激进,拥汪反蒋,清党时对部队中的共产党员也颇为优待,一度还有把他指挥的三个军连同无处安身的中共一起带到广州去开创革命新局面的想法。1927年7月宁汉合流后,他追随汪精卫和蒋介石反共。9月入粤,11月与汪精卫合谋发动兵变,驱逐桂系势力,行使军事委员会广州分会主席职权。12月镇压中共的广州起义。同月李济琛配合黄绍闳进攻广州,他兵败辞职。1929年蒋桂战争中任蒋军第一路追击军总司令兼第四师长,进驻湖北宜昌。9月获悉蒋介石欲消灭他的部队,遂联桂攻粤再次反蒋。12月被陈济棠击败。1930年的蒋冯阎战争中,他联合桂系支持冯阎反蒋,出兵岳阳,失败。1936年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中他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等,但战绩却乏善可陈。1945年晋升二级上将。46年任广州行营主任。49年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赴香港定居。

 

          余汉谋:(1894-1980)广东人,保定六期生。1919年毕业后先在段祺瑞军中任排长,后入粤军任连长。1923年任中校参谋,营长。1925年任第四军第十一师上校团长。1928年任第十一师少将师长。1931年任第一军军长。1933年任陈济棠第一纵队指挥官,晋中将,并当选为第五届中央执委。1936年两广反蒋失败后,他因拥蒋而任广东绥靖主任,掌管广东军权。1936年晋首批加上将衔。1937年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获第一次粤北大捷,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3月调任衢州绥靖主任,6月晋升二级上将。1948年任陆军总司令。1950年离开海南岛去台,任战略顾问,1965年9月晋升一级上将。

 

          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号西广,江西安义人。早年毕业于江西陆军小学。1911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恰逢辛亥革命,他参加了革命军。民国二年,入陆军预备学校,旋升保定军校第二期。四年后毕业,任职于护法军李烈钧部方声涛师,累升至副团长。民国八年,任北伐军赣军司令部副官长。十年东渡日本入陆军大学。十三年毕业返粤,任滇军干部学校教育长。他很倾慕国民党新政学系首领杨永泰的才华,与杨结为挚友,不但将杨推荐给蒋介石,自己也成为新政学系的重要人物。1927年北伐,他出任独立第一师赖世璜部党代表。该师旋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他任军党代表兼第一师长。他与赖世璜不光是保定同学,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他却向白崇禧诬陷了赖世璜,使他无故被白冤杀。1928年冬天第十四军改编为第十三军,他出任副军长兼第一师长和江西省府委员。次年调任第五师师长,旋任淞沪警备司令。他在国民党军人中资历不浅,学历又高,对蒋忠心耿耿,是蒋早期的“八大金刚”之一。1929年4月出任京、沪、杭铁路警备司令兼浙江省警备司令。民国十九年任江浙皖剿匪总指挥。民国二十年出任南昌行营参谋长,年底出任江西省府主席。民国二十二年兼任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于9月22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他虽官居上将,却无战绩可言。他一生钟情他的两个顾姓夫人,精心经营南昌的东湖,南湖和北湖,以及蒋最喜欢的庐山。1942年2月免江西省主席,调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旋出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次年出任中央设计局秘书长、局长。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6月,随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莫斯科参加中苏谈判。8月日本投降后,出任东北行营主任。同年底被撤职,任战略顾问。1947年2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49年他未去台湾,而是去了香港,后来老死在香港。

 

          陈  仪(1883-1950)字公侠,浙江绍兴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毕业生。因每学期都考第一,毕业时学习成绩优异而得娶日本教官之女为妻。回国后任浙军第一师师长和浙江陆军小学校长等。夏超反孙失败,他曾被孙传芳任命为浙江省长。后响应北伐起义,将浙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任军长。后任军政部总务次长和政务次长。1937年9月2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中任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福建省主席、行政院秘书长、陆军大学校长等。他投身国民党派系中的政学系,成为核心人物,与政学系领袖张群关系密切。抗战后他任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因台湾“二二八”起义而引咎辞职。陈仪是政治军人,一生没有打过什么仗,却在1947年同另一位军人省主席熊式辉一起晋升二级上将。他为人多变,一生中曾有“三变”。1948年他当上浙江省主席,见国民党大势已去,便心生异心,企图与共产党联络,被他的学生汤恩伯告发而于50年在台湾被蒋介石枪毙。

 

          邹作华:(1894-1973)字月楼,东北永吉人。1917年入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回国后入段琪瑞所属的边防军教导团任队副,后代理教导团长兼重炮营长。直皖战争后皖系战败,他不愿依附直系而投入奉军,先后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混成团参谋和炮兵营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廊坊战斗中,他指挥炮兵成功掩护被困奉军突围,升为炮兵团长。邹作华以精通炮兵指挥艺术而在奉军中斩露头角。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升任炮兵第一旅少将旅长。曾任东北军炮兵队长、炮兵第一旅长和郭松龄第十军参谋长。1925年11月22日第十军长郭松龄兵变反奉,任命他为总部参谋长。但他却暗中与张作霖联络,盗用郭的名义命令前线部队停战。郭败后他得到张作霖的重用,任东北军炮兵总司令和东北军参谋长。1928年“济南惨案”后他的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自愿要求率领部队去东北边疆垦荒,被张作霖任命为兴安屯垦督办。“九一八”后他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炮兵学校教育长,成绩斐然。1935年与桂永清、王敬玖、黄维、关麟征等被授予首批陆军少将。1936年4月21日授第二批陆军中将。抗日战争中任流亡的吉林省主席和重庆空防司令、军事委员会炮兵总指挥、副参谋总长。1947年在预备役中晋升二级上将并出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1949年去台。

 

         邓锡侯:(1889-1964)号晋康,四川营山回龙乡人。出身贫寒,八岁丧母,十岁丧父,靠舅母文氏扶养成人。1906年入成都陆军小学第一期。因身材魁梧,脑子机灵,被保送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和保定军校第一期。辛亥革命前夕,受革命党人的教育,他未毕业便回四川参加新军,在第十七镇六十五标任教练官和帮带。民国政府成立后,他又到川军刘存厚的第四师任副官和连长、营长。护国战争中,他率部配合蔡锷的援川滇军作战,重创北洋军而荣立战功,并受到蔡锷的赏识。战后他升任川军第二师第三旅第五团团长,驻守成都北校场。1918年他升任川军第五旅长,在眉山创办军事教育团,培养了大量亲信军官。1920年他又升任第三师长,趁四川军阀混战之隙,大力扩张兵力,逐渐成为川军中一支独立的力量。1922年他率部进驻重庆,与四川陆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成勋产生矛盾,便联络唐廷牧、田颂尧、刘斌等师长反刘。还联合杨森部,被北洋政府封为“骠威将军”和国军第三十师长。人送外号“水晶猴子”。1923年冬邓锡候帮助杨森打败熊克武后,北洋政府任命他为四川省长。1925年改任清乡督办。同年秋,刘湘、邓锡候、袁祖铭、刘文辉和田颂尧组织“倒杨联军”,推举刘湘任联军总司令,邓出任副总司令,将四川督理杨森赶出了四川。邓锡候此时拥兵四万多驻防成都,势力仅次于刘湘,成为四川“四巨头”(刘湘、邓锡候、刘文辉、田颂尧)之一。1926年秋,随着广东革命军占领武昌,四川各军也纷纷易帜为国民革命军,邓部改为第二十八军,扩编为五个师十七个混成旅共114个团。1932年二刘争霸,他暗中支持刘湘击败刘文辉,刘文辉对邓恨之入骨,曾欲设“鸿门宴”诱杀邓锡候——邓获密报及时出走新都宝兴寺。之后刘文辉在邓锡候、刘湘和李家钰的联合攻击下全线瓦解退守西康。1936年2月15日与刘文辉、杨森、潘文华、唐式遵、孙震、王瓒绪等川军将领授第二批陆军中将第二名,37年3月31日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预备军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率他的45军和孙震的41军出川抗日。太原失守后被蒋调回四川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监督刘文辉。1947年晋升二级上将。1948年任四川省主席。1949年12月9日,他与刘文辉、潘文华等在四川雅安彭县龙兴寺宣布起义。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力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国防委员等。

 

         孔  庚:(1872-?)湖北武汉人,孔子后裔。辛亥革命元老。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赵恒锡、何成浚是同学。在东京时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先在广西新军任教官和兵备处科长,因鼓吹革命被张鸣岐扣押并赶出南宁,便去了清军镇守雁门关的新军任军官。辛亥革命时发动起义,任雁门关革命军首领,与归绥革命军统领周维藩联合成立国民革命军,由阎惜山出任山西省都督,孔庚任前敌总司令兼第一师长。辛亥革命后,他与程潜等一起被袁世凯授予一等文虎勋章。历任晋北、大同和晋西镇守使兼国民革命军第九师长。阎惜山落难包头时,曾为阎出过大力,但因居功自傲,被阎惜山派人囚禁,逼迫交出军权离开山西。与何成浚等一起参加反袁独立,先后在湖北湖南组织自治军推行自治,出任湖北自治政府政务院长。当时在湖北,认为湖北的能人文的数张知本,武的就要数孔庚了!他对阎惜山恨之入骨,有血海深仇。黎元洪任总统时,他与被结拜兄弟阎惜山赶出晋军的黄国梁结为同党,被黎委任为山西省长和督军,却被段琪瑞破坏未成。1925年4月,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生病暴亡,岳维峻继任。他在河南安阳趁军阀混战,大规模扩充部队,孔庚投入国民二军郑思成部,驻防邢台想重回山西,结果被阎惜山击败。他与傅作义不睦,做议员时两个人一见面就会相互对骂几乎要以老拳相向。他闲赋后住武昌粮道街61号,任国民政府参政员。1947年75岁时被授任二级上将并退为预备役。

 

 

西北军系: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早年读过私塾,17岁时设馆教书。22岁那年出外谋事,投北洋第六镇当兵。后在陆建章帐前效力,结识了比他大三岁的冯玉祥。冯认为宋哲元是个可共大事的兄弟,评价他“忠勇善战,是非分明”。之后宋便在冯手下做过旅长、师长、总指挥和热河都统,是西北军“五虎将”之一。曾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和国民军西路军总指挥。中原大战后任东北边防军第三军长、第二十九路军总指挥、平津卫戍司令、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要职,成为西北军的新掌门人。在“七七事变”中因抗日而名噪一时。1935年授首批二级上将。1940年4月5日病故于绵阳,被追授予一级上将。国民政府5月18日下令曰:“故陆军上将叙第二级宋哲元,追赠为陆军上将叙第一级。”

 

         刘镇华(1883-1956)北洋军阀,字雪亚,河南巩县人。早年入直隶保定政法专门学堂学习,辛亥革命时参加陕西秦陇复汉军。民国成立后任豫西观察使兼镇蒿军统领,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中将。民国四年,他手下的分统张治功掘坟挖到巨盗白狼的首级而冒功说是斩获的,而他也代为谎报被北京政府撤销了中将军衔和勋五位。1918年帮助陕西督军陈树藩解除靖国军对西安的包围,被委任陕西省长。后投身冯玉祥,兼任陕西督军。1925年被直系的胡景翼打败,只身依附阎惜山。不久出任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围攻西安达八个月之久。民国政府成立后,曾任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总指挥。以后还先后任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安徽省主席、豫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等。1935年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1936年10月因神经失常退出政界。49年去台。有史家认为他与马鸿逵、杨虎城不能算正宗的西北军系。

 

         韩复榘(1890-1938)字向方,直隶霸县东台村人。出身小康,但从小嗜睹成性,因睹债高筑而逃关东。由一个算命先生引荐,入清兵第二十四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冯玉祥手下当兵,由卫兵、司书、队官、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到师长,成为西北军“小五虎将”之一,冯玉祥的心腹爱将,官至第三方面军总指挥。1929年蒋冯大战中他叛冯投蒋而受重用,所部第十二路军也被改编为中央军,还当上了省主席。中原大战中他怕与西北军作战,主动辞去河南省主席之职,率部到山东与晋军作战,出任蒋介石讨逆军第一军团总指挥。1935年4月授二级上将军衔,历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他有三位夫人很出名,分别是管家夫人高艺珍、外交夫人纪甘清和娱乐夫人李玉卿。1938年1月11日,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放弃山东而在开封北方将领会议后逮捕,24日在汉口枪毙。

 

         杨虎城(1893-1949)陕西浦城人。1917年加入陕西靖国军反袁。1925年任国民军第三十一师师长。1926年任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北伐后任暂偏二十一师长。1929年任新编14师师长。在冯玉祥和唐生智与蒋介石混战时,他投机取巧接受了蒋的收编,成了中央军。中原大战时任蒋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1931年任陕西省主席。1935年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1936年底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后被免职,其十七路军被缩编为第38军,由结拜兄弟孙蔚如任军长,归阎惜山指挥。芦沟桥事变后,孙蔚如向蒋介石请战,第38军被扩编为第三十一军团,辖38军(赵寿山)和96军(李兴中)约三万多人,开进中条山抗日。后该军团改为第四集团军,孙为总司令,辖38、96和李家珏的第47军。1940年10月,第四集团军调往河南。而杨虎城则于1937年底被囚禁,1949年被军统处决。

 

晋绥军系:

         商  震(1888-1978)浙江绍兴人,生于河北大城。晋绥军主要将领,曾任第一军团长兼河北省主席,第四军军长。保定军校毕业,曾在东北讲武堂当过教官。辛亥革命时他任革命党在沈阳的秘密机关代表,与戴季陶、蓝天蔚、蒋春山等组织了东北起义。革命成功后蓝天蔚任关外大都督,戴季陶任交通部长,彭汉怀任外交部长,商震任革命军司令。但袁世凯上台后,派亲信曲同丰收编了商震率领的革命军,他先在陕西都督陆建章手下任职。后带兵脱离陆而投靠阎惜山,先后任团长和第一混成旅长、师长、军长。1935年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他起先对阎忠心耿耿,立功无数,但因不是山西人,阎惜山对他总不太信任。中原大战后脱离阎而投靠蒋,成为中央系的重要将领,1935年后历任河北省主席和河南省主席、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总统府参军长等,47年出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49年弃政从商,定居日本,晚年鼓吹两岸统一。1977年病故于日本。

 

         徐永昌:(1887-1959)字次宸,山西崞县人。晋绥军主要将领。曾任晋绥军第二军团长兼绥远省主席,第二军军长。1900年入武卫右军,1911年从武卫右军随营学堂毕业后,任毅军新兵营哨长。1914年入陆军大学第四期学习。1917年孙岳创办直隶军官教育团时,聘他为教官。1920年任孙岳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1924年秋,任国民三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后任国民三军参谋长。南口大战后随西北军退到包头。五原誓师后被冯玉祥任命为左路军总司令,率部到山西后便投了阎惜山。1935年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他与商震一样,在阎惜山中原大战失败后投靠了蒋的中央政府。在阎惜山下台后,出任山西清乡督办和山西省主席。1937年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事委员会保定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等。1945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日本投降仪式并在投降书上签字。曾长期在白崇禧的总参谋部任职,与桂系的关系很密切。1949年曾在李宗仁的政府中出任国防部长。去台后任总统府资政和中央评议委员。

 

         傅作义(1894-1974)保定五期生。山西荣城人,字宜生。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堂,次年参加辛亥太原起义,任学生军排长,在娘子关与清军作战。1912年被保送北京第一陆军中学堂。1915年入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毕业回晋军服役。因治军有方,由排长升至师长。1927年率第四师参加与奉军作战,10月攻占涿州后,孤军苦守三月余,以不足一万的兵力抵抗数倍于已的奉军,一战而成名!次年撤出涿州后接受奉军改编,因拒绝张作霖的委任,被张学良软禁于保定。后秘密出逃至天津。二次北伐击败奉军后,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蒋冯阎大战中,任晋绥军(第三方面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七军长,在津浦铁路沿线与蒋军作战。失败后接受蒋的改编,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1935年被授予二级陆军上将军衔。抗日战争中先后任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察哈尔省主席等职。他早年是晋绥军出身,但在抗日战争后已脱离晋绥军而自成一派,成为当时国民党“五大军事集团”(东北卫立煌集团、华北傅作义集团、徐州刘峙集团、西北胡宗南集团和华中白崇禧集团)之一。1947年12月1日任华北“剿总”总司令,拥兵五十余万。此时他野心勃发,意图充当华北王。他收罗了一大批反蒋的遗老在身边,还学习解放军,将所辖军队着与南京政府完全不同的老式灰色军服并撤消军衔制,并装模作样推行民主,意图成为南京和延安以外的第三势力。1949年中共以从东北入关的百万大军团团围住北平要以兵戎相见,他只好和平解放北平接受改编。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水力部长。

 

         杨爱源:(1888-1959)山西五台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晋绥军主要将领。曾任山西清乡督办、晋军第三军团长兼察哈尔省主席、第6军军长、第三十四军军长。1935年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后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等要职。为人忠厚义气,跟随阎惜山三十多年忠心耿耿,有阎惜山的管家之称。去台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东北军系:

         于学忠(1890-1964)字孝候,山东蓬莱人。原属吴佩孚的直军,后投身张作霖的奉军,成为东北军的主要将领。曾任东北军第五十一军长,天津卫戍司令,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935年1月任甘肃省主席。4月被授予二级陆军上将军衔。1936年因参加“西安事变”而被撤职留用。1937年任江苏绥靖公署主任,所部第51军也调往江苏。1937年抗战爆发后调往山东负责海防,7月任第五战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任苏鲁战区总司令。1941年任山东省主席。1944年任军事参议院副院长。解放后投身中共,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64年病故于北京。

 

         万福麟(1880-1951)东北军主要将领,吉林农安人。曾任东北军第四军团长,第五十三军长。东北易帜时与张作相出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1935年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后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948年以六十八岁高龄出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等职。1949年去台,51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