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下谁是英雄图片:山东纵队鲁中11团 一、二战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27:16

山东纵队鲁中11团


0.前言:



八路军山东纵队鲁中11团是一支抗战初期组建、在与日军和汪伪军作战中成长壮大的革命劲旅。作为山东土生土长的部队,该团抗战时期长期坚持战斗在山东鲁中和沂蒙地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该部按照军委统一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6军229团,自此直到2000年前后,该团一直在26军和济南军区作战序列,长期驻守老家山东,是山东人民真正的和最典型的子弟兵。


抗战时的鲁中区大体在胶济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兖州-临沂公路以北、沂沭河以西,即今济南-淄博-潍坊-临沂-泰安等5地区大部或部分区域,包括历城、章丘、淄川、博山、临朐、沂源、沂水、新泰、蒙阴、莱芜、泗水等11县区全部,曲阜、宁阳、平邑、费县、沂南、莒县、昌乐、青州等8县区大部,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当时有1.4万多个自然村,人口约550万,境内至少一半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主要山脉有泰山、鲁山、沂山和蒙山。鲁中区地处山东腹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山东省党政军机关长期驻防的地区,是敌我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因而斗争极其激烈。鲁中军民英勇战斗,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与日军、汪伪军、国民党军、美军、韩军的长期战斗中诞生和培养了一批战斗力很强的作战部队,如26和40军主力都是鲁中区的老八路军。


1.11团的组建:

 

1941年6月,八路军山东纵队进行第5期整军。鉴于纵队主力1旅1、2团已南下沂蒙地区,为了坚持泰山区斗争,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决定组建第4旅。8月1日,山纵4旅正式成立,下辖10、11、12团和大崮山独立团。原山纵1旅4团改为4旅11团,团长叶声,政委王文介,该团主要活动于新泰、蒙阴、泗水一带的鲁中和沂蒙山区。1942年将山东纵队归115师统一指挥,8月山东纵队正式改为山东军区,11团归山东鲁中军区第三(泰南)军分区,团长叶声,政治委员王文介。


2. 11团的前身:




11团前身是山纵1旅4团。4团前身是山纵1支队3团(由原1支队特务营与原临朐独立营合编而成)和新4支队2团(1940年8月在第4期整军中由原莱芜、泰安、新泰、博山等县独立营升级编成),1940年底成立,团长刘毓泉(1942年在对崮山阵亡),政委王文介。

[ 转


3. 11团的战斗历程


1942年4月12日,11团攻克新泰土门据点,歼伪军1个连。5月,2营在附近伏击日军一个小队,毙敌10余名,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


1943年1月上旬泰山军分区参谋长单洪, 率11团3营和泰宁县区武装消灭石莱据点日伪军。继而在泽国庄南沟战斗中歼日伪军30余人。不久, 泰宁县独立营和岔河区中队又在岔河北消灭从孙村据点出动“扫荡”的日伪军30余人。3次胜仗,扭转了泰宁县的斗争局面。


1943年5月6日鲁中第三军分区(泰南军区)司令员赵杰率领11团3营和泰宁独立营一连及新泰(西)地方武装,在新泰云河庄附近袭击顽匪冯光田部,毙俘170余人。


1943年11月10-29日,3营8连和7连一个排及营部部分人员130余人坚守蒙阴南北岱崮山,牵制了日军32、59师团数千人,并毙伤日军300余人。防守北崮的7连1排、8连3排和营部部分人员共70多人,战后幸存32人,其中仅7人未负伤;南崮的8连1、2排伤7人。


1944年3-4月参加鲁中第三次“讨吴”战役,歼灭吴化文部伪军7000余人,缴获3000多枝长短枪,100多挺机枪,60多门炮,吴伪军经此打击不久被迫撤离山东,使山东的形势明显改善


1944年8月,鲁中军区1团、2团、4团和11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沂水战役。至17日,打死日军53人,毙伤伪军200余人,俘日軍20名、偽軍八百余。此役,1营攻占西门,2、3营全歼城西黄山铺伪军一个大队。




1944年10月,11团参加淄(川)章(丘)战役。3营攻克章丘最南端的敌人据点文祖镇。该镇敌人有三个碉堡,工事比较坚固,驻有伪军300多人、日军一个小分队30多人,武器有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小炮1门。10月10日晚上8点-午夜2点左右,战斗胜利结束,俘虏日军8人、伪军200多人,缴获了全部枪支弹药。




1945年3月,鲁中军区集中1、4、9、11团发起蒙阴战斗,9日拂晓11团全歼东关守敌,此役,八路军共毙伤日军100余人、伪军255人,俘日军9人和8名德国人、伪军956人。




1945年 3月9日夜,11团3营与泰宁县独立营攻克汶南伪军据点,歼日伪军250余人。




1945年8-9月,以11团为攻坚主力,在山东军区特务团和原115师教导2旅4团等部队配合下攻克临沂,歼灭伪军2000多人。




4. 11团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 转


团长陈宏(原解放军前装甲兵司令员,少将军衔)




陈宏(1915—2004)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人,原名陈嘉惠。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 产 党。曾任第三十军宣传队队长、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4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1旅3团政委,11团团长、政委,鲁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9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8纵9师师长、26军参谋长。参加了岱崮战斗和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渤海军区政委、26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军区、南京军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团长叶声(原四川省国防办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叶声(1916-1988)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叶庙村人。1931年12月参加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9军25师74团营长,1936年10月参加西路军被俘。抗战中曾任山东纵队2团副团长、3团、6团、11团和1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曾任辽南军分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转入经济战线,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物资管理局副局长、武汉市机电工业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四川一三二厂党委书记、西南局计委军工局局长、省国防办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财经委员会委员。1988年5月25日,因病在成都逝世。




团政委王文介(原第二炮兵副政委,少将军衔)




王文介(1916-1983.2.1),字少白,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南洋头村人。7岁在本村上小学,后转入寿光县城第一小学上高小,毕业后一边劳动一边在本村小学教书。1937年12月参加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历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中队指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山东纵队1支队1团1营教导员,特务营政委,山东纵队1旅4团政委、4旅11团政委,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是中共七大代表。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3纵政治部组织部长,7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华东军区炮兵3师政委、高级炮兵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195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月任西安高级炮兵学校政委,1970年1月任第二炮兵副政委兼第二炮兵技术学院政治委员。

[ 转


团政委董超(原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政委,少将军衔)


董超(1915.12~1990.9.5),山东省新泰市翟镇董家庄村人。8岁开始上私塾,14岁考入新泰县第一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新泰县办师范讲习所,1934年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38年参加徂徕山起义,并参加了四支队首战-寺岭伏击战,后任四支队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四支队特务大队副政治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山东纵队2旅4团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1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警2旅政治部主任,9师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8纵23师政治部主任,23师政治委员。1951年8月任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2年后长期从事军队院校政治工作, 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备课上讲台。曾任军事学院政治系班主任、系主任,军事学院基本系政治委员、高级系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副政委,安徽省军区顾问。1955年,董超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副团长韩顾三(原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大校军衔)




韩顾三(1914.12-1990.11.12),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西张庄村人。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2月加入中国共 产 党。曾任四支队副中队长、连长、营长、大队长、鲁中军区11团副团长、独立旅参谋处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三分区10团团长,鲁中二分区参谋长、32军105师副师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空7师师长,空3军副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1955年授大校军衔。




1营营长董毓湘(原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董毓湘(1918—1989.11.9),山东省新泰市西周镇前上庄村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 产 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1团1营连长、4旅10团1营营长、新蒙县独立营营长、鲁中二分区11团1营营长、鲁中军区警2旅6团参谋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石家峪、木营、张店、大崮山等战役和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军区第9师第27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8纵队24师71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第三野战军26军78师234团团长,77师参谋长等职。1950年11月,奉命赴朝鲜参战,任26军77师副师长,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汉江、长津湖、金化北等战斗。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代主任、主任,合成军队指挥系主任,先后3次被军事学院记二等功。1963年7月至1982年8月,历任20军58师师长、20军副军长,浙江省军区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江苏省军区顾问等。1989年11月在南京病逝。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营营长岳峻(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大校军衔)




岳峻(1916-1983),山东省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岳庄镇岳家庄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活动在博莱边界一带。1938年3月第六军编入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 产 党。由于他打仗机智勇敢,很快被提升为四支队2营营长。1939年4月15日夜,率7人小分队夜间潜入博山茂岭五亩地煤矿日本据点,一举歼灭日军17人。1941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4旅11团营长时,率部队攻取博山樵岭前伪军据点,消灭伪军1个营。1944年在鲁中反扫荡战斗中,指挥作战有功,被鲁中军区授予“模范指挥员”称号。1946年2月任鲁中军区9师26团团长时,率部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解放了博山城。1947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8纵23师68团团长时,率全团在孟良崮战役中执行“尖刀子”战术任务,连续急行军,出敌不意,直插敌人腹部,全歼盘龙山守敌1个营。接着完成了对万泉山守敌1个团的围困任务,配合主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受到师部表彰。1948年3月,岳峻任26军77师副师长。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6月回国。回国后,调任22军64师师长,驻守舟嵊要塞。狠抓了准备解放台湾的登陆演习和远程海岸炮演习,并组织官兵打坑道,加强岛屿军事设施建设。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6年,任2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之后到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任学员班副主任。1970年后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顾问等职。岳峻曾当选为中共福建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福建省政协委员、常委。1982年2月离休,副兵团级。1983年8月病逝。




营长戴文贤(原空军第七预备学校校长,大校军衔)




戴文贤(1914-1985)江西省吉安县梅塘镇聂家村人。1930年8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 产 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参加了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山城堡、红军东征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山东分校独立营营长,山东纵队特务2团2营营长,山东1旅教导队队长,鲁中军区11团2、3营营长,1944年任山东军区鲁中9团团长,抗战时期参加过反日伪“扫荡”、解放山东蒙阴城、临费边战役、泗水城战斗、鲁中淄博战役、鲁中三次讨伐王洪九战役、山西官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八纵23师副师长,1948年任豫皖苏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政委郑华),1949年1月任河南商邱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开封战役、泰安战役、曹州战役、鲁西南沙土集战役、许昌战役、淮海战役,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七次)并致残(二等甲级).建国以后1950年任空军广东航空站政委,1951年兼站长,1953年任中南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1955年任空军第七预备学校校长,1958年因病离职休养.1982年享受副军级待遇.1985年5月在广州逝世,享年71岁.1955年授大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3营教导员展明(原铁道兵政治部主任)




展 明(1918-)原名王恒业,山东省荣成市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曾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干部学校指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11团3营教导员。1943年在岱崮战斗中,所率八连被授予“岱崮连”称号。后任鲁中军区团政治处主任、东北民主联军团长、第四野战军团政委。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广西、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师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后历任军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铁道兵政治部主任。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连长赵欣然(原广西军区司令员,大校军衔)




赵欣然(1917—1994),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赵家村人。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 产 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特务连战士、排长,山东纵队通信营连长,鲁中军区第2军分区11团连长,军分区司令部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辽南军区司令部副科长,辽南独立师第1团参谋长、副团长,13师37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2军124师370团团长。建国后,任师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四次战役。回国后,任广州军区某师师长,于1957年入南京军事学高级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任师长、军副参谋长、参谋长。1967年,外派驻坦桑尼亚首席军事专家。1969年12月,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四次大会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79年4月离休。




6连排长刘学山(原26军副军长)




刘学山(1928-1982)山东省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刘家台村人。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1944年3月,任鲁中二分区11团6连排长。1946年7月,任解放军山东9师25团1连指导员,所带连曾荣获“安丘连”光荣称号。1950年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29团团长。1960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6军77师参谋长、师长,1970年任副军长。1978年离职休养,1982年4月病逝。




鲁中头等战斗英雄曹兴鲁




曹兴鲁:曾任11团3营8连副排长,在岱崮战斗中带领6班8名战士守卫南崮南门,击落敌机1架,他击毙4名日军,被鲁中军区授予“头等战斗英雄”称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5.著名烈士




团政治处主任王锐




王锐(1913-1942)字秀挺,原名王有才。山东省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洪山口村人。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 产 党,1938年2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曾任四支队连指导员,四支队1团1营教导员,11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初,任鲁中第二军分区1团政委,同年11月在对崮战斗中壮烈牺牲。




1营营长汤景仲




汤景仲(1917—1952),字升堂,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汤家庄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作战英勇,历任山东八支队分队长、骑兵连警卫连连长、山东1旅4团3营副营长、11团1营及鲁中4团1营营长、特务团团长、东北21旅22团副团长、3纵8师22团、7师20团团长及118师参谋长等职,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斗中,指挥所遭美机轰炸牺牲。




2营副营长郑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郑斌(1916-1943)山东省平度县人,著名烈士。1939年秋奉命来沂水县工作,任县大队教导员兼抗日民主政府武装科科长。他在沂水县工作期间,敌人频繁“扫荡”,县大队反“扫荡”和警卫县机关的任务非常繁重。他身先士卒,指挥作战有方,较好地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完成了保卫沂水抗日根据地的任务。1943年春,沂中县大队升级编入鲁中军区1团,不久又编入鲁中2军分区所属的11团,郑斌任2营副营长。1943年8月3日,在沂北县三角崮战斗中光荣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