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琳琳人体模特展示阴:苏州人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6:04:00
市粮食局工作情况汇报
市粮食局局长    黄雪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程序和要求,现在,我代表市粮食局,就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的工作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一、关于工作成绩
本届任期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粮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转型升级和“三区三城”建设战略目标,积极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始终坚持粮食工作为两个千家万户服务的理念,不断增强依法管粮的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努力为苏州经济建设服务。
(一)增强法制意识,提升依法管粮水平
粮食工作是一项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性经济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粮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普法学习和宣传,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是加强法制学习。局党组中心组每年都要专题安排法制学习,邀请专家进行辅导讲座,重点突出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及保密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增强局党组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我局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纪念月、世界粮食日等活动,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传播科学知识,增强市民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意识。三是接受人大监督。作为政府工作部门,我们自觉接受市人大的领导和监督,邀请市人大领导和农经工委领导对粮食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邀请市人大代表参与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粮食收购过程中执行政策的检查等。今年我们还聘请了部分人大代表作为粮食行风监督员,进一步提高人大对粮食工作的监督力度。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去年以来,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认真组织对现行执法依据的梳理工作,明确依法行政的事项和权力,制定和完善了粮食行政执法的相关工作制度。共清理行政权力32项,其中行政许可1项,行政处罚25项,行政审批2项,行政确认3项,其他权力1项,并编制了外部流程图和内部流程图,在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五是扎实开展监督检查。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重点在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粮食流通统计、粮食库存和执行政策性粮油购销活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市粮食供应安全。
(二)切实履行职责,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苏州已成为了一个粮食主销区。为确保全市粮食供应安全,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有”(即有市场、有储备、有基地、有资金、有队伍)的粮食工作方针,着力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以来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调控,保障粮食供应安全。苏州是个典型的粮食主销区,自给率只有30%左右,对外来粮源的依赖性很强,保障供应安全的压力很大。进入2010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粮食价格逐步攀升,粮食市场形势严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做好我市粮食市场的安全供应工作,我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针对上半年粮食供求形势,及时制定了我市保证大米市场稳定供应的工作方案,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二是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吸纳粮源,稳定价格的作用,引导经营户从产区大力组织货源,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积极调整市场仓容,为经营户提供仓储服务。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批发市场可实现交易量128万吨,同比增加9.7%。三是认真落实粮食产销衔接,利用4月份全省在苏举办粮食产销衔接会议的契机,加大与苏北粮食产区的合作和采购力度,充分掌握有效粮源。据统计,全市共落实购销协议81.3万吨,其中稻谷57.1万吨、小麦24.2万吨。四是认真贯彻执行稳价保供的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应急保供措施,及时指导企业快购快销,沟通协调有关方面,确保粮源顺利进入苏州市场,全力保障苏州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为苏州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2.因地制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过近几年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我市粮食产业在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得到了发展。根据市委提出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精神和省局实施“五个一”工程的基本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一是以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为目标,积极扶持市、县两级粮食购销公司,加快实施资产重组和整合,逐步规范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制度,充实人员队伍,增强企业经营实力。二是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从粮食生产、订单收购到储存加工、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经营,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三是靠大靠强,借力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在苏的央企、省企、外企加强合作,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主动为大企业服务,在服务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四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张家港市与苏州科谷公司合作,开发富硒营养大米。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科研发展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扶持昆山金谷米业和常熟金城油脂争创江苏名牌产品。
3.优化服务,搞好两季粮油收购。粮食收购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时间要求紧的工作,也是粮食行业为“三农”服务,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国家逐步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苏州市政府也出台了水稻价外补贴政策,这对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粮食收购前,我局及时召开各种座谈会,分析市场行情,全面了解掌握各地的粮食生产形势、农民销售意向、粮食收购准备工作和各项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与农发行沟通协调,确保收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去年秋粮收购期间,遇到了持续阴雨的灾害性天气,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无场地、无人员对收割的粮食进行整晒,全市粮食部门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在确保粮食安全存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代农烘干,尽可能的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同时建议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突出加强粮食烘干设施的建设,满足农民现代粮食生产方式的需要。针对今年参与夏粮市场收购的主体增多、收购价格预期偏高等因素,我局及时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指导各地和企业合理收购、有序收购。张家港市针对因灾造成的部分小麦赤霉病超标情况,采取专收专储的方式,通过协调用粮单位,帮助农民减少损失。今年秋粮收购期间,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做好秋粮收购、加强市场宏观调控的密级电报精神,精心组织秋粮收购,全面落实市政府水稻价外补贴政策,优化收购服务措施,加强收购市场监管,确保农民丰产丰收。据统计,今年全市共收购小麦17万吨,预计粳稻收购23万吨。
4.趁势而上,推进仓储基础建设。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我市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一大批工程项目进入在建、待建准备阶段,为完善我市粮食仓储网络体系奠定了基础。常熟市规划投资4.77亿元,开工建设一个中心库、两个骨干库,目前均在紧张施工之中。吴中区胥口5万吨储备库已于7月份奠基开工,太仓市、张家港市、吴江市的中心库建设已在土地征用办理之中,其中太仓、张家港已完成规划设计。苏州市区的白洋湾粮食中转储备库改扩建工程也已进入正式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老企业资产回购工作已经完成。相城区储备库的建设工作正在调研论证之中。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全市各地加快工作进度,着力推进烘干设施的建设,适应现代粮食规模化生产的要求,满足种粮农民直接将田间收割的粮食送到仓库的客观需要,力争在今明两年基本完成粮食烘干设施的建设任务。昆山市、吴中区还根据粮食应急保供的需要,正在建设成品粮的准低温仓库。这些粮库和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宏观调控水平,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应急保供的能力。
5.规范管理,开展粮食清仓查库。为全面掌握2010年全市粮食库存基本情况,进一步巩固去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成果,提升我市粮库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和科学保粮能力,提高我市粮食行业整体素质,我市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性的粮食清仓查库活动,通过检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为保证检查取得实效,我们首先组织执法检查人员和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明确检查方式和基本要求,确保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其次是指导企业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进行全市交叉检查,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情况,组织开展市级复查。检查结束后,还接受了省局对昆山、太仓两市10个库点的省级抽查。从检查情况看,全市仓储管理比较规范,各级储备落实到位,未发现储存异常或有虫害、降等变质的粮食,粮食进出库数量凭证齐全、台账记录规范。在清仓查库的同时,根据《苏州市粮库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所有的库点进行百分考核,排查存在问题,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整改落实措施,促进了全市粮食仓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张家港市乘航粮库被评为全国首批规范粮库荣誉称号。
(三)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为不断提升粮食工作水平,推动粮食事业全面发展,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粮食工作实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保障全市粮食供应安全出力流汗。首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我局把全年粮食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并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按时有序推进。其次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每月的工作完成情进行督查,确保工作有计划、有落实,以此推动机关工作效能的提高。三是开展市场整治。结合“问题解决月”活动,通过建立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对粮食批发市场存在的部分经营户短斤缺两现象进行整治,并制定了五项长效管理制度,使短斤缺两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规范了粮食流通正常秩序。四是健全完善行风监督机制,聘请了29名粮食行风监督员,及时听取和了解他们对粮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升粮食行业为民服务的能力。五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推动转型升级作表率,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当先锋”这一主题,动员全市粮食行业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粮食工作转型升级,保供安全跃上新台阶做贡献。六是积极参与在职党员进社区、献爱心活动,市局30名在职党员全部到所在地社区报到,参加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响应市委的号召,积极捐款,为困难群体献爱心。七是认真做好政协提案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根据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对粮食收购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局认真进行调研分析,多次上门听取委员的意见,制定落实了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委员和两办的好评。继续做好改制企业稳定工作,认真受理各种群众来信来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关于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对照苏州粮食工作在全省、全国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对照苏州粮食主销区的市场特点,我市粮食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地方储备规模不足。现行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是由省政府于2004年下达的,现在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当时的情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直接种粮的农民越来越少,大量农村人口需要消费商品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商品粮食的需求量。目前我市的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只有40天左右,与国家规定的“销区六个月,产区三个月”储备标准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旦出现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紧急情况,保障全市粮食供应安全的难度就十分艰巨,风险较大。
二是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滞后。我市粮食仓储尚未形成中心库、骨干库、收购点的网络结构,滞后于市场化条件下政府调控的需要,滞后于粮食规模经营后收购的需要,部分仓容陈旧失修、配套不齐,滞后于科学保粮的需要。铁路、公路、水路的快速链接,特别是“四散化”、中转等设施严重不足,影响了产区粮食快速进入苏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通成本。
三是国企竞争力不强。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发展,苏州市、县两级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在资产结构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缺陷,保供调控的能力不强,主渠道地位不明显,与其需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严重不符。
四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老龄化现象突出。其次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使专业工作呈现粗放式管理,与现代科学保粮要求差距甚远。
五是依法管粮存在不足。粮食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分工较细,粮食部门的职能与社会的需求存在差距,执法监督的手段和力量薄弱。
三、关于整改措施
通过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剖析,展望“十二五”粮食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要全面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全市粮食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牢固树立粮食主销区地位的工作理念,继续贯彻执行“五个有”的粮食工作方针,确保全市粮食供应安全。
(二)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粮食物流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粮食中心库、骨干库和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市区要加快建设白洋湾粮食中转库,加快实施铁路“四散化”改造步伐。
(三)要继续扶持培育粮食批发市场,健全市场服务功能。完善应急保供体系,增强预警预报能力,提高应急保障水平。
(四)要坚持科技兴粮战略,加快苏州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资产整合重组,做实做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使市、县两级粮食购销公司真正成为掌握粮源、政府调控、稳定市场、安全保供的实施主体和载体。加快粮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粮食收购、粮食银行、粮食批发市场为载体,构建完善的苏州粮食信息平台,推进粮食行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五)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价外补贴政策,完善对规模经营户的服务机制和措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适度提高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增强政府调控能力,适应苏州未来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基础保障。
(六)要加大依法管粮力度,严格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职责,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健全粮油质量检测机构,加强“粮食银行”和放心粮油网点建设,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
(七)要加强行业队伍建设,突出技能岗位培训,建立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局工作进行评议,既是对我们的鞭策,也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关心。在此,我代表市粮食局向市人大、市人大常委会对粮食局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将严格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的评议决议,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推动粮食工作创新发展,为苏州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三区三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