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琳:载危临深悬空寺 三根马尾空中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32:08

载危临深悬空寺 三根马尾空中吊-66

2012-02-06 08:49:30

归档在 华北内蒙古篇-华夏古国万里行 | 浏览 604 次 | 评论 0 条

从恒山水库回眼眺望,可见西崖半壁间,矗立著一排层楼重阁的奇特古建筑群,上接云端,下临深谷,红楼灰瓦,犹如天宫,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北岳最负盛名的悬空寺。此寺是建筑史上罕见的奇观,缀于主峰翠屏山半山腰的悬崖绝壁上,依山筑基,就岩起屋,傍崖而栖,如挂半空,宛如一幅巨大的彩色壁画,紧贴在崖壁上,这就是北岳恒山十八景中最独特一景,号称恒山第一胜景─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Google地图检视较大的地图

半壁间矗立著一排层楼重阁的奇特古建筑群,上接云端,下临深谷,红楼灰瓦,犹如天宫,令人叹为观止

悬空寺是建筑史上奇观,缀于主峰翠屏山山腰的悬崖绝壁上,依山筑基,就岩起屋,傍崖而栖,如挂半空

进山门迎面是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

上下迂回,左右盘旋,令人扑朔迷离,宛如进入迷宫

从悬空寺望向峡谷西边绝壁上,依山而建的400多级水泥混凝土天阶登上恒山水库坝顶

凭栏远眺,两旁绝壁宛如两面巨剑,劈入云空

这些立木,每条柱的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

古人刻下「公输天巧」四个大字,来称赞悬空寺建造者,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

游人在廊栏间行走,如行迷宫,这正是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悬空寺建筑在凹壁之中,是一处风吹不著、雨淋不著、日晒不著、石砸不著、水淹不著的天然之所

殿阁之间以栈桥凌空飞渡;有的以暗道回廊相通;有的要登绝壁上的石级而上;有的则是越壁穿窗入屋

悬空寺面对北岳主峰,绝壁上原有一处深不过10公尺、长40多公尺的凹壁,悬空寺就建筑在凹壁之中,距谷底处近百公尺。是一处风吹不著、雨淋不著、日晒不著、石砸不著、水淹不著的天然之所,这就使她历千载风霜而不朽,经万衆登攀而不毁。难怪古人在佛像旁刻下「公输天巧」四个大字,公输就是鲁班,来称赞悬空寺建造者,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

在中国众多寺庙中,这座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金龙峡半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其设计思想可谓真绝,其建筑艺术可谓真高。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余公尺、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悬空寺就建在这悬崖上,或者说象是粘贴的悬崖上似的,山中云雾缭绕,身在半空犹如仙境。真有凌空欲飞之势,惊险奇特,别具一格。

始建于公元491年的悬空寺,是北魏时了然和尚所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前人介绍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抬头远望,但见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拢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只有十数根筷子似的木柱撑住。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倾斜,瞬间就要塌下似的。

虽然悬空寺给人的印象是一栋「危楼」,但出于好奇和「探险」,谁都会鼓起勇气踏上寺门。踏上那连接殿宇之间的栈道,不约而同地人们会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好像走在刚结了冰的河面那样,生怕脚重寺塌下来,自己做了「空中飞人」;尤其是当人在楼上,沿著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

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然而,脚板底下的木板虽然吱吱作声,而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铁扁担」把楼阁横空架起来到三官殿,才叫人松了一口气。这是全寺两座最大的建筑物,大殿的后面挖了很多石窟,变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筑形式。原来,当年的建筑者,就已经懂得向岩壁要空间的道理了。

侧身探头向外仰望,但见凌空的栈道只有数条立木和横木支撑著。这些横木又梁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悬空寺除了藉助「铁扁担」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立木,每条柱的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

这里的山势中间凹进去,而悬空寺恰好建在凹部。这种有利的位置,使得塞外凛烈的大风不能吹袭悬空寺。此外,寺院前面的山峰又起了遮挡烈日的作用;据说,在夏天的时候,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阳光照射悬空寺,难怪它能够历经了千多年风雨甚至地震,迄今仍然牢牢地紧贴在峭壁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将悬空寺称为天下巨观,并对整个寺庙建筑、部署作了极高的评价。

这是观音菩萨,体态比例适度,面貌圆润,表情逼真,衣冠文饰精细,实乃铸像之精品

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

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这或许是宗教斗争激化的北朝佛、儒、道三教合作建寺的产物

悬空寺里除了少数几间房可以住人外,其它都类似于「龛」,高个人难以立身

是的,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还有其它什么缘故要把悬空寺建在这千尺峭壁上呢?原来,以前这里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其次,浑河河水从寺前山脚下流过,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有金龙作祟,便想到建浮屠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

寺中共有殿堂40余处,最大有36.4平方公尺,最小的不足5平方公尺,高者丈余,低者数尺,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系。寺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从低向高,三层迭起。虽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但仍有三面环廊围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起栈道相连,高低相错,用楼梯沟通,曲折迂回,参差有致,高下错落,虚实相交。

进山门,迎面是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这组建筑以三宫殿为主体,几座塑像都是墨面乌眉,衣袖带风,似有飘飘欲仙之意。中间一组是以三圣殿为主,这是释迦牟尼的「佛国」,释迦体态雄伟,比例适度,面貌圆润,表情逼真,爲全寺泥塑之珍品;铁铸韦驮,体形健壮,神态威武,衣冠文饰精细,实乃铸像之精品。

更为特殊的是地处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确不多见。这或许是宗教斗争激化的北朝佛、儒、道三教合作建寺的产物,也无从可得。寺内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脱沙等神像佛像80余尊。而刻于栈道之上崖壁之间的三尊崖刻石佛,笑容可掬,气魄雄伟,可谓巧夺天工。

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行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殿阁之间有的以栈桥凌空飞渡;有的以暗道回廊相通;有的要登绝壁上的石级而上;有的则是越壁穿窗入屋,有的遥遥相对,有的高下对峙,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系,既不整齐化一,又不凌乱无序,上下迂回,左右盘旋,令人扑朔迷离,宛如进入迷宫。

悬空寺里显然不适合人长期居住,因为除了少数几间房可以住人外,其它都类似于「龛」,高个人难以立身,稍胖的人无法旋踵,很多楼道仅容一人进退,即使在连接殿阁的栈道上,对面而来的人也只能侧身而过。在栈道边看到一间没有任何塑像的房间,里面有一张床,看着像有人住的样子。在这样的危楼上住著,山风一吹就摇摇晃晃,身边是高不过腰的、细细的木栏杆,怎一个「危」字了得?

悬空寺虽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它历经风雨而不朽,屡遭地震亦无恙。最近的两次地震发生在19896.1级和1992年的5.6级,悬空寺当时都未受任何损伤,而悬空寺所在的浑源县境内有上万房屋被毁。是以当地民谣描写道:「悬空寺,关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真是恰如其势。想到地震,急急忙忙手脚并用下到平地。事实上,悬空寺半个小时足够了,因为只是上去感受一下悬崖峭壁的寺庙。

我一直在思索,在这样一个偏僻背阳的山坳里,为何非要这样一座如此另类、如此拗峭、如此高难度、又如此让人时时刻刻觉得危险和压抑的建筑呢?那些居住的僧人,又是如何在冰冷的罡风中、在狭小的石室里、在摇摇晃晃的半空中度过了无数个晨昏呢?这恐怕才是悬空寺最大的秘密。

午餐在悬空寺旁饭馆,凉粉、刀削面还赠送炸蚕豆。山西的凉粉、刀削面都很有名,不妨一试;炸蚕豆也不错,很够味,我觉得比花生米好吃,停车费要5元。

更多相片请点阅(北岳恒山悬空寺风光)

背景音乐- 梵音 关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