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十二人回归同台文:说上官婉儿与人私通纯属臆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41:51

毁人不倦的“通”字

文/赵炎

    普通的一个字,有的时候可以诲人,有的时候也可以毁人。

    比如,五代时有个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他对其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很满意,便拿去给诗友郑谷看。郑谷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点题,把‘数枝’改为‘一枝’就好一些。”齐己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这就是“一字师”的故事,是一个字在诲人。

    同样还是在五代时候,有个叫刘昫的后晋史官凭借一个字生发出的臆测,却毁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千年清誉。这是个什么字呢,这么厉害?容赵炎慢慢说。

    我们知道,关于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正史,同时代的有张说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和《景龙文馆记》等等,之后就是五代的《旧唐书》和宋代的《*书》及《资治通鉴》,其他的似乎找不到了(《大唐新语》属于小说体,不算)。

    在这些正史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上官婉儿的大抵生平。如“称量天下士”和“红梅妆”的典故,充任武后贴身秘书长达二十七年,中宗李显复位,掌制命拜为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等等。李隆基政变成功后,杀了上官婉儿。

    值得注意的是,上官婉儿“淫乱宫闱”的记载,在唐代相关文献里从未出现过,而在《旧唐书》里却出现了,不知道刘昫依据的是什么资料?其后的宋代史官根据《旧唐书》的叙述,更是不遗余力地添油加醋。宋代史官这么做,还可以理解,他们对武则天尚且毁了又毁,何况小小的上官婉儿,肯定是不毁不行的,原因很简单:谨防女人干政。也就是说,上官婉儿之所以“淫乱”之名垂千古,不能怪宋代史官,刘昫写的《旧唐书》才是始作俑者。今天来分析,可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通”字。

    且看《旧唐书》臆测上官婉儿与人私通的两个例子:“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实际上,这两位男主角是否跟上官婉儿有染,得画个问号。

    先说武三思,年龄上悬殊太大。根据《旧唐书》的说法,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应该是在中宗即位之后,这个时候,婉儿四十多岁,而武三思呢,大概快六十岁了。武三思是武承嗣的堂兄弟,一般认为是堂弟,武承嗣出生于649年,那么武三思最早也应在649年出生,婉儿664年的,年龄差距十五、六岁。一个花甲老翁跟一个中年女人,携手争帝位勉强可以好理解,发生奸情,恕赵炎直言,我担心老爷子身体受不了。上官婉儿依附武三思是可能的,投奔权力主宰,是婉儿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生存哲学。
    再说崔湜,年龄上倒是可信,比上官婉儿小几岁,而且才华横溢、长得眉清目秀,是女人喜欢的那种男人。但综合史料分析,崔湜只是武三思在朝中设置的一个耳目而已(引湜为耳目),能够推断他与上官婉儿私通的证据,只有一句话,“上官昭容屡出外,湜谄附之”。“谄附”是讨好、拍马屁、依附的意思,不能断定他们之间有其他关系。

    另外,上官婉儿曾建议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她自己则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如此一来,跟才华横溢的崔湜有所接触、相互欣赏,就难免了;加上崔湜是武三思阵营里的人,上官婉儿需要依附武三思,自然不会把崔湜当外人看。崔湜三十八岁当宰相,除了朋党因素外,自己有才干也是主要的,这一点,名臣张说说得很明白:“文与位固可致,其年不可及也。”如果崔湜是靠做小白脸上位的话,张说恐怕不会拿自己跟崔湜比。

    我查阅了唐代的一些史料,终于给刘昫的臆测找到了那个“通”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是命题作文,张说奉李隆基之命写的,通篇没有提及婉儿“淫乱”,只是用了“从禽嗜乐”一句,也就是奢侈享乐的意思;问题是出在《景龙文馆记》里面,其中有一句“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外通朋党”的“通”字,有往来交接的意思,有通达的意思,也有不正当“私通”的意思。刘昫大概看见这个“通”字,就臆测婉儿与人私通了,否则,我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一个“通”字,让刘昫臆测出两个私通的故事,被宋代史官作为正史沿袭下来,至此,上官婉儿跳下黄河也洗不清了。一代旷世才女,就这样被一个字毁了清誉,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淹没在史官的口水里。(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