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电视剧剧照:孝道也是制度的一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9:29:52
孝道也是制度的一部分刘仰(2009-09-02 16:51:24)

    8月28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先生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福利社会论坛”上表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应该成为重要的道德保障。李宝库先生的这番话,引起了一些人批评,《华商报》、《成都商报》等媒体特地刊登了批评李宝库先生这一观点的文章。我要为李宝库先生辩护一下。那些批评李宝库先生的观点,要么是曲解李宝库先生的意思,要么是曲解中国传统孝道的含义,因而有误导社会的倾向。
    有一种批评观点认为,子女讲孝道,老人在家里养老,政府和社会就可以不投入,这是政府在逃避责任。这一观点是对李宝库先生意见的严重曲解。媒体报道上,李宝库先生的原话是“孝道应该成为重要的道德保障”。道德保障是指在头脑里有孝敬老人的思想。李宝库先生显然没有把“孝道”等同于经济保障和制度保障。李宝库先生提出这个观点,与他的论据是有关系的。李宝库先生指出,现在我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较高,只有1%的农村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一些评论并没有真正搞清李先生原话的含义。
    《论语-为政篇》有这样的文字:“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孔老夫子的意思是说,孝敬老人要有好脸色,要和颜悦色,要用真心让老人开心。与“色难”相反的是,对老人的吃穿、治病等物质方面都能提供,然而,脸色很难看。如此对待老人,与对待动物有何区别?甚至还不如对待宠物。因此,仅仅让老人在物质条件上没有困扰,但缺乏感情的温暖、亲情的交流,老人并不能真正幸福。李先生说当前中国农村老人自杀率较高,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是全社会的养老制度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二是中国传统的孝道已被抛弃,在这两种情况的夹击下,农村老人的处境的确令人唏嘘。李先生的意思,其实还有进一步的含义:即使政府的养老保障完全覆盖到农村老人,如果子女不解决“色难”问题,老人同样不会快乐。所以,李宝库先生才说,传统的孝道是“重要的道德保障”,我全然看不出李先生此话中有政府“逃避责任”的意思。
    一些批评意见还指出,“福利制度”是一种政治设计、政策设计,是……制度保证。言外之意是说,孝道不是制度保证。这种观点也是我曾经批评过的“制度崇拜”的产物,而我认为,孝道同样也是制度的一部分。政府的行为可以分成两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管理某些事情,二是政府提倡一种方式,让社会自己管理。对于前者,政府要成功地管理,必须有相应的财力和权力,因此,就需要借助收税、分配之类的手段,就要扩大政府的职能和权利。对于后一种,政府权力不需要扩大,只需要提倡一个榜样或模式,让社会活动处于一种良性的状态。因此,后一种方式事实上符合当今西方某些人提倡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理论。这恰恰是中国古代孝道的精髓。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缺乏孝道的传统。面对这个局面,西方社会的政府不得不亲自管理养老这件事情,否则,社会问题就会很严重。如果类似的问题政府管得越多,就越难避免“大政府”的局面,政府的权力将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庞大。然而,即便如此,西方社会的福利制度并不能保证亲情的存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看到中国与西方社会不同的现实。西方社会由于长期倡导个人主义,老人有了政府提供的物质保障,即便没有亲情的交流,也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反而会觉得很正常,坦然地接受现实。而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非常重要。当中国社会近代以来错误地抛弃了传统后,孝道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失去了,学习西方的方式又不能很快建立起来,社会的某些领域出现严重问题,几乎是必然的。

    而且,李宝库先生还意识到,在养老问题上,即使中国政府按西方社会的模式,建立了“制度保证”,也不能真正改变农村老人的生活品质。没有感情的温暖,吃饱穿暖的等死,并不是一种幸福。当今中国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即使子女花大钱,让父母住在条件很好的养老院,老人们对养老院生活的满意度,也远远不如西方社会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本质就在于此。这是中国的传统决定的,难以改变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幸福永远是一种人际关系,哪怕物质条件差一点,有温情、有温暖、有关爱,生活才有意义。
    此外,批评李宝库先生的某些观点把赡养老人当成了子女的一种负担,这种观点认为,子女本身就很穷,如何有钱赡养老人?这种观点明显把金钱关系放到了亲情关系之上,在思想深处已经受到西方社会金钱至上观念的严重污染。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孝道并不是单向的行为,“父慈子孝”是一种表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另一种表述。这个行为模式的本质是,父母养育孩子和孩子孝敬父母是相互的。如果把子女赡养老人只看成金钱关系,那么,是否父母养育孩子也只是一种金钱关系?
    纯粹从制度上说,“养儿防老”在今天的确不完全合适,然而,出于计划生育需要而提出“养儿防老”观念的转变,丝毫不能否认传统孝道的重要性。孝道的全部意义也并非只在于“养儿防老”。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一种最有效、最低成本、最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在这个古代制度的外围,政府的行为只是弥补这一社会行为方式的不足,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而非政府大包大揽,把所有的事情都管起来。传统的孝道实际上是真正符合“社会自治”的方式。与之相比,西方社会由政府统管的方式,未必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一旦政府的能力丧失或减弱,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从社会稳定性上说,提倡孝道的社会自治,比政府大包大揽要稳定得多。
    当今中国社会,在很多方面已经背离了实行传统孝道的环境,比方说住房。中国社会现代的住房模式几乎完全模仿西方社会的方式,以小家庭为核心。文化观念也向年轻人灌输“独立生活”、“独立居住”的概念。这种现象除了是个人主义的必然外,同时也是资本家希望多赚钱,增加产品消费的伎俩。现代中国人为何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三代同堂的方式为何不能被今天人普遍接受?从赡养老人的角度说,三代同堂的方式,明显比分开居住成本更低,而且更容易沟通感情。然而,现实是,即便在当今中国农村,年轻人与父母分开居住的现象也日益普遍。我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合理,提倡孝道要结合中国的现实,从很多细节入手,比方说,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领域,我认为政府应该添加一个辅助项目:如果三代同堂居住,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并且在住房设计上就认真考虑这个因素。这是将现代福利制度与中国古代孝道传统相结合的一种方式。然而,大势所趋,要改变它并不容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某些人在长期否认中国传统的意识影响下,一听到孝道,就条件反射地认为,孝道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落后的,甚至还把孝道与忠君联系起来,上升到政治正确的高度。为了否定忠君而彻底否定孝道,把孝道与现代福利制度对立起来。提倡孝道立即被他们联想到是政府想省钱,想逃避责任。从本质上说,这种观点还是丑化中国、否定传统长期流行的后果。这种被扭曲的思想基础,使得这些批评者难以看清孝道真正的意义,也容易使他们对提倡孝道的观点产生很多曲解。因此,从根本上说,与这些批评意见的争论,关键还在于改变对待中国传统的基本立场。

 

 

相关文章:

孝道也是制度的一部分

中国人为何重亲情

中国人爱面子和舆论监督

土地与社会基本保障

中国衰落的转折点

越穷越光荣是哪里来的?

何必好为古人师

中国传统何以成为万恶

中国人勤劳错了吗

全盘西化很可笑

日食、异象与天人感应

 

《潜规则》与丑化中国

《潜规则》的背后心态

嘉庆杀和珅的现代解读

私有财产并非神圣

朱元璋为何对贪官无奈

卢武铉的羞耻感

“富二代”垮掉,是好还是坏?

中国古代皇权合法性问题

平民皇帝杀功臣

郎咸平说文化=打肿脸充胖

郎咸平说文化——还是算了吧

孔子令我温故知新

风吹草低见“忠良”

洋奴害中国

文化种族主义的无形毒素

21世纪的中美战略转换

柏杨是否也丑陋?

 

富兰克林与拜金主义

湖南卫视的愚乐小鬼

岳麓书院与当今湖南

大众文化的榨汁机

偶像崇拜的怪圈

呼吁禁止儿童广告

还有谁值得信赖?

虚假广告责任由谁负?

广告就是大忽悠

媒体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媒体逗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