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液下喷射:自然安住(麦彭仁波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4:59:28

自然安住(麦彭仁波切)

(2011-07-19 16:21:35)



自心自然无念而安住,并以正念护持此种状态之时,将会生起中庸无记、无明昏昧之心识。于此未生起任何知此知彼之胜观时。多数上师为这种状态取名曰“无明”。此种,无有即此即彼之明辨,不知言说的状态被称为“无记”。无法言说于何住,于何想的状态,被称为“中庸行舍”。如果是这样,便仅为平庸地住于普基阿赖耶之中。

依于如此的安住法,应生起五分别本智。而若不生起自性本觉之智慧,则并非为修持之正行。在《普贤愿文》中有这样的说法:“无有所念昏昧昧,正为无明错乱因。”如果心能这样体验到如是何也不念、不散之昏昧之心识,则将如是能矢之心识与无想而安住之心识,
自然松坦而内观。

这样,远离妄想杂念之觉性,通透而无有内外,就如同清明的虚空一般。虽能受与所受无二,但对自己的自性,自己已获得了决断,而从中生出除此之外无有其它之信念。因对其无法言思。故假其名或曰“离边”、或曰“离言说”、或曰“原始光明”、或曰“本觉”。就认识自性后所生起之本智,能使昏昧之黑暗得以消散,如同天亮能看见家中的一切,而对自心法性生起定解。此即“开启无明蛋壳之窍诀”。

如是通达之时,则知如此之法性乃为自性自然本具之不由因缘和合之无为法,亦知其三时无有变迁,除此之外,无有尘许所谓的心可得!

虽先前之黑暗昏昧不可说,但其为何也不知的不可言说,而未获确断;虽自性本觉亦不可说,
但其为于不可说之义无有疑惑,即获确断。如无目与有目,此二种不可言之情形差别巨大。阿赖耶与法身之分别亦集于此要之中。因此,所谓的“平常识”、“不作意”、“不可说”等有真实与虚妄两种,若于此同名而义异之要获得决定的话。即可对甚深之法意获得体证。

自然安住心性之时。或者护持单一之明清,而住于以意识所造作的明清之中,或者心执于顽空,仿佛心识全都空掉了一般,此二者仅为以意识分贪执二取之觉受。故此时应观于明与执明者、空与执空者之心识——执念之心相续之本性。
拔除了贪著二取之心识所依之柱的话,便可对赤裸了然、明空不二、远离中边之自性无有怀疑,清澈明晰得以生起。故将此种状态谓其名曰:“本觉。”剥去了执取之觉受之糠皮,便能显现出赤裸的智慧本觉。此即所谓  “断除生死迷网之窍诀”。

如是,远离伺察觉受之各种虚妄的本觉,如同脱壳精米一般,应以法性的自然自明来对其进行辨认。只是认识自性本觉还远远不够,
而应于此状态之中串习。使住分达到稳固。心识自然安住,以正念恒常不散而作护持非常重要。

如是护持之时,或生一切非有之愚夫无念,或生胜观明清分之通透无念,或生有执乐受,或生种种有执明受,或生清明无垢离执之觉受,或生粗重不悦之觉受。或生细柔悦意之觉受,或生猛烈分别后欲放弃修习之觉受,或者生起不分清明与昏昧等染污的种种觉受,此乃因无始以来种种串习之分别与业风之浪涛无法掌控,故决定生起。

如同,于远行路途中当遇见各种悦意与险恶之境,
无论何者显现均勿专执,而应护持自道。特别在没有串习之时。各种分别念如火一般,生起炽燃、摇摆之觉受。此时,不必烦燥。而应松紧适中,不舍正念,持续护持。而后便可逐步生起“得受”等诸多后续觉受。

总之,此时觉性与无明,阿赖耶与法身,心识与本智之区别应依于上师之窍诀,于实修之体悟上而予以认识、确定。在护持之时,应如水不动而得清澈一般,将心识安住于自地。则其法性本智将自然明朗现前。应当着重修持此窍诀!而不应伺察自己的所修,为心识或为本智而行取舍。也不应反复对照理解思辨经论,因其于止观二者稍有所碍。将获得稳固的自然安住的正念之流的寂止串习分,与觉知自觉自明之胜观自然融合,以此方式串习而获稳固的话,则能生起原始本住与自性光明之止观,本来无别,自生本智大圆满之密意。此乃住于“如同虚空平等性之窍诀”。

又如吉祥萨乐哈尊者所言:“思与所思完全皆舍离,无思如同婴童般安住”,这说的是安住法。所谓“专心致志勤勉师教言”,此即开示了具有介绍觉性之窍诀。而所谓“决定无疑生起俱生智”,是指生起本来就与自心俱生的心之法性,本觉自生智慧。而此即与万法之法性不二的原始义之光明也!因此,自然安住,并对自性自知之本觉,或心之自性或法性进行护持,即为百要摄一之窍诀!应恒常予以护持。

串习之量应以夜间之光明来予以认定。正道之标志应以信心、悲心与智慧等之自然增长之相而予以了知。方便且容易应以自身的体证而予以了知。甚深且迅疾之道。应对比其余需要极大的精勤修持之道与证量而予以断定。修持自心光明所得之果,即是当其上之分别及其习气障碍自然清静之时,二智将无勤圆满,而定能获得原始之位,三身任运成就!甚深!格嘿!萨玛雅!